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五国会议

第216章 五国会议

第三次五国会议召开之前,叙利亚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面是十余万埃及军队夺路狂奔,另一面是4000红杉军在后面紧追不舍,跟在后面的奥地利和奥斯曼军队则是走走停停犹如走马观花一般。

此时的易卜拉欣已经不再似从前那样充满自信了,他觉得大势已去,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带着更多的人回到埃及,好为将来保存火种。

与列强军队几次交手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军队完全失去了信心,至于那些底层的埃及士兵,他们根本就不想打仗,当兵纯粹是出于躲避苛捐杂税的压迫,跑到军队里混口饭吃。

此时出征时的十三万大军,已经变成了六万,其中有9000人阵亡,两万多人被俘,剩下的则是失踪。

由于埃及的沿海地区已经被奥地利海军犁了一遍,此时的英国海军也很难有更多作为了,只能炮轰亚历山大泄愤。

英国海军的做法,给他们埋下了一个炸弹,日后将会给他们留下一段惨痛的回忆,此处按下不表。

奥地利军队在弗兰茨的影响下,开始爱惜起自己的羽毛,对于追击埃及军队的事情完全不上心。

奥斯曼军队同样对追击埃及人没什么兴趣,他们的人数多,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补给,而且那些被夺回的土地同样需要派人驻守,这样一来兵力就更加分散了。

对于叙利亚人的游击队,奥斯曼人的态度是尽力剿灭。

没错,对于那些武装起来,并且一直在抗击埃及人的叙利亚反抗军,奥斯曼人给出的回应是全力镇压。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些叙利亚游击队,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同样是不稳定因素。

维也纳,凯撒大酒店。

这里被选为了五国会议的会场,因为其够大够气派,同时它的功能便利齐全,即可以用来举办大型舞会,还可以作为招待宾客的宴会场所。

这里的主人,所罗门·罗斯柴尔德自然只能暂时离开他的“领土”,另寻他处了。

其实虽说是五国会议,但是来的却是七个国家。

五国自然指的是英国、法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而另外两个一个是苦主奥斯曼帝国,还有一个可能会让人有些意外,那就是塞尔维亚。

英国的代表是新任外交大臣斯特拉特福·坎宁;法国来的则是目前法国政府的实际掌舵人基佐;奥地利自然是首相梅特涅,曾经纵横捭阖的欧洲宰相;俄国来的是外交大臣涅谢尔洛夫,他身上有两个标签:亲英派,莽夫;普鲁士瑟维尔男爵,介绍略。

奥斯曼帝国则是派出了前任大维齐尔,费尔·恰克历史上的背锅侠,最倒霉的大维齐尔,卖国者,奥斯曼帝国最大的毒瘤,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亵渎神明的人

这位老兄一辈子不知道签订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以致于他本人都对此麻木,整个奥斯曼宫廷每当遇到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总会想起他。

费尔·恰克曾经多次镇压各地的起义,签署对近卫军残党的死刑判决书,甚至还和教团产生过冲突,逮捕并处死了反对新政的教团头目。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只是在执行苏丹的命令,而并非他本人的残暴。

塞尔维亚的代表既不是掌握着大权的十七人议会,也不是受俄国支持的武契奇,而是蛊惑了东波斯尼亚地区塞族的米洛什。

米洛什会出现在这里,自然是法国人的手笔,他们并不想让奥地利人安稳地拿下贝尔格莱德和西波斯尼亚。

基佐虽然自称和平主义者,但是他同样挑起了不少争端,并且对奥地利的严防死守从来没有间断过,唆使南德三国和撒丁与奥地利交恶,挑唆庇护九世

会议刚一开始,梅特涅就觉得会议的风向不对。

因为英国人一上来就掌握了主动,大谈对埃及的制裁,而本应跳出来反对的基佐却是频频点头,非但没有半点维护的意思,反倒拍手称快。

草拟章程是:

第一,奥斯曼帝国法令适用于埃及、苏丹(这里指的是苏丹国,在埃及的南方,是落后的奴隶制国家。)。

第二,埃及赋税,需以苏丹之名征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上缴奥斯曼苏丹政府。同时埃及需每年额外向苏丹上缴十万英镑贡赋(之前是一万英镑)。

第三,埃及必须裁军,常备军人数不得超过2万,同时无苏丹命令不得建造战舰,军队的服装和旗帜必须和奥斯曼军队相同。

第四,埃及必须归还叙利亚和克里特岛,奥斯曼苏丹任命默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和苏丹总督,从此以后埃及和苏丹将作为奥斯曼的行省,而非王国存在。

第五,默罕默德·阿里可以指定继承人,但是必须到伊斯坦布尔接受苏丹的任命。

第六,双方归还战俘。

本来以为会激烈反对的法国代表基佐居然一声未吭,这让其他列强都十分奇怪。

要知道当时的法国朝野上下,对于英奥联手打击埃及的举动十分不满,纷纷要求宣战以保护法国在近东的权利。

之前梯也尔还为法国的东方舰队增加了五艘战列舰,并且新招募了一万名水手。

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与列强开战,甚至比起那些波拿巴主义者的言词更加激烈。

法国军方甚至为此专门制定了进攻计划,在海上切断直布罗陀海峡,防止英国海军进入,再用东方舰队的强大兵力消灭地中海内的英、奥海军,迫使奥斯曼帝国投降。

在陆地上同时进攻莱茵地区和北意大利,向普鲁士和奥地利宣战,尤其是在英国先遣舰队遭到埃及海军重创之后,法国人变得无比狂热,征兵站里更是挤满了人。

作为回应,普鲁士和奥地利纷纷向法国边境增兵,表面上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但实际上,路易·菲利普并不想要战争,所以主张开战的梯也尔下台,取而代之的是老迈的苏尔特元帅,负责这次谈判的更是亲英派的基佐。

基佐始终认为法国想要强大,就必须与英国保持友好和平的关系,为此他甚至出卖了埃及海军的情报,以换取英国的信任。

法国政府实际上不作为的态度,也让法国人逐渐冷静了下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发动战场并没有胜算,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坎宁也与帕麦斯顿不同,他恨奥地利,但不恨法国,在离开奥地利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去了法国并向路易·菲利普保证会顾全法兰西的面子。

看上去简单的制裁协议,实际上包藏祸心,英国已经给与会各国定好了绞刑架。

内容没全讲大白话,不全讲讲出来就有人喷犯了文青病,全讲出来又人喷抄书小白文。

你们体谅一下作战,我也挺难的。

(本章完)

第838章 最后的观众第417章 难兄难弟第53章 没本的买卖第558章 始料未及第1260章 再飞一会儿第458章 林肯先生(2)第10章 暗流第42章 远方的来信第90章 我们的目标是第1174章 特兰西瓦尼亚第93章 A计划作废第235章 赔本的买卖第501章 移民问题第1175章 血债由谁偿第1305章 英法结盟第935章 虚假的胜利第1018章 萨尔堡之战(中)第1126章 征服阿尔巴尼亚(下)第211章 捷报(下)第1105章 风起第371章 德意志邦联志愿军第393章 有备无患第1109章 龙困浅滩第148章 来自中美洲的邀请(下)第964章 空想第278章 大蒜素第128章 战后处理第543章 重逢第530章 “难”民第815章 摧枯拉朽第925章 阴差阳错第207章 大洋彼岸第458章 林肯先生(2)第1009章 霰弹亲王第366章 搜身记第556章 戛然而止的胜利第581章 干草堆第22章 乱点鸳鸯谱第845章 妖风第517章 后院起火弗兰茨的小情诗(免费,西方版。)第1217章 幕后第919章 中北美,及加勒比宰相第788章 米诺菲尔主教第60章 英国入局第423章 赏光(下)第47章 阿拉莫之战2第10章 暗流第1081章 大刀阔斧第1224章 惩罚(下)第350章 头盔第1288章 “君子协议”第490章 挖矿的人第1253章 虽远必诛第362章 林肯先生第205章 贝鲁特之战(下)第36章 金边往事第1164章 运河监察委员会第191章 犹太人要建国第208章 梅开二度第492章 涛声依旧第50章 新阿拉莫之战(下)第795章 排兵第499章 酒话醉话第953章 开战日386第730章 天空一声巨响第181章 科学家们(1)第105章 紫罗兰的烦恼(为第四位执事加更)第534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树下之弹弓第257章 法兰西的野望第53章 没本的买卖关于这场战争中双方的离谱操作。第670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上)第1291章 威廉四世的烦恼第436章 推波助澜第141章 交易第871章 十二条(下)第935章 虚假的胜利第1267章 一雷亚尔第148章 来自中美洲的邀请(下)第716章 邻家有女第1108章 普雷斯堡战役第55章 不醉第550章 造次第923章 烽火第215章 胡闹第142章 《英土商约》第236章 “阿菲利加鸿门宴”【加更1000字】第447章 又见拿破仑的私生子?第1121章 大失所望第1114章 血色之刃第1213章 围城(上)【中秋快乐】第250章 与虎谋皮的恶龙第279章 化妆品今天没灵感,实在写不出来。第163章 意外(上)第1139章 肉中刺(上)第1013章 暗流涌动第570章 战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