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来,跟孤说说,你想往那跑

《史记》中秦本纪记载:“昭襄王四年,取蒲坂。五年,复与魏蒲坂。”,蒲坂原指经过蒲州老城的一条长约十里的坡路。

这条长坂起于普救寺东侧的峨眉岭,经寺坡径西直下黄河边的蒲津桥,东西两端高差约三丈,蒲州老城正位于坡中央的台地上,因此,先秦时期人们把这座城邑称为蒲坂。

“坂”通“反”,故蒲坂亦称蒲反是以北周明帝二年改秦州为蒲州,“取蒲坂为名也”。隋开皇十六年,移蒲坂县于蒲州东,在蒲坂故城置河东县。大业三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

武德元年于桑泉县置蒲州,三年移治原蒲州城。领河东、河西、临晋、猗氏、虞乡、宝、解、永乐等县。

蒲州境内的水利工程永济渠始建于北周保定二年正月,当时的州民在蒲州城东开凿河渠,导河水以广灌溉,并命名为永济渠,寓意为永久之利。

曲经城东,南入涑水河,把汹涌的黄河水分流入渠,“与水势少杀”,缓解压力,保障蒲津桥不为水毁同时仍可取水溉田,民颇利之。蒲州城东峨眉岭地势高峻,每逢大雨,水流泻下直灌州城,因此,永济渠还有排洪护城之便利。

由于李承乾的所携带的军粮有限,安州的变故又把时间拖的很长,所以不得不在转道蒲州,到那里的军仓补充下军粮。

这个军仓始建于贞观二年,而为了方便来往的运输,还特意将它设在了黄河边上,其目的就是借助蒲州北连洛水、无定河、汾河的水路优势向北方战场输送军粮。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时期,官府都会征召地方的精壮上堤,修坝,以保证当年不受水患之苦。

“不是我说,你瞎啊!没看到那面王旗吗?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你是怎么当差啊!”,李佑指着和的卫队在官道上狭路相逢的差役们高声喝道,看到亲王的旗帜都不知避让,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呢。

“回王爷,下官是户部右侍郎郑仁基的部署,郑侍郎让我等去找加固大坝的材料,任务重大所以冲撞了您,还请齐王殿下恕罪。”,领头的绿袍官员嘴上话虽然说的谦恭,可脸上确实一副傲然之气,身子也站的很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失礼之处。

也是,人家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不说抢修堤坝是正事,单说他是郑仁基的心腹这一点就足够了。郑娘娘现在身怀六甲,再过几个月小皇子一降生,依着郑娘娘受宠的程度,一个亲王还能跑得了吗?你一个不受皇帝待见的依托于东宫的皇子,有什么可豪横的啊!

看着眼前这个小吏都敢瞧不起自己了,李佑的心中的无名之火不由的熊熊的燃烧,随即跳下马来,上前照头就是一鞭子,直接就把刚还硬气的绿袍官员来了个满脸桃花开,疼的他满地之打滚。

“特么的,老子告诉你,按照礼法,顶撞亲王杖五十。今儿这一鞭子就是让你小子长长记性,知道下自己究竟是个什么身份。马上让你的人让开,太子爷就在后面,惊了他的驾,本王要你的脑袋,你。”

还没等李佑的话说完,因为队列的停止的李承乾拍马就来到了前面,看了一眼在地上打滚的官员后,皱着眉头问道:“老五,怎么回事?”

听完了李佑的解释后,李承乾的又看了一眼正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官员,心里顿时不满油然而生。

你说你有正事就有正事呗,陪个礼、道个歉不就得了,狂什么狂啊。现在又整这么一出,让这么多官兵差役在此围观,这不是摆明了给老五难堪吗?

“殿下,殿下,臣,臣郑仁基参见太子殿下,臣恭贺殿下凯旋返朝。”,郑仁基呼哧带喘的给李承乾见礼,话毕还用袖子胡乱的擦了下满脸泥水的脸,哎,这个在太子面前失仪啊。

看着郑仁基脏乱的袍子,李承乾这气也就生不来了,随即言道:“郑侍郎,孤知道户部的差事不好干,可人也是要有规矩的,这次的事就算了。说说,你前面的堤坝什么情况了。”

郑仁基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看到现场的这种情况那里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既然太子说不追究了,那自己再行礼也就算了。礼毕后,郑仁基抖了抖袍子,挥了挥手是以那些差役该干嘛干嘛去。

“殿下,今年的水大了一点,已经到了现有堤坝承受的极限,所以这几天臣等都在想尽办法加固。可是收效甚微,一旦决堤,那永济仓五十万担军粮也就岌岌可危了。”

待郑仁基话音刚落,一个同样穿着朱袍的官员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只见他一边拉着郑仁基往前走,一边说着:“郑侍郎,决堤了,快跑吧,再不跑咱们都得在这喂鱼了。”

就这样,跌跌撞撞的他直接就撞到李承乾的怀里:“殿,殿下,臣,臣。”

呵呵呵......,“王叔至,你这个蒲州刺史当的好啊,出了事跑的比兔子都快,真是妄顾了陛下对你的信任,说,孤该怎么赏你?”

“殿下息怒,王刺史也是一时糊涂,这些天他也是全心全意的办差,还是饶他一命吧!再说现在决了口子,正是用人之际,杀了他谁去组织军民呢?”,白了一眼瘫在地上的王叔至,郑仁基赶紧上前给他求情。

哼,冷哼一声后,李承乾继而言道:“郑侍郎,你和王叔至马上打开永济仓先取出一万石军粮来试试水,粮食遇水就会发胀,必须把口子给孤堵上,保住朝廷军粮。”,话间又向李佑招了招手,吩咐他把手下士兵交给郑仁基上堤堵坝。

“王叔侄,机会只有一次,要是堵不住口子,你就自己跳进去填上。好了,都办差去吧,孤到大帐去等你们的消息。”

待李承乾说完,郑仁基不由的问了一句:“殿下,那就是个无底洞,一万石军粮不一定能堵住啊,若是回头再大量的往里填,回头怎么向陛下交代啊!”

“哎,我说郑侍郎,你死心眼啊,我大哥说填上为止,那就是都填上又能怎么样,难道等着黄河的水直接把它们都淹了吗?”

李佑最是看不管这种教条的官,天塌了,有高个顶着,难道我大哥会让你们来替他背黑锅吗,没得丢皇族的脸面。

第八百一十章 赖上门的长孙冲!第七百五十六章 裤腰带都没有的王爷!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谎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间是要糊涂着过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术第一百六十六章 长孙冲 你大爷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迟迟露面的钦差副使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仅前台有第九百二十三章 永远都养不熟的狼!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给我一个好的理由!第一百六十六章 长孙冲 你大爷的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华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一百七十四章 陛下,你太过分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么还没饿死啊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五百七十三章 他去了以后不要告诉我!第七十六章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诛地灭第五百一十三章 臣这礼比郑家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第七百九十七章 滚出去,开府!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阳旧事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让你不说清楚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开始了吧!第三百三十五章 骂尽天下的皇甫德第四百八十七章 这么小就会看花姑娘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才是杀人凶手?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四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牛进达第九百六十二章 树倒猢狲散!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猪肉的小男孩第九百八十五章晋王府第五百六十章 多余吗?不一定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进去了?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四章 不服气,也有招(3)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钱第四百零三章 大小狐狸之间的对弈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1)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复来的就是这么快!第八百七十九章 雄兔脚扑朔!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种人叫添头儿!第八百九十六章 师生之谈!第六百零九章 帝幸鄠县第六十一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3)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聪明也不如我儿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烟阁(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陈家四少爷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间的友谊!第五百三十三章 礼待谢氏的真正目的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师(2)第八百三十一章 马车内的交易!第六百八十九章 谁便宜都想占?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这口气呢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四十五章 贞观二年的蝗虫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八十三章 论粮道(3)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猪肉的小男孩第八十七章 初游翠微宫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头蛇的作用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一十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虏、唐军威武第五百九十四章 临海公主的最终决断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惨的世家子弟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顺,你服不服?第八十六章 真有排面啊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仪摊事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间最恶莫过于此第一百章 无双国士与绝世突奸第六百八十章 龙虎会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当狗的资格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请你牢牢地记住这一天第五百九十三章 这事,朕管不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没事找事吧!第九百五十六章 纵横天山!第九十二章 争粮打井(2)第七章 华州之乱(1)第五十五章 并省官吏(2)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绝不含糊的李丽质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战(2)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条(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六十七章 岷州之战(1)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变历史的一刀第八百七十二章 酔闹大明宫!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