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紫宸殿,长孙无忌今日来觐见的主要目的就是改良已久的宦官制度,按照李承乾的想法,皇帝是个善于接受新鲜事务,且十分开明的人,对于这样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当然会欣然赞同。

至于长孙无忌所担心的那弊端,在李承乾看来不是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从来都是即合作又对抗的,此消彼长,那里会因为小小的宦官就消磨或加剧这微妙的关系呢。

只要是人治那就会有斗争,有矛盾,当然了,也有协作,能不能调教出合格的太子来承继社稷是皇帝的事。看的是皇室的气数和底蕴,没本事这江山就是保不住,秦始皇够雄才伟略了吧,可最后还不是被宦官给逗了。

可就在君臣二人交谈了一番后,皇帝就把在麟德殿处理政务的李承乾召了过来。他的心里当然明白长孙无忌的话其实就是李承乾想说的,这小子从小对宦官就没有好印象,多年来东宫任用的宦官都不足正常建制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他防宦官甚过于防文武臣工。

“高明啊,你舅舅进言改良现有宦官制度,这事你是什么想的?”,既然明知道李承乾是本奏疏的始作俑者之一,那就直接问就好了。天家父子有时候是需要那点弯弯绕儿,可李承乾是个特例,和他动那个脑筋太费劲,还不如直接问爽快。

“回父皇,奏疏是儿臣和舅舅一同拟定的,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因蒙非凡荣宠而嚣张跋扈于外朝,皇家子弟是他们带坏的,皇室的声誉也都是他们败坏的。以现在的诸位皇叔为例子,御史台弹劾他们在封地胡为之事,多数就是宦官们挑唆的。

是以,为李唐皇室计,为江山社稷计,改良愈演愈烈的宦官制度刻不容缓,否则长此以往下去,难免有尾大不掉之势,江山倒悬之危,秦汉两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儿臣请父皇三思允准。”

在长安,天子脚下,这些宦官们还能恪守、谨慎为人,因为他们清楚皇帝和太子是不好相与的人物,他们的那点魅惑主上的手艺只能为他们招来杀身之祸,弄不好还会祸及九族,虽然他们没了下面那玩意,但还是挺注重亲情的。

在宫里当差不仅能解决生计的问题,还能让攒下一些钱财傍身,将来老了不愿去恩养所还可以拿着这些钱回乡,买上几亩地,再过继两个族侄养老送终,这小日子美的不像话,所以还是不要抱着出人头地,显贵人前的念头为好。

可人都是不一样的,李渊的这些儿子都典型的纨绔子弟,喜好的就是狗马弋猎、香车美妇,作为整天在他们生边转悠的人,宦官们投其所好的成功几率大大的提升。同时他们也知道天家富贵,花点钱奢侈一下又能怎么样呢,反正又不用从他们腰包掏,还能混个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更为主要的是不会出事,皇帝是个爱惜名声的人,他已经逼父弑兄了,还能因为几个女人和些许钱财就把所有的兄弟都杀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在各州可劲地鼓动主子去折腾。

“高明,你和辅机的意思,朕明白,可要是朕准了你们奏疏,那这从周朝一直传到现在的宦官制度就算是彻底取缔了。是,按照奏本上的安置条件,现在的内官们不会受到什么损失,也不会让皇家落下什么过河拆桥的名声。

辅机不是一般的臣子,朕有话就直说了,宦官制度其实也是维护皇权的一道屏障,而且是最后一道,取消容易,可这份保障怎么办!”

皇帝不知道宦官制度中的危害吗?他知道,皇帝拍宦官们闹事吗?他不怕。就像长孙无忌昨天误会李承乾要干掉所有的宦官一样,要是真惹急了皇帝他把亲自抡刀亲自带人干掉所有的宦官。有些宦官的德行是不怎么样,而且也招人记恨,可这项制度能流传这么多朝代而不被取代,那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正如皇帝所说,相比于臣子,内官更贴心也更忠诚,因为他们的如荣富贵都来自主子,除了效忠之外,别无其他的选择。至于说少数弄权干政、擅行废立的内官毕竟是少数,而且说到底还是天子昏庸无能导致的,这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内官身上,谁让这些昏庸的天子有玩鹰儿的心,没玩鹰儿的本事呢。

而朝中臣子基本上以“世、戚、勋、功”而入仕,他们都手中都握有相当大的权力,而且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抱团才能活下去。

他们和内官不一样,天子嘛,谁当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现在禄位,那也就行了,毕竟天下的官吏多了,有多少人能成为天子的心腹呢!

看到儿子脸上泛起失望之色,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明,这道奏疏朕可以照准,但每年收入皇宫的宦官仍需保持现在的一半。

原因嘛,很简单,大唐立国的年限不久,国家在礼制等方面不能废除太多,也不能过多薄削太多的拱卫皇室的力量。

至于什么时候彻底废除,那就得看你自己的能耐了,东宫马上就添人进口了,好圣孙可使大唐再兴盛三代,如果你能让朕看到孙子也可肩托大事,朕无有不准。”

听到皇帝话后,一旁的长孙无忌则打趣道:“太子殿下,您听到没有,陛下已经金口封世子为“圣孙”了,你可得好好调教他啊!”

皇帝意思很明白了,想要让他剥离这份保障,没问题,那必须保证李承乾的儿子也能让他放心,只有为君者的质量可以一直保证下去,那有没有宦官来作缓冲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这跟食物的保鲜期是一个道理,想要让皇帝下本买,那就必须得让他知道皇室可以保持强势的时间到底有多久。

待李承乾离开后,挽着袖子活动的李世民淡淡地问道:“辅机,那件事你没告诉高明吧!”

“陛下,您说笑了,老臣什么事都能跟殿下说,但是那件事是绝对不会的,您放心好了。”......

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仪摊事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九百八十五章晋王府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十七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里的小把戏!第六百五十九章 小鱼乖乖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第七百九十四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七章 华州之乱(1)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这是打谁脸呢?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强心针第九十七章 战事初开 先失要地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八十九章 这是个人才啊第七百五十九章 扑朔迷离第七百五十三章 夷男有个好儿子!第六百六十章 荒岛会议那点事第八百七十章 你去把兵权夺回来!第二百零九章 吃谁的饭就得知道向着谁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复来的就是这么快!第四百一十九章 前世冤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强心针第五百九十三章 这事,朕管不了第五百六十章 多余吗?不一定第四百八十二章 绝不惯着这样的刁民第四百五十三章 坑爹、坑全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七百七十三章 此宴会,非彼宴第五百三十九章 疯狂的太监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攻进行时第九十三章 争粮打井(3)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四十八章 灭蝗进行时(3)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一百一十三章 到处都闹幺蛾子(2)第九百三十五章 颠倒黑白的小胖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绩的小心思第七百零四章 你们爷俩商量好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阳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天被呲了两泡尿的李恪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时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东宫版“知新录” (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爱的不是李家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场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李靖还是不放心啊第五百七十八章 迟迟露面的钦差副使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第八十七章 初游翠微宫第六百七十五章 别给脸不要脸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还是写符?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阎王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双刃剑第九百八十九章无路可逃!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三百八十六章 世上最阴毒的诅咒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兮福所兮!(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义第四百三十四章 疑神疑鬼的长孙冲第五十九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1)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李绩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干什么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九百八十七章牙咬崩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祸兮福所兮!(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东宫版“知新录” (二)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账!第二百二十一章 惊慌失措的伏允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边第八百九十九章 骠骑营(一)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处置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人玩坏的李绩第五百五十五章 长史进门是非来第六百九十四章 别有洞天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人要上吊!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儿子一样不好说话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见闻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九百七十七章 让他们撞树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爷儿还真是走眼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才是杀人凶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爷,您圣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