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第125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海运!

众人脸色有些凝重。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但凡历任过地方,接触过纳粮完税,跟漕运打过交道的官员,都知道这条南北两千里的河,牵扯着多少地方,多少人的利益。

朱翊钧扫了一眼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不急不缓地开口。

“海运,前元就有,反倒到了我大明,自永乐年间开始弃用,全部改用漕运。但是自宣德年间,朝中时常有议,改漕运为海运,但每次都因反对的人太多,继续沿用漕运。

本殿查过户部架阁库,翻阅到弘治年间,户部上奏,陈述漕运和海运的优劣。比如有份奏章说”

朱翊钧向后一伸右手,一直站在角落当隐形人的冯保,马上往前走几步,把一迭抄件递到他手里。

朱翊钧抖了抖抄件,开始读起来:“一艘千料海船,需一百人操作,能运一千石粮食。

一艘千料海船的造价,可造百料河船二十艘,每艘船只需船工二十人,合计可运两千石粮食。还不怕海浪颠覆。

两相对比,漕运优于海运。”

朱翊钧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往下念:“还有成化年间,户部某主事,煞有其事地折算过,海船一千一百艘,每年运粮八十万石到京,损耗可有三十万石。

笑话,这个损耗哪里来了?莫非海船专门往台风巨浪里钻!

而运河有河船一千三百艘,一次运粮二十万石,每年运三次,可运六十万石,然后没有损耗。

漕运怎么可能没有损耗!

本殿翻阅户部文档,自成化八年起,定制每年漕运粮食四百万石,其余的不论,自正德年间开始,每年损耗的粮食在四十万到八十万石之间。”

朱翊钧冷笑道:“这些人不愧是饱读经书的读书人,文字游戏玩得炉火纯青。

海运,自大明立朝以来,从未成过气候,也就是从来没有大规模解运过,那每年运粮八十万石,损耗可达三十万石,是这么算出来的?我看啊,完全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

而运河漕运,每年四十到八十万石的损耗,白纸黑字,登记在户部文档里,他们却是视而不见啊。

先把结论定下来,再挖空心思找论据。甚至为了论证漕运比海运优,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众人静静地听着。

朱翊钧把前面几张抄件丢到桌子上,继续说道。

“漕运的成本何止这些!首先,漕运需要船,每年需要多少船?

大明立朝以来,从永乐年间开始运河漕运,所使用各类船只多达14000多艘。到天顺年以后,规定漕船定额为11770艘,漕运官军为12万名,以后援为定例。

户部架阁库文档可查到,淮安清江浦船坞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为105两银子,如每年需要替换2000艘漕船来算的话,每年造船成本约为21万两白银。

这还是明面上的,每年各地临时征用为漕运服役的百姓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上百万啊,又损耗了多少钱粮民力?”

郑洛、萧大亨等人听着朱翊钧算“经济账”,很是好奇。

大明朝治政,从来没有这么算过,也没有算得这么详细。

李贽却十分激动。

这才是真正地为国理财啊!

每一文、每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占用的民力,算得明明白白。

国家财政度支稀里糊涂,吃大亏的是老百姓。

“漕运就只有这些成本吗?不够的。还有一项大头,那就是每年定期疏浚运河河道,以及治理黄河和淮河。

黄河难治,淮河更难治。

本殿查阅过户部、工部架阁库,我大明需要每年耗费六十到一百万两银子用于治河和疏通运河河道。要是遇到大洪灾,那就是个无底洞。还有两千里运河,数以百计的闸口,水渠等设施,每年需要保养,又是一笔费用.”

朱翊钧把手里的抄件放到桌子上,开始脱稿发言。

“本殿让统筹局会计处初步算了一下,漕运每年的成本费用。

更换漕船的造船成本,每年二十一万两银子。

治河以及疏浚河道费用八十万两银子。

维护两千里运河各项设施,官吏粮饷,每年支出钱粮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十二万漕运卫所军士,每位运军需要支付月粮三石,每年钱粮需要支出二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些都是大头,其它看不到的,以及太细的,我们暂时不管。

可光这些明账上就支出了多少钱粮?每年需要支出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才能维持这条运河正常运作。

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啊!”

朱翊钧的帐算得众人坐立不安。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比九边粮饷还要多,又是一个无底洞。

朱翊钧拍了拍桌子上的抄件,“好了,我们算了运河支出,现在算算它带来的好处。按照定制,漕运每年需要往京师运四百万石粮食,还有其它丝绸、棉布、茶叶等各种生活物资,不计其数。

说实话,价值几何,本殿也算不出来,但是整条运河对于北方,以及九边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可问题在于,漕运积弊重重,效率低下。湖广、南直隶淮南淮北以及江东的粮食,转运到运河,再行北上。有的远至千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

治国施政,如何体恤民力?

本殿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效率。漕运费用成本,都是摊在百姓们头上,我们把效率提高了,百姓们的负担,就极大地减轻了。”

这时,身为朱翊钧心腹的徐渭及时感叹一句,“殿下,漕运积弊,大家有目共睹,可是想改,何其难啊。”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每年维持漕运的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里,有多少人在里面分润?”

“此前漕运先是支运法,后来是兑运法,现在改成长运法。

长运法最简单,各地百姓都不用去卫所送粮了,收割了之后就地放在田地里,专门负责漕运的漕军士兵直接去找百姓们收粮就可以。”

“可是其中又能上下其手,淋尖踢斛,折损漂没,又是一大批额外收入,上下分润。”

在座的都是干练能臣,对于地方上的陋习,都很清楚。

李贽开口道:“我朝天顺年间,朝廷规定漕船可以顺带一些地方土特产到京城或者在沿河地区贩卖,‘附载土宜,免征税钞’。

免税量以重量来核算,弘治年间免税货物为每艘船十石重的,正德年间涨到三十石。臣以为,这也是一大利益关节所在。”

朱翊钧扫了一眼李贽,又看了看其他人,赞许地点点头。

自己的班底都是能拿得出手的,要是在座的都是那些只会嘴炮的清贵名士们,自己非得愁死不可。

“没错,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这庞大利益纠葛,想改是改不了的。但是本殿为何还是想一力推行海运?

诸位先生能体谅到我的苦心吗?”

519.第516章 西进路上有人抬杠第8章 倒严先倒楼224.第224章 我们要养忠犬,不能养羊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诗人25.第25章 给皇爷爷上价值第388章 追随殿下行此逆旅!第378章 要奋起的朝鲜君臣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234.第234章 紫禁城里的母子情深473.第471章 军政两用人才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们算老几?第346章 做实业哪有搞金融赚钱!113.第113章 经义我不行,治国你不行第74章 世子的反击第368章 整饬宗室就这样办!第49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518.第515章 现在是我大明的好机会第51章 接牌的众人(一)235.第235章 报恩寺案又起波澜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万背水一战的鞑虏117.第117章 东边急不得,北边慢不得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状元第386章 这事不简单第39章 表示很乱的海瑞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隶只需要勇士292.第292章 世道又没全变第368章 整饬宗室就这样办!339.第339章 李贽的算盘269.第269章 这小子像王猛吗?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361章 俺答汗还能活多久?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宪292.第292章 世道又没全变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庆帝240.第240章 这就是太子的心思啊277.第277章 会讨价还价的海瑞第66章 松浦党的反应497.第495章 思想阵地我们要去占领第383章 进击的皇史宬咸鱼们第29章 严嵩慢腾腾的一刀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卫旧地300.第300章 会编曲目的大才319.第319章 午门哭阙290.第290章 秋高气爽的京城141.第141章 诸位,本抚该怎么办?第348章 带大明打上月球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继光,憋屈的李成梁第99章 明军到底有什么打算?第389章 徐渭建议和亲203.第203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83章 会做生意的杨金水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493.第491章 隆庆三年418.第417章 这才是大明湖124.第124章 督办处海军局277.第277章 会讨价还价的海瑞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99章 明军到底有什么打算?462.第460章 内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第357章 这次我要弹劾太祖皇帝!481.第479章 徐阶心静似高山不动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后名第16章 好老师和好学生411.第410章 西山校场第383章 进击的皇史宬咸鱼们533.第530章 都是聪明人啊第353章 徐阶和杨金水斗哑谜311.第311章 我们在辽阳过冬!438.第437章 记得给孔圣人留份体面第360章 到底谁干的!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第97章 必须攻下明军车阵!522.第519章 臣恳请皇上明断126.第126章 诸位先生,能体谅我的苦心吗?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第88章 嘉靖帝又开骂了212.第212章 我们没得选!278.第278章 图们汗,怎么对付?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点差池,断绝父子关系!290.第290章 秋高气爽的京城114.第114章 这事烫手,礼部接不住297.第297章 这小子有些真本事498.第496章 为了大明,这钱我掏了!第64章 东南之事要稳第57章 谁下的黑手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426.第425章 升龙城507.第504章 张居正,你要做什么!第32章 海瑞第一击122.第122章 后悔的高拱215.第215章 乱中再添乱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们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479.第477章 你们也配姓朱!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