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为人父的奇妙感觉

bookmark

“嗨~”

“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才刚有身孕而已,还说不定能不能平安生育呢;”

“何必传的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未央宫,宣室殿。

得知消息已经‘走漏’,整个朝堂内外,几乎都在忙着给自己准备贺礼,刘荣只如是发出一阵牢骚。

只是嘴上话随时这么说,但刘荣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却也是怎么都压不下来。

——如果是在前世,让一个并非自己妻子的女性怀了身孕,那刘荣必定会心惊胆战;

即便这个人是女朋友乃至未婚妻,刘荣也只会感到惊惧、彷徨,却根本不会感觉到半点高兴、喜悦。

但在这个时代,刘荣是皇帝。

作为皇帝,刘荣理论上,能推倒任何一个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且没有嫁人的女性。

不会有人说刘荣是在强迫、违背女性意志。

因为在这个时代,皇帝与某位女性深入交流,只有一种形容词。

——幸。

——临幸。

皇帝大发慈悲,给你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给你恩赐个被皇帝推倒的机会。

这是你的福气。

前生今世修来的大福。

除非触及人伦红线,又或是闹出‘曹魏遗风’之类的丑事;

否则,刘荣任何一次用下半身思考,都只会被视作那个女人的幸运。

被皇帝推?

你家祖坟冒青烟啦?!

所以,即便怀上自己第一个孩子的,是一个连姬嫔都不是的陪嫁侍女,刘荣也依旧没有感觉到半点心理负担。

——陪嫁侍女,顾名思义:陪同正室嫁入某户人家,以侍奉男、女主人的女性奴仆。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皇室,陪嫁侍女的职责范围都基本一致。

即:作为奴仆,脏活累活肯定是要干的;

卖身契在主子手里,那被打生打死也是常有的;

再有,便是作为女性,在某些情况下供主人寻欢,也是不可避免的……

好比去年,刘荣早早预定的卫氏外戚一族,即卫子夫、卫青姐弟,二人的母亲卫媪在平阳侯府,便大概是这么个角色。

——有活就干活;

——没活,那她就是被干的活……

当然了;

平阳侯府的女仆,和未央宫里的自然没得比。

普通的女性奴仆,和有名有姓的陪嫁侍女,也不是一码事儿。

前者只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女的,活的;

后者却需要根据职责范围,而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

比如,作为当朝皇后的陪嫁侍女,手脚得勤快、做事儿得干练,这是提都不用提的基本条件。

除此之外,嘴够严、脑子够灵光,知道自身定位,也是此人能待在皇后身边不可或缺的特性。

最后,便是作为当朝天子潜在的陪睡对象,首先得够漂亮;

除了漂亮外,还得识大体、知尊卑——不至于怀了龙种就屌成二五八万,平白给后世的历史肥皂剧提供抽象素材。

结合这些,也就不难知道此番,那位怀上龙种的椒房殿侍女,大概是个什么状况了。

——毕竟是奴籍,身份卑贱没的说;

——能给当朝曹皇后做陪嫁,智商、颜值基本也都在线。

最最主要的是:能被曹皇后安心带进宫的陪嫁侍女,必定是即使怀了龙种,也绝无可能威胁曹皇后的体己人。

好比先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的生母唐姬,便是这么个情况。

原是程夫人侍女,结果某次程夫人不便侍寝,又不愿把先帝老爷子放去其他狐媚子那里,便一咬牙一跺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自己的侍女塞进了先帝被窝里。

然后就有了先帝皇六子,现长沙王刘发。

从唐姬、刘发母子后来的境遇,也不难预见这个为刘荣怀上龙种的椒房殿侍女,未来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嗯~”

“派人走一趟长乐,给母后、皇祖母报个喜。”

“再让太医令去见一见皇后。”

“具体如何,皇后自会有安排。”

作为刘荣纯政治联姻的正宫发妻,曹皇后这几年,除了偶尔催促刘荣‘快来椒房殿造娃’外,便基本没怎么让刘荣为后宫之事而操心。

就好比今日,传出怀孕消息的侍女马氏,便是曹皇后知道自己暂时得不到刘荣的身子,才给刘荣硬塞进被窝的。

至于说辞,也是懂事到让人心疼——陛下可以不怜惜臣妾,但宗庙、社稷,不可因为臣妾无能,而久无后嗣。

该说不说,当时听到曹皇后这番话,刘荣那早已坚如磐石的心底,那也是有点感动的。

随后,刘荣也是顺从接受了曹皇后的建议,借着酒劲,为宗庙、社稷耕耘了一下下。

这不,就那么一下下,就出暴击了。

只能说,老刘家的皇帝出暴击,那是有点说法的。

——太祖高皇帝一发入魂,暴击暴出来个太宗孝文皇帝;

先帝老爷子勉为其难,暴击暴出来个影响东、西两汉四百余年历史进程的长沙王刘发。

现如今,轮到刘荣出暴击了。

鬼知道刘荣这次暴击,最后会暴出来个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说回眼下。

刘荣留下血脉,且不说最后生下来的是男是女——甚至于,且不论最后能不能顺利生下来;

单就是有人怀了刘荣的种,对刘荣而言,就已经是一个重大利好了。

在此基础上,孩子最终能出生更好,生下来的是男孩儿最好。

刘荣却无所谓是男是女了。

毕竟两世为人,这是刘荣头一回,感受到即将成为父亲的奇妙感觉……

“嗯~”

“拟诏;”

“依长沙王太后唐氏惯例,进椒房殿马氏,为良人。”

刘荣含笑一语,却当即惹得一旁的周仁上前劝阻。

“方才,皇后传来口信,说是替马氏,向陛下讨一份封赏……”

闻言,刘荣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恩,确实还是有曹皇后去给更好一些。

明白过来,刘荣也没多纠结,当即点下头:“即使如此,便让皇后走一趟长乐。”

“毕竟后宫封赏事宜,终归是要皇祖母拍板。”

“朕这边,皇后就不必忧虑了。”

做下交代,刘荣便佯装出一副淡定模样,装摸做样的处理起了手中文档。

显然是在做样子给朝堂内外看:朕,真的没有那么激动。

还是那句话;

自有汉以来,从太祖高皇帝到孝惠皇帝、从前少帝到后少帝,从太宗皇帝到先孝景皇帝,再到刘荣——前后七位汉天子,六次皇位传承,有且仅有一次,是完全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也就是太祖高皇帝,传位嫡长子:孝惠刘盈。

此后,孝惠皇帝传位于庶长子:前少帝刘恭;

前少刘恭为吕太后幽杀,其庶弟刘弘即立,为后少帝。

诸吕之后,后少帝惨死街头,太宗皇帝旁支代嫡,入主大宗。

而后又是传位庶长子:孝景刘启;

孝景皇帝传位庶长子:当今刘荣……

过去这些年,汉家由上而下,一口一个‘嫡长子继承制’,结果到头来,愣是只有一个孝惠皇帝,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已经到极限了。

嫡长子继承制,与汉室皇位传承之间的悖论,已经达到极限。

再有一代——只要刘荣再来一次‘传位庶长子’的操作,那华夏文明从此往后,将再也不会有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乃至于嫡庶之别的说法。

道理很简单:皇帝老子都传庶子,凭啥让俺传嫡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吧?

我不管!

我也要立庶子!

听上去,是不是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底层百姓、农户而言,确实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人家别说姬妾了,连娶媳妇都要费老鼻子劲儿;

所有孩子都是妻子所生,所有孩子都是嫡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庶子。

刘荣要以身作则,让皇室传承重新回归嫡长子继承制的本质,也从来不是针对底层。

往浅层次说——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皇室传承的稳定。

即便刘荣是既得利益者,也还是不得不承认:嫡长子继承制,是最有利于皇位传承、政权交替的制度。

因为皇位传承,无外乎‘嫡长子继承制’的立嫡立长,以及歪门邪道般的立贤。

立嫡立长,是能确定的、一目了然的。

嫡就是嫡,长就是长;

但立之以贤,是有极大主观因素影响的。

你觉得你贤,我觉得我也贤。

咋办?

争咯;

夺咯。

能控制就暗地里争,控制不了,就搞兵变政变玄武门咯。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刘荣必须要搞——这有利于汉室未来皇位传承、政权交接的稳定性。

再有,便是更深层面的,功侯贵戚、百官公卿,以及地方豪强、宗亲诸侯等,也都需要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确保其‘稳定’。

这,也是刘荣要恢复嫡长子继承制在皇室的实际应用,最核心的原因所在。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下,贵族是有很大概率‘绝嗣’的;

举个例子。

你是某位宗亲诸侯,如梁王、燕王之类。

你和正室王后有五个嫡子,还和其他姬嫔有几十个庶子。

按照这个时代,婴幼儿平均不到三成的成人率,你的五个嫡子,最多最多也只会有两人顺利长大,其余三人都大概率会因为种种原因夭折。

在这种情况下,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意味着只要你运气够差,仅存的两个嫡子都没有活到你薨,那你们家这个王位、这个诸侯国,就绝嗣了。

朝堂中央就可以以你‘绝嗣无后’为由,将你的封国除为郡县。

反之,若嫡长子继承制越来越不被重视,以至于皇位传承都不怎么遵守了,那你即便失去了全部五个嫡子,也还是有其余几十个庶子。

且不论质量怎么样,有没有能力继承你的封国——好歹也算是传下去了不是?

诸侯如此,彻侯如此,公卿贵族、地方豪强,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彻侯爵位,同样只有嫡子能继承;

以嫡长子为先,为侯世子,若世子出意外,则依次递补嫡次子、嫡三子等等。

若嫡子死完了,也还是一样——哪怕你有一千个庶子,你也还是‘绝嗣’,你的封国也还是得废为郡县。

很显然,想要通过‘绝嗣除国’的方式,来一点点收回诸侯王、彻侯封国的,不止刘荣这一代汉天子。

而是每一位有点脑子的汉天子,都不会放弃这个名正言顺收回藩王、彻侯封地的机会。

所以,为了能让诸侯王、彻侯们按一定比例缓慢‘绝嗣除国’,刘荣必须要拉嫡长子继承制一把。

最后的最后,便是地方豪强。

除了以陵邑之制割韭菜,汉室遏制地方豪强坐大、地方宗族势力尾大不掉的另外一个手段,也同样是嫡长子继承制。

还是那句话——嫡长子才有核心资产继承权。

wωw¤Tтkan¤¢○ 倘若你是个豪强,拥田千顷、商铺上百,宅数十,家赀数以千万;

那在你死后,你的绝大多数财产——尤其是不动产,都只能留给嫡子继承。

至于庶子,你可以给他一些钱,或者象征性的庄园、商铺之类。

但核心资产,如宅院、田亩等,也和诸侯王位、彻侯封国一样——有嫡子就传嫡子,没嫡子,那你也同样是‘绝嗣’无后;

资产或许未必会充公,但必然会被地方官员所分食。

所以,华夏男人才会如此在意生育能力。

——在这个时代,生育能力不行,那是真不行啊!

不趁着年轻,赶紧生他十几二十个嫡子,万一将来倒霉透顶嫡子死完,那岂不就白活一世?

明白此件种种,自然就能知道刘荣——以庶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当今刘荣,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嫡长子继承制的权威性了。

因为这是一把剑;

一把攥在汉天子手里,确保皇位传承稳定,并不断从藩王、彻侯身上割肉,顺带着割豪强韭菜的利剑。

这么一把剑,明明擦一擦就能继续用,为什么非要把他丢在一边生锈?

至于将来,曹皇后生出来的儿子,有没有能力继承汉室社稷、能不能达到刘荣对未来继承人的要求?

这就要提到刘荣这个后世来客,于土生土长的封建皇帝,最本质的一个区别了。

——不同于这个时代,或认为‘人性本善’,或认为‘人性本恶’的土著当地人;

刘荣对于人性的看法是:人生来,本是一张白纸。

最终画出一副怎么样的画,主要取决于画师的技艺,而非白纸的材质。

刘荣有信心,将或许天资平庸的嫡长子,培养成一位水准线以上的合格天子。

比如先孝景皇帝,就是太宗孝文皇帝‘变废为宝’的代表作。

至于对未来,自己的继承者的期盼?

刘荣想说:张弛有度,总是没错的。

在刘荣这一朝,汉室要做很多很多事;

到了下一代汉天子,就该稳一稳阵脚,消化一下改革果实了。

若不然,连续出两个雄才大略的‘明君’,天下人也遭不住。

——其实,别说连续两代了;

原本的历史上,连一个活得久了点的汉武大帝,天下人都险些没遭住。

第39章 降维打击?第168章 这也太拟人了吧?第253章 浓眉大眼天子荣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408章 开科!取士!第122章 暴君!第363章 黑土地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6章 困兽第316章 人事已尽,余者,皆天命第120章 愿从老将军之请!第307章 明驻马邑,暗奔河套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11章 人才库?第6章 困兽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254章 请陛下明察!第391章 这个可以有!第262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第376章 无题第407章 四两拨千斤第337章 连锁反应?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婚假第333章 农耕文明的畜牧业第35章 汉少府第367章 赏善罚恶,赏功罚过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49章 北地骑士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38章 《新则》的第一次实践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69章 朕,变了吗?第258章 朕,错了吗?第96章 诛晁错,清君侧!第105章 西进!第184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第420章 新的怪物诞生了第391章 这个可以有!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74章 怪不得皇长子第430章 人才啊第164章 父皇,时间不多了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147章 好小子!第412章 难题接踵而至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239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第254章 请陛下明察!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3章 好剧本第110章 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第88章 贼心不死!第26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第151章 该打就打!第238章 宗祠第135章 奏对第227章 开战!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19章 考题第98章 陛下口谕!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436章 百官的鄙视第192章 不该杀吗!!!第385章 五月蹛林请假条第389章 进退两难第257章 梁内史,别来无恙否?第162章 记住了?第343章 考校第99章 十日?!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1章 大魄力第349章 战略转变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236章 为什么不列装?第436章 百官的鄙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37章 御前秘书处第97章 父皇,才是汉家的天第153章 长安急报!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52章 瓷器成第209章 不至黄泉,不复相见矣第375章 真这么搞?第403章 穿越者的觉悟第315章 活该!第429章 朕呐,又要搞事情啦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24章 太祖刘邦,好惨一男的第264章 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第38章 秦老匠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