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啦,只是我不晓得怎么用那个水龙头,被他嘲笑了几句。”木子衿嘟起嘴,可怜巴巴的看着崔婆婆和徐管家,“我是不是真的很笨什么都不懂,就像个乡巴佬一样丢脸啊。”就算是异乡人,她也懂什么叫做乡巴佬的。
“傻孩子,又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什么都懂的,那还要学习做什么?”徐管家摸摸她的脑袋安抚,“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知道多少多浅薄,而是你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去学会更多的东西,别理那种混小子,要是下次被徐爷爷见到了徐爷爷帮你教训他。”
“不用啦徐爷爷,我已经狠狠反击过了。”木子衿对继续教训一下刚才的臭屁小男生没什么兴趣,扭头问崔婆婆,“婆婆,那个水龙头为什么没有开关,却能够自己出水?”
“哈哈,这个子衿就不懂了吧?这叫感应式水龙头,自动的,当你把手靠近水龙头下方的出水口附近,它能够自动感知有需要冲洗的东西了,然后就会放出水流,每次都是固定的水柱,如果不够,你就继续把手放在下面让它感应,直到把手洗干净为止。”崔婆婆有些后悔没陪着孩子一起,解释得分外仔细,“还有啊,除了这种和我们家里的那种水龙头,还有一种按压式的,这种形状,很多地方也是用这种,每次你压下去会有水出来,都是婆婆不好,婆婆应该陪着你,先跟你解释怎么用的。”
“才没有呢,再说子衿现在自己学会怎么用了,不是比婆婆你解释更好吗?”木子衿转而安慰崔婆婆,徐管家适时拿冰淇淋啊、烤翅啊给木子衿转移注意力,于是木子衿在美食的诱惑之下再次把张立这个小插曲丢到了脑袋后面,吃得不亦乐乎,最后捧着圆滚滚的媲美西瓜一样的小肚子心满意足的往酒店走。
她吃多了,必须消食。
“好漂亮。”木子衿看着大街上的灯火林立,再次惊叹起来。
出来一趟,她真的涨了不少见识。
“好看吧,如果高楼大厦再多一点,灯光再种类多一点会更好看,等我们回去以后徐爷爷带你去看黄浦江夜景,那才叫美不胜收。”
“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去看看。”木子衿无限向往。
“当然是真的,好啦,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今天先回去休息,明天一大早还要起床的,不能太晚。”崔婆婆捏捏木子衿的小脸蛋,生怕她累到了。
以前的木子衿很少出门,每天运动量也不大,虽然崔婆婆也知道既然木子衿和过去不同了,恢复了小孩子应有的活泼每天的活动量也会自然而然的增加,可是好歹也该循序渐进,一下子改变太多会适应不良生病的。
“唔,那咱们快回去吧。”今天一天的收获良多,木子衿已经满足,并不贪心。
于是她一手牵着一个回到酒店,没想到的是,刚进入酒店大门就又碰到了那个讨厌的小鬼。
张立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木子衿,眼珠子一转挣脱拉着他的女人的手直接朝木子衿冲了过来,小孩子出身好,眼光也毒,一下子就看出了徐管家和崔婆婆的大概身份,再次趾高气扬的显摆了起来,“哟,原来不是爆发户是下人啊,难怪就是一个乡巴佬!”清脆的童音响彻酒店大堂,徐管家和崔婆婆同时皱起了眉头,一个看着张立琢磨着该怎么应付,一个担心的护住木子衿怕她受伤害。
但木子衿才没那么脆弱,她眨了眨眼睛不屑的看着张立,奶声奶气的反击,“暴发户、下人、乡巴佬?你怎么说来说去都是这些?不会你除了这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吧?你的目光可真短浅。”朝张立吐吐舌头,看着小男孩被她气得吐血三升瞪大眼睛瞅着她涨红了小脸蛋却一句话都反击不出来,木子衿很有成就感,拉着崔婆婆和徐管家施施然就走了,连看都没再看张立一眼。
目睹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看着自家向来趾高气扬的小祖宗被人家小姑娘讽刺的话都说不出来,张立的爸妈不厚道得忍俊不禁了,但为了不刺激自己儿子脆弱的自尊心强忍着没有笑场。
张妈妈强忍着笑问侄子张泽,“那小姑娘谁家的?真厉害,怎么咱们小立就跟她扛上了?”
“刚才在餐厅遇到的,小立主动找茬被人家反击了回来,没想到没学乖……”张泽摇头叹气,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可爱的小弟弟,对木子衿也有了几分兴趣,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小姑娘在张立面前不假辞色呢,大多知道张立身份的也就默默被欺负了,不知道的也被他小霸王的气势吓倒,不然就是被他那张小帅哥的脸蛋蛊惑,还没有一个像木子衿这样胆大的。
“哦,真有趣,我现在也想认识认识这个小姑娘了,不过……”张妈妈看着木子衿三人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她也是大户千金,理所当然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丈夫生育孩子,长期浸淫在这种环境下,所以崔婆婆和徐管家这样的人一出现她就看出了他们的身份,但是木子衿——那小姑娘身上有股贵气,看着不像是下人的孩子,但是如果是哪家的千金,也不该放着让仆妇下人养,那会养坏的。
“婶,小立才九岁,你现在就操心他的终身大事还早了点。”张泽虽然年纪小但早熟,一下子就猜到了自己这小婶婶的心思,淡淡的提醒,“再说了,这也不过是萍水相逢,小孩子家家的,过几天找到了新奇的替代品就会忘了。”
“说的也是,倒是我想多了。”张妈妈转忧为喜,过去抱起自己儿子,盘算着与其担心一个不知道来路的陌生小女孩,倒不如跟张泽打好关系,张泽可是张家老大、现在的张家当家的独生子,而且还深得老爷子喜欢,又是个天生聪明早熟的,不出意料将来张家自然会落到他手上,让他和张立多亲近亲近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