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点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点

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年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35年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思想,发动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思想解放,很快就把改革发动起来了。第二阶段是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改革,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改革起,然后进入城市,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这一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所进展,但遭遇了曲折。第三阶段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排除改革的阻力,把改革推向了新的世纪,写下了改革新篇章。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是一个周期,它使1978年成为中国“改革元年”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是又一个新周期,它使2014年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面深化改革是民众的期盼、社会的需求,更是执政党的使命,领导人的职责。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长过程的改革,需要持续提供动力,这犹如发射卫星。发射卫星不止需要一次点火,当运载火箭从地面垂直起飞,飞出大气层达到预定速度时,火箭会熄火,推力等于零,这时只能靠已有能量的作用惯性滑行,一直飞到与卫星轨道相切的位置时,火箭必须再一次点火,提供新的推动力,才能使卫星最后入轨。改革也是如此,在第一个周期完结后,需要给新的周期注入新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给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否则,改革终将半途而废。

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一个比较,会发现它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相互辉映,互相媲美。两次全会有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都遇到了重大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善于抓住时机迎难而上。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两次全会都抓住了,都赢得了战略主动。二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结束了苏联模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改革的大门并持续进行了35年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开全面深化改革,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就到了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2049年。算一下,恰好又是一个35年,又一个关键的35年。这样的两次全会、两个35年,都建立了丰功伟绩。

在看到两次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时,还要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踏向了新征程,作出了创新性的发展。比起当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从比

较单一到全面综合。当年的改革比较单一,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都是单项的、单兵突进式的。现在的改革则走向了全面综合,不是一个两个领域,而是要延伸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诸多领域。

二是从相对容易到艰巨复杂。所谓当年的改革相对容易,就是着眼于眼前,只解决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的改革,先解决外围周边的一些问题,而没有进入核心地带。现在的改革则显得艰巨复杂,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必须体现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地去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突出问题,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纵览全局、放眼未来。使改革收到长远之效、整体之效。

三是从浮在表层到攻坚深化。当年的改革是从易到难,好改的先改,不好改的先放一放,解决的问题显得表层化些。到了现在,好改的改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正如习近平说的,“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深水区”和“啃硬骨头”条件下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动一些部门利益,触动一些人的“奶酪”,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要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推动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四是从摸着石头到顶层设计。当年改革的策略如邓小平所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则要随着改革更加的艰巨复杂和进入深水区作出重大的调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显而易见,现在的改革策略已和过去有了明显区别,过去是把“摸着石头过河”摆在首位,现在要把“加强顶层设计”摆在首位。习近平指出:“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虽然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并没有放弃“摸石头”,但一定要以“顶层设计”作为主要的考量。“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我们也没有否定“摸石头”,但确实应该以“顶层设计”为重点,在顶层设计的统领下,推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站在最高处上俯瞰全景,采取了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所以,“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从高处着眼的自上

而下的层层设计”。“顶层设计”首先强调整体主义战略。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后,所有的子系统、分任务单元都不折不扣地指向和围绕核心目标,产生预期的整体效应。其次,强调缜密的理性思维。“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设计,但这种“上”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并“蓝图”化。最后,强调执行力。“顶层设计”在绘制了“蓝图”以后,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的,重在实施执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体现了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总体来讲,“顶层设计”就是要有一个协调机制,进行统筹规划,通盘考虑。“顶层设计”是高难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提倡要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体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涵盖。

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还必须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改革的坚定性。概括说就是“绝不停顿倒退”。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改革如果停顿和倒退了,绝对没有出路。在我们的改革进程中,会碰到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改革殊为不易,但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些干扰,继续坚定地前进。

——改革的目的性。概括说就是“国强民富社安”,就是要让国家更富强更繁荣,让人民更美满,更幸福,让社会也更安定,更团结。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我们的改革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改革的创新性。就是要体现“固本求变开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摸清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原则。我们当然要固守住这些基本的经验、基本的原则。我们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绝不能躺在功劳本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我们要继续前进,一定要求变,要开创新局面。

——改革的宽容性。就是要“实验探索试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改革的务实性。就是要“亲民实惠践行”。全面深化改革要实在、解渴、管用,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围绕着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使人民感受到与改革息息相关,大家都有份儿。

(本章完)

|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向|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三、中国政府治理建设的途径和任务|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态|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第五章|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五、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思路|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三、治理的传统和当代含义|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论依据|第五章|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三、建设完备的国家治理法治体系|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三、治理的传统和当代含义|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三、中国式民主的特色|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四、中国式民主的优势|第五章|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_三、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四、中国式民主的优势|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一、中国政府治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治的关系|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二、中国国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观|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设的重点和途径|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国的丰富内涵|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国的丰富内涵|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二、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创新观点|第五章|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四、中国式民主的优势|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二、中国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和目的|第二章| 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转型_三、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段|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三、中国政府治理建设的途径和任务|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一、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进展和蓝图|第二章| 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转型_一、现代国家的建构|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治的关系|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三、建设完备的国家治理法治体系|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三、中国式民主的特色|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态|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结构|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结构|第五章|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_三、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一、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进展和蓝图|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一、何谓现代化|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三、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二、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创新观点|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形成发展|第二章| 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转型_三、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段|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结构|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第五化”|第二章| 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转型_三、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段|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向|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四、中国式民主的优势|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实践发展的典型|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形成发展|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态|第十章| 实施共治是国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实践发展的典型|第十一章| 推进自治是国家治理之基_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形成发展|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三、中国式民主的特色|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二、中国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和目的|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三、建设完备的国家治理法治体系|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一、何谓现代化|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四、中国式民主的优势|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点|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三、治理的传统和当代含义|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三、中国式民主的特色|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态|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三、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五、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思路|第三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_一、何谓现代化|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_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二、中国国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观|第七章| 发展民主是国家治理之根_二、中国国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观|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国家治理之维_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二、中国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和目的|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_三、中国政府治理建设的途径和任务|第一章| 治理的由来和发展_三、治理的传统和当代含义|第二章| 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转型_三、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