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冰吟早就听说过穆府的穆天德,穆天德是相城富甲一方的人物,在相城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会多少给他一些面子的,而相城三分一的生意穆天德都有染指。
今天是穆天德的五十大寿,相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去给他拜寿,卓老爷子在相城的地位无人可撼动,所以穆天德专门派人来请卓老爷子去赏脸,卓老爷子虽然已经退出了黑白道,但他却也不想得罪穆天德,而且他还想把叶冰吟介绍给穆天德,这对叶冰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卓老爷子便同意了穆天德的请求。
宴会以舞会的形式举行,所以他们要等到下午才去穆府,所以在整个早上叶冰吟都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白水素女的传说和那枚奇特的纽扣。
叶冰吟翻遍了古书,白水素女的传说写的也都是他已经知道的,但还真有一个书上写着当年陶渊明写《经籍志》时的情况,说当年陶渊明因机缘巧合得遇桃花源的入口处,而且他入桃花源住了整整一年,一年之后陶渊明离开桃花源的时候,桃花源人告诉陶渊明,且不可将此处事情告知外人。
陶渊明随即答应,可回到家之后的陶渊明顿觉世间混道,于是便作了《桃花源记》以聊志,而陶渊明在桃花溪处拾得一海螺,甚觉奇怪,于是便带到了家中。
自从陶渊明把那海螺带回家中之后,夜夜都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有关这个海螺的所有故事,而且还有关于海螺的各种用途,包括长生不死等等。
可陶渊明却没把这些放在眼里,如果陶渊明真的看重这些的话,他就直接不从桃花源出来了,在那里面逍遥快活岂不是更好。
社会动荡,陶渊明空有一腔报国志,奈何朝廷昏庸,陶渊明又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最终饥寒交迫,命于一线,在陶渊明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他夜夜做梦梦到的有关海螺的秘密以及功能,于是他便以自己最后的力气写下了桃花源记和白水素女的所有故事。
之后,陶渊明根据梦中所记,还真的打开了那海螺的门,陶渊明欣喜之际,把所写的东西统统塞了进去,他当时也好奇,怎么那么小的海螺可以容下这么多的东西。
一切都做完之后,陶渊明终于觉得一阵心安,他只求有一天能够有人打开白水素女,将他写的东西公诸于众。
陶渊明去世之后,白水素女也不见了踪影。
叶冰吟看完那一段资料之后,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如果白水素女是找到桃花源的线索,那岂不是一件轰动世界的事情?
叶冰吟叹了一口气,他没想到一向不信这些东西的自己,现在竟然对白水素女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难道是因为在火车上,那些事和人对自己的影响吗?
叶冰吟把那本古书合上,然后掏出那枚奇特纽扣看了有看,纽扣是比其他的纽扣大了一些,但这纽扣大了一些也并非稀奇,纽扣上的凸起部位有一些小洞,叶冰吟借着阳光往里望,但却看不出一点名堂。
就在叶冰吟准备进一步观察那枚纽扣的时候,他的门响了,他知道是赵叔,所以便把纽扣放起来然后随口说道:“进来!”
赵叔进来之后,便对叶冰吟说道:“叶少爷,老爷子说让你去给穆天德准备一件生日礼物,虽说是他邀请的我们,但我们却也不能失礼。”
叶冰吟觉得也是,于是便站起身来对赵叔说道:“好吧,我这就去,只是不知道老爷子想给穆天德买什么礼物呢?”
“老爷子说了,不可太贵重,但也不行突出诚意。”
叶冰吟笑了笑,老爷子就是老爷子,连在一个生日礼物上都这么花费心思,穆天德富甲一方,什么贵重东西没有见过,所以他那会稀罕那些东西,他想看到的也只是老爷子的诚意而已。
叶冰吟离开别之后,便招来了一辆洋车到了城中,城中此时正是热闹,叶冰吟在城里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好的礼物,就在他有些烦躁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地摊,而地摊上卖的全是水墨画,叶冰吟本想地摊上能卖什么好画呢,但自己想想还是去看看吧,所以便信步走到了地摊前。
可叶冰吟刚看了一眼便惊呆了,因为地摊上的那些画都是名家手笔,叶冰吟虽然不是很懂画,但识别真伪一直是一个警探必备的能力,所以叶冰吟一眼便看出这摊上的都是真品,只是叶冰吟望了一眼周围,却没有一个人肯上前来买。
“这位先生要买画?”卖画人很殷勤的问道。
叶冰吟笑了笑,然后很好奇的问道:“你这些画都这么卖?”
“一幅画一根金条?”
“一根金条?”叶冰吟大惊的说道,因为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就算纸币不是很流通,大家也都是用银元交易,但用金条交易除非大件已经很少有人用了,而且是一副画一根金条。
但卖画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惊讶,仍旧很平静的说道:“没错,一根金条一幅画!”
叶冰吟叹了一口气,他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何没人来买他的画了,他把画卖这么贵,而且还是金条,更何况人家都怀疑他的画是不是赝品。
叶冰吟在那些画之中来回的看了看,最后发现有一副竟然是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唐寅的画在当时就名操一时,现在到了这个时候,更是名贵极致了。
更重要的是,唐寅的真品在世面上更是少见了。
卖画人见叶冰吟对那副《落霞孤鹜图》很是欣赏,便笑着说道:“先生,这可是唐伯虎的真迹,一根金条已经很便宜了。”
叶冰吟又看了看那副《落霞孤鹜图》,确实是真品,可如果是真品的话,这卖画的人怎么卖这么便宜呢,而且他从哪来得来的这许多真品名家画呢?
叶冰吟以自己警探的自觉开始怀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