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都不对!
李定安的声音不大,但足够左近的几位听的清清楚楚。
这代表什么?
意思就是东西有问题,至少绝对不是什么四代宫廷内府收藏的宋版手抄本……
一刹那,葛教授目光呆滞,跟丢了魂一样:原本可是值好几亿的东西,就李定安这一句,价格不得缩水个几十上百倍?
包括女人,终于没有了气定神闲的姿态,小嘴微张,一副被震住了的表情。
男人也反应了过来,眼角都快崩裂了,“咚”的一拳砸到了桌子上,放大镜和手电筒“蹦蹦蹦”的跳了好几下。
江灵雨吓的一个机灵,连忙从支架上拿下手机,看镜头角度太小,又连忙后退了几步。还呲了呲小虎牙:敢动手,等着坐牢吧你?
又来了?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朝远处示意了一下,导播早有准备,按住对讲机说了两句,立马就有五六个穿白衬衣的小伙围了过来。
直播间里更热闹了:
滴不尽:“哈哈哈……开始了开始了!”
三千丈:“好险,差点就没赶上!”
营养快线:“开盘了啊:我赌今天肯定能打起来,至不济也得把李安之桌面上的东西摔几件……输了的给咱表妹刷跑车!”
我最大:“记吃不记打,你都连输一周了?”
我钻巷子:“保安又不是吃素的……看,这不就来了!”
一看又有人找李定安鉴定,江灵雨就开始@李定安的粉丝。收到信息,但凡在线的铁杆粉全进了直播间。
然后没等几分钟,网友们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开始上演了。
包括旁边的几位专家,以及有事没事就会来展览会溜达一圈的藏友,早已见怪不怪:因为这样的一幕每天都会发生,甚至有时候,一天得好几次。
不过今天换了个地儿:从李定安的席位前换到了葛教授这里。当然,主角没变,还是李定安……
“今天是什么东西,古籍?”谢原平伸着脖子,“看着挺旧啊?”
“确实挺少见!”朱训也瞅了一眼,“但看这两位挺气派,怎么也急眼了!”
“估计东西不便宜!”张副教授想了想,倾了倾腰,“老葛,什么物件?”
葛教授如梦初醒,禁不住的吞了一下口水:“宋版书!”
专家们精神一震:好家伙……一页宋版一两金,这句话可不是吹出来的。
看厚度,这一本怎么也要五六十页,少些也要上千万……
正转着类似的念头,葛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周邦彦的手抄本,高宗赵构、端宗赵昰鉴赏……又经南宋秘书省,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国子监,清天禄琳琅四朝内府珍藏,光是这些机构的印鉴就足有十多枚……而且除了赵构赵昰这两位的帝玺,还有朱元璋《广运之宝》,以及乾隆的四方太上宝薮……”
啥玩意?
不夸张,但凡听清楚葛教授说了什么,无一不是目瞪口呆,包括专家,藏友,以及直播间的粉丝。
然后,就听“吱儿哗啦”的一阵乱响,再一看,四位专家站起来了两对,直接丢下手里的东西,拔腿就走。
坐在椅子上的藏友一脸懵逼:不是……这看的好好的就走了?
再一问:我了个天,宋版书,而且是名家手抄,更有好几位皇帝盖过章?
那还鉴定个屁,看完热闹再说。正鉴定的拿起东西就走,正排队哪还有心思排队……顿时间,葛教授这就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网友们同样被震住了:嘛玩意?
新粉丝大都是外行,也就看个热闹,不停的刷着公屏:是不是很值钱之类的话,而越是老粉丝,越是懵逼:宋版手抄,四朝宫廷内府鉴藏,四位皇帝鉴赏……但凡葛教授说的不是梦话,这东西不得好几亿?
嗯……唏,不对?
李定安刚说了……这东西有问题!
所以,哪还能值什么好几亿?
顿时间,网友们分外同情这位正咬牙切齿,满脸凶相的男人:打架算什么,搁谁谁不拼命?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睁大了眼睛,一眨都不敢眨。
几位专家就站在桌子四周,全都伸着脖子盯着桌子上的书,但都只是看着,却没人上前翻一下。
说心里话,这样的东西,现在又到了这样的程度,确实没人敢动:被讹上了怎么办?
也不得不说,李定安不愧是李定安:就算觉得东西有问题,话就不能说的婉转一点么?
每次都是说一不二,铁板钉钉,而且摄像机同步直播,等于东西直接判了死刑。这次更绝:好几亿的东西,人家不跟你急眼才怪?
藏友们则是一脸兴奋,暗呼有眼福:上亿的物件,别说现实中,就电视上都少见,遑论拿到展览会这样的场合现场鉴定。
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被李定安一口断定为假?
哈哈,这下有热闹看了……
眨眼的功夫,跟前就围了几十号人,更有几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虎视眈眈,男人好歹算是恢复了一点冷静。
但情绪依旧很激动,眼睛冒着凶光,恨不得把李定安剥皮活吞了:“张嘴就来,伱说有问题就有问题?”
“不是我张嘴就来!”
李定安想了想,又指了指手抄本:“做过不少检测吧?c-14……嗯,应该还有热释光!”
几位专家离的近,下意识的眯了眯眼:手抄本的纸张外缘,隐约有几个米粒大小的豁口。
明白了,取过样,做过断代检测,而且抽检了好几页。
思忖间,李定安又翻开书:“又做了碳分子元素分析……嗯,应该还做过质谱色谱和同位素,甚至做过反辐照X光检测……”
再一瞅,指尖前端的字迹明显要淡一些,而且有细密的痕迹,看来是刮过墨粉。
“而且无一例外,这些检测结果都显示:这件手抄本,就是南宋时期的东西!”
男人猛的一愣:那你说个嘚儿?
“别急,等我说完!”
李定安又摆摆手:“也别说分子元素分析,你就是做原子吸收和离子束,也绝对没一丁点的误差……你也肯定找过专家,应该还不止找了一位,是不是都说没问题?因为人家用的全都是宋朝的东西:纸、墨、线,甚至包括印泥……凭眼力看,当然没问题!”
什么意思?
“你说这是……仿的?”
“对……你肯定要问我,我凭什么这么说?来,看这里……”
李定安拿过手电和放大镜,打出了一道强光,“看这几枚乾隆的印,颜色是不是要深一些,边缘是不是更齐整,更清晰?再看宋、元、明三朝的印,颜色是不是一模一样?而且相对比清朝的颜色要淡一些,印章边缘是不是有种‘扩散’、‘虚化’的感觉?
这是因为中间差着近两百年,清朝印鉴中的色素分子分解的晚,流失的慢,颜色当然更深,更清晰……”
离乾隆的印差着两百年?
张教授一秒就算了出来:“除了清朝的,剩下的这些印,全是明朝万历年间盖的?”
“对!”李定安点点头,又翻到了扉负,“包括这方《清真居士》,以及《秘书省管下校书郎朱记》!”
男人反应再慢,也明白了:这本书是明朝万历年间伪造的,离宋徽宗时期差着四百多年,更和周邦彦没一毛钱的关系……
“你开什么玩笑?”
“不是我开玩笑,而是事实!”
李定安有些无奈,“知道你肯定不信……这样,我建议你去一下故宫,他们有相关技术,而且有数据库,只需做一下比对,一目了然。”
事实个屁!
一好好的四朝宫廷内府收藏、三朝皇帝御览,名家手抄的绝版宋版书,突然就成了明朝仿造的了?
男人颤颤巍巍的举起手指,嘴唇也跟着打哆嗦:“证据呢?”
说的这么清楚,你还要什么证据?
“都说了,清以前的那些印鉴的时间不对:宋、元、明三朝的那几方印全是同一时期盖的,所以颜色深浅、痕迹虚化程度才一模一样,这不是伪品是什么?我更说了,让你去故宫检测,他们不但有技术和数据库,甚至收藏有好多类似的物件,一对比一个准……”
顿了顿,李定安伸手往远处指了指:“现场直播,建议你别吵,越吵影响越大……”
看到不远处的摄像机,男人的脸都绿了,本能的攥起了拳头:这特么以后还怎么卖的出去?
倒不是要打人,想打也打不着,就是气的有点六神无主,脑浆子搅成了粥:因为不止是少了四五百年历史的问题,而是价格:还几亿,现在能不能值上千万都不一定。
越想越气,男人恨不得把桌子都掀了,身体止不住的抖了起来。
女人适时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了神,指头差点戳李定安鼻子上:“李定安是吧,等着吃官司吧你!”
李定安只是笑了笑。
吃官司算什么,不信你问问旁边的几位专家:这几天威胁要套他麻袋的、开车撞他的、半路上堵他的、烧他房子的,甚至扬言要找把枪崩了他的……多到数都数不清。
做专家做到天天都有人要和他玩命的份上,除了李定安,也是没谁了……
男人气的想吐血,却又无计可施,只好拿起了书。
他都站起来,又走出去了七八步,才惊觉不对,又回过了身:“嫂子?”
“没关系!”
女人气定神闲的摆摆手,“我上次说的事情,你考虑一下!”
一刹那,男人的脸已不是绿,而是青。
愣了好久,他才咬着牙点了点头:“好,我再考虑考虑!”
说完,又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定安,也转身离开。
李定安依旧无所谓,瞅了瞅男人的背影,又看了看女人:之前只以为是欠债的和债主子,没想还是亲戚?
正想的入神,女人又歉意的笑了笑:“李老师,不好意思!” “您客气!”
女人点点头,稍想了想,手又伸进了坤包。
再拿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张纸片:“以后肯定还有麻烦您的地方,你如果有需要,可以打我电话!”
这样的情形很常见,光这一周,他收到的名片就有八九十上百张。李定安也没在意,下意识的接了过来。
然后瞄了一眼,眉头不由自主的一皱:这一张,怎么和之前收到的不一样?
很普通的纸,古铜底色,黑色楷体。问题是,纸片上除了“齐英”两个字,就只有一组手机号。
没单位,没地址,更没职务……除了名字和电话,再多余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这没头没尾的?
我连你是干嘛的都不知道,能有什么地方麻烦到你?
正摸不着头脑,女人浅浅一笑,又站了起来:“李老师,再会!”
笑的很好看,还带着点神秘,像是“我们肯定会见面”的那种感觉。
啥意思?
就算是你想让我遐想,这岁数也不搭干啊?
不夸张,这女人既便没和老娘一个年纪,也绝对小不了几岁……
思忖间,女人离开了座位,人群让开了一条道,她刚出去,又“哗”一下围了上来。
不是……人都走了,还有什么好看的?
李定安挥挥手:“各位,散了吧!”
“别……这不上不下的!”
“李老师,这本书是谁仿的?”
“听您意思,清朝印都是对的,意思就是:至少清朝内廷收藏过,乾隆鉴赏过,对吧?”
“那现在还值多少钱?”
“和故宫有什么关系?”
一堆藏友站着不动,七嘴八舌,嗓们还一个比一个大,
李定安很无奈,其他几位专家更无奈:也别说散了,围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就没人再往他们的席位上坐,还怎么鉴定?
张副教授瞅了瞅,凑了过来:“解释一下吧,要不然不消停!”
老葛更是急不可耐:“不搞明白,我觉都睡不着!”
也不怪他堂堂一京大教授,也算是京城数得上的金石、古籍专家,却这么不淡定?
恰恰相反,正因为懂的多,才觉不可思议:印鉴太多,而且各朝各代的都有,但痕迹表现却又太统一?这个问题他也看出来了,所以一时有点拿不准,才请李定安帮忙。
不过也只是拿不准,想着是不是保存不当的原因,也不是没怀疑过这书是不是伪造的,但说实话,不多。
李定安倒好,不但言之凿凿,更是指出了明确的伪造时间:明朝万历?
而他也说的很明确:好几种科学检测结论都显示,这书就是宋版,那李定安是如何判断的?
没道理他的眼睛比仪器还要高精尖吧?
狐疑间,听到李定安说“那也行”,老葛顿时来了精神。
“先说点公开的秘密:故宫也有赝品!”
确实是公开的秘密,溥义的回忆录里就有写:退位之后,故宫大部分的护卫都被遣散,监管力量薄弱,所以许多老宫女和太监都从琉璃厂之类的地方带赝品回来,把真东西换出去。
也不管字迹是不是一样,画风是不是相似,只要不是太离谱,大概对得上就行。
比如真迹是一幅唐寅的仕女图,那我就找幅仕女图,只要画工不是太差就行,再请人题个唐寅的款,刻个唐寅的章……齐活。
包括溥义自己也这么干:自己出不去,也太显眼,就让他弟弟溥杰干:天天上学的时候背一书包出去,袍子底下再藏一点,放学的时候再把赝品带回来。
换出来的这些真东西,大部分都被他送给了日本人……
“我再说点好多人不知道的:溥义退位之后换出去的,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的赝品之前就存在,具体时间要追溯到顺治时期……
这其中赝品占比最多的就是书,也就是各种清以前的珍本、善本、孤本。其次是书法字帖与画,再次则是鼎彝与玉石……”
这个好多人还真没听过,比如直播间的粉丝,围观的藏友。但几位专家多少了解一点,至少京大的两位教授就知道。
顿时间,老葛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那本书……是项墨林仿的?”
李定安点点头:“十有八九!”
粉丝和藏友却是一头雾水:“项墨林是谁?”
“刚查了,明朝中晚期中国最大的古董商人,还是最大的收藏家……”
“明朝就有做古玩生意的?”
“真稀奇?汉朝就有了……你以为曹操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从墓里盗出来的就只有金银?”
“还真就是全国中最大……连万历皇帝都说:项墨林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授玺书请他出来做官,他竟然“坚辞不授”……”
“还有乾隆:项式鉴藏之广,之精,极一时之盛……”
“他是万历时期的人,差着近两百年,乾隆怎么知道的?”
“都不仔细看:人乾隆说的是项氏……”
“等会,查到了……这上面说:世界上许多博物馆的古籍和字画类的镇馆之宝,大多来自项氏,故宫博物院占一半以上……”
“你从那个地摊文学上查来的?”
“《中国收藏年鉴》和《人民日报》!”
说地摊文学的立马不吱声了:人民日报就不说了,就说收藏年鉴:这是国家文物局出版的,扪心自问,还是相当权威的……
“好家伙……这上面还说: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兴,尽掠项式收藏,运至京城……干隆年间编著的书画藏品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来自项氏收藏的历代名家的书、字、画,碑帖、拓片足有四万余……故宫的书画类藏品有多少?”
“肯定不止十万件,但要除去明以后的,还真就说不准……”
“一家收藏,半座故宫……长见识了!”
“明白了,李定安的意思是:这本书原先是项式收藏,顺治时流入皇宫,所以清代的那些印都是真的。”
“什么项式收藏?是项氏伪造。”
“那又是怎么流出来的?”
“多简单……城头变换大王旗,说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京城……那些进过京的军阀,哪个不从皇宫里偷东西?”
“真就说不准……”
就这样,你查一点,他查一点,再半猜半蒙,网友和藏友们竟然理出了那本书的大致脉络:项氏伪造,清内府收藏,乾隆鉴赏,并盖了印……
大致就是如此,当然,细节远比这个要精彩:项墨林不仅仅是明朝中晚期中国最大的古董商、最大的收藏家,更是当时最为权威的鉴定家。全国知名,而且是无人可比肩的那一种。
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不然项氏那些连万历和乾隆都惊叹不已的藏品是怎么来的?
既然鉴、藏、收、售为一体,当然就免不了仿和伪,就连相关史志都有记载:项墨林遴选能工巧匠,制榻、架、柜、奁、盒,及彝器、金石、古玉……等等等等,镌以铭识,惟肖惟巧,毫发无差,假能乱真。
当时的“嘉兴项氏”,已经成了仿古、伪古的代名词。
书画类的仿品更是不用说:他与文征明父子皆是至交,来往甚密,时常请父子三人写字作画,专仿宋元名家之作。包括苏轼在内的宋四家,黄公望在内的元四家,以及赵孟𫖯等等等等。
还有文征明的弟子,明四家之一的仇英,几乎就是他培养出来的:仇英成名之前,动不动就住在项府,临摹前代名家之作。
还有同时期与仇英同属吴门画派的几位名家、明晚时期的董其昌、以及许多名气不如这二人,但临摹能力极高的书法家以及画家,都受过项氏的资助,以及类似的经历。
包括项墨林父子,也是同时期一流的字画名家,他们自己仿的,就更多了。
而所用的纸、墨、颜料等等,大都是项墨林搜罗来的前朝之物,做旧手法也极为高明。所以别说现在都已过了四百多年,就是当时,能辩出项氏仿品真伪的鉴定家也是少之又少。
仿出来的作品,当然被项墨林以真品卖了出去,然后再以重金搜购名家真迹,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不夸张,光是故宫之中收藏的出自项默林之手的赝品,就要以“千”计。李定安甚至见过宋高宗赵构写给岳飞的《赐岳飞批剳卷》及手札,也就是历史小说中的十二道金牌。
同样,也是项墨林伪造的,上面甚至有康熙和乾隆的亲笔题跋。
所以,一本周彦邦的手抄本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