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话是不能当真的

提点过李淳风后,长孙冲当日就到东宫跟李承乾作了详细的汇报,在他看来道门所积攒的财物都是不义之财,是民脂民膏,既然找上门来挨宰了,那为什么要放过呢,这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对于长孙冲的这种腔调,李承乾是抱着赞赏的态度的,道门这颗树太大,根也太深了,对于这样的教派只能小火慢炖,一点点的剥皮,能挤出点血来就挤出点,总比花国库的财帛强吧!

这不,仅仅过五天,李淳风就屁颠屁颠的跑到了东宫求见,名目就是给没出生小王子送典仪,看看人家多会来事,宗室勋贵们的礼还没到呢,人家就这真金白银的就送来了!......

看着道门给出的礼单,李承乾不由的轻笑一下,随即把单子又推了回去,淡淡说道:“淳风,道门的心意,孤领了,可这东西孤不能收,这不合规矩!”

开玩笑,李淳风玩的这一手,李承乾太明白了,先花点小钱把人的嘴堵上,然后再意思一下,把朝廷糊弄过去,这叫花小钱,办大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不仅减少了道门的损失,还在皇帝那露了一回脸,两全其美。

“太子殿下,这可是我家师叔特意吩咐的,他老人家说了,东宫添人进口不仅寓意着国祚绵长,更是天下稳定之兆,将来道门还要指望太孙多多去照顾呢!”

哦,送钱不行,就改戴高帽了,太孙的称谓都整出来,这话要是说给李恪他们听,那肯定是事半功倍了,可李承乾不吃这套。

大位的承继,光看诏书有什么用,杨勇和建成都是有诏书,他们的儿子继承大位了吗?自古以来,想要承继大统说到底都是要看实力的,说的再好听有什么用呢!

“淳风,话可不能乱说,什么太孙,不要说现在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就算是个王子,按照礼法最多就是个郡王。

至于说关照道门,那更是说笑了,道门是国教,受宗室和百姓的敬仰,即使孤也得敬着的,所以这话说的就有些过了。”

哎,油盐不进啊,早就跟那些老家伙说了,太子要是那么好解决的角色,这么多年来那些栽在他手上的世家大族,岂不是都是酒囊饭袋了。

再说了,东宫敢和户部、工部掺和这么大工程,就说明人家根本就不缺钱,没有那金刚钻,谁敢在这上头丢人现眼啊。

反而现在是咱们上赶着人家,想在皇帝那买个好,扭转这被动的局面,这么抠抠搜搜,别特么事没办好,再招了厌恶,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殿下就是殿下,依然是不肯接受臣子们的馈赠,大唐有殿下这样的储君,是社稷之福啊!”

这话还真不是李淳风故意拍马屁,除了面前这位爷外,其他的皇子,只要你给的“孝敬”到位了,那一准屁事没有,立马把事给你办了。

就拿吴王来说,前些日子礼部有个郎官犯了律法,虽然还不至于砍头,但降级使用那是肯定了。可人家呢,就是因为走了吴王的门路,让岑文本在皇帝那说了几句,什么事也都没有了,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是。

“殿下,其实今儿臣还是另有要事的,昨日,工部尚书阎立德拿着阁单到我司,调走了不少的精通风水之术的人员,说是您要主持修建一批永备的河堤大坝,因为范围太广,他们那里的人手不够,所以从臣这里借调一些。”

看,终于说道正题上了不是,说那些没有的干嘛,既然是来拍马屁的,那咱该是啥就是啥呗。

点了点后,李承乾随即正色道:“是啊,自贞观元年以来,各道州几乎每年都会因洪涝的问题,造成粮食减产,百姓流离失所。不仅给朝廷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更是小民百姓们纷纷破家,苦不堪言。”

“孤已经上奏了陛下,并得到圣命,一点点的勘探,一点点的修,这不是一蹴而成的事,着急也是无济于事。……此项工程将成为我大唐的一项基本国策,永远的施行下去。”

李承乾的这个想法正中皇帝的下怀,都水监也是皇帝手下的情报部门,但发展还是缓慢的,这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更是在地方上处处碰壁无法大展拳脚。

毕竟已经有了个百骑司了,再弄出这么个都水监来,那这日子也就不用过了,御史言官们也可以把他烦死,这不是放着消停的日子,没事找事嘛!

再说,李承乾这法子非常贴近实际,一块块的修,既不需要征发大量的劳役,花费过多的钱财,也不会招来百姓的怨恨。修好大坝水渠的州县百姓还可以享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历朝历代都是注重治水,可他们和大唐比起来,那这诚心差远了,每修好一个县,那该县的百姓将世世代代的感念皇恩,永远的忠诚于朝廷,那李家的江山也就愈发的稳固了。

“是是是,陛下是思百姓之所思,忧百姓之所忧的圣明天子,您也是爱民如子的有道储君,臣这心中真是甚为感佩。此项工程也必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唐的子民有福了。”

“同时臣也知道治水的财帛数目不是一个小数,朝廷虽然实力雄厚,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如此修缮,那可是会伤了国本的。道门是国教,多年来受朝廷的恩典,现在也是出把子力气的时候了。

臣这里有道门向朝廷贡献的治水的财帛账目,请殿下过目!”,话毕,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个本子恭敬的呈给了李承乾。

恩,看过了上面的数字后,李承乾不由的点了点头,好,早这么干不就没这些事。

于是,李承乾放下了本子后,笑着言道:“道门的长者们不亏是道德高人,你们的心意,孤会上奏陛下的。这样吧,为了褒奖道门一脉对朝廷的忠心,治水修堤勘探的工作的人,就以道门的人为主,毕竟在这方面你们才是行家里手嘛!”

听到了李承乾的回答后,李淳风真是喜上眉梢,这可是项长久的工程,太子让道门的人来参与,这不就是变相的表示道门已经安然无恙了嘛!

不过,喜归喜,规矩还是得讲的,治水勘探是工部的活儿,道门以后和他们有交集的地方多了,可不能因为小利就把人家得罪了。

再说太子这话明显就是谦让之词,收了这么钱有些不好意思而已,这样的话那里能当得真呢!

想通了这一点后,李淳风拱手回道:“臣谢过殿下的恩典,为朝廷分忧是臣等应尽的本分,但朝廷毕竟是有法度的,各司其职才是能阴阳顺理,否则是会出乱子的,臣等还是在一旁协理的好。”

哈哈哈......,“淳风,你是个妙人,好,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孤还有政务在身就不留你了。

走的时候把外面的东西都带走,和这份治水的供奉一起送到户部交给赵国公就行了。”.......

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卖员”惹得祸!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声!第四百六十九章 汤泉游猎第二百二十八章 明犯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给我一个好的理由!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家都有不争气的孩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尸迎宾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爱的不是李家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四百九十章 哎呀,让您见笑了!第九十三章 争粮打井(3)第八百八十四章 长孙冲的发现!第一百七十八章 黄鼠狼来拜年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第二十八章 大义凛然的李承乾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间王府中的暗流!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礼,必须收!第九百四十一章 横生枝节!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个发明家嘛!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诉那秃驴,本宫在这等着他第四百二十五章 打死你个龟孙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六百八十章 龙虎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妇都敢出去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四)第九百九十二章九州归一,新皇现!第九百五十九章 胖子的桃色新闻!第四百六十一章 醉在梨树下的李承乾第五百零九章 苍天饶过谁(一)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闹鬼!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七百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当由头!第六百三十四章 反转,再反转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巡幸东都第六十一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释兵权 (1)第八百三十一章 马车内的交易!第七百二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个爹、八十有个妈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时候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七十六章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开始了吧!第五百七十八章 迟迟露面的钦差副使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虏、唐军威武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这坑我不跳第二十一章 丽正殿叙话第二百七十九章 马屁高手李丽质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学会站队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五百八十三章 该敲打的时候就得敲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释兵权 (1)第六百七十六章 来,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祸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儿子一样不好说话第四百六十三章 长乐门前的小校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车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渣男鄙视的李承乾第四百七十一章 美女和野兽第八十四章 紧箍咒第二百六十九章 马周送来的枕头第七十八章 庆功宴上的风波(2)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二十一章 丽正殿叙话第二百八十三章 儿臣赌他们的脑袋第八百三十八章 这个真不行!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见闻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让的孙伏伽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还有这么个人呢!第一百九十章 承庆殿议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福兮祸所伏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么简单第三百七十七章 真像原来是这样的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五百六十九章 议和?诚意不够!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征vs王珪第七百三十四章 又起波澜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别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第六百二十五章 从何处而来?第三百一十六章 谯公之殇第二百二十章 告诉伏允,老子来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一)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异议!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来送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