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临蒸策3

魏延的话,不但让激动的刘备迅速冷静下来,也让诸葛亮来了兴趣,他自认为此策天衣无缝,难道有什么疏漏不成。

“还请文长赐教”

“军师,隆中之策并无疏漏,只是你低估了人心,高估了孙权。

孙刘联盟究其根本,不过是两个弱者在面对强者时,抱团取暖罢了,可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一旦曹操衰弱,盟约,不过是一张可撕毁的纸帛罢了。

就目前而言,江东已经分为两派,一派以周瑜为首,孙坚、孙策部属为辅的武勋集团;另一派,以江东世家为主的文官集团。

这两派势力,始终左右着孙权的决策,在面临大敌是。两派会同仇敌忾,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击强敌。

但在赤壁、江陵之战后,北方曹操已无力南下,同时,对孙刘联盟存在的合理性,就出现了质疑声。

以周瑜为首的武力集团,想趁着主公在荆州立足未稳时,集江东之力,将主公扫灭;

而江东文官集团,却想以主公为荆州屏障,共同来分担曹操的压力。

如果我是孙权,就一定会听周瑜之言,趁曹操无力南侵时,集结江东之力,以周瑜为帅,从江陵攻击公安,再以黄盖等人为大将,从豫章攻长沙,从庐陵攻桂阳,从交州攻零陵。

如此,主公定会腹背受敌,首尾难以相顾,只有败亡一途,江东则可据长江以南,坐断半壁大汉江山。

可惜,周瑜是孙策的部属,心里也永远只有孙策,而随着孙策之子年龄的增长,身边一定会聚集一批大臣,来质疑孙权江东之主的正确统性。

毕竟在大汉,子承父业才是正途,兄终弟及乃是大忌。

周瑜在赤壁、江陵两地大破曹操,已经让孙权寝食难安了,如果再立下滔天之功,那孙权该如何自处?。

所以,孙权一定会支持文官集团,将南郡让于主公,来削弱周瑜的影响力”

魏延一上来,没有说孙权会袭取荆州,而是先解释让南郡的合理性,同时也点出内部隐患,为后面提供论据。

“而随着主公全取益州,西据益州,南拥荆州五郡,实力已然在江东之上。

对于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江东文武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来遏制主公的发展,而当初置换南郡一事,无疑是最好的借口。

我料定,孙权会以全取益州为由,向主公讨要南郡,而南郡作为东出益州之要道,岂能假借于他人之手。

更何况江陵之地,乃是用江夏之地置换来的,何来借字一说,所以,主公定会断然拒绝。

如此一来,孙权便会以刘备无信,借南郡而不还为由,从扬州各地出兵,向垂涎已久的荆州发起攻击。

假如此时,曹操再从雍凉之地出兵,过汉中而击益州,加之路途艰险,益州之兵断然不可能出蜀支援。

内有强敌,外无援军,荆州就算有大将驻守,也无回天之力,孙权将尽取荆州之地,将我等困死在益州”

魏延侃侃而谈,将孙刘联盟第一次冲突的前因后果,分析得明明白白,从诸葛亮和刘备凝重的脸色不难看出,显然是被魏延说服了。

“我观孙权为人机敏,权谋过人,应该不会做出令仇者快,亲者恨之举吧”

刘备还是有点不信,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中原乃膏腴之地,曹操要不了几年就能恢复实力,重新领大军南下,所以,

在未跨过黄河之前,擅自破坏联盟,乃取死之道,孙权应不会如此不智。

“主公高估江东多矣,我观江东众臣,除周瑜、鲁肃二人外,余者皆为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奴颜婢膝,无信无义之辈”

魏延极尽贬低江东,言语间尽是不屑之词,没办法,只要知晓这段历史,无不对东吴抱有恶意。

魏延的话让刘备惊疑不定,难道孙权得罪过魏延,不然也不会如此贬低啊。

无奈,刘备只能将目光投向诸葛亮,希望他能给出不同的意见。

诸葛亮心底琢磨半晌,想起之前在江东朝堂,与江东文武辩论的场景,不由得认同了魏延的话,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后,向魏延问道:

“文长,若江东真如你所言,不顾抗曹大计,来攻伐荆州,以你之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料定,魏延定早有此想法,不然短短一两天时间,不可能看得如此透彻,所以他一定有应对之法。

“主公勿扰,在下早有破敌之策。

江东攻取荆州,无外乎两条进攻路线,一路从江夏出兵,遣一大将领水陆二军,溯长江而上攻击南郡。

另一路再从豫章、庐陵二郡出兵,攻取长沙、桂阳等地,然后在遣士夑出兵北上直取零陵,断其长沙、桂阳二地的后路,完成对荆南四郡的控制。

但根据在下的推断, 南郡之兵为疑兵,孙权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取荆南四郡”

魏延信誓旦旦的说道,这些都是史书上记载的,做不得假,不管过程如何,最后刘备还是保全了南郡和武陵二地,只有长沙、桂阳和零陵落入孙权之手。

“南郡江陵乃坚城,易守难攻,去年曹仁仅凭区区败军,就能挡住五万江东虎狼之师,并给予周瑜沉重打击。

若主公派一上将守江陵,一智将守公安,隔江呼应,再在城中多多囤积粮草,就算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来攻,一两年内,也休想有所突破。

如此浅显的道理,江东文武还是能看明白的,加之江东本次出兵的目的,实为遏制主公的发展,并没有撕破脸皮的打算,毕竟还需要主公来分担曹操的压力。

所以,对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南郡,江东只会佯攻,吸引我等的注意力,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谋划荆南四郡之地。

荆南四郡,有民十五万户,人口六十余万,而益州虽大,民也不过三十万户,人口百万余。

荆南虽只有四郡,但人口已然达到益州一半,对于孙权来说,攻取荆南四郡,即能削弱主公的战争潜力,又不断绝主公出蜀之路,加之来自汉中之地的威胁,主公也只能偃旗息鼓,无奈承认孙权的占领行为。

所以,我要是孙权,一定会拿下荆南四郡,将荆、扬二地连成一片,虎视天下!”

魏延在长沙重重一拍,将刘备的心拍入深渊,也让诸葛亮脸上浮出笑容。

文长,有留侯风范!

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一十九章 临蒸策2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九十二章 入关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五十六 绵竹第六十三章 曹孙罢兵第五十四章 战局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二十二 农家肥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七十五章 多了个媳妇第六十一章 益州军政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七十六章 张琪瑛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九十章 斗将第八十二章 战云密布第五十九章 荆州战起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八十二章 战云密布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五十六 绵竹第一十八章 临蒸策1第四十四章 荆州军入益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八十章 一眼万年第一十八章 临蒸策1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七十七章 工业萌芽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六十四章 民间凋敝第一十九章 临蒸策2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二章 入狱第二十章 临蒸策3第三十章 荆州安定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五十六 绵竹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八章 铸剑为犁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九十三章 夺下辩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五十四章 战局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七十章 杀鸡骇猴第五十五章 邓贤第五十六 绵竹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九十五章 曹操应对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六十三章 曹孙罢兵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六十九章 平抑粮价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五十九章 荆州战起第五十三章 雒县第六十八章 粮价第八十八章 魏马有隙第七十七章 工业萌芽第四十四章 荆州军入益第九十二章 入关第四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四十六章 突袭成都第八十九章 入关计第八十九章 入关计第二章 入狱第九十三章 夺下辩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四十章 错综的局势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三十六章 逃脱不得第五十九章 荆州战起第四十六章 突袭成都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八十七章 人选第八十二章 战云密布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