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第575章 走,拜会神仙去

“本官宣布,主审官和同审官合议,三十分钟后正式宣判。公诉人,把公诉书和证物证词呈上。

书记官,把记录文书呈上。警员,把人犯暂时收押!”

袁咸安和两位同审官先退回后堂,一位书记官捧着公诉书等卷宗跟了进去。

六位人犯低着头跪在地上,有的瑟瑟发抖,有的强做镇静,有的左摇右晃,有的低头不语。

被十二位警员吆喝着拉了起来,左右一架,拖了出去。

左右两边的公诉席和旁观席官员私下议论开了。

前廊记者们也在议论着,揣测待会主审官怎么判。

旁边坐着的家眷,有呜呜哭起来的,是人犯家眷。

有咬牙切齿咒骂的,是林家家眷。

前院两百号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就像一池塘的蛤蟆在开会。

“师哥,你有经验,你觉得这案子会怎么判?”邓记者轻声问道。

“这案子案情不复杂,关键是影响很大。这六位人犯都是一时名士,在士林清流里很有名望。”

“师哥,我怎么听说现在的清流,比粪坑还要臭不可闻。”

“嘻嘻,你算是悟到一点道理。从嘉靖末年开始,几经大浪淘沙,朝堂里剩下的真正清流,寥寥无几,但绝不是公堂上这几位自诩的清流。”

邓记者不敢相信,“不是真正的清流?”

“那我问伱,什么叫清流?”

邓记者想了想答道:“师哥,按照小弟我的理解,清流应该是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屁话,除了海青天寥寥数人之外,大明那有什么德行高洁之辈?

现在这些自称清流的人,只是自诩清高,高谈阔论却一无是处。评议时政,热衷党争,动不动就上疏言事,弹劾大臣。

好一点的只是知直不知曲、争意气而不争是非的迂腐君子;清谈务虚又好胜喜争,重个人声名,甚重于国家利益。

坏一点的是要求别人廉洁奉公,自己却多营私图;指摘别人误事误国,自己却迂疏无通。更坏者如黄怀璧这样的,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小人行径。”

邓记者一愣。

想不到自己的师哥还是位愤青啊。

不过转念一想,师哥说得不无道理啊。

从嘉靖末年,几经党争,留在朝堂上的,要么是赞同新政的,力行改革的。就算心里不赞同,但是为了前途,捏着鼻子也勉强认了。

要么是不赞同新政,但确实品行高德、奉公廉洁,就算党争也行堂正之法。

还有部分就是如黄怀璧、贾友山之类,此前党争不敢跳出来争,只想着让别人冲在前面,自己躲在后面享受胜利果实。

现在新政大行,他们这些所谓华翰清流逐渐边缘化,于是失去话语权的他们就认为是言路闭塞;失去权柄的他们就认为是奸佞当道。

可是他们胆子和脾性又不敢跳出来大吵大闹,只好暗戳戳的在底下搞坏事。

想不到这次他们撞到铁板,被朱翊钧和张居正当了一回典型。

有了朱翊钧指示,锦衣卫直接介入;有了张居正的发威,刑部、顺天府上下发力,很快把这案子查个底朝天。

朱翊钧看完卷宗后,就把赵贞吉叫了去,让他好好安排一下,把这件案子作为都察院分立为监察司法机构后,第一个典型案例。

于是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只是这些内幕,万记者、邓记者和大部分围观官民都不知道,只有袁咸安等少数几位官员大致猜到了一二。

三十分钟后,警员先把人犯押了进来,依旧跪倒在公堂上。

袁咸安和两位同审官从后堂转出来,坐回到各自的桌案后。

咳嗽一声,袁咸安连拍惊堂木,啪啪声响后,公堂又变得安静。

大家都知道,主审官要宣判了。

这就要宣判了?

还要怎么样啊?

难不成还要给被告人犯请几位讼师,进行无罪辩护?

朱翊钧觉得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大明的司法制度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就算拿到整个世界范围,也是非常炸裂的。

不要看欧罗巴天天念什么《罗马法典》,他们真正的司法制度是伴随着断头台和挂路灯出现的。

现在欧罗巴还在玩宗教裁判所,一直要等新教开动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机,把宗教裁判所黑得比煤炭还要黑。

然后新教徒输掉了跟西班牙的军事战争,却打赢了宣传战,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号称是人类灯塔的西方司法制度,这才在从封建贵族手里争夺权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朱翊钧却开始让大明丝滑地向司法独立方向进化。

这就是皇权至上的某一方面的好处,只要拥有至高皇权的朱翊钧想做,他就一定能做得到。

等众人安静下来,三位书记官站起来,大声说道。

“全体起立!”

公堂上除了六位跪着的被告人犯之外,大家都起来,包括袁咸安三人。

前廊坐着的记者和家眷等人也在警员的提醒下,全部站起来。

前院的人本来就站着,无所谓起不起立。

袁咸安拿着一份文书,满脸严肃地大声念道。

“经本官与两位同审官合议,现判定如下。”

他悄悄地看了看一张窄纸条,看看自己的判词是不是与窄纸条有出入。

这张窄纸条这是郭干悄悄塞给他的,说是来自西苑。

他今天宣读的判词,会成为大明司法制度的典范,被记录在青史上,也会成为后辈们引援的范例。

所以他必须按照西苑拟定的典范例词来说。

“林有才被毒杀一案,经京师警政厅侦办结案,人证物证俱全。并经刑部中央检法厅检法复核,以谋杀罪名提请公诉。

经法庭公诉人公开陈述,传唤证人,当众展示证词证物并给予被告人犯充分畅述之机会

本官与同审官审议公诉方提交的所有证词证物,以及被传唤证人当堂证词记录,确认真实有效无误。

且被案侦办程序合法,公诉程序合法本官现根据审理实情,判决如下。

黄怀璧、贾友山、关海平谋杀罪成立,根据《刑律》第六章第七款第十一条,第二十一条,判处三人绞刑,褫夺政治权利终身.吴有麟.煽动造谣罪成立,协从谋杀罪成立。且有检举立功行为,应当从轻惩处根据《刑律》.判处吴有麟劳役三年,褫夺政治权利三年”

万记者和邓记者对视一眼,跟在场大部分人一脸蒙蔽。

这判词念得什么意思?

谋杀罪成立!

这个听懂了。

黄怀璧三人判绞刑,听懂了。

吴有麟三人判劳役若干年,也听懂了。

大明法定有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判劳役就是徒刑,确实算轻判了。

不过徒刑服刑之前,需要加杖刑。

半年杖十下,自己算。

不过这个附加杖刑不会一次性打完,可以分期,原则是保证你活着服劳役徒刑。

这褫夺政治权利终身和若干年,又是个什么意思?

有没有人出来解释下?

念判词的主审官袁咸安才不会给大家解释,他自己都是在律政院和台基学院突击学了两天,才明白这些法律新名词的意思。

想弄明白,到律政院和台基学院找老师去。

袁咸安继续念道:“本判决书正式下达后十五天,被告人犯可向大理寺提请上诉。若自愿放弃或逾期提请上诉者,均视为放弃上诉,本判决书届时执行。

如提请上诉,最终判定由大理寺裁定.”

袁咸安念完后,一拍惊堂木,大声宣布:“林有才被毒杀一案,本官审理判定完毕!退堂!”

人犯被上脚铐,由警员和警卫兵押送走,家眷们哭天喊地,全部被警员拦住。

公堂上的官员们也三三两两离开,前廊的记者们也三三两两议论着,跟着前院听审的百姓们,往衙门大门走去。

邓记者忍不住问道:“师哥,你听过的审案多,以前都是这样的审案吗?”

万记者摇摇头:“完全不同。原本我以为此案关系重大,朝廷慎重对待,想不到它是全面推行新制的第一起案例啊。”

旁边有位记者说道:“老万,没想到吧。”

万记者摇摇头:“真没想到。”

“我此前听都察院一位朋友说,赵中丞奉皇上旨意,在进行什么司法制度改革,马上见真章了。

我原本还不信。

审案有什么好改的?上千年,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么审的吗?”

另一位记者凑过来说道:“还真别说,前唐、前宋审案制度,还真不大一样。我朝的司法改革,有吸收了前宋鞫谳分司,又自创了许多新制。

一时没看明白,还需要慢慢琢磨。”

“好家伙,内阁张相在改革,推行新政。想不到都察院赵中丞也在悄无声息地改革,大明上下,哪里不在改革啊。”

“新朝新气象,不过现在看,改得欣欣向荣,蓬勃朝气,我喜欢。”

也有记者摇头:“律法繁剧,错综复杂,就算是读书人都被绕得晕头转向,一般老百姓,更得绕晕死过去。

我觉得,律法还是简白得好,就如汉高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最好不过。”

“切,都什么年代了,还约法三章。那是权宜之策。汉高祖立汉朝后,还不是沿袭秦法?秦法啊,战国六国中最繁剧复杂的.”

“切什么切,我就是觉得,律法简单明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百姓一听就明白制定那么多繁琐律法条例作甚?”

“你那叫普法教育,听说刑部正在做的。制定律法,那是因为年代在变,世事变得越来越复杂,总要与时俱进”

这些记者都是读书人出身,又见多识广,争论起来各个都有一套,但一时半会也很难说服对方。

不过大家也不是特意争论此事,都是跑新闻,写故事,赚稿费。

互相之间有意无意的争论,更多是发掘不同视角和论点,头脑风暴,然后寻到自己拿手的,又有噱头的论点,作为自己编写审案报道文章的主题。

《法繁好还是法简好,观林有才案审判有感!》

不怕有争论,就怕没争论。

争论越大,自家的报纸卖得越火!

刚走出顺天府衙没多远,许多记者心里已经打好算盘了。

邓记者也是聪明人,很快悟到精要。

不过他是个实诚人,把自己拟定的标题跟师哥说了一下,还提出自己的思路。

“师哥,刚才那几位前辈的争论,给我极好的提示。我想着以林有才案为引子,写一篇关于司法制度改革的报道。要是写得好,可以连续写,深入深入再深入。”

方记者笑着说道:“你小子有做记者的天赋,脑子活,目光敏锐。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啊,师哥,那我跟你撞车了?那我换个方向吧。”

“傻啊,方向一样,观点一致,写出的文章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啊。有时候,一家之言激不起太大的风浪。

多几块石头砸向池塘,能砸出大水花来。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去拜会一位神仙。”

“神仙?我们要去道观拜神扶乩吗?”

“少问话,跟我来。”

万记者带着邓记者,来到大路边,看到远处一辆马车驶过来,连忙招手。

等马车停住,两人钻进去。

“太白酒楼。”万记者说道。

“正好要吃午餐,师哥,我请你。”

“好啊,不过我还有位朋友,你一起请了。”

“没问题。我刚拿了报社的安家费,囊中颇丰。”

万记者哈哈地笑了起来。

两人到太白酒楼,定了一间包间,坐在里面等万记者的朋友来。

等了半个小时,伙计敲门。

“请进!”

包间门开了,伙计让进来一人,邓记者一看,顿时傻眼了。

怎么是他?

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问政544.第541章 为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219.第219章 自诩岳飞转世的魏国公第31章 阉党肆虐东南第107章 想有大收获就舍得下本第670章 烦躁的张居正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张居正592.第588章 杀人诛心第696章 一桌菜两桌客人571.第568章 张师傅,眼光放远些,胆子再大些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629.第625章 还不够啊,要不你再凑凑!112.第112章 又侃晕一位新侍讲第678章 从西南到西北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第380章 安南莫氏还在?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772章 有本事来打我啊!492.第490章 祝寿大戏第401章 哪几藩的口碑最劣?第80章 又送走一位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点第658章 水太冷了!177.第177章 太子不杀人只诛心第9章 徐文长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292.第292章 世道又没全变537.第534章 张居正的纠葛第750章 烟酒不分家328.第328章 这有什么祝贺的!540.第537章 你们咋才来呢!457.第455章 少年中国,中国少年!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297.第297章 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369章 紫禁城里的闹剧233.第233章 又一出戏开幕了第704章 居然是他!143.第143章 张师傅,不妨再大胆一点!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隶只需要勇士443.第441章 衍圣公,你可要尽职啊!第72章 朱翊钧的反驳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554.第551章 海瑞旧人之后第32章 海瑞第一击第383章 进击的皇史宬咸鱼们480.第478章 悠闲自在的徐阶第748章 会飞的船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们139.第139章 戎政督办处第736章 就这些边角料?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还是兵权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169.第169章 朝堂无高公,如黑夜无皓月第347章 我俩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198.第198章 家事国事第380章 安南莫氏还在?320.第320章 辽东的奇兵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变了!430.第429章 下定决心的海瑞270.第270章 群官去太学宫338.第338章 不合时宜的祖制136.第136章 山东巡抚张居正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们怕不怕?第69章 高山卫事件452.第450章 宗社党555.第552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继光,憋屈的李成梁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们都要做好准备第699章 你们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礼物328.第328章 这有什么祝贺的!414.第413章 想让太子交人646.第642章 京师新面貌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415.第414章 没人能逼迫孤!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陆的第一座城611.第607章 你们是大明的功臣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609.第605章 皇上,请您为民做主!第13章 朝天观第667章 请称我一声前辈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阁老高明第379章 伯思哈儿的野望第63章 京营戎政督办处第59章 捅破天了!250.第250章 朝献的大火烧到江华岛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庙管理所?312.第312章 柔佛国王,听说你被欺负了?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里面的人不消停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225.第225章 从快从重从严!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258.第258章 徐阶心虚了174.第174章 颤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魉405.第404章 一念通达593.第589章 不换思想,就换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