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难处

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望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城,李承乾心中的感慨颇多,八千里路云和月,从贞观十年布局西征之事,到自己再回到这里已经一年了。大唐在西南的局势已经转守为攻,对于国家和百姓是好事,可那些随自己出征的儿郎,有多少人看不到这一幕了。

带兵的年头越多,经历的战事越多,李承乾越感到治大国的不易,大唐的国势是将士们用自己血肉打出来。可这锦绣的河山倒是给韩奎他们这些贪官创造贪赃枉法的沃土,每每想到那些从这些犯官家中抄出来的那些金银财宝,李承乾就恨得牙都痒痒。这那里是财帛,这分明就将士们的血肉钱。

吩咐窦宽把随行的犯官移交刑部,然后就带着李晦来到了兵部,先国后家,自己是国家的储君,更是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国家典制,给臣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都明白不管功劳多大都不可逾越法度。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来这次交割兵符的了,当然了他也不是第一个来这里的皇子,武德年间,时为秦王的皇帝、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都以行军总管的身份来行过此礼。

且不管皇室之间的为那至尊之位引起的波澜,那都是成王败寇之事,单说武德年间的战事要不是宗室子弟为帅,那里能打下这么大的疆土呢,那里能定下这锦绣的江山呢?

为什么在历史上,贞观之后的国家会出现那么多祸患,还不是作为天下魁首的宗室不能身先士卒为国为民办差,才让臣子们觉得国家之事都是李家的事,咱们只要顺水推舟、站在大坝上为好。

皇帝在北衙重用宗室将领,又委派自己率兵出征的意思就是如此,自家的江山,自家都不上心谁上心呢。虽然皇帝的想法有些片面,但不得不说这是巩固皇权的好把办法,省得将来在皇权交接的时候生出祸患。

兵部大堂,杜如晦跪坐在主位上,两侧侍立着兵部的各堂官,李承乾跪坐在堂中,拱手道:“江源道行军大总管-李承乾西征吐蕃得胜还朝,现按照国家法度朝廷授予的兵符、帅印。”,话毕,李承乾从李晦手中接过盛着兵符、帅印的盘子。

“准”,杜如晦按照礼仪回了一句后,就有堂官赶紧从太子手中接了过来,交接兵权的仪式就算正是结束了。别看这是个极为简单的礼仪,但却象征着皇帝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说道这,那还得说道李承乾的便宜爷爷-李渊,武德初,东宫、秦王府、齐王府都统帅着大量的军队,而归皇帝直接统属的只有宫中的那点禁军,这让以一介国公骤然成为天子的李渊是夙夜忧叹。

虽然统兵的都是自己的儿子,但身为外戚,见识过宫闱之乱的李渊也开始不那么相信儿子了,他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在各个场合说过,从唐国公到唐天子时间之快,古今罕有,这让既高兴又感到忧虑,富贵来的快,那去的是不是也快呢。

看到李渊的焦虑后,作为当时天子的第一心腹,裴寂出个了好主意,以父子亲情和国家法度为借口。在东宫、秦王府、齐王府三者之间游说,最后引诱有了争储之心,想献媚的李元吉主动交接了兵权。

有了他这个忠臣孝子在前,那东宫和秦王府的就显得有些尴尬的境地,李渊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犒赏李元吉,并在人前夸耀三胡是我李家最好的孩子,养儿防老,可久病无孝子,朕将来老了就得指着他了。

李渊这话传出来后,东宫和秦王府的两位酸了心,诸反王未平,天下未定,兵权就是身家性命,让他们交出去,那和交命没什么区别。可李渊的话就代表了朝廷的风头,又有裴寂来回传话,他们要还想吃安生饭,那就不得不从。

是以,立了大功的裴寂就更受李渊的重视了,听说还赏了几个下面进贡的美貌女子。李渊自己就是个色中恶鬼,能让他把嘴里的食儿主动吐出来,就能看出来对于收揽军权之事,李渊满意到什么程度了。

裴寂的做法虽然有挑拨天家父子的意思,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家国的事。兵权不同别的,关乎社稷稳定,即使行的是小道,但却形成了紧密的兵务体系,这让杜如晦主持兵务后剩下了不少的心。

这次裴家出事,杜如晦之所以跑里跑外的去压事除了圣意之外,一来是顾念裴仁基父子,二来就是还裴寂一道,人虽然没了,但咱这人情还是得看,不能人走茶凉了不是。

听到李承乾把裴行方又弄了回来,杜如晦又是一个头二个大,看来这风波又要起来了。给李承乾递了一杯茶后,面带忧色言道:“殿下,你这可是给老臣出了个难题啊,这人和事,老臣保下来不容易,你这一弄回头那位奶奶闹起来,谁也下不台啊!”

李承乾有些纳闷了,不就是一小小的风流事嘛,用的着一国宰相仇成这个样子吗?看到李承乾不解其意,杜如晦向他和盘托出了事情的原委。

临海公主是个性子烈的女子,当年的事让公主深以为耻,夫妻之间的情义荡然无存,本来公主是要和离的,可皇帝以裴家于李氏有功的份上压了下来,而且这一压就是这么多年。

而且皇帝这个当大舅哥也曾明里暗里的敲打过裴律师,让他多和公主说说软话,毕竟是一家人,闹得那么难堪干什么呢!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家伙和其父裴寂是一个德行,说是色中饿鬼一点都不为过,如今又要娶个婊子回来,这不是在打临海公主的脸吗?

所以才做下让裴家老少都丢人的计策为自己出一口恶气,然后再以此为借口,请皇帝批了自己和离之请。

裴行方是被人下药坑了不假,可要是太子帮忙把案子翻过来,那临海公主肯定得背上一个谋害亲夫的恶名,依着她的脾气那还不上吊去。杜如晦才保了他一个县令就是在补偿他,可让太子这一搅和全白干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认识乔峰吗?第五百零八章 这个年,谁也别想过好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怼怼王第十章 新华州刺史第二百零六章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干什么第一百六十七章 东宫的特务组织第七百一十章 都是情债惹的祸第三百七十七章 真像原来是这样的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时候都有凑热闹的第七十五章 岷州终战(2)第五百三十一章 萧瑀的新爸爸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样的北巡第七百四十九章 挣扎与抉择第三百三十四章 称心如意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紫宸殿觐见第八百四十章 错综复杂的贺兰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假的,全是假第八十二章 论粮道(2)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十八章 大义凛然的李承乾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极宫前上演的全武行第五百零八章 这个年,谁也别想过好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复来的就是这么快!第五百八十八章 紫宸殿觐见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一)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觉得能过的去吗?第二百零五章 丽政殿里的小嘴巴第十八章 利州之战第五章 朝堂争锋(2)第六百二十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九十五章 倒霉的荆王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四百零三章 大小狐狸之间的对弈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说一遍,这是私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十一条 (二)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选将第八百八十七章 大唐豪放姐!(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冻死骨第二百九十四章 结婚是改变命运的事第八十三章 论粮道(3)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饶的道爷!第六百六十三章 钱太多了,膨胀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后手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嚣张的小白脸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话是不能当真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俭更不要脸的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买骨的李世民 (1)第三十三章 不服气,也有招(2)第五百一十四章 咸吃萝卜淡操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枣交情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七百四十章 晋阳风暴(三)第九百七十六章 病秧子,你不中用!第六百八十章 龙虎会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门上还有散去的疑云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释兵权 (1)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一百六十六章 长孙冲 你大爷的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五百九十三章 这事,朕管不了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个新买卖,您看怎么样?第二百九十一章 依臣妾看还是都娶的好第七百八十章 小题大做第二十一章 丽正殿叙话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这一天!第八十一章 论粮道(1)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孙皇后是菩萨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万剐第一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儿,奇怪的官场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李绩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章 校场记事第九百三十五章 颠倒黑白的小胖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买骨的李世民(2)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国使团的要求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学会站队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征vs王珪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头儿玩儿坏的吴黑闼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纯洁啊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一百九十三章 过年了,分点啥呢?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第八百零四章 法师,文章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