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联合作战2

所谓联合作战,作为一种古老的作战概念,在上个世界中期就开始被广泛应用。登陆作战常常被作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模式化场面被人们认同。但是,联合作战并不仅仅只有不同军兵种的人员或是装备参加的作战形式,它的实现也并非是海军司令向空军司令打个电话要求派出一个中队的飞机进行支持那么简单。

联合作战的精髓是统一、凝聚和相互信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军事技术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一系列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换成为可能,为联合作战的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

到二次大战末期和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已经展示出了高超的联合作战水平。尼米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等将领通过战场上的实战塑造了联合作战的原则,并且提供了经典的联合作战范例。但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四十年里,联合作战艺术却奇怪地遭到冷落,愿意竟然就是一举结束二战的新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原子弹。

由于对于核武器的迷信以及和军备竞赛带来的对核威慑的恐怖,美国军队曾经无疑为美国不再需要训练有素的联合部队,而仅仅依靠核能力就能勾引个常规战争、制止核战争。冷战期间的这种思维是联合作战艺术停滞发展了四十年之久。直到海湾战争,联合作战在一个弱小并且军事思维停留在一战期间的军事对手面前突然显示出空前的威力。而在更近的美军空袭阿富汗期间显示,联合作战重新得到了美军的重视。

显然,现在的联合作战样式的光芒都被集中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上。除了战斧式巡航导弹、隐形轰炸机和激光制导炸弹这些武器,信息技术成为各国军方时髦的话题。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又一次新军事技术革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的军事改革恰恰是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启动的。中国人善于学习,可以说,就联合作战来讲,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把美军作为学习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并非等同于联合作战,塔只是为联合作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可能性。既然如此,让信息技术取代联合作战艺术显然是一个错误。根据军事历史的经验,现代的部队需要做的是将未来的军事技术革命都纳入联合作战艺术发展的轨道,而不是相反。

简单说来,信息技术取代不了联合作战艺术,只能改变它。

如果说以上的表述归于专业化,那么咱们简单地举例子说明。先拿步坦协同作战来说,这是联合作战的方式之一。步坦协同是应用最广泛、实战中常见的作战方式。至今为止仍然是各国军队训练的主要项目之一。步坦协同,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和坦克装甲车之间的协同作战。一般是这样的方式,坦克随同步兵进攻,用其强大的突击力撕开对方的防线,而步兵则掩护坦克的侧翼,清除一些能够威胁到坦克的单兵携带式反装甲武器。有时候会是步兵伴随坦克作战,坦克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旨在向纵深发展进攻。

总的来说,步坦协同作战不是简单地指把坦克和步兵混合在一起使用。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革命改变了联合作战的方式?还是拿步坦协同来进行说明。步兵要和坦克很好地协同作战,毫无疑问,两者必须建立联络通道。在初期,步兵和坦克之间只能通过电台进行联络,而且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只能和指定的某一辆坦克进行联系。这种方式效率慢不说,协调起来更是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步兵和坦克之间都是依靠长期的训练养成的默契在作战。

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这种方式。

比如远征军在长崎的登陆作战中,海军陆战队第1旅的一个连队在进攻一处滩头阵地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步坦协同的作战方式。这里插一句。自从63A两栖坦克退役之后,海军陆战队没有再装备坦克,而是用ZTD-05式两栖突击车作为代替品。这种2009年国庆大阅兵中公开亮相的两栖突击车装备100毫米突击炮,拥有不下于主战坦克的火力,就是装甲薄弱了一些。为了兼顾海上的高速航行能力,两栖突击车不可能很重。要知道ZTD-05式两栖突击车海上的航行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每小时。

当时该连队配属了三辆突击炮,在发现了日军的火力点之后,连长首先召唤了空中火力对其进行打击,然后为突击炮指示目标,100毫米炮直射火力就打了过去。步兵之间的接火还没发生,日军的那个滩头阵地就基本没了生气。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首先,空中的直升机,地面上的装甲车和步兵,三者必须基于一个信息系统平台,才能够实现实时的通信联络。比如,当时那个连队的连长是把目标的具体参数位置发送至共享平台,然后说明需要什么样的火力支持。直升机和装甲车能够在十秒之内看到这样的信息,同时获得目标的具体参数,然后按照顺序进行火力输出。可以说,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三者的结合是达不到这样紧密的,战斗也不会这样高效。

比如前文所说过的,远征军就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往下分成集团军、舰艇编队、战机编队等成树状结构,是为大作战单元。再往下细分到连一级,每一个连队都是一个作战单元,甚至每一辆装甲车每一个战斗小组都是一个小的作战单元。这种结构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否则数十万大军能够顺利展开都是一个问题。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必须的时候,远征军的最高指挥部门可以越过很多级,直接指挥一个连队作战,相反,必要的时候,一个连队可以直接越过层层上级,直接向远征军作战指挥中心请求火力支持。

换言之,任何一个作战单元理论上能够得到其余所有作战单元的支持和配合,这是什么概念?

比如第15空降军第45伞兵师直属侦搜营二连,也就是张成的连队,在进攻951路口的战斗中,如果没有来自空军轰炸机的及时支持,很难想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如果条件允许,张成甚至可以召唤陆军航空兵、空军战机、陆军远程火炮甚至海上远程火力进行支持!

如果是以前的指挥结构呢,张成必须先向营部请求支持,营部上报到团一级,这样层层上报才能召唤来火力支持。这样一来,上级火力支持来到的时候,也许张成已经失去了951路口。这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效率对比。

以前经常在美国大片里看到一个美军战斗小分队随随便便就召唤来战机对敌人进行狂轰滥炸,美军部队甚至提出了“五分钟到达”的概念,也就是说接到地面部队求援信息开始,五分钟后战机到达目标空域。现在的中国军队呢,已经超越了这个概念。地面部队完全可以召唤距离最近的友军进行支持,有时候请求信息发出去不到一分钟,附近的战机就赶赴过来投下了炸弹。

内容来自PT小说程序

第11章 风声雷动1第7章 偶遇1第17章 巷战1第45章 转折之城第41章 山心大捷3第36章 山心阻击战2第3章 特种作战1第7章 贵港绞肉机7第48章 剿灭2第30章 军长冲锋1第34章 平民武装卫队第38章 碰撞3第3章 特种作战2序章第38章 碰撞3第34章 平民武装卫队第42章 中国日本省2第38章 联合作战第29章 对地攻击4第41章 中国日本省1第40章 没钱别打仗第62章 华盛顿沉没1第5章 招揽旧部3第34章 平民武装卫队第5章 特种作战4第11章 讨论第2章 秘密军火库第22章 登陆日本突袭福江机场4第47章 美骑投降1第49章 血火贵港1第26章 登陆日本埋葬第46章 抢功2第45章 转折之城第67章 真的是一鸣惊人第20章 登陆日本突袭福江机场2第11章 讨论第9章 拉弦第38章 山心阻击战4第33章 装甲对决2第4章 飞来横祸2第51章 血火贵港2第12章 重逢第29章 对地攻击4第49章 血火贵港1第34章 平民武装卫队第45章 抢功1第17章 登陆日本空中轰炸2第15章 北流之战5第3章 特种作战1第55章 j-10d超级大恶棍1第8章 偶遇2第33章 登陆日本代号复仇使者第9章 贵港绞肉机9第52章 血火贵港3第47章 美骑投降1第22章 黑丝和恶棍1第41章 山心大捷3第43章 山心大捷5第40章 山心大捷2第22章 战火突击队1假条第26章 防御阵线1第19章 登陆日本突袭福江机场1第47章 美骑投降1第68章 美国要投降第12章 风声雷动2第40章 没钱别打仗第15章 北流之战5第19章 开战第10章 贵港绞肉机10第46章 东风破军第14章 北流之战4第10章 脱壳2第12章 重逢第36章 登陆日本951路口4第7章 贵港绞肉机7第33章 抢夺要点2第44章 碰撞9第16章 北流之战6第23章 登陆日本366团全员抵达第14章 第7装甲师团的覆灭1第7章 贵港绞肉机7第28章 登陆日本准备轰炸东京第17章 第7装甲师团的覆灭4第3章 特种作战1第44章 自由日本2第62章 华盛顿沉没1第24章 登陆日本谁的回马枪第24章 重建12师1第35章 山心阻击战1第42章 山心大捷4第33章 登陆日本代号复仇使者第3章 招揽旧部1第2章 贵港绞肉机2第59章 尼玛潜水航母1第6章 贵港绞肉机6第20章 梧桐树兵营2第28章 对地攻击3第36章 山心阻击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