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恐复为吕氏!

对于天子启留梁王刘武一命,刘荣表示并没有出乎自己的预料。

——事实上,梁王刘武,几乎是天子启和东宫窦太后之间,唯二的情感纽带之一了。

而且还是两根情感纽带中,相对更牢靠、在窦太后心中分量更重的那一个。

窦太后判断天子启对自己够不够孝顺、够不够重视自己的依据,基本完全取决于在天子启这一朝,自己的一儿一女过得好不好。

过得好,那自然是天子启友爱兄弟姐妹,善待老太后的子女;

老太后投桃报李,自也就不会和天子启多为难。

但若是过不好~

怎么说呢,啧;

作为汉家的‘两个皇帝’之一,同时又是地位相对更高一些的太后,窦太后在这个世界上,基本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又或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了。

余生仅存的指望,不外乎自己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能不损害先帝遗德,并让儿女能在自己的庇护之下,过的更好、更快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梁王刘武在天子启这里,基本等同于拥有一块‘杀我=东宫暴怒’的免死金牌。

不止梁王刘武有,馆陶主刘嫖同样也有!

而且这块免死金牌的保质期,与老太后的寿命直接挂钩,不到老太后咽气的那一天,这两块免死金牌便始终能维持效能。

所以,与其说天子启放梁王刘武一码,是给了刘荣一个面子,倒不如说是天子启自己也清楚:梁王刘武,眼下是万万杀不得的。

至少在窦太后咽气之前,刘武、刘嫖这二人,至少是不能被害了性命的。

——天子启不是先帝;

先帝爱惜羽毛,既要又要,也确实有那个能力既要又要、既当又立;

但天子启却很清楚:在很多时候,自己都只能做选择题。

天子启并不担心杀了梁王刘武,会让那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童谣,再度出现在长安街头巷尾。

唯一能左右天子启最终决断的,始终是切实的利益,和理智的政治考量。

——活着的梁王,更有益于如今,已经无比脆弱的东西两宫关系;

——而死了的梁王,则将使得东西两宫之间的关系,彻底失去转圜的可能。

至于天子启口中的‘给太子一个面子’,刘荣大致将其理解为:天子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刘荣自己去思考梁王刘武,以及馆陶公主刘嫖的处理方案。

毕竟眼下,天子启还在;

梁王刘武、馆陶主刘嫖二人的‘皇帝兄弟’还在;

东宫窦老太后再护短,也顶多只能保下二人的性命,却很难在天子启的眼皮子底下,纵容这二人做出其他惊世骇俗的事来。

至于其他方面,无论是储君太弟,又或是刘嫖胡作非为,天子启都基本能完全控制局面,完全不用担心被姐姐和弟弟,祸害了汉家的宗庙社稷。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把握,天子启当年,才会选择用‘储君太弟’这根胡萝卜,来驱使弟弟刘武卖肝卖肾——来为汉家平定吴楚之乱,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在天子启之后,等到了刘荣即立,情况恐怕就没这么乐观了。

——对于梁王刘武和馆陶主刘嫖而言,皇帝哥哥/弟弟,会变成皇帝侄儿;

对于东宫窦太后而言,皇帝儿子,也将直接降格为皇帝孙子。

后世人常以‘孙子’这个词,来作为侮辱他人的词汇,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做孙子,那就真的是不得不摆出‘孙子’的姿态。

说是予取予求,也丝毫不为过。

故而,天子启和刘荣心里都很清楚:梁王刘武和馆陶主刘嫖,绝对不能死在东宫窦老太后前——至少不能因外力而死;

而这两个目前就已经‘尾大不掉’,且必定会在将来的天子荣一朝,成为汉家不容忽视的心腹大患、不稳定因素的宗亲,又必须得在天子启咽气之前,得到妥善的处置。

简单来说:这两人不能死的比窦老太后早,又必须在天子启咽气之前,彻底被剔除能对汉家造成威胁、制造麻烦的能力。

这,很考验天子启的手腕。

不能直接武力消除威胁,天子启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姐姐和弟弟。

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天子启,将这件事作为对刘荣的又一则考验。

“若是真想到了办法,能在不伤及这二人性命的前提下,确保这二人不再会兴风作浪,自然是皆大欢喜。”

“就算想不到办法——就算眼下想不到,日后,也还是不得不面对的……”

回到太子宫,刘荣只疲惫的躺上了后殿的卧榻,陷入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

眼下,梁王刘武已经现身,东宫窦老太后的宝贝儿子‘失而复得’,却也导致老太后身陷舆论风暴中心,被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

——老太后要儿子刘武,天子启给人找回来了;

接下来,自然就是老太后,要就天子启吐血昏厥一事——就天子启被自己,以及梁王刘武、馆陶主刘嫖气到吐血昏厥一事,给朝野内外,乃至整个天下一个交代了。

也就是梁王刘武、馆陶主刘嫖姐弟二人都姓刘,都是刘汉宗亲,尤其还都是先帝嫡系血脉、当今天子启一母同胞的手足;

但凡这二人当中有个姓窦的——甚至是但凡有其中一人,和窦氏外戚结有姻亲,这件勉强能被定义为‘老刘家的家事’的政治事件,便必定会被钉上外戚乱政的标签!

外戚乱政,会是个什么结果?

至少在目前的汉室——在吕太后才刚驾崩二十多年、吕太后的传说还仍在口口相传的当下,外戚乱政,甚至单就是一句‘恐复为吕氏’,便足以宣判一家外戚的死刑!

要知道当年,吕太后驾崩之后,最有机会被接到长安入继大统的,并非是先帝,而是齐王刘襄!

结果怎么着?

一句‘齐王母舅驷钧,恶人也,即立,恐复为吕氏’,便让兵强马壮的刘襄彻底失去机会,黯然神伤的回了齐地,并于短短一年后郁郁而终。

这句话什么意思?

——齐王刘襄的母舅驷钧,是一个坏人,如果立齐王,那驷钧家族就会是又一门吕氏!

一个‘坏人’——一个连做过什么坏事,都没人能说得上来的‘坏人’,便让齐王刘襄失去了自己亲手争取来的、承继大统的机会;

究其底层逻辑,却不外乎一句:恐复为吕氏。

这句话、这五个字在如今汉家的杀伤力有多大,也就可见一斑了。

眼下,东宫窦老太后为了自己的小儿子,而气的大儿子,尤其还是皇帝儿子吐血昏厥,自然也难免被指责‘恐复为吕氏’;

那接下来,窦老太后要做的头等大事,就只能是找一个契机,来扭转舆论风评。

换而言之,接下来,窦太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在重大决策上,对天子启采取无条件支持的措施,来表明自己‘非吕氏也’。

“重大决策……”

“重大决策………”

平躺在卧榻之上,刘荣不断呢喃着‘大事’二字,暗下却是思考着这个机会,自己可以用来做什么。

——窦太后需要通过一次,甚至是连续几个重大政治事件,来向天下人证明:我不是吕太后,我可听皇帝的话了,皇帝说啥就是啥;

而对现在的天子启而言,最重要的,无外乎便是太子荣。

这就等同于接下来,刘荣拥有了一段‘无敌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来做些有利于自己的事,却不用担心东宫方面的压力。

刘荣或许反应不够快,但作为天子启至今为止,都还挑不出大毛病的合格储君,刘荣显然也不笨。

就算嫩了些、反应慢了些,刘荣也已经回过味来了:老爷子让自己知道绣衣卫,以及绣衣直指挥使周仁的存在,分明是在将独属于自己——专属于汉天子的势力,逐步交接给刘荣。

说得再直白点,便是天子启,已经开始主动交接政权了!

在这个前提下,能在一段时间内,拥有‘让东宫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机会,天子启几乎百分百会用在刘荣身上。

问题就在于:这么一个不容错过,且大概率无法出现第二次的良机,究竟拿来做点什么,才能为刘荣争取到最大的政治利益。

很快,刘荣便有了大致决断。

说干就干,当即便召见了自己的几位属臣,开始交代起具体事务。

“请中盾卫走一趟廷尉属衙,便说前段时日,功侯串联谋逆一事,孤会亲自处理。”“让中尉派五官中郎将,维持行刑日的秩序。”

“——再同内史和丞相府打一声招呼。”

“行刑日,便定在秋八月十六,即秋收第二日的长安东市。”

刘荣此言一出,太子家令窦彭祖、太子洗马汲黯、太子中盾卫程不识,以及其他几位太子宫核心班底,只不约而同的露出惊骇之色。

最终,还是由程不识试探着上前问道:“行刑……”

“家上,已经有了决断吗?”

看出众人面上的惊疑,刘荣只深吸一口气,旋即便重重点下头。

“原本想要息事宁人,最终却……”

“既然已经无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只能这么办了。”

“——孤已经和廷尉商量过了:尽可能把罪名,往吴楚余孽上靠;”

“至于囤积的粮草,也不往囤积居奇、残民牟利的方向说。”

“就说,是这些人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有旧,囤积粮草,也是备做谋逆之用。”

···

“主谋定为三家,悉数在东市外,腰斩弃市其举族;”

“从谋十家,施绞刑,族亲流放北境,戴罪实边。”

“另外,还有涉事的几十家粮商,却是不需要太过谨小慎微了。”

“——行刑日,孤也会亲往东市观刑。”

“中盾卫和五官中郎将,自己拿捏着分寸;”

“只要能泄民愤,原则上,便莫对百姓民设太多禁忌……”

有了刘荣这句话,程不识当即心下有数,默然退回自己的位置,不复多言。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罪有应得的人,都能享受到百姓‘夹道欢送’式的死刑。

而在行刑结束之后,百姓自也就难免会有一些过激的举动。

啖其肉,寝其皮,饮其血,抽其筋——在这个时代,这可都是动词,而非形容词!

刘荣这番表态,无疑是在隐晦的告诉程不识:只要别闹的太过火,那行刑日,便尽可能对百姓宣泄愤怒的过程不加干涉。

而有了刘荣这个表态,在场众人也从侧面听出刘荣,这是真打算下死手了。

有心要劝,想到如今的刘荣,已经激活了一张期限未知的监国太子体验卡,这件事也确实是刘荣全权负责,便也就各自住了口。

不同于天子的臣下,可以据理力争,甚至是拼死进谏;

太子储君的属臣,往往并不需要有太高的主观能动性。

能把太子交代的事办妥,并尽可能不给太子惹麻烦,便已经是合格的太子属臣了。

至于给太子出谋划策,甚至劝阻之类,那是太子三师的事。

“臣,领命。”

交代过功侯谋逆案一事,刘荣又稍侧过头,神情稍有些复杂的看向汲黯和窦彭祖。

——窦老太后身陷舆论风暴中心,窦氏一门自也是一损俱损,成为了众矢之的。

毕竟朝野内外喧嚣至上的,并非是窦太后‘恐复为吕后’,而是整个窦氏一族‘恐复为吕氏’;

有太子詹事窦彭祖、太子太傅窦婴二人在,窦氏一族目前还算勉强能稳住阵脚。

但这种时候,刘荣再怎么着,也还是要对窦氏有所表态的。

毕竟已经将窦氏一族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窦氏出了事,刘荣若连个表示都没有,那就算有窦彭祖、窦婴二人来作为纽带,也难免会让窦氏一族离心离德。

再者,刘荣也并非只是有窦氏这一家政治同盟——除了窦氏,刘荣也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人脉’和‘势力’。

刘荣善待窦氏,也同样是在用行动告诉这些人:跟孤走,准没错!

“汲卿与皇祖母略有私交,便劳汲卿走一趟东宫,替孤问候一下皇祖母。”

“——若皇祖母问起,便说孤奉诏监国,政务缠身,又不敢当真置祖母太后于不顾,方遣汲卿代孤前去。”

“另外,皇祖母对汲卿回的话,汲卿务必一字不落的给孤带回来。”

说着,刘荣便淡然起身,对汲黯稍拱手一拜。

汲黯自也是躬身还礼,领命而退。

——经过刘荣的刻意推动,汲黯这个黄老学冉冉升起的年轻俊杰,已经在东宫窦老太后心中,占据了相当不俗的地位。

虽然碍于汲黯‘太子属臣’的身份,窦太后并没有对汲黯太过亲密,但终归是有一个共同话题:黄老学说在;

老太后酷爱黄老之说,汲黯又是黄老学极其少年的年轻才俊,就算中间隔了个刘荣,关系也是很容易就能搭建起来的。

如今,汲黯每三两日便会走一趟东宫,和老太后交流一些关于黄老学说的心得体会。

说是交流,其实也就是汲黯展现自己的学术成就,以证明自己并非胸无点墨,顺带再指点一下老太后。

时日已久,汲黯也已经隐隐有了取代袁盎,成为东宫又一个不需要通传,便可畅通无阻的‘贵客’的趋势。

如此宝贵的渠道,刘荣自然要好好利用。

至于让汲黯去问候一下老太太,潜台词也不外乎和老太太打声招呼:孙儿我,要做一些大事了;

本该亲自去汇报,却碍于时局没能前去,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皇祖母禀奏一声。

也算是刘荣,对老太太保持最起码的尊重吧。

毕竟平日里,就连天子启,都得对窦太后进行政务汇报,没道理刘荣监了国,就不对自己的皇祖母汇报工作了。

“至于窦詹事,便给章武侯带个话。”

“便说孤不日登门,厚着脸皮,向章武侯讨杯酒喝。”

刘荣此言一出,窦彭祖当即喜笑颜开,这段时间始终暗暗悬起的心,在这一刻也总算是落了地。

——窦老太后惹出事来,把宫门一关,双耳不闻天下事;

却是苦了窦氏一族,在这段时间惶惶终日,连门都不怎么敢出,生怕被饱和式打击的臭鸡蛋给活生生砸死!

有了刘荣这个表态——尤其是太子亲自登门,和窦氏外戚话事人、当朝太后胞弟:章武侯窦广国把酒言欢,窦氏一族便可以彻底安下心来了。

与此同时,窦氏一族和太子刘荣之间的利益纽带,也将从此变得更加牢固。

毕竟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能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对窦氏表露出‘孤不会抛弃你们’的意图,甚至是‘哪怕太后对孤不好,孤也不会恨屋及乌,顺带恨上窦氏’的态度,刘荣无疑是证明了自己,能对政治盟友的善待程度。

如此一来,窦氏一族将来,也就有了除东宫窦太后外的又一手底牌。

——就算有朝一日,老太后宫车晏驾,有如今的太子荣,乃至将来的天子荣在,再加上窦彭祖、窦婴这二人作为纽带;

窦氏一族只要别作大死,便能在‘富且贵’的前提下,安心传延下去……

第349章 战略转变第158章 试试就逝世!第152章 博望苑第121章 周亚夫:我功劳太大了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398章 说搞就搞第75章 皇祖母,会如何抉择呢?第61章 陛下!第276章 嫁为天子妇,为汉椒房主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章 瞎眼老寡妇第3章 左膀右臂第394章 ‘那’个男人第35章 汉少府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21章 老兵第142章 啊这?啊???第356章 来了,都老了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帮太子第354章 花钱的才是大爷!第388章 蓝图第253章 浓眉大眼天子荣第408章 开科!取士!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368章 权宜之计第260章 拆分内史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315章 活该!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99章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08章 开科!取士!第46章 荚钱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出啊?第368章 权宜之计第224章 就是绑,也把太后给孤绑来!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21章 周亚夫:我功劳太大了第110章 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130章 太尉周亚夫之祸?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73章 统筹会?第160章 记住这王印之重!第294章 五月已过!第38章 秦老匠第249章 北地骑士第248章 窦太后的大局观第90章 皇长子妈妈课堂开课啦第390章 神特么汉使!第324章 试探第252章 英烈之后?第26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46章 你当我弟没哥哥?第366章 文明的差异第347章 蝴蝶效应第249章 北地骑士第152章 博望苑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第77章 我乏了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39章 武夫当道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35章 奏对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24章 真打呀?!第89章 阉庶安敢欺我?调整一下状态第199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第287章 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外戚!第90章 皇长子妈妈课堂开课啦第347章 蝴蝶效应第369章 诡寂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38章 秦老匠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08章 誓师第5章 登门赔礼第178章 为子孙后世计第199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第378章 盐铁和粮食不同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98章 陛下口谕!第299章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第243章 周亚夫可惜喽第190章 族!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111章 寡人已为东帝,尚何谁拜?第287章 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20章 卫青第413章 赵禹之怒!第305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343章 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