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奏本送到承庆殿大约十天后,李世民就下旨将定襄县主李氏晋为郡主,赐婚于北平郡王,责令殿中省为其准备嫁妆,一个月后前往定襄突利的牙帐成婚。
接到圣旨的韦贵妃第一个时间就跑到承庆殿哭诉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可用一个继女就能稳定漠北的局势,这么划算的买卖皇帝当然不会反悔。
为了安慰了一下暴雨梨花的韦妃,皇帝又赏赐来一大箱宝石美玉,还给纪王李慎增加一千户的食邑就算把她打发了。
而另一头,为了保证长孙皇后出行安全,李承乾也是亲自点验随行的车架和人员,整整忙了三天才安安稳稳的把自己的老娘送了出去。
身心疲惫的李承乾回到东宫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招来了长孙冲等人,这都过了半个多月了,总该有点进展了吧。
稍时,东宫,书房,李承乾一边批着积压的公文,一边问道:“都说说各自成果吧!”
“殿下,司农卿韦思言自到任利用职务之便,为地方豪强逃税、漏税数目巨大,且私自扩充良田三千二百八十五亩。
尚书右丞韦思齐行贿吏部右侍郎郭贤,为其门人求得三个县令的职位。根据臣调查的结果,这三个人原本都是混迹青楼楚馆的打手,他们都是跟着韦思齐的在平康坊纳的三房小妾才和这位尚书右丞搭上的线。
至于尚衣奉御韦思仁这个家伙胆子就更大了,他主官陛下和诸王冕服等事务,通过采买等便利手段和一些不良商人勾结,现在臣查到的就有六万贯之多。对于这三个人的犯罪事实证据确凿,只要有旨意就可是随时羁押他们三人。”
长孙冲是第一个站出来回话,为了查这三个人,他不仅调动了廉政部在京的所有势力,甚至还用他老爹长孙无忌的面子搭了不少的人情。
之所以这么尽力不仅是因为这是太子交给他的任务,更为主要的是他也想为一向疼爱自己的姑母出一口恶气。
“韦庆嗣之子韦正矩,欺压良善,好色无度,强抢有夫之妇,责令其手下家奴打死苦主一家四口,这其中还包括两个孩子。现在苦主一家只剩下一位老妇,臣已派人将其保护了起来。”
“另外韦正矩还在万年县盖了一处别苑,其规制已经达到亲王标准,还豢养近百名的江湖游侠为爪牙。更加严重的是此人与军中或者工部的官员勾结倒卖了大量的军械给那些江湖帮派。臣以为此人罪大恶疾、不得不查,应当从重处理。”
对于这样纨绔子弟,赵节一向都是看不上的,虽然他也是个纨绔,但从来不会干这么下作的事情。再说为了让自己多弄些钱去挥霍竟然把主意打到军械上去了,那特么不是找死吗?
唐律中明文规定,军用的装备是不允许在民间流通的,但有违者徒三千里。而且任何旧损的军械在军中有专门的人进行回收,然后到工部领取新的装备。
所以说这东西不是那么好弄的,凭着这小子的能耐想在这里面打点折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样一来彭城郡公韦庆嗣就有重大的嫌疑,当然赵节手里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这种事总是要通过审讯才能搞明白的。
“韦妃之弟礼部侍郎襄城郡公韦义节、千牛参军韦弘机、监察御史韦思谦......”,看着长孙冲他们二人说完,丘神绩赶紧补充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听完了三个的汇报之后,李承乾抿了一口手中的茶后随即言道:“这些基本上就是韦氏在京的所有势力了吧。不错,能在这么段的时间把事情查的这么清楚,足见你们二人在司经局花费大量的心血,对此本宫甚为欣慰,着晋升一级赏千金。”
待了赵节二人向李承乾行礼谢恩后,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从阶上走了下来,沉声言道:“这些世家子弟还真是经不起查,平时一个个都人五人六的,真没想到在私底下都是些悖逆君恩、男盗女娼的家伙。
赵节,将你们的手中的东西都交给仲良,这种事还是由他出头方面一些。另外仲良,你接手后立即知会刑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卿戴胄,让他们全力的配合你抓捕并审理所有案犯。尤其韦正矩等人豢养死士和贩卖军械这一块,要当作重中之重。”
既然准备和韦家开战了,那事情就得往大了弄,倒卖军械、豢养死士这总是事实吧,到了皇帝那图谋不轨,意图谋反这八个字就足够了。虽然不可把韦氏九房统统的干掉,但韦妃这两支,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李承乾让他领衔主审,长孙冲这脑袋是一阵阵儿的头疼,别说他没审过过这么大的案子,就说李道宗和戴胄那个精于事故的老流氓,那是他这么个愣头青请能管得了的。
“殿下,你看是不是由江夏王和戴胄主审,臣协办。你这也知道臣这资历在他们那实在是不够看的。再说这么大的事没有圣旨,刑部和大理寺也不会理会臣啊。”
他们三个人都明白这是李承乾私底下交待的事,皇帝对此是毫不知情的。可这立案抓人就必须有皇帝的圣旨了,尤其还是这么多高品级的官员,要不然就是去了也得让人家轰出来。
“经验都是锻炼出来,本宫以前还没当过太子,现在干的不也挺好的吗?至于你说的圣旨就更不是问题了,喏,给你。”,话间从袖子里拿出了一道圣旨递给了长孙冲。
打开一看长孙冲底气瞬间就足了起来,“殿下,这,这是”,看着长孙冲裂的嘴咧得跟荷花一样,赵节二人也不由的好奇里面的内容,连连催促他赶紧念念。
恩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之后,长孙冲沉声念道:“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讼,在兹恤隐。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等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今若有固执所见,谓理不尽,然后闻奏,贞观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