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灭亡波兰,那闪电般的攻击速度,强大的火力和精妙的战役战术指挥,让欧洲各国目瞪口呆。也闪瞎了卡洛斯的双眼,直至战役结束,西班牙的军队都没敢越过边境一步,卡洛斯更是连一点领土主张都没敢对阿道夫提起。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三个紧挨德国的小国中,除了荷兰是正义同盟的成员国之外,比利时和卢森堡都是奉行中立政策的小国。但是此时此刻面对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将波兰军队彻底打垮的德意志的虎狼之师,三国不得不向英法靠拢希望获得保护。他们试图尽一切可能通过坚持严格的中立政策来避开战争。虽然他们秘密安排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以对付德军入侵其领土,但都没有公开作好准备。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漠里斯•甘末林也向弗朗索瓦建议,联军应利用德军被捆绑在波兰的时机抢在德军之前占领低地国家。但是,这一建议未被法国政府采纳,就连弗朗索瓦本然也乱了分寸。
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预期波兰能如此被迅速击败,他们对德军的快速胜利感到非常不安。大多数法军将领赞成采取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德国的意图是可以准确预测。大部分部队应预留在一个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备不测。如果德国人确实明显的通过佛兰德(比利时北部)之路线前进,只应在法国北部与德军交战,因为德军步兵到时已疲惫不堪及缺乏补给。如果德军试图攻击盟军战线的中路,这些联军的预备队将具备理想的攻击优势,以阻止德军前进。如果德军通过瑞士前进,该预备队将成为唯一的手段来应付这样的攻击。说实话此时的欧洲各国君主,从内心里对强大的德意志军队产生了畏惧心理,不约而同的把消极防御当成了对付德军的最佳选择。
而此时,英法军统帅部正在就如何应对德意志的咄咄逼人而争论不休。统帅部判断,如果德军发起进攻,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在比利时的中部实施主要突破。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英法就制定了两个方案。
如果要是德军在比利时发起攻击,那么法国出两个集团军,英国出一个集团军,迅速地进入到比利时境内与比利时军队一起在戴尔河一线进行防御。
如果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就以一个集团军群,在马奇诺正面组织防御,以一个集团军群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准备增援。
按照这个计划,英法联军的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第一个集团军群部署在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以及法国北部的各个省。第二个集团军群部署在马奇诺防线的正面。第三个集团军群部署在马奇诺防线的后面,另外还有9个师,作为它的战略预备队。这样一个兵力部署,实际上是把比利时中部地区,以及马奇诺防线,作为重点防御的地区。
这种消极防御的思想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那就是马奇诺防线。该防线
是一条位于法国东方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法国人的一个骄傲,这个欧洲最为庞大的工程项目将筑城技术发挥到了极至,法国人将国家安全完全寄托其上并非毫无道理。如此一条坚强的防线,完全断绝了敌人从侧翼迂回的可能性,只有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突破。法军在使用少量兵力守备防线的情况下,可以调集尽可能多的预备队对来犯之敌进行痛击。
很显然,法国人也并不完全认为马奇诺防线牢不可破,也有用机动预备队对来犯之敌在突破后进行反突击的准备,贝当元帅就认为“必须要有高度机动之兵力准备封闭突破口,或对突破防线之敌进行两翼夹击的作战”。
在法国人的理念中,突破马奇诺防线的敌军必将遭到惨重的损失,在法军机动兵力的打击下,敌军的进攻必定会遭到失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英国陆军的一位军长,艾伦•布鲁克爵士在两度参观马奇诺防线后,在日记里写下了他的感想:“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地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事实也正像艾伦•布鲁克爵士说的那样,布置在前线的法国部队根本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气氛,从前线到后方的法国人一致认为德军必然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他们整日里无所事事,既不作战,也几乎不训练,更不用提操练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步坦协同、空地协同战术。法国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无用处的野战工事,以及享受后方提供的丰富全面的娱乐设施。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成了法军士兵心中的修筑在边境的别致的渡假圣地。
而此时的一直在做什么呢?磨刀。
阿道夫的雄心是整个欧洲,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波兰。而且,他已经消灭了正义同盟三巨头之一,他会放过另外两个吗?绝对不能。而阿道夫想要进攻法国,也的确要面对号称牢不可破的马奇诺防线。为此,阿道夫这个号称天才军事家的疯子,绞尽了脑汁也没想出什么有效减少伤亡的好办法,但是有一个人替他想到了,这人就是曼施坦因。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阿道夫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此计划是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
法国。这和英法联军的预想几乎是不差分毫,德军如果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将遭受重大伤亡,而且还不一定能像消灭波兰一样快速的消灭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计划,他认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保守,和现在德意志军队的装备和战法背道而驰。而阿道夫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为此,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
这个计划已经提出,就引起了德军总参谋部的轩然大波,也引起了激烈的辩论。阿道夫对曼施泰因的计划赞赏有加,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
第二天,阿道夫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复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当然,阿道夫也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他事先已经问过了他的爱将古德里安。古德里安把自己的好友推荐给了阿道夫,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隆美尔。当阿道夫问隆美尔装甲部队是否可以通过阿登森林的时候,隆美尔坚定的回答:“元首,别的国家的装甲部队能否通过我不知道,而德意志的装甲兵一定能,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工程保障技术,可以让我们的装甲铁骑顺利通过阿登森林,突入法国境内,让马奇诺防线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
阿道夫闻言大喜,这台符合他不走寻常路的疯子精神了。而且这绝对是代价最小速度最快的灭亡法国的战法。于是阿道夫批准了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而即便如此,除了阿道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挥镰行动确定之后,德意志军方立即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布置。阿道夫在这个时候离开德国拜访大明帝国,他的离开让英法联军从上到下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觉得阿道夫毕竟还有惧怕的人,这就没啥可担心的了。整个西线因为这个消息而沸腾,联军士兵们该休假休假,该玩耍玩耍,联军防线内一片歌舞升平,鸟语花香。
而德国境内却是大军频繁调动,源源不断的开往东线的波澜,对外宣称是平息波兰的反抗势力,对抗日益增多的俄罗斯军队。而实际上,部队中途下车以机械化行军的方式悄悄抵达西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