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这才是宝藏

“项教授,是张汉光给你通风报信的吧?”

“和他没关系,是你老师,说有八大山人的画,我们就来了!”

不可能。

八大山人的画是挺值钱,但并非多稀缺,传世好几百幅,三位老教授早见的不爱见了。

故宫和国博也有,各有十好几幅,何安邦和吕本之也不稀罕。

甚至马献明和杨丽川都犯不着跑一趟,既便出于求证的考虑,派个组长副组长来看一眼就可以。

所以,就是冲着宝藏来的。

算了,看就看吧!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打开地下室的门,一群人鱼贯而入。

刚迈过门槛,三位老教授就盯着柱子看,何安邦还伸头往里瞅了瞅。

剩下的几位双眼放光,齐唰唰的围了过来。

层高四米,柱子也有四米,不是很宽,大概一米五六,四面又各砌了三层砖,中间也就剩五六十公分的空心,但架不住藏的东西不一般。

再看,里面空空如也,除了烂砖,还是烂砖。

何安邦打着手电,上上下下瞅了好久:“东西呢?”

李定安要多无辜有多无辜:“什么?”

当然是金子和银子……

嘴唇嗫动,他刚要说什么,陈叔才又拦了一下:“不急,先看画!”

“好,先看画!”

何安邦挠着额头,一脸的想不通:就一晚上的功夫,他能藏到哪?

压根没藏,就在旁边的几口箱子里,箱盖没盖严实,还露着银光。

但老何犯了灯下黑,睁着眼睛看不到。

暗暗好笑,李定安带他们往里走。

有点乱:箱子横七竖八,东西倒没乱丢,还做了分类,但既多且杂。

僧袍、袈裟、经文、拓片、法器……一摞挨着一摞,随意的堆在里面。

四件祭器,登、豆、簋、簠,全是铁制,摆在另一边。

颜色漆黑,黑中泛蓝,与道堂里的那件香炉如出一辄:至少用了上百年。

再看神像,如净祖师、玄武真君……也根本不用李定安解释,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两位是谁。

等于从朱元璋到崇祯,大明十六代皇帝一位不少,这不是朱氏宗庙是什么?

几人又看了看旁边几口箱子,盖着盖,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上面摆着二十多只囊匣。

不错,待遇比上面那两件祭蓝和祭红强多了,至少没拿来垫桌脚……

解开锁扣,再按簧钮,“崩”的一声,匣盖自动弹盖,中间躺着一只画轴。

项志清先戴上了手套,然后才把画拿了出来。

绢本立像,保存的极好,设色清晰,整体协调,衣纹线条严谨而又流畅,笔法简练,形像立体且有特色。

唯一不好,面相太狰狞了些,好好的禅宗六祖惠能,画的跟钟馗似的?

“笔墨简练,与八大一脉相承,笔意粗犷,锋芒毕露,牛石慧执笔无疑!”

项志清一锤定音,杨丽川频频点头。

这二位是国内字画界的权威,他们下了断论,其他人自然不会质疑。

杨丽川又展开第二幅,这一张是道信神像,表情酷厉,满脸凶相,画法如出一辄。

“还是牛石慧!”

递给杨丽川,重新装进囊匣,项志清打开第三幅:“明颜、皓齿、红唇、粉颊……浓妆艳抹,斗绿争绯,艳而不俗,气象高华……唐寅真迹!”

马献明呲着牙笑:“说不定就能拍个几十亿!”

李定安瞪了他一眼:几十亿个嘚儿?

网上倒是传的满天飞,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唐伯虎的真迹《落花诗册》,被拍卖机构开出了13亿美元的估价,折合人民币近100亿。

这就很扯淡了,真迹收藏在苏州博物馆,美国哪来的第二本?

又称,2013年,苏富比在纽约拍卖唐寅立轴《庐山观瀑图》,3亿美元起拍,最终5.9亿美元成交,加手续费折人民币四十亿。

但那幅画现在都还好好的挂在湾岛故宫博物馆,就连苏付比自己也纳闷:我没拍过啊?

其实是收藏机构急于出手唐寅的画,炮制的两则假新闻。

迄今为止,唐伯虎最贵的画是《月泉图卷》,2017年由保力秋拍,加佣金九千两百万。

画心只有三平尺,题跋却是画心的一倍半:祝枝山题字二百六十四,文征明题了五十九个,以及二人各留两方钤印。

这两位有多出名,知道的都知道,字卖的比画还贵,同样的尺寸,书法作品的价格基本上是画作的三倍。

祝枝山稍差点,去年上拍一幅《草书长卷》,近千字,三千万成交,平均一个字三万。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要翻五六倍:行书《杂咏诗卷》拍了八千万出头,加手续费近一亿,共六百七十个字,一个字十四万。

当然,这么算有失公允,但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两人的题跋,《月泉图卷》的价格至少缩水三成。也就五六千万。

这一幅是唐寅最擅长的人物画,价格应该稍高点,但如果站在“大明宁王朱宸濠夫妇画像”的角度,百分百属于“历史重大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妥妥的一级文物。

不能卖,估价也是白估……

杨丽川又放了回去,项志清打开第四幅,而后,顿然愣住。

知道发现了更了不得的好东西,其他人猛往前凑。

一幅题像,没有任何衬景,和老早以前的语文书上的人图插图别无二致:白中泛黄的丝绢,画着一位带斗笠的和尚。

题为《不语小像》,不语是谁,当然不知道。

三方钤印:不语、耕山、颠而不巅……听都没听过。

问题是太有辩识度,无论是衣着、面相、以及神情,与故宫博物院收藏过的《个山小像》足有八成相似。

连陈静姝都能一眼认出来,何况是他们?

看技法与笔意,却与那一幅截然不同:

衣皱如剑,利似刀削。须似披麻,纵横交搭,笠孔错落,疏密有间……斧劈皴、披麻皴、米点皴,山水画中的经典技法,却用来画人物,也就八大山人干过。

笔简意赅,形神兼备,惜墨如金,笔力娴熟老辣,萧索孤寂跃然纸上。正如郑板桥的评价: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杨丽川看了好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故宫那幅是他朋友黄平安画的,但这幅不是!”

“肯定不是……看这里!”项志清指了指题中的“为余作此!”

自己画的?

再看时间,“时年五十有一”,是他请黄平安画《个山小像》的三年后,所以十有八九就是照着那幅临募的。

关键的是前面半句:路过子宅,家小安康…… 史学界公认,八大山人无后,那这怎么说?

全推翻了。

吴湘有的忙了……

项志清继续往下翻:朱元璋、朱棣、朱权、崇祯、马皇后、徐皇后、周后……又是七幅。

如果只论经济价值:八大山人传世作品三百余幅,光是上拍纪录就有一百多条,最高的一亿多,最低的也要三千多万。

画上无跋无款,不好推断具体的创作时间,但看画风,不比《不语小像》早,应该画于五十岁之后,已是创作成时期。

反正不管怎么估,都不会比唐寅的那一幅低。

但是,同样的道理,这七幅全是题像,从考证历史的角度考虑,已经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

项志清收好最后一幅画,欲言又止,犹豫了好久。

其他人也是类似的表情,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定安洒然一笑:“放心,没准备卖!”

众人神情一松,竟齐齐的吁了一口气。

何安邦如释重负,拍了拍李定安的肩膀:“不卖就好,害我担心了一整夜!”

“就算我想卖,也得有人敢买!”

李定安既感动又不解:“你们不远千里,就为了来劝我?”

“不止……”何安邦左右瞅瞅,“伱先说,宝藏呢?”

李定安故意逗他:“这还不够?”

“你痛快点……我说的是金锭和银锭!”

“哈哈……你早说啊?”

李定安提起囊匣,顺手一掀:半米见方的木箱,鸡蛋大小的银锭堆到了顶。

何安邦精神一振,拿起一枚。

上圆下平,清代十两馒头银,色泽温润,通体银灰,五面光滑,底部有细密的蜂窝状。

顶部铭刻有戳记:从右到左依次为嘉庆三年六月、江西官银、号壹拾俩、南昌县。

没什么包浆,而且挺亮,乍一看,就像是仿的。

真假不用怀疑,无需辩认,何安邦顺手一丢,又拿起第二枚。

四四方方,标准的江西十两方宝,戳记为道光元年安福县官银。

拿起第三锭,又成了万载县的马蹄银。

再往箱子里看,形状不等,大小相近,全是十两官锭。

值点钱,差点的两三千,贵点的四五万,这一箱应该有个两三百锭,旁边还有两箱,也装的满满当当。

是不少,如果上拍,两三百万还是有的,但要说是宝藏……好像扯不上?

何安邦也懒的问,又掀开第二箱。

这次大了好多,全是五十两,有雍正船形锭,有乾隆马蹄银、有嘉庆方宝,也有光绪时才有的牌坊锭。

都是拳头大,将将一箱,但比起刚刚那三箱,价格只高不低。

价格最低的是乾隆马蹄银,因为在位时间长,锭形又最常见,一锭也就七八万。嘉庆方宝稍好点,拍卖成交纪录都在二十万以上,最贵的是雍正官银和牌坊锭,一锭多则上百万,少则七八十万。

细细一数……总代约摸百来锭,也还行!

掀开第三口,何安邦点了点头:终于有了点宝藏的样子。

其他人的眼睛都不由的眯了一下:黄澄澄,亮晶晶,有金锞子,有金饼,也有类似珐码,以及两头宽,中间细的束腰形。

小的如指肚,也就一二两,大的如拳头,标准的百两金锭。形状不一,铭文也五花八门:福、、寿、喜,忠、孝、仁、义,还有太平、安康之类的戳记。

“私铸的?”

“不然呢?”

无论明清,官府不铸金锭,民间只能私铸。

文物性值不算高,也就比黄金本身价值高个两三倍,论起来,还不如刚刚那箱清代五十两官银……

李定安掀开了第四口,所有人都舒了口气:大明元宝,四十八两官银。

五年前,中国法院网发布过一侧案例:某市某文物部门接到举报,某县农民建房时从自家宅基地里挖出了宝藏,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当场收缴大明元宝十余锭,银锞子、铜钱若干。

过了大概半年,元宝被退了回来,称是赝品。

农民直觉有猫腻,拿地某机构测了一下,结果为新铸的,铸造时期不超过三个月,又用药水做旧。

然后,就扯出了震惊全国的银锭调包案。

当时,司法部门为确定案值,特地邀请了专家,每锭估值两百万。

这儿,足足一箱,少些也有上百锭……

但不知为什么,何安邦总觉得差点什么:所谓的宁王重宝,就这么点?

细细一想,才琢磨过来:金子银子五六箱,却抵不过几幅画?

更遑论这么大一座古宅?

“就这么多?”

肯定不止这些,除了金银,还有两箱珍珠,但已经黄不拉几,灰不溜秋,一摸一手灰……

稍想了想,李定安叹了一口气:都到这会了……

他左右瞅瞅,从银箱旁边提起一只木匣。

经典的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匣面裱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铁板锁扣,已被拧成了两截。

打开匣盖,一个木格挨着一个木格,纵横交错,每一格里都塞着棉花,上面又盖了一层,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东西。

“挺有年代感,再放几十年,这只匣子也成文物了。”

随口开着玩笑,马献明撕掉一格中的棉花,又瞅了一眼,猛的往后仰。

这什么?

黄光锃亮,底上四四方方,约摸一巴掌大小,但很薄,也就三公分。

上面卧着一只龟……

他吞了一口口水,捻着龟钮提了起来。

四个篆书阳文:宁王之宝。

何安邦就在旁边,激灵的一下,手比电还快。

一格……两格……三格……

宁王金册……娄妃玉册……世子银册……

这特么才是宝藏……

第449章 急救第372章 不沾半点边第251章 再等等第264章 三个八万八第508章 一块演第383章 一品官第28章 好眼力第182章 有好戏看了第43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250章 被驴踢了第409章 座宝山而不知第140章 起漏风声了第451章 一个头有两个大第281章 怎么办第94章 扑满第393章 澶渊之盟,大宋国书第154章 为什么就你会做?第218章 辞职第212章 无愧于心第175章 跟丢了第479章 最好能上上手第165章 来看李定安第255章 玩什么把戏第492章 没那么多为什么第182章 有好戏看了第107章 这画怎么在你手里?第472章 早了三千年第297章 有本事别回来第513章 差一点就露馅第442章 宋代汝瓷,辽代木雕第239章 蒋廷锡的字,冷枚的画第289章 相当矜持第124章 何止是一个亿?第505章 我要去拜年,你去不去?第51章 扯淡第47章 双人以上的混合打,又不是没挨过第400章 本事挺大第474章 透视眼第217章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第516章 管不了第248章 郎世宁第354章 麻袋呢?第502章 挖到宝了第211章 活该第240章 把狼关进了鸡窝第235章 走宝了第508章 一块演第301章 九幅第385章 乾位,正西北第258章 方形的老祖宗第38章 不务正业第510章 牵线第13章 交易第91章 老师第447章 活下来了第4章 不是好事第18章 应该是真的第364章 好好开车第441章 缂丝第503章 这么突然?第220章 这就是资历第469章 又见面了第283章 李定安在笑第458章 故宫那尊算什么?第217章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第160章 少林寺的武器第196章 查水表的来了第402章 汉代金印第436章 于徽音也会看风水第236章 先来后到第513章 差一点就露馅第43章 废什么话?第491章 掀桌子第269章 报备第267章 用处大了第294章 瞎耽误功夫第252章 九亿?第161章 汉代的棺材板第42章 富豪都是这么干的第98章 八万了第64章 不知道说什么了第404章 大哥别笑二哥第315章 买不买?第380章 拄斧第321章 事发了第444章 掉宝藏窝了第490章 李定安,你好样的第354章 麻袋呢?第92章 叛徒第190章 太阴险了第243章 送给叔叔的第495章 去香港第362章 一个和尚(为盟主“趣味游戏plus”第444章 掉宝藏窝了第442章 宋代汝瓷,辽代木雕第193章 李安之完了第132章 再翻一番第478章 绝对是仿的第265章 还有好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