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还不如不知道

第145章 还不如不知道

“马鬃……假发?”

林教授眉头一蹙:你的意思是……这是妃嫔们编旗头时用的发架和扁方?”

赵总一脸懵:发架他能听懂,但其他的……都什么东西?

另一位专家想了想,恍然大悟:“清宫剧都看过吧,就格格和妃子脑袋上顶的那块牌子,上面缀有珠饰或绢花,因为只有满族女人才能梳这种发型,所以叫旗头……

那一大块牌子似的东西就是发架,扁方就是束发的长簪……因为发饰太大,自身的头发不够,只能用假发弥补,普通旗人和宫女多用绢丝,妃嫔则用黑马尾鬃……”

一听清宫剧,赵总就明白了是什么东西:那玩意,可不就是一块半米多长的牌子?

一时间,他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真是太后用过的?”

林教授很想说一句扯淡,想了想,只是摇了摇头:“电视剧是电视剧,难免有夸张的成份……我只记得,尺寸最大的旗头是慈禧时的‘大拉翅’,但大拉翅的发架和扁方也就一尺二寸……而清代的营造尺一尺是三十二公分,所以,没这么长……”

三十二乘一点二……嗯,还不到四十公分。

但这两件,五十公分都不止了……意思是,姓李的在瞎扯蛋?

一瞬间,赵总的心又放下了大半。真的,他现在无比希望这东西是假的,即便不是假的,也千万别是什么皇后、太后用过的。

不然,他能后悔一辈子……

李定安先夸了一句:“林教授厉害!”

这是实话。

所谓术业有专攻,林教授既然是美术学院教授,鉴赏书画只是基本功。但对清朝礼制了解的还这么多,就属于专业范畴之外了,由此可知,肯定下功夫研究过。

就比如高胜东,你让他说瓷器,他肯定头头是道,但你让他鉴定其他的东西,他就一知半解了……

李定安指了指上面的饰纹,“林教授,咱们先不说长短,这些应该都是对的吧?”

“这倒没什么问题,据《大清会典》所载:太后、皇后纹九凤,皇贵妃、贵妃纹七凤,妃、嫔纹五凤……颜色也对:皇后太后用明黄、正红,极品(太妃)用艳红、淡黄……嫔则用偏紫(正紫以外)……”

李定安又指了指“静雅娴淑”:“这个呢?”

“这个……嗯,也对……清朝的封号一般不会重复,用过‘静’字的就两位,一位是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第二位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就是伱刚才所说的道光的最后一任皇后,恭亲王奕诉的生母……”

林教授稍一顿,又叹了一口气:“但是你不能偷换概念……不能有五凤纹,有‘静’字,就说这是孝静太后用过的……”

“明白,您的意思是即便哪里都对,但它不符合礼制,所以只能是假的……但问题是,所谓的旗头是满清贵妇为了攀比,为了把更多的珍珠宝玉镶到发饰上,一代一代演变而来的,压根就和礼制扯不上边。”

李定安笑了笑,“说白了,这两样只是妃嫔日常用的发型配饰,只有饰纹会按照礼制铭刻,至于长短、大小,都没有明确规定……

包括《清会典》、《清舆服志》中都没有‘架子头’、‘大拉翅’之类的发型规定,更没有提及,这两种发型和相配套的发饰,具体什么等级,什么身份的贵人才能用,才能梳。同样的,这两样东西,也和礼制不礼制没关系……”

林教授一下就懵了。

好像……真没有?

《清会典》也罢,《舆服志》也罢,都只是规定什么等级配什么样式的朝冠、礼服,用什么样的颜色、纹饰、图案,和相应形式的饰物、器具,以及数量等等,至于规定日常梳什么样式的头,用多长多大的发簪……反正林教授是想不起来。

他皱起了眉头:“那总得有出处吧?”

对啊,要是找不到出处,不还是来历不明的东西?

几人又齐齐的转过头。

“有,《清宫档》和《起居注》中都有记载……不过这些资料都不好查。好查的也有,《旧京琐记》与《京都竹枝词》都有提到……”

李定安指了指木牌,“《旧京琐记》的《宫闱卷》中描写的很详细……称其由旗人的‘一字头’演变而来,有的叫‘望月髻’,有的称‘四面观音’,统称为‘一字长福’,《京都竹枝词》中‘头名长福太荒唐,金架银簪二尺长’,说的就是这两样……

慈禧发明的大拉翅,就是根据这种发型演变而来的……其实道光时期的大拉翅比这更夸张:长两尺四寸,宽一尺,面积等同于三十二寸的显示屏……因为实在是戴不动,慈禧才改进了一下,缩减到了四分之一……”

林教授的眉头皱的更紧,其他的人都愣了:记载的这么详细?

闻总眯着眼睛:“既然这么多史料都有提到,为什么没听过有出土的?”

“一是贵,所以造的少:你想想,这么大的发饰,上面得镶多少珍珠,多少宝石,多少金银饰物?而道光时期,清政府日渐势微,财政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之后,完全可以用度日维艰来形容。所以这样的东西,宫廷中也没几件……”

二是重,光这么一块木牌,再加上玉板,至少就有三四斤,再加上饰物,估计七八斤都不止……身体稍瘦弱些的,压根就戴不动,再加民间恶潮如评,所以只是流行了短短的几年就废止了……”

李定安又想了想,“只是这东西太夸张,所以才极为有名,其实慈禧时期的大拉翅也没有造出几件,流传下来的更少:已知的,现在国博有几件,故宫也有几件,除此外,就只有徐州博物馆、辽宁博物馆、金上京博物馆中各有一件……”

真的假的?

郑万九自然坚信不疑,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李定安说有记载,那就肯定有记载,他说这是孝静太后用过的,就绝不会出错。

其他人却是半信半疑,特别是林教授:《旧京琐记》之类的民间史料也就罢了,但像《起居注》、《清宫档》全部由故宫保管,也就是所谓的“秘档”,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那这位李老板,又是怎么知道的?

总不能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吧?

正狐疑不已,郑万九开始收拾东西。

龙尾石的玄武自然不用拿,这东西没什么价值,还死沉死沉,所以他只是把发架和扁方放进了盒子里。

等收拾好,李定安也起了身,朝着几位点了一下头:“各位,再会!”

“等会……李老板,麻烦稍等一下!”

林教授站了起来,看了看郑万九怀里的盒子,又看了看李定安。

再纠结东西的真假和来历,好像没必要,因为人家是买主,而非卖家,没必要给你解释那么清楚。

所以林教授没有追根究底,而与之相比,他更好奇李定安的身份:“李老板家里是不是有长辈在故宫上班?”

李定安笑了笑,又摇了摇头:“长辈倒是没有……不过我这段时间正在故宫帮忙!”

“帮忙……帮什么忙?”林教授更好奇了,“你是……考古专业的实习生?”

“不是实习生,因为我还没毕业……不过正在帮故宫搞研究……”

什么玩意?

越说越听不懂了……不对,是越说越离谱了。

“帮”故宫搞研究……这意思,感情像是故宫专程“请”他去的?

问题是,你才几岁?

一群人瞪着眼睛,格外的不敢置信。

郑万九一下就乐了。

看吧,就知道绝对不会有人信,所以为了避免浪费口舌,人多的时候他只称呼李定安为“老板”,而非“老师”。

因为解释起来太麻烦。

乐呵着,李定安又拱了一下手,郑万九抱紧匣子,忙跟了上去。

剩下的几位默然不语,等两人出了店门,才回过神来。 闻总越想越是后悔,疑心也越来越重:他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真要成了太后用过的东西,那这两样,能值多少钱?

算少些,也得两三百万吧……

咬了好一阵的牙,他又苦着脸:“林教授,真是孝静太后用过的?”

林教授摇着头:“我也说不准。”

要说是,确实对这东西没什么印象,要说不是,人家把来历、出处,典故讲的这么明白,稍费点功夫,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其它不论,那纹饰,那“静雅娴淑”的刻字,总能对的上吧?

所以说,之前的时候,他心里已经信了六七分。

但现在……感觉这年轻人满嘴跑火车:故宫是什么地方,请你一个没毕业的学生搞研究?

也不只是他,更不止是赵总,包括闻总、潘总、沈总,这会都不是一般的难受。他们觉得,李定安更像是在恶心他们:看人下菜碟,看人上眼药水是吧?

行,那我就让你尝尝打眼、走宝是什么滋味。

绝对的,今天要是问不出个结果,连着一个星期都别想睡好觉。

闻总想了想:“林教授,要不您帮忙问一问,问一问有没有他说的那些资料?”

另一位专家摇了摇头:“资料估计不怎么好查,但问一问故宫是不是有这么一号人,应该不难!”

众人一下来了精神:“那就问问!”

只要没这号人,那他说的就等同于放屁!

“也不是不行……”林教授犹豫着,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响了两声,电话接通。

刹那,林教授的表情都变了一下:满脸堆笑,低头勾腰,好像人就站在他对面似的。

“老师,这么晚打扰您……”

“这才几点,就成‘晚’了?少啰嗦,说正事……”

要是李定安还在,就能听得出来:这绝对是项志清……

“是是……”林教授连忙点头,“就是想请您帮帮忙,问问故宫里有没有一位叫李定安的,二十出头……”

“等会……”

话没说完,就被项志清打断,“你说谁,李定安?”

一瞬间,林教授心中浮出一丝不详:听这语气,不但认识,还很熟?

正愣着神,闻总轻轻的点了一下桌子,他才反应过来:“对,就叫李定安!”

“你在杭州吧,怎么知道他的……哦,见到人了?”

“是……刚走……”

“刚走?”

电话里的声音小了些,项志清好像在问谁:“老陈,李定安去杭州了?”

“不知道,不过吴湘给他放假了,整整一星期……嗯,不对?昨天听他说,那东西……就是从杭州发现的……”

“唏……”感觉项志清像是吸了口凉气,随即,电话里的声音又大了些,“和他一起的,是不是还有一位,姓郑?”

林教授猛点头:“是的老师,叫郑万九!”

“嘿哟……这小子可以,放假了都不忘为研究做贡献?”

“屁,研究有两件就足够了,他就是跑去捡漏了……别扯闲话,问问怎么回事?”

“对……”项志清笑了一声,“怎么回事?”

“他……他来卖画,是周臣的《秋山劲松》……之后买了一件叶仲三的鼻烟壶……”

林教授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包括小宰了李定安一刀的经过,特别是李定安对发架和扁方的解释,几乎是一字不差的复述了一遍。

话刚说完,电话里又传来另一位的轻咦:“好东西啊……”

“是不是又能开课题了?”

“那肯定差的远,这东西和大拉翅差不多,早研究透了。但这么大的很少见……我要没记错,应该是面世的第一件长福冠,也是与孝静太后有关的第一件文物……啧啧,才花了五十万?这小子可以,又赚了五六百万……”

“哈哈……听到了吧……你说你们惹他干嘛?”项志清颇有些幸灾乐祸,“是不是更难受了?还不如不知道呢……”

笑了一阵,项志清又说:“李定安没说谎,还说谦虚了:他确实没毕业,才是研一,不过国博和故宫联合邀请,请他负责与京大的合作项目,听清楚,是部级项目……”

项志清稍顿了顿:“我这么说,你就能理解的深刻一些:只说字画鉴赏,丁立成和杨丽川都没有他专业,包括现在,这两个都在给他打下手……”

“嗡……”

听到后面这一句,林教授的脸都木了一下:丁立成先不提,但杨丽川在美术界是公认的最有希望达到项志清这样的成就,达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种级别。

所以不管在美术界,还是在字画鉴赏圈,杨丽川都处于“金字塔尖”的人物。

而项教授竟然说,杨丽川的字画鉴赏水平不如李定安?

更甚至是,只是在给他打下手?

这要不是项志清亲口说出来的,林教授绝对不会信……

电话里又传出“打电话,让他回来请客”之类的对话,然后就成了盲音……

虽然没开免提,但声音不小,一桌人听的清清楚楚。

闻总眼前一黑,差点栽过去:五六百万,他全部的身价加起来有没有这么多?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今天这脸,可算是被打的啪啪响。

所以说,李定安之所以解释这么清楚,绝对是故意的:让你们看人下菜碟……这下更难受了吧?

真的,越琢磨就越难受,越回想就越丢人:当人家是生手,是棒槌,到头来,自个成了傻X?

更难受的是,五六百万的东西,就这么眼睁睁的飞走了?

就像项教授说的,还不如不知道……

第478章 绝对是仿的第80章 错觉第452章 混账玩意第366章 都说了不可能第277章 按计划行事第192章 太不可思议了第229章 这就是个怪胎第275章 一路货色第322章 放不掉第384章 看不住第205章 我能猜的到第378章 挖第492章 没那么多为什么第35章 那也行第169章 唯他是问第196章 查水表的来了第198章 废了第181章 现代仿的第467章 又不是我撕的?第503章 这么突然?第435章 第442 王昭君的儿子第441章 缂丝第346章 撞大运第470章 知道分寸第30章 都没听说过第245章 油画是他的?第112章 捞家第485章 藏宝图第304章 不是漏,是宝藏第123章 想什么好事呢第403章 上钩第251章 再等等第441章 缂丝第21章 同样的味道第280章 子弹第265章 还有好几件第418章 图书馆第485章 藏宝图第51章 扯淡第289章 相当矜持第171章 仿的第128章 不能一个人难受第267章 用处大了第432章 匈奴王墓第349章 在这下面第192章 太不可思议了第146章 南宋摩睺罗第27章 看热闹第352章 指针?第335章 钻死胡同了第62章 孤品第498章 明知道蠢,还硬塞给我?第300章 开国皇帝朱元璋第364章 好好开车第200章 人造丝第275章 一路货色第370章 领导,我检讨!第200章 人造丝第331章 只提供技术支持第71章 假的第215章 你是真可以第458章 故宫那尊算什么?第357章 龙穴第70章 封口费第490章 李定安,你好样的第51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第483章 我不惊讶第225章 恐龙蛋第446章 九大镇国之宝,陈仓石鼓!第288章 您也一样第254章 是人就有弱点第135章 别开玩笑了第432章 匈奴王墓第61章 李老板,过来看看第486章 尚能饭否?第449章 急救第512章 装病第515章 你能骗得了谁?第249章 全家都和李定安犯冲第103章 绝版银元开大会第510章 牵线第373章 躺着也中枪第312章 必须去看一下第313章 别和他兜圈子第180章 这么厉害?第272章 生不拜君朱道明第150章 太渊博了些第251章 再等等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第441章 缂丝第188章 安本斋第8章 来自“祝福者”的馈赠第45章 挨了一巴掌第308章 我好像见过你?第199章 重新鉴定第494章 装没看见第33章 又见面了第433章 找不到河就找墓第342章 他行不行?第92章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