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庆功宴上的风波(1)

李承乾他们回到长安后,皇帝李世民在承庆殿召见了西海道的有功之臣,一番君臣相得后,殿内此刻就剩下李世民父子二人。

“承乾,这次你在岷州的表现朕十分欣慰,给朕长了脸,你不知道这几天可是有不少老将再和朕夸赞你呢,但朕也知道你这次伤的也不轻,以后在考量方面你要多多注意。”

“诺,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李承乾当然知道现在有不少人都在议论秦琼和侯君集陷储君于险地,要不是李世民压着,再加上这次仗打的还不错,弹劾他们的奏折早就送到弘文殿了。

翌日晚庆善宫

来到大唐以后,李承乾是第一次看到这流传千古的秦王破阵乐,在后世的时候只是听说过,今天到是可以一饱眼福了。

这首秦王破阵乐主要是由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

凡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持戟﹐执纛就演﹐定名为“七德之舞”。

用以大擂大鼓,声震百里,真可谓气壮山河。赞曰:“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舞毕后,趁着皇帝和秦叔宝等西海道功臣饮酒之时,李承乾凑到李孝恭的身边。

“王叔,你当荆州都督的时候手下有不少上好手吧。”,李承乾折腾的能力作为他的叔叔李孝恭是再清楚不过了。

李孝恭狐疑的反问道:“干嘛,你在地上折腾够了,想下水了。你小子风头最近风头太盛,早晚不等去老夫那作客。”

李孝恭一句话差点没给李承乾怼死。

李承乾摸了下鼻子缓解下尴尬,回应道:“这不是朝廷缺粮吗,侄儿这不是想走水路快点吗,你看上次关中蝗灾要是没有杜荷从水路把粮食及时运进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是吧。”

李孝恭:“那是户部的事,你操的那门子心,你没看那群腐儒天天盯着你吗,别说王叔不照顾你,刚才老子可听了有人要弹劾你们屠杀战俘。还有心思和老子要水手。”

这事李世民早告诉他了,说李承乾在铁门关大肆杀戮吐谷浑的俘虏,侯君集在东山不准敌人投降。李承乾还真想过这事,铁门关生还的士卒不会这么做,不说李承乾

和他们之间在铁门关战役的生死交情,单说他们对吐谷浑人的恨就不会为那些杂碎说一句好话。

加上还有告发侯君集在东山识破诈降的事,那就充分说明问题出在攻击东山部队身上。这事李世民已经让侯君集去办了,他还操那份心干嘛。

李承乾:“王叔,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侄儿做的孽还不止这一点呢。眼下从您这弄点水手才是实的。”

“看你还有心思在这跟老子扯犊子,肯定是陛下那通光了。水手好说,回头去找你兄长就是了。”

李孝恭现在是干什么都加小心,他可是让御史参怕了。从南方平定辅公祜后,老小子闲来无事就把自己的宅子改成了城塞的模样,想在家过过自己原来当大将军的瘾。

可他万万没想到是御史台有位御史从他家门路过看到这奇特的宅子后,一本就奏到李世民那去了,理由嘛很简单,这河间王居心不良,想造反。

这可就把李孝恭坑了,连忙扒了自己的房子不说,还主动上交了官职。要不是和李世民之间兄弟感情好,别说当这大宗正了,不砍头就特么不错了。

李承乾刚回来坐下,新任大理寺少卿唐临就走到阶下对李世民进言:“陛下,臣要弹劾太子和侯君集在岷州作战期间,大肆杀戮俘虏,

更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军功不许身陷绝境的敌人投降。造成了不必须要的伤亡,致使本就损失过大的西海道军更加雪上加霜。”

唐临的话让原本热闹的宴会一下就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李承乾和侯君集。在众人看来,侯君集肯定是杀了,因为他有前科啊。早年间侯君集在荆襄一带为了剿灭巨盗丁捷

那可是杀了不少的人。就是现在侯屠夫这三个字在荆襄可谓是闻辽止啼。

至于说李承乾嘛他们可说不准,毕竟这位太子爷时常有惊人之举,谁知道在战场上是不是杀红了眼呢。

其实他们这次还真是冤枉侯君集了,东山的吐谷浑守军眼见自己受到两面的夹击,一边假意和侯君集联络投降事宜,一边全力进攻秦叔宝,想击败他后重新攻占岷州城再和唐军周旋。

可侯君集是什么人,打了一辈子雁还能啄了眼啊,当下就斩杀使者,随即全力进攻和秦叔宝交战的东山守军,最后才合并一处在铁门关全歼了入侵岷州的吐谷浑军。

李世民不漏声色问道:“太子,潞国公你们对唐大人的话怎么看?”

侯君集撇了唐临一眼说道:“陛下,臣是个爱杀人的,但臣从不杀妇孺和降卒,这点陛下是知道了。

在东山敌军不过是假意投降,他们一刻都没有放松对秦大将军一侧的进攻,臣剿灭他们理所应当。

至于唐大人是从那里听得谣言就不清楚了,要是有证据和证据大可以拿出来。”

“恩,君集的脾性朕还是知道的,想来必是有人嫉妒爱卿的功劳,刻意的歪曲事实向唐御史诬告的结果。”

为了让守城的士卒能多一口吃的好有力气御敌,重伤的将士有的扯断了自己的肠子,有的用匕首自己,有的上吊,可是说死状惨烈,怎么就没人想想他们呢。”

第四百章 校场记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大唐豪放姐!(三)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烟阁(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老子,不一样的儿子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间王府中的暗流!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1)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见第六百三十章 哎呀,坐不住了?第七百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处都闹幺蛾子(1)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巡幸东都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爷,您圣明啊!第七百九十二章 长孙家的另一个外甥!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读书的第七百三十八章 晋阳风暴(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时候都有凑热闹的第七百九十五章 我滴乖乖!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盖弥彰第七章 华州之乱(1)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后堂的乐子第三十五章 出使风云(1)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枣交情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馆!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祸首是你们!第一百七十四章 陛下,你太过分了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尸迎宾第五十五章 并省官吏(2)第四百三十一章 爱妃,你咋也成开国功臣了?第十五章 找头猪来组队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李靖还是不放心啊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鲜出炉的城门官第五百四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请你抽打我的细嫩皮肉吧第六十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2)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谁家养的狗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这一天!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卖员”惹得祸!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2)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三百五十章 老师,您可得想清楚啊第三十六章 出使风云(2)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东宫来了两位“姑奶奶”!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帮忙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一百零八章 长安城弥漫的阴谋(3)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运动会(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样的为政之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三百二十四章 宝志,又见宝志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纲后悔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寿星公吃砒霜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围着小家伙转!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爷是混那的吗?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阳第九百四十七长孙之殇!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劝!第六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狗屎运齐天第四百七十章 难以降服的畜生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报丧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风扫落叶!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齐上阵第四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老匹夫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阳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八百三十七章 抵达灵州!第九百三十五章 颠倒黑白的小胖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李绩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头蛇的作用第八百五十九章 东宫版“知新录” (三)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还是写符?第八百一十八章 东宫来了两位“姑奶奶”!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节还精明的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报丧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袭刺史制度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陇西王府的夜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特么也要拿命去拼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战(2)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劝你善良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里的小把戏!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仪摊事了!第三百章 天子脚下的豆腐渣工程第四百四十五章 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