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个死脑筋的老头儿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承乾自问是什么样儿的官都见过了,有人投机钻营,有人胆小怕事,有人贪婪成性,也有人清正耿直。可要是说看书,查阅典籍能把自己给看过去的,这还是头回遇见。

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二人这副不修边幅的样子,李承乾颇为无奈的问道:“二位老师,你们这是闹那样啊?孤可是问过了,你们这几天都没出过这间屋子,是什么书这么吸引人啊?”

废寝忘食已经不足以相容二人痴狂了,别说李承乾想不明白,就算是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搞不懂这两位老兄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理了下杂乱的袍子后,孔颖达挺了挺干瘪的胸口:“殿下,贞观四年的时候,陛下下旨命老臣和仲谧修著《五经正义》将来好运用于科举。可随着编著的时间越长,这问题也就越多起来......”

孔老头说的五经是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一直都是走上仕途必通之书。

现存的各经大多依据自古而来,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释整理删定而成,“事必以仲尼为宗”,试图“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

国家长期分裂,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再加上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

大唐开国之后,为了士子们的思想,巩固朝廷的统治,消灭宗派之间的倾轧,所以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就成了一刻不容缓的事。

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孔颖达等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因国子祭酒孔颖达年辈在先,名位独重,故由他负责此事。皇帝还曾当着众臣夸赞孔颖达:卿皆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

这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既要消除他们之间成见,把他们联合起来,还要锱铢必较般的去考证各家所持经典中的每一个子,每一句话,再找出无数的旁证后才能敲定下来。

其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这也难怪这两位熬成这样。尤其是最近江南送上来的东晋时期的书籍,有很多字和人们熟知不一样,如此一来,经典意思都不一样了。

不仅如此,这些字的读音更是生涩难懂,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尚且弄不明白,更不要说让那些懵懂的学子去学了。

有道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语,就算是关中,同一个州,不用的县,这乡音多少都是有些差距的,更不要说遥远的江南的。

至于说那些字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学派的大家都随性的去书写一些东西,不是少一批撇,就是少一捺。他们的这些手书传给弟子们后,他们也都跟着模仿,搞到最后到底那个正确,谁也搞不清楚了。

“老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先编撰一本工具书啊?”,有本字典不就行了,光靠查验和碰脑门有什么用,就算想破脑子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工具书?什么鬼,难道是墨家的典籍吗?只要能把咱们把事整明白了,管他谁家的呢,好用就行啊。

孔颖达急忙往前跑了两步,不顾礼仪的抓着李承乾的袖子说道:“殿下,那呢?那工具书那呢?”

这么近的距离,老孔这好几天都没有漱口的口气让李承乾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但又不敢表现出来。所以走到桌子前,拿起一本论语说道:“老师,此书非彼书也,为什么就不能把所有的文字同意写到一起呢,这个你们没有想过吗?”

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摇着脑袋,一脸懵逼的样子,李承乾接着说:“就拿陈这个字来说,我们将它的偏旁部首拿出来,将所有和它拥有一样偏旁部首的字编辑到一起,以此类推,所有单个的文字都照此处理,在每个字页面上都标注好。

这样一来,你们只要负责把书考证好了就可以了,学子们有什么不认识的字都可以通过这个工具书解决,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李承乾的这个办法让两位老夫子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是啊,如果有了一个这样的工具书,学子们学起来也就跟加方面和快捷。

“可是殿下,这要如何让那些学子知道怎么去读那些字,各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要是让他们一个个去教,那可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长孙无忌的这个意见提的好,立刻就得到孔、于两位老学究的赞成。他俩教了一辈子书的,二人非常清楚知道,历来教学之难就是在学生如何去记住那些,对他们来说无比生僻的字。如果有了这么一本书,能够让他们快速弄懂怎么去读,那自然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舅舅,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们如果......”,随后李承乾在纸上将拼音写了出来,仔细给三人讲解了在工具书中应该如何来运用这些拼音,听得三个是吱吱称奇啊。

“殿下,你可真是大才啊,如此一来,在咱们大唐识字认字就不再是难事了。这读书人多了,自然人人知礼而向善,国家自然也就长治久安了。你的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于志宁毫不吝啬的向李承乾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眼中,弄出这么一本书来,要比李承乾在外面打的那些胜仗强多了,这才是一个储君应该干的事嘛。

“可是据老臣所知,你们国子监修五经正义的经费是有限的,要想增加这么一项工具书,那可是这钱可就捉襟见肘了。而且户部现在的钱比较紧张,要想让他追加款项那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长孙的话比较实际,孔颖达二人也知道想让户部出钱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可这么好的书要是不编出来,那可就太可惜了。

就在三人苦死无果的时候,李承乾唰唰的在纸上写下了“贞观字典”四个打字,随即言道:“孤认为将这四个字交给父皇,他一定愿意从内府中拿出些钱财来。”

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五十六章 并省官吏(3)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惨的世家子弟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变历史的一刀第三十一章 你们真是让夫子蒙羞啊(2)第八百一十八章 东宫来了两位“姑奶奶”!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谁家养的狗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没有同类的李承乾第九百四十七长孙之殇!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猪肉的小男孩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猪肉的小男孩第一百二十七章 谁的账也不买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六百零一章 单道真立威,分全羊第五十七章 并省官吏(4)第七百二十一章 真神计划之选将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独占鳌头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这是打谁脸呢?第二百二十二章 库山终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销员-柳述第二百七十章 贞观朝第一孝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八百四十一章 行,上眼药来了吧!第四百三十六章 单道真第四十五章 贞观二年的蝗虫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义第二百二十二章 库山终战第九章 华州之乱 (3)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爷永远是你舅爷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选将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九百章 骠骑营(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术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击计划第三百三十四章 称心如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花落独孤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八百五十八章 东宫版“知新录” (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二百九十六章 催婚进行时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们都被他骗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轻轻的一拳!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这是打谁脸呢?第三百一十六章 谯公之殇第四十八章 灭蝗进行时(3)第六百九十四章 别有洞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谁的账也不买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战(6)第九百三十八章 俩小老头的算计!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这一天!第八百七十三章 靓丽的风景线!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攻进行时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们只是好久不见第七百八十九章 小师父,真是久仰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治低能不说,情商也不高第五百六十四章 退守麦洼第四百一十九章 前世冤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老高,你特么才是高人啊!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五百零九章 苍天饶过谁(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又起波澜第八百七十章 你去把兵权夺回来!第七百六十章 羁押二王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纲后悔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家都有不争气的孩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烦人的房二第九十九章 血战恶阳岭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也有天价彩礼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愿的时候第三百六十章 长袖善舞的许敬宗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巡幸东都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二十九章 让法律有尊严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杀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离!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没有翻身的机会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是不是出点血啊第三百五十四章 最毒妇人心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园中的对话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对,全都不对!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三百五十章 老师,您可得想清楚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孙皇后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