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边墙有变?!

第244章 边墙有变?!

在长安,已经不动神色间稳固住自身地位的天子刘荣,正怀念着自己曾经的太子中盾卫程不识;

而在边关——在北地郡,已经官拜北地郡守,同时兼领北地一切军阵事务的程不识,也得到了长安传来的消息。

“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

“没有句注军?”

站在郡城外墙上的墙垛内,看着手中,那卷朝中友人遣奴仆送来的书信,程不识只头都不抬的问出一句;

闻言,便见一旁风尘仆仆的壮奴当即躬了躬腰,恭敬无比道:“朝议结束之后,主君确曾单独请见过陛下,以句注军之事相问。”

“但陛下似乎并不很喜欢,或者说是有些排斥句注军,只以句注山位于边关,不宜擅动为由,将此事搪塞了过去。”

“——奴自长安启程之时,陛下也正式颁下诏谕,整编细柳营为射声军,整编霸上军为铁卫军。”

“至于棘门军,更是直接整编为:遂军。”

“下设足足八个遂营校尉,专精于铺路架桥、掘土伐林之事;”

“全军兵员足足一万六千人,愣是连一柄剑、一张弓都不予配备……”

听闻壮奴此言,程不识只下意识抬了下眼皮,撇了眼面带不忿之色的壮奴。

待那壮奴自知失言,讪笑着低下头去,程不识这才重新低下头,继续观看起手中书信。

“关中人?”

莫名其妙的一问,也引得壮奴略带羞愧的点了点头:“祖籍蓝田。”

闻言,程不识只不无不可的点了点头,也没再揪着壮奴一时失言不放。

——和南北两军一样,同属长安拱卫力量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兵源也是清一色的关中子弟。

只是相较于南北两军,这三支理论上的临时武装,并不要求兵员满足‘关中良家子’这两个要求。

没错;

关中,良家子——这是两个要求:关中户籍,及良家子弟。

关中户籍好理解:籍贯关中任意地方,且户籍录于农籍即可;

至于良家,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好人家’,而是特指如今汉家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自耕农。

所谓良家,首先就要满足财产方面的硬性条件:家财十万钱。

这即是如今汉家‘中产之家’的准入门槛,也同样是‘良家’群体的先决条件:你首先得具备中产之家的财产,你的家族才能被称之为政治角度的‘家’。

若不然,你的家族压根儿没资格称为‘家’,顶多就是‘户’。

满足中产之家的财产要求,可以被称之为‘家’了,你才有资格被讨论‘良’不‘良’的问题。

至于良不良,倒是很好判断:家世清白,往上数个三五代,也就是自有汉以来,直系先祖没出过逆贼即可。

事实上,满足‘关中户籍’这一条件的,基本都不大可能家世不清白。

——家世不清白,政治成分有问题的人,不是死了整户口本,就是被举族流放边关;

逆贼的后人,别说是还能把户籍落在关中了——能不被划入奴籍,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失去户籍’,都已经是天大的福气。

所以,事实上,南北两军兵士的‘关中良家子’成份,和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将士的‘关中子弟’身份,仅有的差别只在于家产。

关中良家子,必定是家境相对较好的中产之家;

而关中子弟,可能是殷实的自耕农子弟,也可能的穷人家的孩子。

总归再穷,也不至于家世不清白就是了。

说回此番,刘荣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关中人民对这三支部队的感情,就算没有对北军那般热烈,但也至少同样将这三支部队,视作关中人的子弟兵。

子弟兵被整编,关中人自然难免会关注到整编后,这三支子弟兵会过什么日子。

射声军,铁卫军,倒也罢了——总归还是兵;

而且还是步兵中,最精锐的弓弩兵及重装兵。

但遂营,也就是后世人理解的工兵……

啊?

一支原本可以上战场的野战部队,被整建制改变为工兵?

换做是谁,心里恐怕都不会舒服。

这也是为何程不识在看到壮奴面带不忿之色时,会问一句‘关中人?’的原因所在。

程不识是雁门人,土生土长的边民。

或许是由于自幼便生长在国境线——尤其还是已知世界唯二,且处于敌对状态的庞然大物国土接壤的前线,程不识向来不大在意籍贯这个东西。

在程不识看来,无论是关中子弟,还是关东儿郎,总归都是汉人;

进了军中,便都是汉家的兵。

至于是做弓弩兵还是刀盾兵,步兵还是骑兵,又或是遂营、民夫——各有所长,也都各有所用。

当然,最主要的是:曾在太子宫任职中盾卫的经历,让程不识对新君刘荣,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刘荣,拥有与自身年龄严重不符的宏远视角,考虑问题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再尝试着盘算七八步。

简单来说,就是程不识坚信:刘荣不会无的放矢。

刘荣对细柳、霸上、棘门三军的整编,必定有着自己的考量——而且还是深远的考量。

虽然不太明白具体为何,但毕竟是朝堂内外,众所周知的当今潜邸心腹;

看过手中书信,程不识终还是尝试着,为刘荣稍微找补了几句。

“遂营,确实很重要。”

“尤其是在北方,在同匈奴人作战时,我汉家便总是因为粮草输送问题而被限制,不能随意调动、腾挪。”

“——陛下曾说过,日后我汉家,是要挥兵北上,让我汉家的将士,同匈奴人在草原作战的。”

“草原多沼池难行之地,有遂营铺路架桥,确保大军粮草供输,也同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这便是程不识认知中,刘荣整编棘门军为遂营的原因。

再多,程不识就想不出来了。

毕竟程不识闻名天下的,除了其治军严明之外,便是机械般冰冷无情的步步为营。

说白了,就是不知变通。

一个因为不知变通而闻名天下的人,自然无法明白刘荣那些跨越时代两千多年、跨越足足好几个文明进程的先进理念。

至于句注军,程不识也大致能明白刘荣,为何会在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的同时,将同时期设立的句注军给漏忘。

——细柳、霸上、棘门三营,自编制成立至今,就一直驻扎在长安附近。

细柳营驻兵之所,是位于渭水北岸,长安城西侧,一处名为‘细柳’的山坳;

霸上军驻兵之处,位于长安东侧,霸水西岸——因为位于霸水西侧的高原,地势比对岸高出许多,便被命名为‘霸上’的一片区域。

在后世,这个地方有另一个名字,叫白鹿原。

至于棘门军,则驻兵于长安以北——因为驻兵之所,距离秦咸阳城遗址的城门:棘门很近,而被民间百姓沿称为棘门的地方。

这三支部队,都是以驻兵地的地名来作为番号。

句注军也一样——只因为当年,太宗皇帝令原楚相苏意屯兵句注山,与雁门关互为犄角,便得名:句注军。

同样以驻兵地名作为番号的,自然还有长城防线的救火队员,驻扎在飞狐迳的当今汉室第一强军:飞狐军。

刘荣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即太宗孝文皇帝当年,为拱卫长安而临时组建的三支部队,却保留——或者说是无视了北境一代的句注军,看上去倒也确实没什么毛病。

毕竟细柳、霸上、棘门三营,本就是因‘拱卫长安’的必要而存在;

而今汉家,经过一整个文景之治的积累,再加上那一次惨痛的教训,早就不可能再被匈奴人,将先锋兵马再次送到长安一带了。

都城不需要除南、北二军以外的武装力量拱卫,细柳、霸上、棘门三个肩负拱卫长安之职的武装,其实早在当年,匈奴人退兵之后就该遣散。

因为种种原因保留至今,当今刘荣舍不得将这么多善战之兵遣散,决定整编再用,也实属正常。

至于句注军,作为和飞狐军同样驻扎于北墙附近的边防机动力量,刘荣说‘不宜擅动’,确实说得过去。

但程不识很清楚,刘荣此番,没有顺带一起改变句注军的真正原因,却并非是‘想动却不方便动’。

“陛下对李广的厌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仅仅只是因为李广做了雁门郡守,又调用句注军打了几场,陛下便恨屋及乌,连句注军也给恨上了……”

不同于南北两军,以及细柳、霸上、棘门等只要关中子弟的中央部队——由于其驻兵于代国境内,句注军的兵员都是以代地,以及沿边的燕、赵等地青壮为主。

当然,由于句注山就位于雁门郡,故而句注军的将士,有相当一部分是雁门本地的儿郎。

就说程不识的远方亲戚当中,便有好几个毛头小子,被程不识以‘磨练’的名义走通关系,丢去了句注军戍边。

这么一支位于雁门郡,又多由雁门儿郎为兵员的部队,却因为一个李广而被刘荣厌恶,程不识自然是心有不忍,有心要找刘荣说说情。

只是眼下,程不识却顾不上这些了。

因为就算被刘荣如此明显的厌恶,句注军如今的处境,也不可能查过程不识掌控下的北地郡……

“回去之后,替我转告韩将军:今年冬天,北地恐怕不会太平。”

“说不定开春之时,北墙便会有一场大战,需要韩将军奉诏出征。”

“若是还信得过我程不识,便请老将军早做准备;”

“免得到时,战事骤燃,老将军仓促启程,漏忘了什么要紧之事。”

漫长的沉默之后,程不识如是道出一语,便挥手示意面前的壮奴退去。

而在那壮奴被亲兵带下去后,当即便有几名将官围上前。

不同于程不识面上,那若有似无的忧虑——这几位将程不识围住的将官,面上却无不是肉眼可见的焦急之色。

“将军!”

“可是陛下准了将军之请,答应增兵我北地?!”

粗狂大汉压低声线发出一问,程不识却是神情阴郁的摇了摇头。

一边转身看向城墙外,一边语带忧愁道:“调兵增援一事,我还没有奏请陛下。”

此言一出,众将当即更急,甚至连上下尊卑都顾不上,当即便有一人将手搭上程不识肩头,朝自己不轻不重的拉了一把。

“将军!!”

“再不调兵,真等大军兵临城下,我北地就这一部都尉、总共也就四千兵马,又如何能!!!”

“唉!”

“真到了兵败城破,胡骑过北地而临萧关——甚至重演火烧回中宫,逼得太宗皇帝屯兵长安的故事,又该如何是好?”

粗狂大汉越说越急,愣是没意识到自己的手,拉着程不识的手臂是晃了又晃;

就好像是债主在责问欠自己钱的人:为啥不还钱!

一旁众将虽意识到了不妥,但急火攻心之下,也顾不上去劝阻那粗狂大汉,只满脸焦躁的望向程不识。

却见程不识面色阴冷的侧过头,直勾勾注视向那壮汉眼眸深处;

旋即目不斜视的抬起另一只手,将壮汉攥住自己手臂的手自手腕处一点点强拉开来;

而后,便在众人呆愕的目光注视下,仅仅只是将壮汉的手腕攥住,就捏的壮汉一阵龇牙咧嘴。

不多时,壮汉的手腕处,甚至还开始响起若有似无的细微响声……

“将、将军息怒!”

“末将,一、一时情急……”

壮汉且惊且惧的讨了饶,程不识这才松开了手,又冷冷瞪了那壮汉一眼。

待壮汉咬着后槽牙,将手腕处传来的剧痛强自忍下,程不识才再度转身望向城墙外。

只是这一次,程不识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严肃。

“再探。”

“三日之内,一定要查清楚:盐池一带,究竟还有匈奴右贤王几个万骑。”

···

“若果真如我所料,我北地郡四千儿郎,对上右贤王十几个万骑,足足六七万兵马,自然是撑不了几日。”

“但在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在确定右贤王的主力,必定会攻打我北地之前,我也不能请求陛下增兵北地。”

“——吴楚乱平之后,我汉家的边军,本就有小半被孝景皇帝调去了关东,以防诸侯再度作乱。”

“若此番,匈奴人果真打算大举犯边,那陛下能调动至边墙、支援我诸边郡的兵马,只怕也是捉襟见肘……”

说到最后,程不识的面色便再度调整到了平日里,那看不出丝毫有效信息的面瘫脸。

凝望向城墙外,看了足有半晌,方微不可见的眯了眯眼角。

“真的要来北地吗……”

“真的,要再来一次北地吗……”

···

“北地都尉孙卯以下,足足五千北地儿郎的血仇,如今,可都在我肩上担着呢……”

“真的敢来吗?”

“挛鞮……”

“伊稚斜(chá)……”

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37章 高炉炼钢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44章 长安侯第25章 别这么看我啊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16章 私人订制版陷阱第4章 棋盘侠刘启第242章 细柳射声,霸上拄盾第260章 拆分内史第122章 暴君!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319章 得陇望蜀?第161章 变天了吧?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13章 家宴第53章 窦王孙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5章 老娘长进了?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1章 殚精竭虑第195章 朕驾崩,必有血亲殉葬!第221章 老兵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5章 申屠嘉:当年还是太年轻第253章 浓眉大眼天子荣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106章 天子启的怒火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7章 此事,急不得睡一觉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91章 诸王的成长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06章 天子启的怒火第25章 别这么看我啊第143章 又来一个抠门儿的第313章 文化差异第90章 皇长子妈妈课堂开课啦第318章 决战前夕第227章 开战!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99章 十日?!调的一手好作息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221章 老兵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52章 英烈之后?第305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205章 羽林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289章 栗氏也有聪明人?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够格吧?第145章 儿臣刘彭祖,昧死百拜!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8章 贼心不死!第250章 单于庭第74章 怪不得皇长子第224章 就是绑,也把太后给孤绑来!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20章 诸吕故事第26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第194章 必须找到梁王叔!告假歇一天第268章 削藩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告假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221章 老兵睡一觉第8章 命可真好第316章 人事已尽,余者,皆天命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第86章 王孙,且去第152章 博望苑第305章 战争机器启动第303章 撑犁天的意志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132章 龙凤争鸣(上)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帮太子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