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并省官吏(1)

翌日承庆殿

李世民:“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这些天朕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大唐三省七部九寺各司,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朝廷的诏令竟然还会有人推迟执行。

就拿这次的蝗灾来说吧,尽然有那么多的官员对赈灾事宜玩忽职守,要不是太子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他们,那关中必然大乱。

如果是打仗的时候,如此的拖沓,就是你有再多的兵马,也会被打得一败涂地,所以,朕决定立即并省官吏。

那些占着官位无所事事的官吏们,靡费朝廷的俸禄不说,废弛朝政,无事生非,互相掣肘,这是要误国误民的。”

殿内的众人都知道,这次关中蝗灾让朝廷冗员的问题彻底的暴露了出来。

让太子不得不用强硬的手段来处理这次的灾荒,这也让不少官员都上书弹劾太子,严重的甚至说太子有谋逆之心,洛阳的事他们多少都是知道的。

在加上郑善果这个奇葩,也让犹豫了很久的皇帝终于下决心并省官吏。

让李世民意外的是魏征这个平时眼睛不揉沙子的老家伙一样不发,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但是一向沉稳的岑文本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并省官吏一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关中蝗灾刚过,百废俱兴,如果现在就并省官吏,恐怕会出乱子的。”

李世民:“正是因为百废待兴,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要尽速解决这件事,”

岑文本见皇帝如此的执拗感到十分的头疼,只能再详细跟皇帝阐明并省官员的利弊,希望能改变李世民的看法,毕竟因为几顶乌纱帽去得罪那么多人是不值得。

“既然陛下执意要并省官吏,那么必须要追本溯源,弄清楚这么多官吏究竟是从那来的,官吏冗杂之害始自武德初,至今已有十余载了。

武德皇帝晋阳起兵后,为了笼络前朝的官员和当地的乡绅,不得不大量的封官。

据吏部存档记载,在进军关中的途中,就曾经有一天,有录用上近千名官员的记录啊。

因为如此之多的人出来做官,原本一个人能干的事情,现在就不得不委给三个人、五个人、乃至更多的人去做。

岑文本说的是实话,李渊为了尽快的占领关中,以谋求争霸天下,对来投的官绅一律录用,也顾不得考虑官员的才能及品格,更不要提冗员的问题了。

要知道那时候李家也不过是群雄中的一员,并没有把握能够击败他们一统天下。

不过这么不能说李渊做出错了,但当时的各路诸侯都是这么干的,很多地方头一天还是夏王手下的官吏,第二天郑王的军队来了,摇身一变立马就变成了郑王的忠臣,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乱世中官场的形态,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就官员忠诚的问题,李承乾曾经问过李刚,忠臣是因为数量上少才被历史所记住的吗,李刚的回答说不可因水清而独用,水浊而偏用。

是啊,官员们也是人,是人就都有私心,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官员都选择随波逐流的原因。

房玄龄:“是啊,据说武德皇帝也曾深察其害,曾经动过并省官吏的念头。”

还没等房玄龄说完,岑文本立刻就把话接了过去:“但武德皇帝并没有办这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武德皇帝非常的清楚,封官是收拢人心巩固皇权的一种手段。而摘掉别人的乌纱帽是要得罪人的啊。

陛下,武德皇帝开创大唐基业,除了他英明神武之外,在授官这件事上也是受益匪浅啊。

陛下收拢这点人心着时实属不易,但要失去它,却不费吹灰之力啊。”

岑文本的话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沉思,朝中官员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朝局的动荡。

如果没有妥善的办法,那按岑文本说的那样作就是唯一的选择,但这让一向好强的李世民又怎么能安心呢。

散议后,李世民让李承乾去向告病在家的杜如晦讨注意,而他自己则溜达到灯火通明的弘文殿,因为今夜弘文殿值事大臣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辅机这几年你是熬得够狠的,朕数过,你上传下达的文牍,一天最多有七百二十五份。”

长孙无忌:“陛下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啊,臣也不想这个样子,可是没有办法。

您看现在官衙这么杂,官员这么多,很多事情都需要协调。每日上来的呈文公牍到弘文殿,臣都要尽量把它办完。

如果办不完压到明日,还不知要出什么乱子了呢。”

“朕知道,这里头十之六七都是些无用的东西,下面的官员用它们来应付朝廷。

可这样一来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也虚耗了朕不少的精神。

你说这并省官吏的事,不施行能成吗。”,李世民看着案子上奏本,一边问长孙无忌。

“今日在承庆殿,朕提出要并省官吏,他们都不赞同,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你跟朕说句实话,朕想这么做,难道真的错了吗”

长孙无忌笑了随即道:“陛下没错,不但是臣知道陛下没错,就连他们三个也一定知道陛下没错。”

他相信这几位重臣对他绝对是忠心的,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冗员的危害,但到底是什么为了什么呢,

李世民想不明白于是开口问道:“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要么反对,要么三缄其口呢”。

“陛下,臣以为这三个人都有私心,这岑文本说的是武德皇帝的事,其实是在影射陛下。

武德皇帝是任用了不少前隋官吏为己用,可是陛下在登基之初,任用的建成、元吉的故旧遗臣也不少啊。

就比如说冯立,张道遵,还有薛万彻等等

至于房玄龄,多年来一直在赞画兵机,如果他力主裁撤文臣,那朝中大臣难免就会说他,做事有失公允,为人不厚道。”

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国使团的要求第三百五十六章 贤后风范的独孤妙音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五百八十八章 紫宸殿觐见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神计划 (一)第八百四十五章 讨情债的人来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老匹夫第七百四十九章 挣扎与抉择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纪元,新开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算盘不要打的太精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三十六章 出使风云(2)第一百二十五章 当官也不容易啊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四十二章 初见长孙悦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战群儒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买骨的李世民(2)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术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问题!第二百九十一章 依臣妾看还是都娶的好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四百零七章 禽兽不如啊第八百一十三章 你对得起你爹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琼是什么用意?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别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长孙无忌第五十五章 并省官吏(2)第三百零二章 岑长倩的选择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五百八十八章 紫宸殿觐见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长孙无忌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劝!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祸首是你们!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帮忙第一百零九章 岑文本的新目标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间王府的“家教”!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五百零四章 锦衣还乡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纪元,新开始!第九十章 含风殿议事(2)第三十二章 不服气,也有招(1)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庆殿驳论(1)第四百七十章 难以降服的畜生第七百六十章 羁押二王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阳旧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场雪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礼,必须收!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孙皇后出的难题第三百四十章 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爷是谁?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轻轻的一拳!第七百四十七章 瘟疫阻路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五十八章 并省官吏(5)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谁干的?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别第八百四十六章 赏了一个大耳贴子!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七十章 岷州之战(4)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到皇家的无名劫匪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园中的对话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攻进行时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百九十三章 颓废中的希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还是没有赶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是种奇怪的动物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给谁看!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惨的世家子弟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东方朔一样的弄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当官也不容易啊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妇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谈情怀,是吧!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烟阁(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七百四十八章 毒士-晋先生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对宗教的看法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计划之刺王杀驾第三百七十六章 压到骆驼的后一颗稻草第七百九十二章 长孙家的另一个外甥!第六百七十六章 来,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祸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娘家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好色,是一种遗传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儿当大了没好处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干就干大的第六十五 章 还有爷们吗(2)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头,老子看错你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这个真不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的花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