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天子启的异常

“九卿出缺,按照过往惯例,最好的法子,是从地方郡县调。”

“但偏偏是太仆、少府这两个要害位置。”

“——儿臣意,从九卿其他位置,选人做太仆、少府,再从郡县上调官员,调补这二人担任太仆、少府之后的缺口。”

“若不然,太仆、少府——无论哪个出问题,都将是动摇宗庙、社稷,甚至动摇国本的大问题。”

“儿臣认为,不得不慎。”

朝议结束之后,刘荣自然是被天子启单独留了下来,加了一场小范围的会议。

还是那句话: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

很显然,太仆、少府这两个九卿职务的调动问题,已经到了天子启要单独和刘荣开个小会,来商讨解决的地步。

当然,除了天子启、刘荣父子二人,即将从太仆、少府离任,各为丞相御史大夫的桃侯刘舍、阳陵侯岑迈二人,也被天子启留了下来。

只是虽有四人与会,但在这个议题上,刘舍、岑迈二人,却都极为默契的选择了闭嘴。

“太子,当真没有属意的人选?”

对于这两个位置,天子启的考虑,无疑比刘荣都还要更加谨慎。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天子启,已经不大插手朝政之事了。

虽然也还‘过问’,但大都是象征性的过目,以确保自己对朝堂的运转保有知情权。

在这个前提下,少府、太仆这两个手握庞大财权,且切实关乎国运的两个重要部门,天子启更要确保这两个部门,处于自己的绝对掌控之下。

若不然,天子启便要一语成谶,真要成了刘荣这个监国太子上头的太上皇了。

“儿臣,本意由桃侯为少府。”

对于老爷子的询问,刘荣也没多做隐瞒,直接给出了自己原本的计划。

——由桃侯刘舍从太仆转任少府,再选个像样的太仆即可;

结果阴差阳错之下,刘舍直接成了丞相的唯一候选,空下来一个太仆的位置不说,连原本应该由刘舍补上的少府,也给一起空了出来。

若单只是一个太仆,刘荣倒还可以借着‘不敢僭越逾矩’,把这个事扔给老爷子去头疼;

但如今又多了一个少府,刘荣作为监国太子,却不能再做甩手掌柜了。

——一个九卿出缺,尚且还能理解为刘荣‘不敢僭越逾矩’,或直接就是想偷个懒;

但两个九卿职务同时出缺,刘荣要再摆出一副‘孤不插手’的架势,那就是没有担当了。

更何况眼下,朝堂出缺的九卿职务,可远不止太仆、少府这两个。

还有过去的奉常、如今被天子启改名后的太常。

这个位置原本的人选,是二世南皮侯窦彭祖;

结果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刘荣一个太子家令的位置,把太常的唯一候选也给抢走,搞得汉家自袁盎遇刺身亡之后,至今都没有找出合适的新任太常卿……

“桃侯为少府~”

“倒也合适。”

“只眼下,除桃侯之外,我汉家,竟再无旁人,可担丞相之重?”

明白了刘荣原本的盘算,天子启也当即缓缓点下头,认可了刘荣原本的盘算。

桃侯刘舍,乃初代侯:桃安侯刘襄之子。

而桃安侯刘襄,本名项襄。

没错,正是那位极其识时务,抛弃霸王项羽,又被太祖刘邦赐刘姓的项氏族人。

从桃安侯刘襄开始,桃侯家族便一直为天下人所不齿,更是被整个长安朝堂所不容。

毕竟在这个时代,背叛家族,几乎是人们能想象到的道德下限,连家族都能背叛的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被整个社会所排挤,桃侯家族自然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唯汉天子马首是瞻,但凡是天子的命令,便都能在桃侯家族得到百分之八百的超限度执行!

而当代桃侯刘舍,又是乃父桃安侯刘襄手把手教出来,较乃父更坚定效忠汉天子的顶级狗腿子。

这样一个人做少府,天子启确实是可以放得下心。

——且不论这个少府,刘舍能不能做好、做出成绩,起码天子启够放心。

当年太仆出缺,刘舍一个娇身惯养,既不会为帝驭辇,也对马政一窍不通的二代,便是因为这简简单单一句‘信得过’,便成为了太仆的不二人选。

这么些年太仆做下来——你还别说,刘舍这个二代,还真做出了点成绩!

虽然大都是属下做出来的,但能知人善用,那也是本事。

能给属下展示才能的舞台,并让自己沾上属下的光——尤其还是在属下也心服口服的前提下,将属下的功劳吃进自己肚里,就更是难得的本事了。

若是让刘舍做了少府,大概率也会是一样的状况。

——事儿都由底下的人来做,刘舍负责摘桃子+担责任;

但眼下,刘舍做了丞相,天子启和刘荣父子,却是连一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少府人选,都一时无法想到了……

“栗仓如何?”

“以一功侯为少府,栗仓为副手丞令……”

天子启意味深长的一语,却见刘荣毫不迟疑地一阵猛摇头。

“儿以为,外戚不可为少府。”

过分直白的一句话,不单是绝了栗仓,乃至栗氏外戚染指少府的可能,更是将薄、窦两家,也给一并否定。

待天子启似笑非笑的看向自己,便见刘荣继续补充道:“外戚染指少府,则内帑不复为国所用。”

“栗仓之才,或在南皮侯之上下,却也相差无多。”

“虽然有能力担任少府,但外戚在少府掌权——尤其是掌财权的先例,是万万开不得的。”

“此先例一开,则于我汉家后患无穷。”

刘荣说的大义凛然,天子启却是从刘荣的话语中,很轻松的听出另外一层意图。

——儿臣不敢!

很显然,栗仓是刘荣的人。

无论是血脉亲缘,还是上下从属关系,栗仓都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太子党羽。

而且还是太子党羽中,立场最为坚定的母族外戚!

刘荣说,不能让外戚染指财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还是在于:哪怕已经做了汉家的监国太子,刘荣对‘分寸’二字的敏感程度,依旧维持在另天子启极度认可的水平。

该是自己的权力,刘荣一点不含糊;

不该是自己的权力,刘荣连碰都不去碰。

就算是这种类似擦边球,并不一定会惹天子启不爽的事,刘荣都在很刻意的去规避。

这让天子启很安心。

不单是安心于刘荣的分寸,会确保自己的权势依旧;

也同样是安心于这样的刘荣——如此知道分寸、对权力如此敏感的刘荣,日后做了汉家的天子启,也同样会凭借这一份分寸和敏感,确保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如此,朕,便亲点了。”

“——太子洗马汲黯,兼领太常右丞令;”

“——中尉建陵侯卫绾,拜太仆。”

“——太中大夫石奋,任少府。”

“再由太子詹事南皮侯窦彭祖,兼领太常。”

天子启此言一出,刘荣面色当即一木,一旁的刘舍、岑迈二人,暗下却是一阵思绪流转。

让刘荣的属臣,尤其还是核心班底:太子洗马汲黯,来兼任太常右丞令——即第一副手,理论上没什么毛病;

但既然天子启专门提了,那就显然是让这个名义上的副手,来实际负责太常的日常运作。

换而言之,是给了汲黯一个副手的职务,却要汲黯掌太常卿的权、干太常卿的活。

再由另外一个太子属臣,外加窦氏外戚族人:南皮侯窦彭祖担任太常卿,则明显是单纯挂名的名誉九卿。

一个挂名的名誉主官,一个实际掌权的名誉副手——二人都是刘荣的潜邸心腹……

“陛下居然……”

“已经到了要在朝中——在九卿属衙,为家上安插羽翼的地步了吗?”

刘舍、岑迈二人想到的,自然是天子启的身体状况。

但刘荣想到的,却更加深远一些。

“父皇这是~”

“看上汲黯了?”

“——这才多大年纪,就要做手握九卿之权的副手了;”

“待父皇百年,汲黯岂不就得九卿起步,上不封顶?”

这一点,刘荣倒是没猜错。

对于汲黯这个黄老学新生代俊杰,天子启的满意度,丝毫不亚于对刘荣这个太子的满意程度。

黄老学日渐衰老,从汉家开国显赫至今,已经有了暮暮之态;

虽然依旧是汉家雷打不动的执政学派,但其地位,却也已经不再是不可动摇了。

先是先帝,凭一个贾谊贾长沙,让儒家初步涉足于汉家庙堂;

后又有当今天子启,凭晁错让法家出身的士子,走出了汉家的官员黑名单,开了法家士子入仕的大门。

虽然大体上,黄老学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家、儒家士子跻身汉官——乃至百官朝臣之列,黄老学说的落寞,几乎已经成为了必然。

但作为皇帝,天子启要考虑的,并不是在黄老学说垂垂老矣的身上再踹一脚,加速黄老学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

而是要确保执政学派的更迭,尽可能温和、平缓一些,尽量不印象朝堂的正常运转,最好不要生出太大的波折。

既然要和平演变,那手段自然要温和,进度一定要放缓。

汲黯,便是天子启寄予厚望,供黄老学‘回光返照’,而后老老实实退出朝堂中枢的新发现。

除此之外,单就是从个人情感上而言,天子启也很喜欢汲黯这个后生。

——众所周知,天子启情感上偏向于法家,很难对黄老学出身的人有什么好感;

从这也可以知道汲黯此人,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有多么‘平易近人’了。

“汲洗马德才兼备,朕观之,前途无量。”

“——用得好,便是太子日后的铮臣、直臣。”

“如此俊杰,与其困在太子宫那一方天地,倒不如放出来历练历练,看看成色究竟如何。”

“朕也好趁着还能睁的开眼睛,替太子再把把关……”

简单解释一番自己对汲黯的调度考量,天子启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自己方才,亲自说出的太常人选:南皮侯窦彭祖;

含笑沉吟片刻,便自顾自继续说道:“中尉卫绾,早在先太宗孝文皇帝之时,便是凭借高超的驾驭之才,得到了先帝的赏识,任为郎官。”(绾初以弄车之技为郎)

“至朕即立,官拜中郎将,又凭借平灭吴楚的功劳,而被任为中尉。”

“——就算不熟于马政,至少也还能替朕驾马驭辇。”

“朕这幅身子骨啊~”

“可是禁不起车马颠簸啦……”

如是一番话,表面上是在说‘卫绾会驾车’,实际上,在场的刘荣三人都心里有数。

——相比起‘弄车之技’,中尉卫绾更为人所熟知的标签,是过度老实本分。

相传先帝之时,先帝曾先后对这位中郎将,赐下过足足六柄御剑。

按理来说,得了御赐佩剑,卫绾进可招摇过市,仗势欺人;

退,亦可将御剑片刻不离的配在腰间,以彰显圣眷。

——其他获赐御剑的人,哪怕只得到了一柄御剑,也都是这么干的!

更何况是先后获赐六柄御剑,堪称先帝一朝之最的卫绾?

但卫绾却说:天子所赐之物,哪怕是一片碎步,也是御赐,绝不可有丝毫不敬,更不可招摇过市,以辱圣恩。

于是,卫绾就把那六柄先帝御剑,悉数摆在了自家宗祠的正堂之上,早晚祭拜,却从不带人去看。

让这么一个人做太仆,等同于天子启扯开嗓子喊:太仆得听我的!

至于少府石奋,也就是四个儿子都已经官至二千石,加上自己凑了个‘万石’,从而被坊间称为‘万石君’的老爷子,更是从太祖高皇帝时起,就以‘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而著称的老实人。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一天,天子启问石奋:你有几根手指?

那石奋一定会无比认真的低下头,仔仔细细的数上起码三次,而后才会答道:回陛下的话,左手五根,右手五根,共计十根……

一个太仆卫绾;

一个少府石奋。

再结合天子启近段时间,其他看似正常,实则都可以串联起来的‘异常’举动……

“父皇……”

···

“若不是担心犯忌讳,真该去探探太医令的口风……”

第122章 暴君!第4章 棋盘侠刘启第162章 记住了?第34章 当我好欺负?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第268章 削藩第52章 瓷器成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258章 朕,错了吗?第3章 左膀右臂第274章 汉家,不能只有一个程不识第121章 周亚夫:我功劳太大了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71章 爵酬英雄,禄赐忠臣第317章 秦关:高阙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30章 太尉周亚夫之祸?第155章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第146章 你当我弟没哥哥?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185章 孤方以睡觉为事,无暇见妇人第180章 田叔好胆!第251章 毒蛇!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05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147章 好小子!第96章 诛晁错,清君侧!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248章 窦太后的大局观第17章 梁《孝》王第20章 诸吕故事第281章 游牧之民的噩梦第316章 人事已尽,余者,皆天命第302章 战书?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88章 图穷匕见第271章 爵酬英雄,禄赐忠臣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195章 朕驾崩,必有血亲殉葬!第74章 怪不得皇长子第325章 好郁闷的‘大’单于第136章 儿行千里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186章 孤的心,狠吗?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53章 窦王孙第236章 为什么不列装?第208章 太上皇?第41章 回去再说!第128章 盖棺定论歇一天第97章 父皇,才是汉家的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第31章 不尽然吧?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18章 决战前夕第209章 不至黄泉,不复相见矣第299章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0章 太尉周亚夫之祸?第100章 少府自己选第161章 变天了吧?第111章 寡人已为东帝,尚何谁拜?第158章 试试就逝世!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199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202章 狗贼莫走!第194章 必须找到梁王叔!第25章 别这么看我啊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99章 十日?!第42章 好你个申屠嘉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295章 女人心第42章 好你个申屠嘉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哗变吗?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55章 绝不和亲!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仪事!第192章 不该杀吗!!!第170章 穷酸好武第316章 人事已尽,余者,皆天命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17章 梁《孝》王第241章 处置第184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