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围的风头儿

历年的春围,朝廷选任的主考都是经世致用的大儒,他们都能写一手辞藻华美、花团锦簇的文章,这样的考试对他们来说那简单极了,举子们也绞尽脑汁按照主考的喜好来着笔文章。

文章嘛,有好有坏,历年的卷子李承乾都亲自看过了,实用性强的文章不多,溜须拍马的随处可见,大多数文章在他的眼中都是狗屁不通的东西。贴在衙门口也是一张废纸,当官的看烦了这样的套路,老百姓还特么看不懂,这样官儿和文章屁用都没有。

昨儿,皇帝这爷俩促膝长谈恰恰说到这个问题,李承乾问皇帝,为什么下面呈上来的奏本只是负责提出问题呢。

他们是事发地点最直接的当事者,为什么就不能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再提出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呢,反而让朝廷的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回头这事能不能解决还是个未知之数。

如果他们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同呈上来,那是不是就可以得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了,大多数本章只要简单地权衡利弊就好了,也可以减少决策上的失误,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在李承乾看来,官员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懒惰,也不是他们没有办法,而是因为他们深通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想太冒头,招了上司们的忌讳,所以就养成了一本奏章,有半篇都是废话的坏习惯。

想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不单单要改变现有呈送规程,更是要在科举的问题上做一番改变。让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能帮朝廷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我大唐需要的,至于他们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嘛,还是丢到粪池子里去吧!

当然了,临时起意改变考试的章程,科举的难度是要高过往年,落榜的人也会比以前多得多,正所谓宁缺毋滥,朝廷以后用人的方略就应该执行这个标准,否则早晚因为地方官写的那些狗屁不通的文章把朝廷糊弄了,也把百姓给耽误了。

王治在官场混了快二十年了,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弊端,这是没办法的事,多少年官场的规矩都是这样,久而久之也都习惯了,而且都是这么之乎者也过来的。

在地方州府,有很多实干型的官员,他们吃亏就吃在这上面,连一本好文章都拿不出来,那这官儿你永远都别想升,谁让上面的人只任这种说辞呢!

“太子殿下,试着改变一下也不是不可以,臣是个刑官,反腐审案没问题,可抡才大典这种事那可从来都没接触过啊!”

王治进入东宫一系多年,自家这主子什么稀奇古怪的招儿都能想出来,今儿他来跟自己说这么一大堆,王治要是还听命不明什么意思,那还不如找颗大树直接碰死得了。

“老王,你这话怎么说的,刑官怎么了,既然咱们要遴选干实事的官儿,那主考官就的选用干实事的人。你在州府为官多年,基层经验丰富,什么样的人能胜任地方官,还能逃过你的法眼吗?”

喝了一口茶后,李承乾指了指他继续说:“有句话你说对了,经验很重要,今年由礼部尚书褚遂良作你的副手,有他从旁协助,保准你今年顺顺当当的。”

王治的病还没有好利索,所以李承乾才向皇帝举荐经验丰富的褚遂良来出来操持具体的事务,这样差事总比在阁部里熬心血强,轻巧的差事正适合他养病,李承乾可不想他活活累死。

崔枢那家伙虽然是个浪荡公子,但在出身世家,从小就被家中的为官者熏陶,当刺史的时候也算是干吏,让他顶一段时间问题,等窦宽从宁州回来,问题还是不大的。

能为朝廷主持一届春闱,那绝对是大恩典,非经世大儒或者圣眷者绝对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美差,王治相信这么轻巧且得人情的差事肯定有的是人抢着干,太子之所以这么做那完全是对自己这弱身子的照顾。

“太子殿下,哎呀,您让臣说什么好呢,您对臣的恩情,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报不了啊!”,话毕,王治拜伏于地,长稽不起!

“行了,行了,这是你家,那么多礼数干什么呢!你搞的这么大,要是惊了嫂夫人,那可是孤的罪过了,来来来,快起来。”

李承乾扶起王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走到门口,望着杂草丛的院落,继续说:“过去呢,孤的避讳有很多,对于选官的事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怕让人抓着辫子在陛下那不好交代。”

“可通过昨儿和陛下的促膝长谈,让孤豁然开朗起来,有些事,即使你不做,依然有人找你的毛病,既然陛下如此信任孤这个儿子,那孤还有什么理由束手束脚呢!

就像你说的那样,孤在西南放马血战了一场,可朝廷里还不是有人想借机整垮咱们东宫,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守正持中的为大唐遴选一批批新的官员,加快淘汰的速度呢!”

听到太子如此说,王治赶紧跟着点头,有些人就是见不到别人好,他们眼珠子里只能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永远看不到人家为此付出了多少的血汗。

就拿太子来说吧,于国多有功劳,平素也恭行节俭、礼贤下士,可就是这样的储君,不管怎么样都得不到那些人的认可,总是挖空心思的找毛病。

就算太子倒台了,那得继的也是那几个皇子,而且那些家伙都是兔死狗烹的角色,就算让他们当上了皇帝,那帮着他们耍阴谋诡计的大臣都能得到好下场吗,不一定吧!放着正统不辅佐,去跟着他们瞎忙活,这不是有病吗?

“殿下放心,臣一定不偏不倚,为朝廷遴选出一批实干的官吏,让这些年轻人涤荡下官场上的风气。殿下,臣是否可以通过春围为咱们的东宫也挑一点呢,现在摊子是越铺越大,可这人总是不够人,大伙儿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使唤,长此以往总不是个事啊!”

回身看了一样王治后,李承乾不由的笑了笑,这家伙脑子转的够快的啊!随即淡淡地回了一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自己斟酌着办吧!天色不早了,孤不耽误你休息了,就先回宫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禄东赞 (2)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钱第八百四十二章 铁骑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战第六百五十七章 龙虎山少掌教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释兵权 (1)第四百一十七章 禄东赞 (2)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四十五章 贞观二年的蝗虫第四百九十七章 被找家长的小子们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老子,不一样的儿子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杰第八百二十三章 你话咋那么多呢!第三百四十七章 爷的钱可不好拿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里的小把戏!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计划 (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绩的小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痛哭流涕的李佑第三百六十一章 咋地,你特么还想开直播啊!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异议!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六百二十七章 张大财主第五百七十二章 还有商量吗?第九十八章 阵斩高甑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鲜出炉的城门官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严和活命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间的友谊!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阎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时候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绩的小心思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远不死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还是写符?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阎王长孙冲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么就是窦娥啊!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爱妃,你咋也成开国功臣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吃点核桃补补脑吧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销员-柳述第五百三十七章 姐妹当差第六百二十五章 从何处而来?第六百三十四章 反转,再反转第三百七十六章 压到骆驼的后一颗稻草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线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七百一十四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击计划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时蹦出来一个哪吒!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九百二十一章 转折与新的疑虑!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惨的世家子弟第六百五十七章 龙虎山少掌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来,美人给朕笑一个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当狗的资格第三百六十一章 咋地,你特么还想开直播啊!第十九章 枭雄末路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处置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间王府的“家教”!第九百七十二章 老子不吃这套!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围的风头儿第六十二章 包工头杜构第七十六章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么还没饿死啊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计划之仓皇逃窜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赏口汤喝不?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兮福所兮!(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虚怀若谷的李承乾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来哉呢!第三百一十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鸿胪寺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处置第六百九十四章 别有洞天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干什么第三百二十五章 来,跟孤说说,你想往那跑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六百四十一章 结束代表着新的开始第六十五 章 还有爷们吗(2)第七百四十九章 挣扎与抉择第六百七十五章 别给脸不要脸第八百七十五章 黄脸汉子也不傻!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四百九十七章 被找家长的小子们第七十九章 大唐需要水师(1)第八百五十七章 东宫版“知新录” (一)第五百零一章 万国来朝(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赏了一个大耳贴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园中的对话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3)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