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3)

第五、国际局面的变迁

晋国的西南角给黄河褖了一层,外面又给山地褖了一层,即属于所谓“表里山河”的地带,也就是扼着秦人东向出路的地带。这一部分的晋境,给魏国承受了。魏一日保持晋的霸威,秦一日不能大有发展。

魏文侯本已先秦孝公而著鞭。当战国开场的六十年间,魏是风头十足的一国。在它西边的秦,东边的齐,南边的韩、楚,北边的赵,没有不受过它的侵略。前353年它把赵都邯郸也攻破了,并且继续占据了两年,因为齐国的压迫才退出。前341年魏又伐韩,韩求救于齐,齐将用了一个和吴起齐名的兵法家孙膑做军帅,依他的计,领兵直捣魏的首都大梁。次年魏军还救,大败于马陵;十万雄师,一朝覆没,主帅太子申和将军庞涓都送了命。次年内,齐、秦、赵又连接向魏进攻(商鞅第二次征魏即在此时)连接把它打败。不久楚人也乘机来报复。计马陵之战后二十余年间秦对魏五次用兵,魏对秦两次献地,秦人不独夺回河西,并且侵入河东河南。

在四面受敌之下,魏君(后来的惠王)用了大哲学家惠施的计策,向齐国屈意修好;后来又用他的计策,于前334年和齐君相会于徐州,互认为王。这是魏人联络齐人的一种手段呢,抑或是抵制当时秦国挟周室以令诸侯的计策呢?恐怕两般都有。与齐魏同时,燕赵中山(即春秋时的白狄国鲜虞)亦称王,其后秦、韩、宋亦继步。从此周室的余威完全消灭了,从此“尊王”的招牌再没人卦了,旧时代所遗下的空壳已被打破了,新时代的幕已被揭开了。列强已毫无遮掩地以狰狞的面目相对,以血染的锋刃相指,再不用寻觅题目,以为夺地攻城的口实了。

虎狼的秦国既已“出柙”,六国的最大问题便是怎样应付它。六国的外交政策不出两途,即所谓“合从(纵)”和“连衡(横)”,或简称“从”和“衡”。依韩公子非在他的遗书里所下的界说:

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所谓一强,不用说是秦国了。秦在西方,六国皆在其东。六国中任何一国与秦国的结合都是东西的结合,东西为横,故称连衡,六国互相结合是南北的结合,南北为纵,故称合从。合从当然是六国最安全的政策,也是秦人最惧怕的政策。直至后来六国都被证明已消失了单独抗秦的力量时,据荀卿的观察,秦人还是“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不过合从政策的持久有很大的困难。

第一,除了些残余的可忽略的泗上小侯,如鲁、卫、邹(即春秋时的邾国)、滕等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维持现状,没有一个国家不想乘四邻的间隙扩张领土,便是不在七雄之列的宋,也经过东征西讨的回光返照之后才给齐国灭掉(前286年)。合从,则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向秦进攻,而秦却不是好惹的。合从政策和六国的“帝国主义”根本冲突。第二,齐、燕两国,距秦遥远,秦的东侵,直到很晚,还没有给他们以切肤之痛,因此它们对于合从运动的热心很容易冷下去;反之魏、楚、韩、赵,因为邻接秦国,它们一和秦绝交,外援未可必,而秦军先已压境,就因为始终怕吃一点眼前亏,他们很容易被秦人诱入“亲善”的圈套,而破坏从约。因此,战国时代的国际关系,好比时钟的钟摆往复于合从、连横之间,每经一度往复,秦国的东侵便更进一步,六国的抵抗力便更弱一些。

自魏衰后,六国中声势足以与秦相埒,力量足以左右世局的惟有楚和齐,这两国若再倒坍,秦人“统一天下”的幸运便注定。下文略述楚和齐在从横捭阖的变化中被削弱的经过。其他六国自相残杀和秦人脔割三晋的惨史,这里不必细表。

前318年六国第一次合从攻秦,以楚怀王为从长。但实际上参战的只有韩、赵。次年,这两国的兵给秦大败于修鱼(韩地),齐又倒戈攻赵、魏,这首次从约,不待秦在破坏先已瓦解。越一年,秦灭蜀,并灭巴,国境增加原有的一倍以上,与楚的巫郡,黔中相接。于是秦人开始图楚。最为秦人所畏忌的是齐、楚的结合,秦人于是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许让为条件,诱得楚怀王与齐绝交旋即食言。怀王大怒,于前312年,发兵攻秦。秦胁韩助战。大败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虏楚主将,及裨将七十多人,并且占领了楚的汉中(汉水上游陕西湖北接界的一带地方),怀王越怒,再以倾国之兵袭秦。战于蓝田,又是一败涂地。韩、魏还趁火打劫,侵楚邓。次年秦又攻楚取召陵。自汉中失,郢都的西北屏藩撤,楚的国威大挫。其后不久(前307年?)楚虽承越国内乱,攻杀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所得还不足以补偿它这次的损失。

前306年(?)齐又提议合从自为从长,邀楚参加,这时正是楚人复仇的机会了,怀王也答应参加了。但不久因受了秦人诱惑,忽然变卦,竟和秦国互结婚姻。前303年,齐、魏、韩于是便连兵讨楚背约。怀王使太子质于秦,请得秦的救兵,三国才退去。但次年楚太子斗杀秦大夫,逃归。秦人得了这个好题目,便联合齐、韩、魏攻楚方城。接着又给了楚两次的惩创之后,秦忽然和楚“亲善”起来,并且请求怀王说到秦楚交界的武关会盟。怀王待要不去,怕得罪了秦,又禁不起儿子的催促,便应命而往。他一入关,秦的伏兵便把关门闭起。他被领到咸阳,朝章华宫,如藩臣一般。秦人要他割让巫郡、黔中,来作为释放他的条件,他也答应了。但秦要先得地,后放人!他愤而拒绝。在秦国羁留了两年,他试逃归,事泄,秦人截住楚道,他从间道走赵,赵不敢纳,正要往魏,而秦兵追至,把他押回。次年,他发病死,秦人把他的尸首送还,楚的老百姓都哀怜他,像死了亲戚一般。但过了三年,秦于大败韩军,斩首二十四万级之后,投书楚顷襄王(怀王子)道:“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善战!”顷襄王给吓得心惊胆战,立即同秦国讲和,次年又向秦国迎亲。

楚怀王死后不久,齐国也由极盛而骤衰。自马陵之战,齐已代魏而为东方的领袖,三晋的君主都向他来朝。其后二十九年(前314年)齐乘燕王哙让位给卿相子之,燕太子逆着民意作乱的时机,出兵伐燕。燕人在离叛的状态之下,连城门也懒得关闭。齐兵不到两个月便攻破燕都,并且继续占据了三年,最后因诸侯的胁迫而退出。用齐宣王自鸣得意的话:“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这样的武功直至此时,秦人也还没有尝试过。前296年,齐遂领着三晋和宋合从攻秦,秦人竟不敢应战。自楚衰后,齐、秦在列国中成了东西突起的两个高峰。

为表示它们的特殊地位,秦昭襄王于前288年(怀王死后八年),约合齐湣王,同时把尊号升高一级,秦王为西帝,齐王为东帝,这个授议隐然有秦、齐平分天下的意思了。但秦的劝道只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手段。它一则可以助长齐湣王的骄心,一则可以离间齐和别国的亲交。湣王底下未尝没有看出这诡计的人。所以他称帝后二日,便受劝仍复称王,昭襄王也只得照样。但湣王的帝号虽已取消,他的野心并没有减小。过了两年,他便举兵灭宋。接着又南割楚的淮北,西侵三晋,并且打算吞灭两周。泗上邹、鲁等小国的君主个个震恐,向齐称臣。宋在向戌弭兵之会后,曾先后吞并了曹、滕,在被灭之前已是一个拥有五千乘兵力的四千里之国,而宋偃王,虽然后世的史家把他比于桀、纣,却不是一个无抵抗主义者。灭宋,而齐的国力大大损耗。

燕昭王方卑身厚币,筑馆招贤,伺机复仇。他看破了这一点,便于宋灭后二年(前284年)联合秦、楚和三晋,大举伐齐。燕将乐毅攻入临淄把三十年前齐军在燕京的暴行照抄一遍。这泱泱大国的首都六七百来年所积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被劫夺一空。湣王出走,连历卫和邹、鲁,还始终摆着“东帝”的架子,责应供张,却到处碰钉,又走回齐国,结果为莒人所杀。别国的兵饱掠飏归后,燕军继续前进,五年之间,把整个齐国的七十余城,除了莒和即墨外都占领了,并且列为燕的郡县。这两个城之能够支持,因有田单在。田单是齐王室的支裔,初时做临淄市官底下的一个小吏。

燕军入齐,他走回故乡安平,教族人把车轴的末端截去,加上铁套。安平破,齐人争路逃奔,多因车轴撞坏,给燕兵追及,掳去为奴。田单和他的族人独得脱身,走避即墨。燕兵围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无主。众人公推田单为将军,以抗燕。田单亲负版锸(筑城的用具)和士兵分劳,把酒肉尽量分给部下,把妻妾编在行伍间股服务。两军正相持间而燕昭王死(前279年),他的继位的儿子,素与乐毅不睦,又中了田单的反间计,便请乐毅退歇,而用一个蹩脚的将军替代他。乐毅一去,燕军便如枯草败叶一般被田单扫出齐境。然而齐国已被蹂躏得体无完肤了,此后直至灭亡之前是它“闭门养疴”的时期。

东帝已被打倒了,秦人可以放胆为所欲为的了。时局急转直下了。燕昭王死前一年,秦将司马错由蜀道攻占楚的黔中。又过二年,秦将白起出汉中,攻破鄢郢,把楚先王陵墓的宏伟建筑,付之一炬,楚兵溃散不战,楚王狼狈迁都于陈国的故城;后来还不放心,又迁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秦人破鄢郢之后,即把它占领置为南郡。次年蜀郡守又占领楚的巫郡及江南。计四年之间,楚国蹙地殆半。结果它还是只得向秦求和。秦便暂时把它放下,而专力去宰割三晋。前260年,白起的远征军败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活埋降卒四十万。赵的壮丁几乎在此役死尽。又四年,秦灭西周,西周君赴秦顿首受罪,尽献所属邑三十二,逃剩的人口三万户,和一些未散的宝器。同年周赧王死,再没人给他立后。周朝的残喘也断绝了。此时秦人正好打铁趁炉热地去吞并六国。但此时昭襄王已衰老,名将白起已被猜疑而诛死,而继昭襄王的两个君主,一个只享祚三日,一个只享祚三年,最后秦王嬴政又以冲龄践位,政权暂时落在母后和权相手中。因此秦人统一的大业被耽搁了二十多年,我们正好借这空闲,从喋血的战场转到历史中比较平静的一角。

第59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4)第55章 在矛盾中行进的明朝 (4)第15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第78章 辛亥革命 (3)第85章 一战后的中国 (5)第48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 (4)第60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下) (1)第33章 改制与革命 (2)第56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1)第44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4)第31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2)第71章 自强之路的失败 (4)第56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1)第56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1)第46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 (2)第20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3)第48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 (4)第3章 中国历史的黎明 (2)第39章 混乱中洒脱的魏晋 (2)第53章 在矛盾中行进的明朝 (2)第52章 在矛盾中行进的明朝 (1)第2章 中国历史的黎明 (1)第8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4)第22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1)第38章 混乱中洒脱的魏晋 (1)第59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4)第89章 蒋廷黻小传第68章 自强之路的失败 (1)第54章 在矛盾中行进的明朝 (3)第3章 中国历史的黎明 (2)第68章 自强之路的失败 (1)第81章 一战后的中国 (1)第66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1)第84章 一战后的中国 (4)第24章 秦广汉兴之际 (1)第32章 改制与革命 (1)第73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1)第17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3)第1章 代序:阅尽沧桑,读史明智第44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4)第35章 权谋夹缝中生存的东汉 (1)第79章 辛亥革命 (4)第26章 秦广汉兴之际 (3)第21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4)第45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 (1)第75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3)第21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4)第22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1)第23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2)第25章 秦广汉兴之际 (2)第83章 一战后的中国 (3)第52章 在矛盾中行进的明朝 (1)第34章 改制与革命 (3)第30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1)第30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1)第45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 (1)第8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4)第82章 一战后的中国 (2)第50章 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2)第38章 混乱中洒脱的魏晋 (1)第60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下) (1)第44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4)第57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2)第77章 辛亥革命 (2)第2章 中国历史的黎明 (1)第86章 一战后的中国 (6)第21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4)第75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3)第59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4)第58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3)第44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4)第21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4)第50章 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2)第15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第84章 一战后的中国 (4)第22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1)第43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3)第79章 辛亥革命 (4)第58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3)第61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下) (2)第88章 吕思勉小传第42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2)第58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上) (3)第67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2)第6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2)第74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2)第49章 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1)第12章 孔子和他所处的时代 (1)第27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1)第60章 落日余晖中的清朝(下) (1)第66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1)第51章 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3)第24章 秦广汉兴之际 (1)第44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4)第39章 混乱中洒脱的魏晋 (2)第73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1)第32章 改制与革命 (1)第14章 孔子和他所处的时代 (3)第43章 开创盛世的隋唐 (3)第15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