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吴府作客

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法、术、势是帝王之道精髓。李承乾虽然还不是皇帝,但手中重权多年又经过了皇帝和李纲两人的调教,所以这威势自然有三分天子气概。

在含元殿时候,他和魏征说的话绝不是简单的威胁,而是切切实实的警告,山东世家再不知收敛,在朝中和地方继续为祸的话,那等待他们就是自己磨了十一年的太子之剑。

贞观初的时候,自己储位不稳,处处需要仰仗皇帝和诸亲贵的支持,所以凡事要忍让三分,即使别人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也是一样。可有了十一年的苦心经营,东宫的势力早非昔日可比,他不需要在看任何人的脸色了,所以储君的气势也一日盛过一日,让魏征这个敢批龙鳞的家伙都要忌惮三分。

对于中山王府属官,李承乾以前都是能避就避,毕竟这些人都是在他来之前伺候“自己”的。可这么多年来,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勤勤恳恳地为朝廷效力,丝毫没给李承乾填过一丝麻烦,对于这样的忠臣,李承乾实在是不忍弃用。

有陆芸这位皇后安排的尚宫在,东宫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李承乾从来都不为宫里的事操心,这不,传下诏命后,特意把那些只在请安本子上打过交到的人叫到吴广的府上。

濮阳郡公府,在吴广、吴岷两兄弟、众僚属的逢迎下李承乾踏入正堂,解下了披风交给了吴广,然后坐在主位之上笑着看着众人。

“臣,李堪/张浩/严松/刘桓......,参见太子殿下,殿下万福金安。”,中山王府的诸官兴高采烈地给李承乾行了个大礼。

“好了,好了,都起来吧,之所以没有把你们叫到东宫就是怕礼数麻烦的缘故。这不,特意借了黑闼的府邸来用一用,黑闼,你没意见吧!”

李承乾的随和引得堂内的诸臣哄然一笑,一旁的侍候吴黑闼笑着回了一句:“我说太子爷,您这是那的话,臣这一切不都是您给的,您想怎么样都成啊。”

这要是换一个懂眼色的人来回这话,肯定说的比吴黑闼动听,可就是这样直白的话,越是能听出亲近之意。不过,老吴说的也是实话,以他这样的中人之资,要是没有太子照着,不要说进北衙当差了,能当个刺史就算是祖宗积德了。

招呼着诸臣入座后,李承乾举起手中的酒杯,沉声说:“武德年间,中山王府的属官共有八十余人,随后又都在边地为官,十一年过去了,阵亡、病亡者高达五十余人,他们都是真汉子,纯爷们,来,诸位,孤和你们为那些同僚浇奠。”,话毕,在李承乾的引导下,诸臣一脸悲色的将手中的酒倒在地上。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十年而不改其色,足见诸位都是难得一见的忠臣。孤看出你们在吏部多年的考核档案,基本上都是上等,而且官声都还不错,所以这次才和杜相、唐俭打招呼把你们全部调回长安述职。”

这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是六、七品的小吏,经过十年的历练,军政经验丰富,这样有旧的人总比那些生瓜蛋子强吧,再说都是能吏,老在下面当参军、县令实在是埋没人才了。

“臣等在州府当差,无时无刻不惦念殿下,眼前殿下已然长成威武青年,臣等无必欣慰。唯一遗憾的这些年并没有给殿下出过什么力,反而连年受赏,这心里多少都有些过不去。没有多余的话,只要是殿下的吩咐,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请殿下吩咐。”,原梁州参军李堪起身大声回话,待他的话说完,其余诸臣也都跟着齐声附和。

没错,这些年来,李承乾在赏赐方面从来没有一人不漏,即使这些人只是一年上一个请安折子,但该给的待遇从来都没有少过,所以即使闲置了他们整整十年,这些人的心依然是热乎的。

听了他们表忠心的话,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说:“你们都是老吏了,官场多余的话,孤也就不说了,说多了显得生份。这样,孤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官升一级到廉政部任职,到了那自有尚书窦宽照应你们,官虽然不大,但日子却安稳的很。

另一法就危险一点了,朝廷可能要在西南动兵,把你们全部编入六率,文官管后勤,武将充任到作战部队,以军功搏取官位,能挣到什么家业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李承乾这么安排的目的有二,一来是充实廉政部的实力,窦宽的眼界高,寻常的官吏根本入不了他的眼,这不,自从他作了廉政部尚书后从东宫挖走了不少的低阶官吏,气的李承乾差点没跟他打起来。

第二就是皇帝叮嘱的西南诸部,没有老辣的官吏去镇抚那些蛮族,其结果肯定是去而复“反”,派多少兵都是特么白搭,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活计他可不做。

“殿下,臣等在下面的时候常闻殿下巍峨武功,西征北伐战无不胜,那些后生小子尚且不遗余力的跟随殿下出战,臣等作为老臣自然不能落于后辈之下,臣愿意加入六率以效死命。”

“就是,臣等的年纪虽然不小了,但还是上的马,抡得刀的,只要殿下点头,臣等未必会输给别人,臣也愿意加入六率。”

“没错,臣在军营里待惯了,廉政部的衙门太大,臣可坐不住,还是在军中自在些。”

听完了诸臣的话后,李承乾举起手中的酒杯,眯着眼睛说:“诸位,那咱们一言为定了,来来来,盛饮。”.......

出了濮阳郡公府后,李承乾躺在马车里,心中盘算着西南一线的形势及发展走向。从来往的军报上看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李承乾也不想避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管是皇帝、还是自己,亦或者是松赞干布,大唐和吐蕃之间的较量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三十一章 你们真是让夫子蒙羞啊(2)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昌一夜的变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爱卿,你得多读读书啊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二百四十六章 被当成鹰熬的程妖精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齐上阵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九百章 骠骑营(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干什么第六百五十八章 跑路的少天师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这老匹夫耍滑头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风这么大,你不怕闪着舌头吗?第八百四十八章 当面砍,别客气!第一百三十二章 郑家有女名丽婉第一百六十八章 苏婉的真实身份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这老不死的到底是谁?第八十一章 论粮道(1)第七百四十四章 请你牢牢地记住这一天第六百二十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间的友谊!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第七百七十七章 专门坑舅舅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们只是好久不见第六百六十三章 钱太多了,膨胀了?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话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个死脑筋的老头儿第七百四十章 晋阳风暴(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2)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头-李元嘉第三百六十七章 吃点核桃补补脑吧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十章 新华州刺史第六百五十五章 哎,算卦得给钱啊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张大财主第四百四十二章 忆往昔第八十八章 视察书院工程第六百九十八章 陈家四少爷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华第四百零八章 知错能改的皇帝第七百四十章 晋阳风暴(三)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间是要糊涂着过的!第一百零三章 最后一战(1)第二百七十章 贞观朝第一孝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您可得悠着点啊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马周送来的枕头第六百五十二章 锦上添花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六百四十五章 忘恩负义的魏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屁话到底是谁说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销员-柳述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骗人的鬼第九百三十五章 颠倒黑白的小胖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第五百二十二章 算盘不要打的太精第三百六十二章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雀在后第二百三十二章 历史第一个房地产商第七百七十七章 专门坑舅舅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六十二章 包工头杜构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第九百零四章 该徇私的时候要徇私!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还是写符?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风变大风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雀在后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间王府的“家教”!第四十二章 初见长孙悦第八百一十八章 东宫来了两位“姑奶奶”!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知磕碜的张亮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一百八十八章 决不能便宜了这个小混蛋第二百零九章 吃谁的饭就得知道向着谁第二百零七章 进了贼窝的李靖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李纲的新工作第一百四十五章 骂娘的长孙无忌第四百七十一章 美女和野兽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阎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空飘过五个字第五百五十一章 见过坑的,没见过这么坑的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妇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爷今儿赏你俩嘴巴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丝剥茧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称心如意第九百四十九章 风,萧萧兮!第五百六十五章 巧占祁溪镇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长乐门前的小校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