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拿命做的博弈

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如东方朔一般,横行于朝廷之上却始终能够独善其身,其为人处世之道的确有过人之处,其核心的一点就在于,将自己的身份降低为俳优之流的他几乎没有任何政敌。

在武帝一朝,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何其的超然!

所以哪怕此时的他高冠广袖,奇装异服让他本来高大魁梧的身躯看起来有一点突兀滑稽,赵高和麦玲珑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甫一进厅堂,立即端端正正行了个大礼,齐齐地俯身恭声道:“先生!”

“罢了!”东方朔坦然受了半礼,等到赵高第二次行礼的时候才微微侧身避开,同时双手虚托,将两人扶了起来,又安排童子将两人各自引到席位之上。

这是一个标准的答难局,算是东方朔给了赵高一个说服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赵高开口之前,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赵高此行的意图。

卜道之祖在这一方面,果然和先知没有什么区别。

“先生能够让我们坐下来,本身不就已经有了答案么?”跪坐端正的赵高并不甘于应对,一开始,就把整个事件的基调和结果给定了下来。

东方朔并不应答,对于这种半陷阱式的问题,他只是微微一笑,按照自己的节奏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寻常,然而话中的意味却十分深长。

大概是剧情世界融入的时候以汉武为主,此朝的名臣大多是武帝麾下,名臣名将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论辅国之能,有窦婴、许昌、田蚡、庄青翟、石庆、公孙贺、刘屈犛、田千秋;论军事,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都是绝世名将;论儒道,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经济,有桑弘羊居中统筹协调;论情报,有张汤、汲黯遍布眼线;论史学,有司马迁、班固、班昭博古通今;论外交,有苏武、张骞串通西域;论文学,有司马相如文采风流;除此以外,类似于韩安国,朱买臣,主父偃这类一时之俊杰不计其数,可以说中间任何一个的地位都比东方朔高上许多,说话的分量,对国政的影响力也重上许多。

可偏偏在这么多人中,赵高挑中了东方朔,这其中的缘由,当然要问个分明。

“陛下英明神武,身边众臣往往难以始终。而先生曾以士人身份,进呈竹简三千片,陛下两月读之不绝,为之击节赞叹,而偏偏之后又不授予官职,这其中的意义本就值得玩味。”赵高既然来找东方朔,这一点自然早就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成竹在胸侃侃而谈,“陛下虽没有进封你高官,却一直让你随侍左右,又容你身形放荡,屡次犯禁却轻轻放过,这里面的保全之意,恐怕先生也是心知肚明的了。”

“先生数十年来,始终未离中枢,说是陛下的心腹肱股也不为过吧。”麦玲珑接下来的补充就比较直白,算是正面回答了东方朔的这个疑问。

终汉武一朝,这些名臣名将得到善终的比例并不算太高,一旦身居高位,各个势力之间的倾轧也就在所难免。汉武帝将东方朔只安排了一个千石左右的闲散之官,又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优容之意,这分明就是一种特殊的保全手段。

既然有用特殊手段保全的价值,那也就等于说东方朔有着能够影响到武帝决策的隐性影响力。

“唔,你们到底是怎么开罪了我们这位散骑常侍大人的?”东方朔对于两人的回答不置可否,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能够在武帝朝不具名字的散骑常侍,除了司马相如,哪里还有第二人?

这个问题不由得让赵高和麦玲珑面面相觑。其实他们两和司马相如连一面也欠奉。只不过当初赵高在击杀牧者的时候,对已经被牧者招募走的卓文君进行了击杀,从底层规则意义上干掉了这个历史人物。作为经典事件“凤求凰”的女性主人公,司马相如怎能不对赵高咬牙切齿?

这样一种底层规则衍生出来的恶感,显然被历史人物继承了过来。难怪东方朔摆出了一个死局等着赵高:这既是测试两人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向司马相如亮明自己的态度,继续他在朝堂中安安稳稳的日子。

毕竟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地位太高。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文学家做传的一共只有两篇:其中《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和贾谊的合篇,而《司马相如列传》不但单独成篇,更是达到了前者的六倍之长,至于后世奉司马相如为“赋圣”,更说明了这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物。

“据说卓文君随他的弟子出奔,我与他弟子一次交手中错手击杀了她。”赵高老老实实把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东方朔的眼珠瞪得老大,显然对这种稀奇八卦没有什么免疫力,口中却一直说着“罢了,罢了”然后静心听赵高故事里的每个细节。

“负人者,人恒负之。”东方朔显然听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来的故事,对于这个结果也不意外,只不过以他岁易一妻的习惯,说这句话显然有点底气不足。

只是他也不在这上面纠结,稍稍停顿了片刻,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大汉?”

汉匈之争,其实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当年刘邦率大军出征匈奴,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还是史诗谋士陈平以奇计退敌,从此建立了以公主和亲的笼络之策。

现在这个剧情世界,冒顿单于早已率部众西征,留下伊稚斜单于风烛飘摇。强弱易势之下要想让大汉放匈奴一条求生之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匈奴地方千里,人口百万,尚有一战之力。”

赵高没有替匈奴求饶,事实上求饶如果有用的话他其实不介意跪下,可真正能够让对方有所顾忌的,只有实力。

大汉王朝此时当然是如日中天,匈奴相比起来的确非其敌手,特别是在秦帝国和东汉王朝的夹攻之下,可以说是没有了还手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匈奴试图求生的根本原因。可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一旦匈奴被逼入绝境,困兽犹斗之下鱼死网破,放弃另外两边而集中所有力量对抗大汉,恐怕最后垂死挣扎下造成的破坏性也决计不小。

可以预见,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强秦的蒙恬和东汉的窦宪一定会袖手旁观,甚至在一旁推波助澜都有可能。这无关于个人的道德水准,只和国家的利益相关。

三个临近的大国强国之间,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同盟和友谊,而在地理位置上位居中间的西汉,在天生上就有这种缺陷存在,不得不去考虑两边那致命的威胁。

这,也可以看成是匈奴拿自己的命做出的一种博弈。

ps:我更的速度是不是有提高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 犹豫与决断第六百一十五章 心慈和手软第三百五十五章 蓝蛇的野望第八九章 眼界第四百八十五章 积蓄的仇恨第七百六十二章 因果第百八二章 百军取其首第七百二十章 姗姗来迟的答案第五百五十五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百零六章 智慧的骄傲第十九章 减员第九六章 照顾第百五六章 误判第七百四十三章 种田第四百九十九章 核心的戏肉第三百零三章 命运的捉弄第二百一十五章 张巡的威名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个承诺第百九三章 宋钦宗赵恒第百六九章 杂事第百八四章 疯狂的突袭第八四章 夺运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前的权衡第百四四章 死志第四百四十二章 围捕与被围捕第百七二章 分层第五五章 围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皇权与世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千万位面,亿万荣耀第七百三十章 大势第百二三章 表决第百五一章 来往第七百二十八章 传奇战场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存在的选择第七百零四章 最喜欢的字眼第二百一十四章 破室韦精骑第三五章 练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众神的反扑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仇与荣耀第四百一十四章 我已是必胜第五百七十六章 慕容垂的决定第百二二章 旧事第八八章 扩张第百零四章 硬仗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对称的战争第六八章 混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莽的雄豪第五百零五章 收割的准备第五百九十一章 痛苦的幸福第百三零章 防守(下)第三百零七章 图谋的目标第七百零五章 自由的代价第五百九十六章 摸摸试试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识金镶玉第三一章 举人第二百零二章 优先度碾压第五百二十二章 蛰伏的幼蛟第六百三十一章 混乱的初始第五百七十三章 还手的余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影的秘密第百二九章 防守(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剑的风采第七百四十七章 价码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立的力量第三百四十七章 上场的机会第二百八十七章 团队的需求第六百六十四章 注定染血的征程第六百一十八章 团队主事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宿命和宿怨第七百六十八章 共享第二百六十三章 多余的麻烦第七百零五章 自由的代价第五百二十七章 冒险的选择第百九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六百零二章 一匹马的威风第三百零三章 命运的捉弄第三百二十章 共同的心声第七百三十章 大势第三百零六章 智慧的骄傲第四百八十七章 生存的法则第百五八章 我往第百三七章 陷阱第四百四十章 红花与绿叶第百八二章 百军取其首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拾了残局第三百一十章 这也是忠义第十四章 营地第七百八十章 命门第七百一十六章 领地战争的前奏第五百零二章 撕裂的军阵第四百八十三章 当世第一名将第百零五章 险情第二百三十三章 狂猛的汉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自己给占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败的王者第三百六十七章 爱德华三世第六百二十八章 真正的世界第五百七十一章 值不值一搏?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情帝王的怜悯第六七章 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