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

魏延向诸葛亮告了声罪,然后找到营门小校,让他带几个军士和他一起去搬东西。

对于魏延的要求,小校欣然应允,随后点上二三甲士,随魏延去亲卫驻扎的营地搬运竹简。

约摸一刻钟,五人一人搂着一大捆竹简,返回中军大帐,重重的摞在诸葛亮面前。

魏延返回案前,略微有一点气喘,搂着二三十斤的竹简,来回跑个几里路,体力再强的人他也扛不住啊!

还有,别看一百多斤的竹简就以为内容很多,其实不然,因为魏延特别强调断句的缘故,所以一卷竹简最多能写下两百字。

而本次来面见诸葛亮,除了述职外,另外还带有曲辕犁相关的实验数据、对革新镇的介绍、明年的耕种计划、亩产量的预估。

甚至在文章末尾,他还提到了益州的超级铁矿,桂阳以南的交州有一年两熟的水稻,交州以南的朱崖郡,以及交趾等地,还有一年三熟的水稻。

所以,全篇下来共计一万一千余字,消耗竹简六十余捆,再加上南方湿润的气候,竹简又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所以变得沉重无比。

这也是魏延从临湘出发,不管道路再崎岖,环境再恶劣,也没放弃马匹的另一个原因,他可不想再在竹简上誊写第二遍了。

为此,魏延早就在思考,如何改良蔡侯纸。

大汉的造纸也不算发达,但该有的造纸技术还是有的,只是受限于成本高昂,不便于保存,所以一直没大规模应用。

正因如此,明明蔡侯纸已经出现百余年,但造纸业却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魏延其实也没造过纸,但可别忘了后世的信息时代,在抖音、B站等一些平台上,无数的生活类大V都曾亲手造纸,耳濡目染下,魏延也知晓一二。

反正魏延已经决定,待春耕结束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会在革新镇十里外的小河旁,新建一座造纸作坊,尝试使用现代工序,将成本低廉的竹纸造出来。

反正也就那些工序,他还不信搞不出来。

当魏延神游天外时,诸葛亮对一地的竹简也来了兴趣,拿起标注为壹的竹简,在案几上摊开,仔细阅读了起来。

一翻开竹简,诸葛亮眉头就皱了起来,俗话说字如其人,魏延这手毛笔字,真有独到之处啊!!

但所幸魏延断句分明,就算有一些辨认不出来的文字,结合上下文,也能理解其意思。

……

当诸葛亮遨游于文字中,魏延神游天外时,对帐内的第三人陈到而言,就变得无比的煎熬。

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向诸葛亮拜别,可又怕打扰到他,真是难受无比。

还好,诸葛亮在阅读完第一卷时,感到略微寒冷,欲向火炉中添柴火时,看到坐立难安的陈到,随即笑着说道:

“叔至,今日天气寒冷,下去带将士们活动活动,热热身子,以免冻出毛病”

“末将领命”

陈到沉声回到,然后转身一溜烟的跑没了影,速度之快,让魏延咋舌不已。

随着陈到的离去,偌大的军帐内,就剩下诸葛亮与魏延二人,一人翻看竹简,一人专心琢磨造纸一事,好一副安静祥和的场面。

可从第三卷开始,也就是有关于革新镇、曲辕犁的内容,让诸葛亮的心里,远远没有表面上那样平静。

当看到文章末尾,魏延预计的亩产时,诸葛亮倒吸一口凉气,为全球变暖做出重大贡献。

“文长,文长!”

诸葛亮不由的呼唤魏延,第一声魏延惘若未闻,仍旧双目无神的注视着前方,直到诸葛亮将声音提高,才将魏延唤醒。

“军师,唤在下何事”

“文长,到近前来,亮有些许疑惑,还请解惑”

“敢不从命”

魏延起身应道,快步走到诸葛亮身边,用眼角余光一瞥,心中顿时了然。

“文长,按你文中之意所述,只要使用轻型曲辕犁,就算不使用耕牛,老弱妇孺配合青壮,也能耕种田地,是否属实?”

“属实”

“使用所谓的科学耕种法,在加上农家肥,水田亩产就能达到五到十石,是否属实?”

“属实!”

“文长,你可知国法无情,如果弄虚作假,一旦被查实,你性命难保!!”

话说道最后,诸葛亮语气变得十分严厉,和刚才判若两人。

“在下愿以人头担保,文中所说但凡有半点虚假,军师可取我项上人头,以平民怨”

面对诸葛亮的质疑,魏延当然不怵,这还是他的保守估计,亩产5—10石看似很多,但也不是不能实现。

去年,魏延初至大汉不久,他就趁着闲暇之余,多次深入各地的田间地头,观察农人们是如何种植水稻的。

离河道较远的地方,农人在粗耕过的土地里,直接撒上种子,任由水稻自行生长,而水稻所需要的水份,只能靠降雨来维持,从不引水灌溉。

耕种方式粗犷无比,水稻密密麻麻簇拥着,密集的植株获取不到足够的阳光,导致根系短而疏,稍有大风便成片倒伏。

所以产量才底下,连北方中田亩产三石都达不到,根本性无法养活一家人,这也是南方开发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离河道较近,或者雨水更加充沛的地方,虽然农人们的耕作方式一样,但在水稻的抽穗期时,会引水灌溉,所以,一些水田亩产就能达到五石左右。

甚至有一些特殊的田地,亩产量能达到十石左右,反正这些农人们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当然,这些高产的水田,往往握在以世家为首的地主手中,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到。

所以,在大汉南方民间,百姓耕种的土地,仍以亩产不足三石的下田为主,南方民生疲弊,世家大族难辞其咎。

对于魏延而言,增加亩产的方式很多,而精耕细作,无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高效的,如果再加上合理利用农家肥,亩产翻倍,不要太简单。

所以,这也是魏延敢在正式场合,直接承诺亩产的底气所在。

这是科学的力量。

第八十九章 入关计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将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二十七 计议迁都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十章 安排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四十一章 纠结的刘备第五十一章 绵竹攻防第二十二 农家肥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四十五章 斩二将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五十五章 邓贤第七十章 杀鸡骇猴第九十三章 夺下辩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七十七章 工业萌芽第三十六章 逃脱不得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六十八章 粮价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八十章 一眼万年第九十一章 雌剑之威第二章 入狱第八章 铸剑为犁第三十章 荆州安定第九十二章 入关第六十一章 益州军政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二十七 计议迁都第七十章 杀鸡骇猴第三十章 荆州安定第二十七 计议迁都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五十六 绵竹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三十章 荆州安定第五章 革新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机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六十八章 粮价第一十三章 诸葛亮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势第五十四章 战局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七十七章 工业萌芽第四章 归刘第三十七章 嘱托第五十二章 吴夫人第九十四章 骁骑军第五章 革新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五十六 绵竹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五十章 成都第九十章 斗将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八十三章 改国为郡第九十章 斗将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九十一章 雌剑之威第五十一章 绵竹攻防第九十二章 入关第三章 密谋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一章 纠结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