第一百八十九章 为了儒家在这个时代好混一点,荀子做出了妥协

在赵丹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荀况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在稍微沉默思考了一会之后才做出了答复。

这答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答复,而是一个反问。

荀况问道:“大王欲王乎?霸乎?”

赵丹想了想,道:“寡人欲以霸王道杂之。”

对于这个答案,荀况明显愣住了。

这位大儒的惊讶之意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就连接下来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大王欲行王道?”

赵丹有些奇怪的看了荀况一眼,但还是说道:“非行王道,乃霸王道杂之。”

下一刻,荀况苍老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了一丝激动的红晕,正容收衣,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

“臣为天下万千儒者,谢过大王!”

虽然赵丹的话十分明确无误的说了“霸王道杂之”这四个字,但是杂归杂,里面含有“王道”可是确实无误的。

这对于一直得不到认可的儒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后世,儒家一家独大了两千年,压得其他诸子百家喘不过气来,但是在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可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开始,虽然儒家一直和墨家被并称为“儒墨显学”,但非常讽刺的是,这两大显学基本上都并没有得到当时强国国君的认同。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孔子所提倡的“王道”,指的乃是周天子的王道。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了,谁还买周天子的账啊。大家都有实力了,干嘛还要按照你孔子的话去尊重周天子这个王?

所以孔子游说君王的失败是必然的。

到了孟子时代,这种状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变。

孟子是怎么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种话显然是不可能被君王们听得进去的,事实上孟子如果是碰到了后世的某些专制君主的话,那么单单这句话就足够他掉脑袋了。

说白了,儒家的思想一直就是要“仁”,要“王道”,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诸侯们朝不保夕,恨不得把所有的其他国家统统弄死,这时候来谈什么仁啊王道啊,显然是不可能得到国君们的重用。

说白了,儒家思想在这个社会状况下是根本不符合现实的。

作为儒家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后一位大能,荀况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儒家的这个问题,并且针对当前的现实做出了妥协。

这种妥协不但在于荀子将法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更在于荀子已经不像他之前的孔子和孟子两位前辈一样,一定要自己的国君去坚持什么不切实际的王道了。

这种妥协在《荀子》一书之中随处可见。

比如荀子认为治理国家可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君主既可以选择“义立而王”这个上策,也可以选择“信立而霸”这个中策,只要不选择“权谋立而亡”这个下策就行。

又不如说在兼并战争之中,荀子认为国君可以选择“以德兼人,以利兼人,以富兼人”,也是三种方法。

甚至对于儒者本身荀子也分了等级,说:“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霸)。”

简单的说荀子的主张就是:国君同志,你想要霸道的话,也行;但是你在霸道的同时要记住霸道只是中策,想要千秋万代的话还是得用王道。

或者这么说,“霸道”被荀子认为是“初级王道阶段”,而荀子所主张的“王道”则是“高级王道阶段”,

对于一个儒者来说,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再让步的话,就等于是否认王道的可行性,那就不能再算是一个儒者了。

但让荀子灰心丧气的是,就算自己已经做出了如此的让步,仍旧没有任何国君愿意采纳自己的理论。

齐国只是利用荀子的名声来提振稷下学宫的名声从而达到提振齐国名声的地步,而楚国的春申君之所以招揽荀子也只是因为想表现出一副肯用人的好名声,对于荀子的理论也是完全无视。

就连荀子自己都有些灰心丧气,打算老死兰陵了。

就在这个时候,荀子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呼唤。

一开始荀子对此并不在意,毕竟在荀子看来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只有楚国和齐国才有希望。

但当赵国在长平取胜之后,荀子的看法改变了。

赵国击败了秦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国之一,如果能够劝赵国从霸道进化王道的话,那荀子的理想也算是达成了。

所以荀子辞去了兰陵令的职位,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两名弟子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邯郸。

让荀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才刚刚和这位赵王见面,年轻的赵王就给了自己一个如此之大的惊喜。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居然真的有希望能够成为国君执政之道的一员!

儒家士子,居然真的有希望登入朝堂之中,成为执政力量中的一员!

荀子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着赵丹正色道:“以况之见,一统天下者,当为赵国!”

当然是赵国。

如今的这个世界,只有赵国能够接受儒家的王道。

只要儒家在赵国生根发芽,那么等到赵国统一天下之后,儒家的王道不就能够随着赵国的一统而传遍天下了吗?

至于孔子所提倡的周天子王道···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有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儒者觉得周天子王道能够有重现世间的机会了。

赵丹一听荀子的这句话,整个人也终于放心了。

很显然,这位儒家大能的话清晰无比的表明了一个立场,那就是坚决和赵国共进退。

所以赵丹也不再犹豫,正色对着荀子说道:“寡人欲用先生为中尉,助寡人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不知先生愿否?”

赵丹这句话一说出来,荀况还没有先做出反应,但是荀况的两名弟子李斯和韩非却都激动了起来。

这可是赵国中尉啊!赵国六大臣之一,属于不折不扣的赵国领导人啊!

而且现在的赵国还是和秦国并立的天下霸主,甚至还接连打败了秦国两次!在这样的国家之中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那不知道是天下多少人的梦想啊。

但下一刻,荀况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名儒家大能在听到赵丹的话之后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沉默思考了好一会才道:“大王,况并不欲在赵国为官。”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八十九章为了儒家在这个时代好混一点,荀子做出了妥协(第三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例行推书第六百零二章 胜利的匈奴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终决定第一千零五十章 郢都第二百零七章 魏无忌为相,寡人看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丹听了想杀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义渠胜,汝的好事上门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没错,我们秦国的目标正是这九州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关中还是崤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宫体察民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来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战争准备第四百八十三章 赵国人,一通弓箭的事罢了!这是一个不推书,关于剧情的单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虽三户,亡赵必楚第六百六十五章 夺咸阳第七百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的赵国人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离世第一百五十七章 让秦王稷自己来和寡人谈!第二百三十六章 装逼瞬间被打脸的感觉可很不好受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颇的困境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开始按捺不住了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对阵第十一章 田单第八百五十一章 关中战况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开心不起来的王陵第二百九十六章 苏代终于见到了魏王圉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满希望的赵国民情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顺便灭了魏无忌?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问你范睢开不开口吧第三百九十一章 寡人绝对不当第二个齐湣王!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赵,平原君让贤?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乱套了!第三十一章 后宫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国真正的和平条件第七百九十六章 诡异的上计第七百三十四章 惊天谋划第六百七十四章 齐王建的恼火第一百章 目标-故关!第八百二十七章 战后处置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报,悲报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来?吾可不吃汝这一套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马梗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代又双叒叕来到了临淄第一百章 目标-故关!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压力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双雄第四章 借粮第三百二十九章 赵丹的“三国演义”计划第九百三十六章 后胜入高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这些年第二百二十五章 赵丹听到的似乎都是坏消息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经被逼疯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破异族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无忌觉得自己可能是带不动这些猪队友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锤定音的李牧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够挽救局面的机会?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赵丹的诡计啊第九百一十三章 赵国说客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战争?第七百二十四章 震惊!齐王建竟然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祸得福?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担忧第八百九十章 赵国来使第一百零八章 装逼的隐士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十三章 郑朱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饶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议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态的韩王然第一百七十七章 归国无门的魏无忌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会第二百四十三章 胜利的消息传回了邯郸第六百七十八章 义渠胜,汝的好事上门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从今日起,那便是赵国的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欢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赵丹也别想得到!第五百零一章 难,何其难也!第七百六十六章 赵丹也别想得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挣扎第九百四十二章 赵王和齐王的会面第九十四章 廉颇的野望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烦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门技术活第四百九十九章 气急攻心的后胜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结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从河东郡传来的好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军出征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颇克曲沃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结局第五百一十章 见好就收?第六百四十六章 赵丹的应对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将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