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

人皆有私心,这和个人修养、道德情操、门第出身没什么关系,没什么人能真正做到大无私,即便李承乾在用人的时候,同等条件下也会以人情为先,没办法,谁让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讲人情世故的呢。

独孤妙音只有这一个胞弟,将来李承乾登基,势必要和皇帝当初一样履行议亲议贵、封爵赐地。如果独孤睿不争气,早早地把德丧了,那么这份富贵就会落到独孤谋的身上。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毕竟嫡庶有别,自己的便宜也不能让嫡脉再占了,所以她不得不狠下心来,让弟弟去血与火的战场上走一遭,成不成人就看他自己的了。

对于爱妃的这点小心思,李承乾表示支持,人不能活成独夫,太子妃的地位是尊崇无比,可要是六亲不认,那就太没有人情味了,像独孤妙音这样,顾家,顾小,正是李承乾所以希望看到的。......

这入了宫的女人,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自由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出去享受外面的新鲜的空气。今年关中的雨水不错,庄稼地长的极是喜人,据京兆府上报,按照目前的长势来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所以,李承乾想趁着视察各县水利工程和农桑的机会带着她一起出去看看,至于小李象嘛,由陆芸带着没什么不放心,毕竟这样的机会是极为难得的。

在马车里,独孤妙音扒着车窗,瞪着眼睛看外面的街道和风景,对什么兴致都极高,不时的还发出几声感叹,从她的样子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年宫廷生活真是把她憋坏了。

且让高兴去吧,笑着摇了摇头后,李承乾倒了两杯茶放在桌子的凹槽中,然后又拿起从皇帝那坑的汉书看了起来。

稍时,车队到了万年县,夫妇二人就在乡间的地头中散步,看看颗颗饱满,迎风飘飘的麦子,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下面的官儿也不全说假话,今年不用担心吃不饱了。

“殿下,关中的粮食很便宜,斗米仅四文,为什么你还担心百姓吃不饱呢!”,独孤妙音觉得自己的夫君有些小题大做了,现在的日子比从前好多了,吃的、用的,都不贵,干嘛担心这些呢,再说就算百姓的家底不厚,可也不差那几文钱吧!

“爱妃,没那么简单,老百姓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家底都是一文文攒下来,今儿多花三文,那明儿就少三文买药,随时都有可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能省下来一文都是好的。

不要觉得问题小就可以忽视,很多事都是由小的问题,慢慢发展成了祸患,以至于民怨沸腾,国家根基动摇,这是先太师在世的时候讲给孤的,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

独孤妙音出身豪门世家,享尽了荣华富贵,即是善于经营,但也绝不会懂什么是一文钱难道英雄汉。贞观初,六率征兵的大旗往外一放,那过往的关中汉子无不踊跃参加。这绝不是因为爱国,这些质朴的庄稼汉连饭都吃不饱,那还关心这些。

但凡能当上兵,那就能为家里的妻儿老小剩下一口救命的口粮,可以想想当初有多少关中的汉子在家中饮上一瓢清水,勒紧腰带,趁着家人熟睡偷偷从家中跑出来,看看自己能不能用命为家人挣一口安生饭。

阴山会战前,李承乾和士卒们躺在冰天雪地,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能论功行赏,不要克扣了赏赐,如此一来他们家人就能吃上两年饱饭了,至于自己的命嘛,不要紧,反正早晚都是死,战死总比饿死强吧!

独孤妙音将来是要作国母的,虽然母后调教的不错,在宫务上多有建树,可说道民间的柴米油盐,那她就是绝对的外行了。她赶上好时候了,不像长孙皇后一样经历过那么多的血腥,所以李承乾想让她从庄稼地里领悟到治大国的不易。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李象作为东宫的嫡长子,将来势必要继承他的位置,言传身教的作用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只带了独孤妙音,而以有孕不易走由头将勃律公主留在宫里的原因。

“是,殿下的教诲,臣妾都记下了,农桑是兴国之本,百姓是立国之基,两个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像道家讲的阴阳之道是一个道理。”,待李承乾的话说完,独孤妙音笑嫣嫣的回着。

能如此快的举一反三也算是她的本事,还没等李承乾夸她,远处传来爽朗的笑声,定眼一看原来是薛国公-长孙顺德,老头儿龙行虎步到了跟前,乐呵呵给夫妇二人行了一礼。

“老臣离着老远就看到一对璧人在田地间散步,心想这是谁家的小俩口如此的惬意,所以就想上前看看,真没想到竟然是殿下夫妇。”

“老国公,你怎么也有雅兴来地头?”,依着李承乾对他的了解,每年这个时候,长孙顺德不是狩猎,就是在家中大宴宾朋,什么时候见他在地头遛过弯,所以也就有此一问。

呵呵......,“殿下,您忘了,万年县有老臣的封邑,离这里不远的庄子就是老臣家的,当初换封地的事还是您去找陛下求的情嘛,要不然这寸土寸金的好地方怎么能轮到老臣呢!”

长孙顺德这么一说,李承乾恍然大悟,是,确实有这么回事,这还是第一次征讨吐谷浑回来的时候办的呢,这么多年过去,长孙顺德不提,他还真记不来了。

“殿下,今儿这么得空,不如就到老臣的庄子里坐坐,也让我那老妻陪陪太子妃说说话,咱们爷们也整上两杯如何!”

长孙顺德致仕了,所以不像其他臣子有那么忌讳,说起话来自然格外亲近,都是亲戚,到了人家门口了,不进去坐坐就显得外道了。再者说,太子妃也陪自己走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歇歇脚了,要不然这腿肯定得肿起来。

“好,盛情难却,那孤就去老国公的庄子上讨两杯水酒吃吃。”........

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祸首是你们!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五百零四章 锦衣还乡第一百二十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 (1)第七百二十九章 聪明人话不用说多了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万剐第一人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第四百四十五章 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第五百六十一章 麟德殿中的啼哭-中山王李象第八百四十三章 瘫子?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开始了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2)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劝你善良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长孙无忌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气异常的史仁基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个坏怂啊第八百七十九章 雄兔脚扑朔!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动手不动口第四十五章 贞观二年的蝗虫第九章 华州之乱 (3)第九百三十八章 俩小老头的算计!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虏、唐军威武第七十九章 大唐需要水师(1)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与子,不同也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阳境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战(2)第八百三十一章 马车内的交易!第七百零四章 你们爷俩商量好了?第十四章 将折腾进行到底第七百九十九章 你没听错,就是造反!第七百五十八章 这是人情,也是体面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家也欠高利贷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劝!第二十章 上元节第二百三十四章 寿星公吃砒霜第六百五十二章 锦上添花第一百七十四章 陛下,你太过分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谁都有第一次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贤后风范的独孤妙音第九百一十八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二)第五百零八章 这个年,谁也别想过好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个爹、八十有个妈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可以放牧,但不要放肆第三百三十七章 别跟老子来这套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来哉呢!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计划 (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八百四十五章 讨情债的人来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东宫的特务组织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渣男鄙视的李承乾第四百七十七章 见微知著者-马宾王第八百四十六章 赏了一个大耳贴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我可有诚意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哎哟,你这个小东西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盗牛-称心立功第七百八十章 家贫出孝子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坏“气氛”的房遗爱!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婚进行时 (1)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个爹、八十有个妈第三百六十章 长袖善舞的许敬宗第四百四十五章 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第七百七十章 我真冤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极宫前上演的全武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头儿玩儿坏的吴黑闼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爷,您圣明啊!第五百四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四百三十章 他下手更狠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还记得您表叔吗?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坏“气氛”的房遗爱!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点出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东方朔一样的弄臣?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陈家四少爷第一百二十七章 谁的账也不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场血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冻死骨第五百九十七章 长安城最不寻常的一年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三百九十六章 爱卿,你得多读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