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传来马蹄声和行人的说话声,两人才停止辩论。把各自马唤过来,从包袱拿出烙饼和水袋,吃喝起来。
黑驹很听话,听到新主人的声音,马跑了过来。
方基石见黑驹身都是他抽的伤,很是心疼。吃过早餐,他并没有急着走。而是!在小树林的地面寻找起来。
初春的季节,有很多草药都还没有长出来。不过!凭着丰富地经验,他还是找到多种治疗伤科的草药。把草药洗净后捣碎,敷在黑驹的伤口。小的伤口,只能用草药的汁抹一下。
草药抹在黑驹的伤口,黑驹浑身不由地颤抖着。可见!草药是有药性的,它感觉到了痛。
黑驹是一匹烈性马,很通人性。它虽然被打得屈服了,很害怕这个新主人。可它心里明白,这个新主人对它的好。
端木赐见他的黑驹被方基石给驯服了,心里很是舍不得。见黑驹身的伤,心里很难过。真的!好马跟真心朋友一样,是很难得的。这样地一匹烈马,以后可能很难再遇到了。
有了端木赐这么一个伴,加黑驹的身有伤,方基石没有快马加鞭,与端木赐两人正常地行走着。
今天的孔子,应该不在鲁国了,应该在宋国的地盘了。只要出了鲁国地界,孔子安全了。所以!两人都不再为孔子担心。
到了宋国境界,孔子不用再日夜赶路。所以!两人判断:出了鲁国到宋国后,孔子下午可能要找一家客栈先住下来休息。季桓子给他的时间,他只能日夜不停地往宋国赶,赶了两夜两天的路,肯定是要休息的。
经过一天一晚的追赶,两人第二天午出了鲁国地界,到达宋国。进入宋国地界后,打听起来。结果!让两人很失望,硬是没有打听到孔子一行人的下落。
这样接连走了三天,都没有打听到孔子的消息。到了第四天,两人也懒得打听,直接往孔子的祖籍丘城奔去。
到了孔子的祖籍一打听,两人更是傻了。没有孔子的消息是小,孔子祖籍的人还反过来向他们打听:孔子到底怎么了?
孔子堕三都被贬的事,不知是谁传过来了,家乡的人都很关心。
方基石和端木赐两人也说不清楚,也不方便说,只得含糊应付。最后!来到亓官氏的娘亲。方基石以方勤的名义给亓官氏娘亲人买了礼物,在这里住了一个晚。第二天,两人匆匆地往回赶。
两人商量了一下:白天分两路走,晚在一起会合,互换信息,再商量一下明天的行程。
又接连走了几天,硬是没有半点关于孔子的消息。这四个大活人,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难道?他们没有离开鲁国?在鲁国境内被季桓子派人暗杀了?
不可能啊?以子路的武功,最起码是可以逃生的。孔子表面是个人,可他也不是纯粹地人,也会一些武功的。
孔子的剑术很好,作为防身之用,还是可以的。孔子的拳脚功夫,虽然练出来样子很难看,可他的个子大、力气大,也不是一般兵士能收拾得了的。要是你把他当人对待,一定会吃亏。
两人又回到宋国与鲁国边境,仍然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方基石不放心,让端木赐骑黑驹原路返回,到曲阜城去打听一下,是不是季桓子派人把孔子四人给暗杀了?他不方便回去,担心季桓子派人跟踪他。
“我?我?”端木赐支吾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回家。家里还有一趟出远门的生意。”
“你是害怕季桓子杀了你吧?”
“不是!真的不是!”
“那好吧!你有事你先回吧,我亲自回去!我这不是?”方基石解释道:“我怕是我们与孔子他们走错过了路,我要是回去了,季桓子可能会疑心:是不是我与孔子有什么阴谋,才回来的。还有!要是季桓子真的杀了孔子,也一样要对我的家人下手。所以!我不方便直接回去。”
要是真的那样地话?他非得回去报仇。只是!不能这么大摇大摆地回去,而是!要私密地回去,神不知鬼不觉。要是季桓子对你下手了,你这样回去等于是送死。
要怪怪,古代的信息太落后了。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往往被别人暗杀了你都不知道。
没有办法,方基石与端木赐此分手。端木赐往老家去了,他偷偷地回来。为了防止意外,他没有敢白天行走,都是晚才走官道,策马狂奔。
回到曲阜城,并没有打听到有什么意外,方基石这才放心。
这天晚,他偷偷地来到孔子家,想看看亓官氏。结果!却发现孔鲤和方勤都在家里。
这让他感到意外:季桓子竟然把两人给放了回来。
季桓子为了搞表面形势,不得不把孔鲤放回来,让孔家学堂恢复正常。不然!孔家学堂停课了,会遭受鲁国舆论谴责的。
女儿、女婿都在家里,另外!家里还有学生。方基石顿时显得很难为情,只得过来找女儿,让女儿方勤去把亓官氏叫来。
双方把信息沟通了一下,这才判断:孔子没有去祖籍那边,很可能是去闵子骞家了。也有可能?去了子路妻子的娘家。
得知家里并没有发生变故,方基石这才放心。为了不引起季桓子的怀疑,他连夜又出了城,再次往宋国去了。
子路的情况,方基石还知道一些。可自从子路跟随孔子后,他很少与子路来往了。所以!现在的子路,他也不是太熟习。至于闵子骞,他更是不知道有这么个人。颜回,方基石也不熟习。
总之!孔子的学生太多,他哪里都认得。他与孔子在一起的时间,孔子的学生都是自觉地退到一边去,不过来打扰的。所以!他对这些学生不了解。
经过这么一折腾,再次来到宋国,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了。也是说!他与孔子相差一个月的时间。
按照亓官氏提供的地址,方基石一路找了下来。很快!打听到了孔子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