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

“雁门有程不识、郅都二人,大抵是不需要担心的了。”

“但云中,恐怕还需要我长安君臣,好生商筹一番。”

“——继任魏尚,统领云中的新太守,不可急于一时,也急不来。”

“毕竟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都曾为此事头疼多年,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但至少今年秋后,云中城,必须得到长安朝堂的支持。”

“军械、辎重也好,兵力补充也罢;”

“总之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云中百姓,再次因为城破之忧而登上城墙,甚至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了……”

刘荣一番话,让韩颓当、曹寿二人感慨点头的同时,也让二人陷入了沉思。

在汉家北墙一代的其他地方,遭受匈奴人突袭、抢掠,几乎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

但这么多年下来,边墙各地也都有了各自应对的方法。

敌人超过一千人如何如何,超过五千如何如何,乃至朝万人以上、成建制大举来犯如何——边郡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以及应急方案。

绝大多数时候,在来犯之敌不超过一万人的前提下,边郡会采取龟缩防守的策略,即紧闭城门,据险而守,凭借城墙之坚固,做大限度减少本方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至于以城池为中心四散的乡村,则是会有条不紊的就近藏进深山,以乡村破碎为代价,来换取生命的保留。

当来犯之敌超过五千人,大部分县城会选择三五联合,共同驻守某一座城池,并尽可能确保野外乡村之民,能大部分藏进山林。

而在来犯之敌超过万人时,迎接边郡百姓的的,往往是一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惨烈战争。

凡是人,便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边墙如此不安定,百姓民自然是不愿意继续待在边郡,拿身家性命开玩笑。

所以,为了安抚边郡之民留守,甚至是鼓励南方百姓迁居北墙,以充实北墙一代的人口,汉家自太祖高皇帝开始,便一直在出台相应的鼓励、补偿政策。

尤其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间,晁错一纸《言兵事疏》,正式为刘汉社稷定下了长期坚持不懈的移民实边,并招安临近长城的游牧之民,以为屏障、以夷制夷的核心方针。

但朝堂再怎么鼓励、再怎么补偿,也还是改变不了边墙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或被动、或主动的被拉壮丁,登城作战的生存困境。

而在汉北边郡当中,又尤数孤悬塞外百余里,一逢战事,便必定会陷入包围圈的云中城,为最为险恶之处。

——每一次!

匈奴人每每大举南下,入侵汉地,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而来、攻打汉室的哪片区域;

只要是万人以上规模的大举南下,匈奴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一路偏师,将云中城团团包围!

没办法;

位于汉匈实际边境线以北百余里,恨不能插入匈奴腹地的云中城,实在是让匈奴人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哪怕知道云中城内,汉家的可战之兵不超过万人,即便绕过云中城,云中城也大概率无力从背后捅刀子,匈奴人也还是放不下心。

——因为云中城的存在,对于汉家的意义,本身就是在必要时,即匈奴人大举南下,攻打汉北某处时,自匈奴人的身后突然杀入战场,以解边墙之围。

所以,匈奴人不敢赌云中城内的汉人,有没有背刺自己的能力,又或是胆量。

哪怕再小,这个可能性也始终存在。

这就使得匈奴人根本不敢,也无法忽视云中城的存在,明知无法攻破云中城,也总是孜孜不倦的重兵围困云中城,以求云中城自顾不暇,无暇他顾。

当然;

作为信奉原始丛林法则,慕强文化极其浓厚的游牧文明,匈奴人自然不是从见到云中城的第一天开始,就断定这座汉人的城池无法攻破。

曾几何时,匈奴人也是尝试过大军压境,试图攻破云中,以拔除这颗深深刺入草原腹地——甚至是游牧之民心脏的钉子的。

但那一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即便到了今天,由道听途说的韩颓当,以‘我曾听人说’的口吻复述而出,也依旧令人心中钝痛阵阵。

而那一场战争,即是故云中守魏尚的成名之战,也同样是云中百姓,终身难忘的绞肉场……

“臣记得~”

“唔,是太宗皇帝前元三年吧?”

一声轻询,引得一旁的曹寿感慨点下头,便见韩颓当悠悠一声长叹。

而后,便再度以草原游牧之民的视角,说起了当年的往事。

“那几年,老上单于连年叩边,太宗孝文皇帝忍无可忍,势必要与匈奴决战!”

“虽然当时,臣还在草原,但在长安发生的事,朝中也还是有些人知道的。”

“——长安南北两军,各掉了过半兵力,南军二校,北军四校!”

“再以此六校禁军为骨干,太宗皇帝又从关中,征集了不下三十万良家子,更欲御驾亲征,以决战胡虏!”

“到太宗皇帝引军开拔,从长安出发的时候,少府内帑的存粮、盐醋、各式酱料,便已经被搬空了一半。”

“弓羽箭矢,更是几乎全被太宗皇帝带走……”

···

“开拔月余,太宗皇帝抵达代都晋阳,对老上稽粥下达战术,约定于平城一带,清算父辈血债!”

“但当老上稽粥引兵南下,跨过马邑,以及赵长城,抵达楼烦县一带是,关东传来消息——济北王刘兴居,于齐地举兵谋反!”

“于是,太宗皇帝只得与老上再定盟约,屈辱和亲。”

“而后折身去了关东,平了齐地的叛乱。”

“叛乱平定之后,少府内帑已近被搬空,大军再滞留于外三个月,朝堂便要拿不出大军的粮饷!”

“万般无奈之下,太宗皇帝终只得班师回朝,再不复言决战匈奴事……”

韩颓当一番话,也是让刘荣、曹寿二人一阵摇头唏嘘。

这件事,是汉家继太祖刘邦身陷白登之围、高后吕雉为冒顿单于书辱之后的第三件国耻级重大变故。

正是这次变故,迫使太宗孝文皇帝为汉家——为文景两代前后三十年,定下于外和亲以安胡,于内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核心国家战略方针。

也正是这一次诸侯叛乱,让太宗皇帝再三教导当时的太子储君,也就是已故孝景皇帝:没有解决掉关东宗亲诸侯,剔除他们的爪牙之前,绝不能动决战匈奴的心思!

你爹我,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有了那一战的事实佐证,汉家才放下了先前,自有汉以来的不甘和倨傲,彻底接受汉家在面对匈奴人时的战略劣势,以及采取战略防守姿态的必要性。

而后,便是汉家进入长安二十多近三十年的沉淀器,及高速发展期。

——甚至有那么一段年景,长安朝堂休养生息都休魔怔了!

居然有人在朝议之上,堂而皇之地提出:别管他黑犬白犬,只要能止战,便都是好犬!

若非太宗皇帝深讳过犹不及的道理,将汉家对匈奴人的忍让,限制在了间歇性和亲以稳定局势、间歇性冲突以展示肌肉——以斗争求和平的限度,汉家说不定早在这西元前,就已经发明出岁币这种臭名昭著的东西了!

对于当年,也就是太宗皇帝三年那场没打起来,或者说是演变为平定叛乱的汉匈决战,汉家目前的主流看法便是如此。

人人都说那一战,让汉家彻底认识到了存在于本身的内忧外患,并确定了韬光养晦,以待将来的发展方略,以及先内后外,先诸侯后匈奴的战略优先排序。

只是在韩颓当这个曾经的‘草原人’看来,那一战,还有一个地方,被整个天下所忽视了……

“平城一战没打起来,太宗皇帝签下耻辱性的和亲条约之后,便急匆匆去了关东,平定济北王刘兴居之乱。”

“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老上稽粥,则在引军北上、退出汉地的路上,再次注意到了云中城。”

“——抛开匈奴单于的身份不说,老上稽粥,也可谓是一代雄主了。”

“几乎只是看了一眼堪舆,并在云中附近观澜了一圈,老上稽粥便彻底明白了云中城的存在,对我汉家的战略意义!”

“于是,已经同太宗皇帝签订盟约,并承诺引兵退回草原的老上稽粥当即下令:召集幕南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同老上稽粥麾下的十数万大军一起,不惜一切代价,以攻破云中!”

···

“在当时,臣还在草原,虽还算年富力强,却因为降将的身份,而不被单于庭所接纳——或者说是不被信任。”

“再者,先父彼时已亡故,兄长继承了匈奴韩王的王位,被老上稽粥划分在了幕北——主要是为了让我韩王部远离汉匈边境,与汉家传递消息,成为第二个匈奴东胡王/汉长安侯。”

“所以那一战,臣并没能身临其境;”

“但光是战后,听那些幕南的贵族头人说起,臣便已是心惊肉跳,对那位素未谋面的云中守,萌生出无上的敬意……”

一番话道出口,韩颓当就好似是真的回想起,甚至是真的经历过那一场惨烈战争般,口干舌燥的轻扯了扯衣襟。

——时值春夏之交,宣室殿并不很热;

但韩颓当此时,却已是一层薄汗盖住了额头,捏着衣襟的手也下意识轻轻煽动着。

就在这时,一旁的平阳侯曹寿,也适时接过了话头。

“太宗皇帝撤兵之后,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举兵作乱的济北王刘兴居身上,完全没有想到老上稽粥狡诈至斯,居然还会在撤军途中强攻云中城!”

“等长安朝堂收到云中的消息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直到战争结束,云中派来长安汇报战况的信使,才终得以突破匈奴人对云中城的包围;”

“而在后来,据云中守魏尚所说:将战报送来长安的,已经是云中派出的第十六批信使了……”

“甚至就连着最后一波信使,也只有一人撑到了长安,在将奏报送到宫门外后,便当场一命呜呼……”

这一番话,让殿内本就有些沉闷的氛围,愈发变为诡异的寂静。

而在刘荣、韩颓当、曹寿君臣三人脸上,却是如出一辙的感慨,和愤怒。

——那一年的云中,家家戴孝;

那一年的云中城,被城墙外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坟冢围了里外三圈。

那一年,那一战,郡守魏尚亲临战阵,负伤一十七处!

郡守府官员十不存一,近万郡兵几近全军覆没!

魏尚七子,五死二残……

“那一年,云中的农籍,从原有的一万三千一百户、五万五千余口,锐减到了四千零七十五户,九千三百二十六口。”

“——有八成以上的云中百姓,死的一家、一族只剩下一位老人,或一个妇人、孩子;”

“超九千户人丁尽没,宗祠断绝。”

“先帝曾说,那一年的云中,真真可怜的,不是那些戴孝的家庭。”

“而是那些全家死的一人不剩,以至于都没人戴孝的绝户……”

随着刘荣这最后一语,这场原本还算轻松写意的君臣交谈,也终于来到了真正的核心。

便见韩颓当绷着脸,与身旁的曹寿稍一对视,而后便是二人联袂起身上前,对刘荣齐身一拜。

“陛下!”

“当年一战,云中尽殁军民,五万而有余!”

“虽然老上稽粥,也遭受了万人以上的损失,甚至从此再不复提攻夺云中事,但那一战之惨烈,臣等,今犹在目!”

···

“秋后一战,胡蛮不来则以,来则必犯雁门、上、代!”

“而云中,未必不会再遭受一次当年,云中守魏尚拼死据守的惨烈战争……”

“——请陛下,未雨绸缪!”

“但有可能,便以将士万数入补云中,以实城防!”

二人齐声言罢,韩颓当还不忘单独再走出一步,一脸诚恳的对刘荣再拱手。

“臣,不是为已故魏尚——魏公而说这些话。”

“而是为了那些英勇杀敌,最终却难逃一死的云中英烈……”

第227章 开战!第89章 阉庶安敢欺我?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长的人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长的人第207章第168章 这也太拟人了吧?第270章 朕,要给程不识封侯!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238章 宗祠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31章 不尽然吧?第3章 左膀右臂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够格吧?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23章 斗智斗勇?第15章 我好怕啊第61章 陛下!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331章 妥协的艺术第45章 申屠嘉:当年还是太年轻第55章 老娘长进了?第166章 内帑够不够?不够再加上国库!第38章 秦老匠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出啊?第237章 高炉炼钢第208章 太上皇?第153章 长安急报!第236章 为什么不列装?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230章 小说家言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199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第274章 汉家,不能只有一个程不识第53章 窦王孙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9章 降维打击?第288章 图穷匕见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62章 记住了?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195章 朕驾崩,必有血亲殉葬!第47章 见钱眼开的少府明天开始恢复更新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睡一觉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53章 长安急报!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73章 封印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第282章 云中魏尚!第288章 图穷匕见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第249章 北地骑士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69章 朕,变了吗?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47章 见钱眼开的少府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22章 暴君!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47章 见钱眼开的少府第166章 内帑够不够?不够再加上国库!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47章 见钱眼开的少府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7章 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外戚!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198章 头太痒,水太凉第98章 陛下口谕!第325章 好郁闷的‘大’单于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91章 诸王的成长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8章 刘荣的抉择第268章 削藩晚点更第128章 盖棺定论第221章 老兵第295章 女人心第52章 瓷器成第95章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第302章 战书?第88章 贼心不死!第136章 儿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