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礼也是一门学问

当李承乾回到大殿的时候,诸国使节正在向皇帝献礼,奇珍异宝,珍惜灵兽,金珠美玉,那是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些国家搞不到的。

不少的大臣在下面小声议论着,大唐真是今非昔比了,看看这些人送的东西就知道,比起以前所有东西加在一起的总和都比不了现在一次的价值。

大臣们看得是价值,而李世民则看的是他们恭敬的态度。在他们当中以往有诚心朝见,也有面服心不服的,但今年的确不同,国书中言辞恳切,对于自己这个天可汗,万国之主的恭敬的无以复加,所以他对今天寿宴的效果非常满意。

人一高兴出手自然就大方,兴致之下,皇帝不仅赏赐他们大量的锦缎丝绸和茶叶,更是把孔颖达修正好的《五经》作为华夏瑰宝赏赐给了他们。这个举动把不少使节高兴坏了,大唐的丝绸、茶叶在他们那是价值连城堪比黄金,那些大唐的商人在他们那卖的太贵了。来了一趟大唐,不仅宣示了友好的关系,个人更是发了一笔财货,换谁这嘴也合不拢啊!

接下来是诸臣献礼,比起各国使节比起来,大伙的礼品要文雅的多,除了少数贵重礼品外,多少都是文房四宝,字画、玉佩之累的东西。这其中最值得一提是李靖,他把毕生的兵法汇聚成册,呈送给了上去,请皇帝保存这无敌的兵法,为国家遴选,培养大将。

老实说,李世民没想到这老家伙会这么识相的献出兵法表示忠诚,可当他看到儿子丝毫都不惊讶,而是神情异常轻松的和冯盎拼酒,他明白了,又是这混小子给李靖支的招。

不过,这样也好,从李靖当礼官这么殷勤,现在又把东西拿出来这么识相,给他安逸的晚年也不是什么不能容忍的事。高明说的对,要成就千古帝业,首先就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李靖于国家功劳甚大,在军中的威望甚高,杀了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如今人家已经彻底服了,那自己心中的那口气也可以松开了,且留着他吧!随即大手一挥,狠狠地赞扬了李靖的高风亮节,又赏下了三百户的封邑给他,以示隆宠。

折腾将近一个时辰,总算轮到诸皇子献礼,之所以把皇子们献礼放在最后,这是皇帝特意安排的,体现的是先国后家的思想。不过,那些与他同辈的亲王都归到朝臣当中,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向其献礼,这特么确实挺尴尬的。

李承乾作为嫡长子,自然是第一个,只见他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东西走了出来,交给内侍总管甘郧送上去。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李世民掀开了红布,原来里面不是不别的,正是一棵五谷树,而且上面还编了一个“寿”字。

摸着五谷树,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高明,这是那里的庄稼啊,长得这么好,而且颗颗饱满,恩,不错,非常不错,有这样的好庄稼,百姓们的不仅可以吃饱,也可以吃好了。小的细节最是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真是状态,朕要好好的赏赐你。”

“回父皇,这些庄稼都是洛阳附近几个县去年秋季的收成,儿臣特意在收割的时候留下来的。往年这几个县都在饱受旱灾之苦,可在父皇通河通渠的政策下,这些干涩的土地都成为了沃土。其实儿臣也是借花献佛,这些东西都是洛阳百姓辛苦种出来,所以不敢邀功。”

李承乾下去后,紧接着上来的是李恪和李泰两兄弟,老三送的是宝剑,李世民是马上皇帝,喜欢的就是好兵刃,所以他的礼品正中下怀。而李泰献出的是刚刚定本的《括地志》,作为皇子中最具文采的亲王,李世民对这套书也非常感兴趣。随后,是李佑、李愔,因为送的东西中规中矩,所以皇帝仅仅勉励了几句就打发了。

就在众人以为差不过挨个过的时候,轮到蒋王李恽和越王李贞的时候出差子了,因为他们俩送的是药丸和石头,这特么是什么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李世民也不能稀里糊涂的,所以就让他们哥俩解释下,这是什么用途。

李恽送的这药丸叫“救荒丸”,说是从一个道士那连同方子一块淘换过来的,吃一颗可以七天不饿,以后那闹了什么天灾,朝廷就可以用这个救治百姓,不用在担心什么挨饿了,这都是皇帝治国有道,要不然其他朝代得不到这样的方子呢。

而李贞这石头更有意思了,说这是一块红色天外的陨石,上面天生烙着一个寿字,是上天给皇帝添福添寿的预兆。同时,红色陨石也是说明其对皇帝的忠心,连石头都对皇帝忠心了,那大唐江山还不万万年,所以他弄过来献给父皇。

听着哥俩说完,不仅臣子们小声议论着,李世民的面色也是一阵铁青,别人就算了,自己的儿子也拿老子当棒槌,这特么要是不是寿宴,朕非得抽死这两个混蛋不可。

啥救荒丸,还特么祖传,这东西要是真的,那从秦朝开始就不该饿死人,肯定那道士见这不成器的东西好糊弄,所以编出了这个混账理由以牟取赏钱。

李贞那混账更是不争气,烙着寿字就增寿了,那长生不老的人岂不是遍地都是,而且还特么红色就是赤心,那别的石头就造反了。朕怎么生了这么两个不成体统的东西,脑袋缺根弦不说,更是让人笑掉大牙。

看到皇帝兴致下来了,李承乾赶紧出来打了个圆场,让晋王李治和纪王李慎赶紧上来,随即又使了个眼神让这俩缺心眼的弟弟赶紧下去,否则皇帝压不住火的话,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

因为被李恽二人扫了兴致,所以下面的皇子献礼的时候,李世民的兴致并不是很高,只是敷衍了事的说了两句。一直到李象撅得小屁股给他磕头时候,这才让李世民脸上的乌云散去,亲自下来把小家伙抱了上去,并把他手中的金苹果定为今年最佳的礼品。诸王、群臣自然也不会与穿开裆裤的娃娃争,所以都起身恭贺皇帝得了一个至孝的孙儿。........

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八十七章 初游翠微宫第五百五十一章 见过坑的,没见过这么坑的第八百零一章 吴王之死第八十二章 论粮道(2)第五十六章 并省官吏(3)第九百八十四章老子就不上套!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七十七章 庆功宴上的风波(1)第九百五十二章 喜讯连连!第一章 初临贞观第七百七十章 我真冤枉!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声!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么幺蛾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盗牛-称心立功第七百二十九章 聪明人话不用说多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让你不说清楚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六百零一章 单道真立威,分全羊第八十四章 紧箍咒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六十八章 舅舅,你糊涂啊第六百一十五章 为子孙前途计第八百三十五章 刘员外!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县农场的小老头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层层封锁啊!第六百五十八章 跑路的少天师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没事找事吧!第二百九十一章 依臣妾看还是都娶的好第九百一十八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您可得悠着点啊第四百零八章 知错能改的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第九百零一章 老子要当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酔闹大明宫!第六百九十二章 你确定他们是人吗?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杀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极宫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四百三十五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馆!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个好爹,不如有个好老师!第五百四十八章 吴府作客第六十五 章 还有爷们吗(2)第三百一十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九百零七章 狄知逊织的铁网!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赢不了的突利第四百四十三章 礼部的官司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到皇家的无名劫匪第二百三十一章 虚怀若谷的李承乾第四百八十章 老头儿,你太放肆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头儿玩儿坏的吴黑闼第三百七十一章 激战曲江坊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头,老子看错你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仅前台有第八百七十二章 酔闹大明宫!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满天飞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风变大风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马周送来的枕头第五百一十三章 臣这礼比郑家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请留步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惨的世家子弟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裤腰带都没有的王爷!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娘家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虚怀若谷的李承乾第一百三十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四百零九章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么简单第一百二十一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2)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答应的非常痛快!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战(6)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六十五 章 还有爷们吗(2)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让你不说清楚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兮福所兮!(一)第五百零七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么就是窦娥啊!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风扫落叶!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还有这么个人呢!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到皇家的无名劫匪第三百一十一章 别矫情了,喝吧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唐马谡-刘仁轨第三百五十章 老师,您可得想清楚啊第四十二章 初见长孙悦第五百四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个好爹,不如有个好老师!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这里面的水深着呢第七百九十三章 长孙家也有蠢货!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