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第560章 难道我们看错了?

京师承天门南边到大明门左右两边,是官署集中的地方。

右边以前是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搬去了此前的太仆寺,就在西苑西安门外。

大明门右边现在是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宣徽院,以及戎政府直属的参谋局、宣赞局和测绘局。

此前在照明坊的戎政府旧址就给了京营总督衙门。

这个衙门不仅管着京营诸军,还管着顺天府、直隶武备防务,以及直隶近海的海巡营,类似于直隶总督。

但京师五城城防不归它管。

紫禁城归御马监管,皇城归锦衣卫奉宸司管,东西南北中城归翊卫司管,他们三都归御马监太监节制。

御马太监还管着一支直属的,不归京营总督管的勇卫营。

大明门左边是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鸿胪寺、太医院、翰林院、銮驾库等机构。其中占地最广,足足四分之一面积的是銮驾库。

銮驾库,顾名思义就是放置皇帝、皇后出巡时卤薄仪仗的各种家伙什。

朱翊钧把它挪到了皇城合适的地方,腾出一大片地方来。

太医院搬去了柏林寺,跟京师医院和京师医学院搭伙过日子去了。翰林院、国史馆等机构搬到皇史宬里去了。

再往周边扩建了一部分,于是大明门左边挤下了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光禄、鸿胪、太仆、太府、太常、司农、都水七寺。

刑部和都察院还有大理寺,这三法司依然在阜财坊那里。

朱翊钧把皇城里太庙后面那一大块地方全部拨给内阁。

内阁总理张居正把那里改造了一番,直属于内阁的条例局、办公厅、国策研究局、总理承宣局等机构逐渐搭建起来。

张居正坐在内阁位置最好,最宽敞的办公室里,心情还不错。

内阁的架子终于搭建起来了,用起来也挺顺手的。

条例局,负责初审六部诸寺的“部议”,在自己批准后上报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下发六部诸寺执行。

在张居正看来,类似于内阁的票拟,但比那个权力还要大。

按照流程,只要司礼监没有奉圣意否决,那么审批的部议就成了部令,可下发各司和地方布政司遵行。

条例局也可奉自己和左右议政合议后的意思,制定阁议,上呈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只要在规定时日里不被否决,就可形成政令,下发六部诸寺和各布政司执行。

张居正现在是踌躇满志,拿起一叠抄件说道。

“水濂、鉴川、疏庵、金湖,这是皇上御笔拟定的《内阁治政条目草案》,规定了内阁职权。以后要归在《国律》名下,成为正式律法。”

他的盟友潘晟、王崇古、王国光,好友兼亲信方逢时坐在对面。

四人对视一眼,接过抄件细看起来。

开篇第一条写道,内阁在皇帝授权下,行使大明最高行政权,坚决执行圣谕。

后面的条目依次为。

第二条,根据钦定律法,规定行政举措,制定行政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而决定和命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下级请示的裁定性审批,后者是指导下级官署的强制性指示;

第三条,规定各部诸寺,以及内阁其它下属官署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官署的工作,且领导不属于各部诸寺以及其它官署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第四条,统一领导地方各级行政官署的工作,规定中枢和布政司、府、县各级行政官署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第五条,编制和执行国计民生的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林林总总,总共十六条。

四人看完朱翊钧亲笔拟定的草案,沉默许久。

“四位,如何?”

潘晟顾盼左右地说道:“此条目文字并不华藻,完全是皇上直白、简单和准确文风。要是让翰林院那些翰林看了,肯定痛心疾首,大呼石麓和太岳等师傅,没有教育好皇上,是大明罪人。”

坐在旁边的王崇古笑了:“但是在我等看来,这草案的条目过于震撼。短短十六条,把内阁的职权以及责任说得直白无误。

听说皇上还御笔拟定了《资政局决策条目》,总理是资政之一,定有过目,不知能给我等看看?”

王国光和方逢时会心地笑了笑。

张居正知道四人都非常谨慎,想着转移话题,暂时还不愿发表意见。

“皇上拟定这些条目,就是给诸臣工商议的,然后删增修改,正式为律法。”

张居正说完又拿出三份抄件,递给四人。

四人接到手一看,名字不是《资政局决策条目》,而是《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

朝议?

第一页第一条居然是资政局在皇帝指导下,召开和主持朝议。

四人“虎躯一震”,居然提到朝议了!

皇上居然还记得有朝议,实在难得啊。

朝议是指皇帝召集朝臣公议重大事宜,太祖皇帝就开始的一种群臣议政方式,分廷议和集议。

廷议就是早朝时文武百官在皇极门或皇极殿前公开评议,提出解决方案。

集议是召集一定范围的官员,比如九卿会议、尚书会议等,关门评议,提出方案。

但大部分官员,尤其是清流只认廷议,不认集议。

因为他们特别热爱那份参与感。

廷议他们能够参与,集议就不一定。

没我参加的朝议,不完整,不是朝议!

但不管是廷议还是集议,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

但是从正德皇帝后,朝议就变得很不正常。

武宗皇帝不是在豹房玩乐,就是去宣府大同嫖妓玩打仗游戏,政务全甩给司礼监和内阁。不要说朝议,连正常的朝会都没有几次。

嘉靖朝时,世宗皇帝早年还勤政,朝议经常有,大礼仪就是在朝议上展开的。

中后期就几乎没有了,只是小范围的集议,在大部分朝臣京官看来,属于不正常的乱政。

到了隆庆朝,太子秉政,十分勤政,但由于身份限定,无法举行天子才能有的早朝,改为在西苑太极殿朝议。

半廷议半集议。

太极殿朝议让许多大臣犯了难。

这是廷议还是集议?

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朝议手段跟诸位先皇大不相同。

每次朝议,他会让司礼监先确定太极殿朝议的议题和议程,都是六部诸寺以及地方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条款清晰,朝议前两三天就发给内阁和各有司,大家做好准备。同时司礼监会通知参加太极殿朝议的人员,内阁、六部尚书侍郎、诸寺正卿少卿,都察院左右御史,还有六部诸寺相关各司。

涉及地方的,有地方代表,还包括新近在该地任职过的京官。

凡是跟议题相关的重要人员,基本上都会被召集到太极殿。

有时候人员太多,相关人员就在南华门值房里候着,议程到了再带进去。

朝议上皇上会详细询问相关人员,把该问题的来龙去脉问得清清楚楚,然后大家再各自提出意见

有时候议着议着就争吵起来,只要不拔拳相向,或者问候对方亲人,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朝议一般由经验老道的首辅,先是徐阶,后是李春芳主持控场,不至于失控。

有时候太子会亲自下场,给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锤定音,把大家的议论收回到议题上来。

皇上即位后,恢复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

随着二月初一的事件发生,皇上干脆规定,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改为黎明时分开始。

以前的早朝太早了,天都还没亮,黑灯瞎火的,感觉满朝君臣像是去集体偷鸡。

点灯点蜡烛?

你这知道这些油灯蜡烛多贵吗?

你开一次早朝,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败家子!

大明王朝,行的就是光明正大之事,就在黎明时分,大明皇帝在朝阳初升时,举行早朝。

早朝时间推迟了,但朝会时间要缩短。

皇上规定,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后,朝会只进行以下几件事。

一是接见外藩使节,接受外藩国书。

二是宣布开战和停战、封爵授勋、公布新历法和新律法、任命从三品高级文武官员等重要事宜。

三是各省三司正使、巡抚、总督,以及驻外宣慰使、经略使、观国政使等文武官员,赴任前正式辞陛。

有简旨着立即赴任者不在此列。

四是皇上特旨在早朝上进行朝议的其它事宜。

除此之外,其余军国大事在朝议上评议决定。

王崇古捋着胡须说道:“皇上迟迟未定朝议章程,有时还援太极殿旧例。朝中许多人坐立难安啊。

老夫记得王凤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写到。

‘窃惟我祖宗功德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

节俭敦谨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以故圣聪日启、万几益练。’”

方逢时嘴巴撇了撇,没有出声。

王国光眉头一皱,“凤洲老夫子还是老调重弹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呵呵,在他们眼里,孝宗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无为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旧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题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一声,“四位,请继续看皇上拟定的《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下面就是相关朝议之事。”

潘晟四人低头继续看。

第二条是资政局研究和决定提请朝议的议题和议程。

第三条是资政局讨论关乎大明全局的军国大事,并作出初步决策。

第四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来不及召集朝议大会时,资政局讨论和决定本应朝议大会评议和决定之事,及时提交朝议大会以予确认。

第五条资政局按《国律》、上谕和相关流程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以及审定都察院、中军都督府给予文武官员的惩戒处罚。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员任命流程了。

哗哗,室内响起潘晟四人翻页的声音。

他们快速翻到后面,找到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的流程。

以文官为例。

任免官吏分推荐、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个流程,直接招录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荐、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给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诸寺,但需要报备给吏部。

中枢和地方各衙门根据光禄寺核准的官吏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增补编制,按照流程上报,光禄寺最后核准。

考试的终点是编制!

编制非常重要,没有编制,户部不会给你放俸禄和津贴的。

从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诸寺铨政厅推荐,由吏部初步审查资格,通过后正式提名。

一般推荐和提名人选比缺额多一到两人。

吏部尚书主持召开部务会议,评议被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任命人选。

以部议形式上报内阁和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任命。

从五品以上官员,由吏部推荐、初审和提名,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评议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人选。

报备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让吏部任命。

从二品以上官员,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推荐和提名人选,报资政局,提请朝议。

一般情况下,正从三品官员由资政局合议,呈请皇帝御准,即可决定。

从二品以上官员需经过朝议大会评议决定人选,呈请皇帝御准,即可正式任命。

免职流程差不多,各级提请免职,或者都察院通过弹劾案,按照类似的流程通过免职。

这只是行政系统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归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类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后高级文官和将领的任免,全部归到资政局和朝议大会上。

如此说来,资政、内阁总理和左右议政、尚书和正卿、地方巡抚;总戎政和五军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议大会评议决定。

那朝议大会的权柄非同一般。

皇上这么精明又爱揽权的人,居然舍得放权了?

四人面面相觑。

我们是不是看错了?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211.第211章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436.第435章 这妖怪有没有背景啊?127.第127章 西苑赏月第59章 捅破天了!451.第449章 隆庆帝的病情303.第303章 还有一个赤峰城127.第127章 西苑赏月339.第339章 李贽的算盘第347章 我俩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68章 大同镇高山卫309.第309章 被吓到的申时行和余有丁122.第122章 后悔的高拱258.第258章 徐阶心虚了第101章 柳河大捷第379章 伯思哈儿的野望525.第522章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第356章 大家都在粪坑里,你也就不臭了533.第530章 都是聪明人啊467.第465章 艺高胆大要治黄140.第140章 太仆寺济南站起火了410.第409章 我要弹劾霍老糊涂!第7章 严家父子第28章 一封信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总有人被淘汰173.第173章 太子确实难对付514.第511章 启新亭会议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76章 惊天大案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85章 银子是好东西!469.第467章 故纸堆里找不到未来的光235.第235章 报恩寺案又起波澜181.第181章 张四维早朝记507.第504章 张居正,你要做什么!407.第406章 致命一击!第46章 露一脸的戚继光425.第424章 我们是王师!第348章 带大明打上月球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还是兵权436.第435章 这妖怪有没有背景啊?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恶158.第158章 我说的话,你记住了?第378章 要奋起的朝鲜君臣413.第412章 孤决定!426.第425章 升龙城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状元第358章 有人要杀海青天第360章 到底谁干的!426.第425章 升龙城333.第333章 终于下大雪了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总有人被淘汰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第70章 去皮见骨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术大成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请海瑞518.第515章 现在是我大明的好机会第31章 阉党肆虐东南128.第128章 紫禁城给你,西苑给他300.第300章 会编曲目的大才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于几品官?228.第228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40章 奋发的海瑞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卫旧地335.第335章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第49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285.第285章 与民争利还是与民惠利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侧第64章 东南之事要稳285.第285章 与民争利还是与民惠利430.第429章 下定决心的海瑞第32章 海瑞第一击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宪413.第412章 孤决定!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519.第516章 西进路上有人抬杠第83章 会做生意的杨金水111.第111章 太孙百发百中!177.第177章 太子不杀人只诛心476.第474章 宗社党在行动!297.第297章 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402章 尔日本国知罪了吗?152.第152章 ,灭国毁城的世子大帆船267.第267章 大明国库受得住吗?426.第425章 升龙城第9章 徐文长第369章 紫禁城里的闹剧第32章 海瑞第一击137.第137章 一来就查账的张巡抚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联537.第534章 张居正的纠葛第379章 伯思哈儿的野望447.第445章 吃着火锅 喝着小酒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424.第423章 防火防盗防海瑞第10章 妥协和交换259.第259章 党争,大家的老传统第371章 这就是权势,救人,杀人237.第237章 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御史143.第143章 张师傅,不妨再大胆一点!第396章 灭国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