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的上半年是平静的,以后的魏、蜀、吴三国在此时都竭立的壮大自已的势力,也为后来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埋下了种子,刘备此时由于刚刚平定西川,正在竭力巩固自已的势力,江东的周瑜正在打徐州,合肥已经攻下来了,而曹操,这一年,终于把赤壁损失掉的原来恢复过来了。
成都,议事厅中。
猪哥道:如今蜀中已经安定下来,先锋、荆州、中央各军也都已整军完毕,兵器铠甲也已去旧换新,府中钱粮足够三年之用,当是时取汉中,以固我根基。
我暗自点头,汉中乃蜀中门户,自来有东川之称,与蜀中山川相连,若将汉中握于手中,则西蜀稳若泰山,而且汉中也是从蜀中北上的跳板。汉中土地肥沃,北可窥伺关中三辅,三秦大地,西可出秦川,占领西凉,东可连接荆襄以为后援,乃是决定刘备军战略形势的地方。从上次与张鲁大战萌荫关后,我就开始通过军机处关系,开始收集汉中的情报,这半年来,刘备军更是加大了对汉中的渗透,现在可以说汉中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刘备军的眼睛。
刘备此时微微沉吟道:“如今我各军都驻扎在何处?”
负责军略的蒯良这时走出来道:“先锋军五万士兵,已经由马孟起率领驻守萌荫关,随时可以出兵,由赵子龙率领荆州军驻扎在南阳,另外,庞令明的西凉骑兵驻守在广汉,随时支持先锋军,剩余的二爷则驻守川中,除了这三个军团共二十一万人马,我军尚有近卫、中央,江夏,巴三个军共二十万人马,均在自己的地方,等待主公命令,曹操刚与周瑜血战连场,虽然胜之,亦元气大伤,此正是主公北出汉中之时。”
张松、法正这时也纷纷劝刘备出兵汉中,法正道:“汉中乃高祖起事之地,高祖以之为根基,则成就大汉四百年霸业。今张鲁无道,汉中百姓多有怨之,正是主公以顺伐逆之时。若得汉中,则长安可望。长安可望,则汉室复兴,指日可待,望主公早作定夺,三军将士必拼死以报主公。”
但此时刘备依旧眉头深锁道:“张公祺乃是朝廷亲命的汉中太守,虽有不当之处,但无大过,更何况师出无名,则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等?”
猪哥此时轻轻笑道:“主公无需担心,我有一计,可使张公祺自献汉中与主公。”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道神光,微微看向猪哥道:“军师有何妙计?”
只见猪哥轻摇羽扇,深如大海一般的眼神中射出智慧的光芒,一袭白色的儒衫温文尔雅。此时看向众人道:「张鲁为人好大喜功,欲自立为王久矣,若主公暗示他,愿支持他登上汉宁王之位,张鲁必然称王。曹操一向以朝廷正统自居,张鲁自立为王,曹操为维护朝廷的脸面也必然出兵汉中。以曹军之众,张鲁焉是敌手,如此张鲁必求助于主公,我军便可藉援兵之名,大摇大摆进入汉中。只要控制了南郑,则汉中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闻言眼睛不禁一亮,忍不住接口道:「这样,一来可以兵不血刃的就通过西川与东川间的重重关卡,二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汉中,三来曹操元气未复,必然无法发大军进逼汉中。如此我军便可乘机消耗曹军实力,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刘备此时也微微点头道:「孔明,此事你打算如何安排?」
猪哥微微笑道:「先派人在蜀中散布谣言,言南蛮寇边,永昌、牂牁、越巂三郡危急,主公再将二爷的川中各军调往南方,则张鲁必然深信不疑。主公再遣人至汉中收买张鲁手下谋士杨松,杨松为人贪财,但他是张鲁妻弟,深得张鲁信任,可多与之钱财,让他在张鲁面前说项,张鲁必然中计,一旦张鲁称王,则大事可成矣。」
刘备军众人闻言脸上都露出喜色,最后决定还是派熟门熟路的蒯良潜入汉中。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到这个时候为止,除了张鲁控制的汉中,原本属于大汉的十四个州基本已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国瓜分,除了交州这个所谓的荒芜之地。
三人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但这种默契的平衡在这一年终于被打破,而打破这一种平衡乃是天下最后一个变数:汉中。
许昌,丞相府。
Wшw☢тт κan☢C O 曹操这时高高坐在议事厅的台阶上,台阶共有八层,跟厅中的蟠龙柱数目一样。八是除了九最大的个数,而九是中国古代的极数,乃是皇帝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八则预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
曹操目光闪烁不定,看着手上的一封军报,军报是长安太守钟繇遣六百里加急送来许昌的。
曹操盯着军报,眼中的寒意越来越浓,张鲁竟然在这个时候称王了。徐州一战,虽然最后胜了,但周瑜的计策还是令己军死伤惨重,张辽几乎全军覆没,而曹仁的汝南军也几乎被打残了,至今仍没有恢复过来,此时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想着曹操看向台阶下的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司马懿、刘晔,台阶下的六人分三堆站在一起,刘晔和程昱、司马懿和贾诩、荀彧和荀攸,看着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电光。眼前六人就代表着自己麾下最大的四个党派,荀彧和荀攸与长子曹昂相近,贾诩和司马懿支持的是次子曹丕,刘晔和程昱则看重自己文才出众的四子曹植,各不相帮,六人都是自己的心腹谋士,而六人的才智自己也都了如指掌,贾诩性格阴沉,工于算计,用计凶狠毒辣,最重实利,每每令中计者痛入骨髓,永世难以翻身;荀彧最早跟随自己,个性稳重,忠心耿耿,长于政事,乃是宰相之才;荀攸长于经营,对民生治理颇有建树;程昱性情坚忍,长于军略,用计亦如其人,每每能救大局于危难之中;而司马懿则是六人中自己最看不透的人,但他的才智自己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