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论兵

当听到楚王元的答复之后,赵丹突然有点想要将面前这位楚王元的儿子给狠狠的揍一顿的冲动。

此时此刻的赵丹正坐在一个房间之中,看着面前的几名赵国公子以及楚国太子在荀况的教导下,一板一眼的朗读着书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似乎是因为赵丹亲临的缘故,今天的孩子们读起书来格外的大声,整个房间里满是郎朗的读书声,让赵丹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又回到了没有穿越之前的那早读时光。

在座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几个,也就是赵丹的两个儿子,然后吕不韦的长子,以及刚刚进宫的楚国太子熊悍。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楚国的临武君。

通常来说,一国太子去别国当人质,作为老爹的国君是肯定要派一个比较靠谱一点的人跟着的,这位临武君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临武君的年纪大约在四十左右,整个人留着一脸的络腮胡,方脸阔口,一双小眼睛之中精光闪烁,看上去属于那种有点心计的人。

毕竟是太子,而且又身在他国,一个有心计的帮手显然是比那种除了忠心之外啥也没有的家伙要强上太多了。

举个例子,楚王元当年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就是黄歇跟在楚王元的身边,也正是因为黄歇的计谋欺骗了秦王稷,所以楚王元才能够毫发无损的回到楚国继位,而不是重蹈爷爷楚怀王的覆辙被囚禁至死。

不过说起来赵丹对于这位楚国太子也是很不错了,至少从各种待遇上来说都参照赵国的王子们,就连老师也是一样的。

荀况的授课方式,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就是朗读,死记硬背,然后就是老师讲解,接着学生将不懂的地方提问出来,最后老师再布置一番课业,然后学生们自习一番,一上午的课程就这么结束了。

根据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打破头才弄出来的那张课程表,到了下午就是名家大能公孙龙的授课时间了。

对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其实诸子百家的大能们也不是没有意见的。

毕竟这个时代都是一人一个老师,拜在儒家门下就是儒家人,墨家门下就是墨家人,哪里有这么多个老师来教几个学生的?

对于这些家伙们的不满,赵丹的态度也非常的简单——爱教教不教滚,你要是不教,以后不止是华夏学宫,就连赵国之内都没有你这个学派的立足之地。

事实证明,在强权之下,所谓的节操连屁都不算。赵丹的六字真言一出,除了几个的确是心高气傲之人挂冠而去之外,其他绝大部分诸子百家的先生大能们都留了下来。

这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惊讶。

那些诸子百家的先生们,他们之所以创立学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搞文学创作、搞思想创作和理论创作吗?

当然不是。

之所以有诸子百家理论的出现,是因为这些先生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在解决战国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够让人民安居乐业,能够让社会和谐发展。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光有理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国君的支持。

如果没有国君的支持,那么这些理论就不能够真正应用到现实之中,就只是空谈和打嘴炮罢了。

为了争取国君们的支持,才有了孔子的周游列国,有了孟子入齐,有了商鞅入秦,有了荀子归赵。

国君们可以没有这些理论家,但是这些理论家却绝对离不开国君们,这就让诸子百家的大能们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却在对国君的时候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过这个年代的诸子百家们,和后世之人还是有很不同的。

现在这些诸子百家的先生,更像是后世的那些创业者,为了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壮大起来,不得不和国君们这些天使投资人进行合作。

他们的理想是去改变这个世界,是为了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后世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些家伙,就仅仅是帝王家的走狗罢了。

似乎是因为赵丹在场的缘故,今天的讲课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

很快的,孩子们就被荀况命令到另外一个房间之中自习去了,大殿之中只剩下赵丹、荀况、临武君以及侍中韩非。

赵丹咳嗽一声,对着荀况开口道:“荀卿,如今齐魏两国大兵压境,寡人心中忧虑,不知荀卿可有何计策?”

荀况微微笑道:“臣不过粗通兵要,如何敢在大王面前卖弄?”

赵丹笑道:“荀卿何必自谦?但请说来便是。”

说着赵丹又看了一旁有些跃跃欲试的临武君一眼,笑道:“临武君若是对此有兴趣,亦可言之。”

既然有这么一个武字,不用想也知道这位临武君肯定是通晓军事的,既然如此,这么这位临武君对于这种军事理论的探讨应该是会很感兴趣的。

果然赵丹刚一开口,这位临武君就对着赵丹拱了拱手,道:“大王既然开口,臣岂敢不从?以臣之见,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况闻言大摇其头,道:“不然。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于民也。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赵丹听了荀况的这番话,若有所思。

在荀况看来,打仗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民众的支持,有了民众的支持,那么就能够无往不利,反之则是“弓矢不调”、“六马不和”、“不能以必胜”。

临武君显然有些不服,道:“荀卿此言,吾不能同也。兵之所行者,诡诈也。善用兵者,其用兵之道诡诈千变,敌不知其从何出。孙子、吴子凭此而无敌于天下,又与民有何关系?”

荀况皱了皱眉头,对着临武君道:“君此言,大谬也。若以荀况之见,得士民亲附者,便是所谓仁人之兵也。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撄其兵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其兵锋者溃。如此之兵,又岂是那暴国之君能相提并论哉?”

临武君哼道:“如今之秦国,岂非暴国乎?然天下除赵国外,未见有克秦者也。”

荀况摇头道:“秦国者,其君使民过于酷烈,其民除参军外别无他途。如此之军,乃暴国之君麾下之兵也,纵然能够强于一时,又如何能强于一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世?暴国之强必不能久,观如今之秦国便可见一斑。秦自商君变法以来,四世皆强,但如今又如何?故只有仁义之君,方能千秋万世也。”

临武君陷入了沉默之中。

足足过了半晌,临武君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叹道:“荀卿之言,善,吾不如荀卿也。”

一旁的赵丹笑眯眯的看着两人的争执,心中却想道:“这位荀子确实不愧是大能,一眼就看得出来秦国这样的制度其实并不能够持久……不过其实也不好说啊,毕竟汉承秦制,如果秦国的制度真的这么差的话,为什么汉朝又能够活了这么多年呢?算了,寡人又不是理论家,那些关寡人什么事?”

赵丹摇了摇头,将脑海之中纷繁的念头驱逐出去,对着荀况笑道:“荀卿,那么以汝之见,这一次大战寡人可能胜乎?”

荀况正色道:“以臣之见,如今之赵国,国民上下一心,虽尚不能称仁人之兵,但比起那暴秦之流,却是强过许多。故此战若无意外,则赵国必定胜之!”

赵丹一听荀况这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顺便瞄了一眼身边的临武君,看见这位临武君若有所思的表情,嘴角就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

在赵丹看来,这一次能否顺利取胜,楚国其实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而楚国能否出兵,固然是得要楚王元亲自拿主意,但是这位就在邯郸之中的临武君的意见想必也会对楚王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毕竟临武君所获得的可是来自战场的第一手情报啊,这可比什么猜想啊、辩论啊之类的东西要更有说服力,也更加能够让楚王元下定决心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在百忙之中还要特地跑来这里一趟的原因。

如果能够借助这一场辩论让这位临武君觉得赵国确实能够必胜,从而让楚国早一些出兵来分担赵国压力的话,赵丹觉得自己这一早上的时光就没有白费。

于是赵丹笑眯眯的站了起来,不动声色和荀况交换了一个眼神,道:“寡人也累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义渠胜第六十三章 燕国风云 2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乱套了!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说魏王 1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难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蒙骜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还是灭楚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烦意乱的楚王元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个武人而已!第七百五十三章 为难的齐国君臣第五百一十二 毛遂的名单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赵人决战第一千零八章 赵丹的构想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对赵丹的仇恨第二十六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 3第三百一十四章 难道要寡人坐视赵国攻下河东郡不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帮不帮秦国?齐国人吵成了一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赵国使者来到了郢都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杀案的真相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来客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于魏国是否应该发兵的争吵第三百零七章 岸门之战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群没用的东西!第八百九十一章 失踪的歌姬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还是王龁?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荆关和炼铁厂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六百九十八章 吕不韦的为难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会议 2第二百零二章 韩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击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饶第五百五十六章 赵丹的烦心事有点多第一百六十章郁闷的白起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国灭第八百八十七章 李牧的孤儿营之旅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泽再献计第五百零一章 难,何其难也!第一百七十一章 基本来说,这样打的话魏无忌必败无疑第八百八十七章 李牧的孤儿营之旅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五百一十六章 让赵丹震惊无比的提议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计划第五百八十章 四个消息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欲亲征河东!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见魏王圉第八百二十一章 燕国的援军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许这就是穿越的意义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内部的争执第一百零一章 悲剧的赵括第五百五十三章 栎阳惊变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队的时候到了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国君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冲阵第二百五十二章 赵丹拍板作出了决定第九百二十八章 赵胜的顾虑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第五百四十六张 蒲津渡赵军的大危机第九百二十八章 赵胜的顾虑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国君臣第三百零二章 参谋的意义和韩非的机会第五百三十章 丰收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颇同志实现了他的梦想第五百四十六张 蒲津渡赵军的大危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二百二十七章 请不要怀疑,我们战国诸侯就是这么牛!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八十六章 麻烦大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须割让此二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内史争夺战第九十八章 内贼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个邯郸姬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关危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优留的决定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六十五章 燕国风云 4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报传回了邯郸第五十三章 龙阳君说魏王第五百七十章 郑朱的狮子大开口第九百三十六章 后胜入高宛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来了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从今日起,上党郡便为赵国所有!第六百七十九章 郁闷的楚国君臣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当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赵氏第八百六十三章 冯亭的心思第五百二十八章 义渠胜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难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离世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个儿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