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里的小把戏!

有太子的手谕在,束手束脚的长孙冲三人总算能甩开了膀子,赤膊上阵了,经过了十余天的斗智斗勇,在当地驻军的帮助下,终于把伪造武德朝制钱的贼子一网打尽。

除了就地突击审理一干案犯外,还抓紧清点了铜料、铅料以及成品的数量,因为临行太子叮嘱过了,必须在最快的时间清点出具体的数量,以被善后事宜的处理。

收到了紧急文书之后,李承乾先是去请了旨,与皇帝作了下详尽的陈述,然后才在明德殿召见了户部尚书-郑仁基,工部尚书阎立德,工部左侍郎-将作大监-姜行本,京兆尹-狄知逊以及工部、户部、京兆府的主要官员。

传示一遍让人人都过了一手后,李承乾沉声言道:“这上面的数量仅仅是内卫的缴获,至于这假制钱到底有多少,牵扯了多少人员,那就得看内卫的办案的速度了。”

“孤召见诸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如何应对市面上的假铸钱,这些假铸钱该怎么料理,如何能让朝廷和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陛下和诸相那边眼下政务繁忙还顾不上这头,所以就只能由咱们自己议。”

“你们都是有司衙门的相关人员,整天摆弄的也是相应的差事,所谓术业有专攻,必有独到的见解,是以今儿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于国于民有益,孤一定采纳专奏天子,为有功之臣请功。”

在李承乾的眼中,铸造假币一案比反贼造反和敌国掠边更为严重,这其中涉及并不是原来明确的敌人,只有敌我之分,处理起来非常简单。而今天要面对的是关中各地每一个百姓,每一户人家的口袋,李承乾不得不慎重待之。

早年间,皇帝在各个场合都提到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次的大案也是如此,一旦朝廷的举措稍有差池,那怨声载道就是迟早的事。

“殿下,这缴获的铜、铅原料不用多说,这些东西既然是从贼子中缴获的,那朝廷只要稍加投入,就可以填补一些因为此案造成的损失。臣保证,只要殿下将材料交给工部,三个月内就可完工。”

作为工部尚书,阎立德在支配材料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他的职责很简单,就是为朝廷把钱铸造好,至于钱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那是上面和户部的事,不是工部的职责范围,他也不好为此多言。

再者说了,这些东西是白捡的,朝廷只要花费了少量的铸造费用就能得到一大笔钱,也算是及时止损了,何乐而不为呢!当官嘛,最主要的是会察言观色,以最快的速度站到有彩的地方,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更何况,他的女婿-魏王并没有要求他为太子解决眼前的困难,所以他能说的东西就只是这些,点到为止即可。

阎立德的话音刚落,对面的郑仁基见他把自己摘得这么干净,心中不由的冷笑一声,随即起身言道:“殿下,臣以为百姓攒点钱不容易,要是把假制钱都废止了,那一定会激起民愤,让他们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家底变得更薄!”

“殿下说的没错,与老百姓为敌是没有好处的,是以还是用淘汰旧币的名头,把武德朝的老制钱一文兑一文的换回来;区分真假之后,将假的旧币回炉重造,再加上阎尚书所说的原料为补给,朝廷的损失应该最小。”

郑仁基这话说的是个好主意,如此一来百姓则可不受损失,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现行的货币体制不会受到破坏,唯一损失就是朝廷,算是全额为此买单,这也充分体现了重民的观点。

美中不足的这里面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一户人家有一千文制钱的积蓄,自从假铸钱流入市面后,这一千文中就可能掺杂了一到二百文假铸钱,回收之后这一两百文的缺口就要由朝廷独立承担。

而长孙冲他们缴获的铜、铅原料根本就不够填这个窟窿的,剩下的部分就要由国库拨付;这朝廷的钱是有数的,再加上皇帝那还有大动作,所以财政上很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郑仁基的话讲完后,户部的其他官员也针兑换的问题提了一些颇为可行的建议,可以看的出来,户部这次并没有学阎立德一样“偷奸耍滑”,实打实的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想问题。

沉思片刻之后,李承乾扭头对工部诸臣说:“孤想知道朝廷缴获和兑换的假制钱怎么办,难道都当成废铜烂铁处理掉,或者回炉成铜不铜,铅不铅的铜器?工部就没什么好办法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吗?”

对于太子提出的问题,工部的诸官都面面相觑,历朝碰到假铸币都是当废铜烂铁处理,现在让他们化腐朽为神奇还真是一件难事,更主要的他们的主管尚书正在闭目养神,他们也不好在尚书之前答话。

看到阎立德在装死人,左侍郎-姜行本不由的横了他一眼,心中对这位顶头上司甚为鄙夷,可如果他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那就是在太子面前,让兄弟衙门看工部不团结的笑话。

如此说来,即使他再看不上也阎立德也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向下使一个眼神之后,姜行本也装起了弥勒佛,缄口不言。

“太子殿下,臣有话要说!”,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站了出来,定眼一看原来是姜行本之子-姜简,现任工部将作司的主事,正六品上。

“说嘛,孤不是说了,畅所欲言吗?姜卿想说什么都可以。”,话毕,李承乾又瞟了姜行本一眼,这家伙人老成精,即使惹得阎立德不满,他也拉不下脸来对小辈如何,那太失君子之仪了。

得到太子的首肯后,姜简将铸造铜币的过程,仔仔细细的从头说了一遍,其中就包括了铸造失手之时将铜、铅比例之后的应急措施。.......,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将假铸钱回炉重造只要多加上两道工序,成本增加一些,未必不能成为合格的制钱。

“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姜简,这个回炉的差事就交给你,不管你需要什么,孤都可以给,只要能把这差事办好了,填补上此次的亏空,孤亲自上本保你为匠作少监!”.......

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个爹、八十有个妈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诛地灭第九百三十四章 马屁精-刘洎!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六百九十九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点出息第四章 朝堂争锋(1)第八百零四章 法师,文章不错!第六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狗屎运齐天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没有翻身的机会第九百八十九章无路可逃!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计划(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三十五章 出使风云(1)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爷,您圣明啊!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谯公之殇第七百八十章 家贫出孝子第五十四章 并省官吏(1)第三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九百三十四章 马屁精-刘洎!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阳境第七百九十一章 菩提大阵第二百一十二章 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盗牛-称心立功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击计划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眦必报的李承乾第九百二十二章 及时文书!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孙皇后出的难题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让你不说清楚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豫州之鼎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渊的风流事儿第五百五十一章 见过坑的,没见过这么坑的第九百五十一章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第八百四十五章 讨情债的人来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这口气呢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唐马谡-刘仁轨第五百零八章 这个年,谁也别想过好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雀在后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九百四十一章 横生枝节!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爱妃,你咋也成开国功臣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讨价还价!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娘家人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间是要糊涂着过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种了?第三十二章 不服气,也有招(1)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第六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狗屎运齐天第二百一十七章 库山之战(2)第五十七章 并省官吏(4)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袭鸣海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还记得您表叔吗?第二百七十九章 马屁高手李丽质第二十九章 让法律有尊严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九百八十八章你败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四百零九章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三百三十四章 称心如意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儿当大了没好处第四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牛进达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计划(二)第五章 朝堂争锋(2)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么简单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传承的第四百四十七章 鱼儿终于浮出水面了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第二百九十一章 依臣妾看还是都娶的好第六百八十九章 谁便宜都想占?第二十八章 大义凛然的李承乾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层层封锁啊!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六百九十九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九章 华州之乱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虚怀若谷的李承乾第九百六十八章 又弄出一个意外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得志”的许敬宗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第五百一十五章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皇帝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们只是好久不见第九十七章 战事初开 先失要地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愿看到的背叛!第二百零五章 丽政殿里的小嘴巴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四百七十五章 君臣闲话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爷儿第九百五十四章 这法场劫了也没用!第十四章 将折腾进行到底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饶的道爷!第三百九十章 腼腆的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