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六章 炎帝姜来



在位起讫:前4582—前4563年。

生卒年:前4631—前4563年。

出生地: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

立都:榆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年号:帝来元年(庚子,前4581)。

——————————————————————————————————————————

炎帝姜来,男。姓姜,名来,又名笄(ji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六任帝。

姜来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

姜来生于帝明二十四年(庚戌,前4631),出生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涞源是他的父亲姜宜称帝前的封地,古时称莱原,其地位于太白山(此山位于山西大同市境内)以东,是神农氏最早引种莱麦的地方。神农氏四任帝姜明执政时,把他的儿子姜宜封在了这里。姜宜在此娶伏羲氏女子为妻,生下了姜来。姜宜即位称帝后,又把该地封给了姜来。

公元前4582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在宜阳宫中去世,遗命传位给长子姜来。

姜来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他把帝都宜阳的宫室赐给了几个弟弟,重新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命名为榆林。

姜来执政时,知人善任,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官号为后土。

古文献上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

句龙在担任后土时,工作极为认真,给民众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句龙死后,为了纪念他,帝姜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阴睢(sui)为他修建了后土祠。《水经

注,河水》记载:“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

汾阴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这里的后土祠从炎帝时期至西汉时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后土祠因时间久远损毁严重,汉武帝下令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后土祠。重修的后土祠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汾阴睢崩毁,被黄河水冲走。

关于后土,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阴间的幽都就是后土所建,并且由他治理。还说后土生的头像猛虎,而且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天堂,一只眼睛看人间,一只眼睛看地狱。他的身子却像牛,肥大粗壮。

句龙(后土)的后代很多,大部分都居住在汾水流域,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华夏民族的主体。

姜来任用的另一位大臣,也是远古历史上的著名的人物。他叫姜伯夷,是炎帝魁隗氏的后裔。姜来任用他为主管祭山的官,号为祝官,被后世尊称为山神。传说唐尧时的姜四岳便是姜伯夷的后人,其后代也很发达。商朝末年的姜尚是姜伯夷的后裔,姜尚又名姜子牙,号称姜太公,因初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市西),故又称吕尚。他曾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被周武王封为齐候,立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就是姜尚之后。

姜来执政时期,施行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变,还是实行统一的氏族公社管理制度,主张氏族内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氏族内部已经是贫富悬殊,等级明显拉大,社会的性质正在悄悄地改变。

帝来十四年(癸丑,前4568),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仓颉三世病死,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前4587——前4568),传位给他的后人,帝号仓颉四世。

姜来晚年时,中国北方有两股势力强大起来。一是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国,占据了太行山以东数千里之地,对

中原地区正虎视眈眈。二是崛起于西部甘陕地区的轩辕氏,他们正在沿桑干河流域快速地向东部发展,企图与九黎蚩尤氏争夺太行山以东的广阔地域。

姜来五十岁称帝,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来十九年(戊午,前4563),终年六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长山西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东北炎帝陵),尊号炎帝。

…………………………………………………………………………………………………

姜来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4581(庚子)…………元年……

前4580(辛丑)…………二年……

前4579(壬寅)…………三年……

前4578(癸卯)…………四年……

前4577(甲辰)…………五年……

前4576(乙巳)…………六年……

前4575(丙午)…………七年……

前4574(丁未)…………八年……

前4573(戊申)…………九年……

前4572(己酉)…………十年……

前4571(庚戌)…………十一年……

前4570(辛亥)…………十二年……

前4569(壬子)…………十三年……

前4568(癸丑)…………十四年……

前4567(甲寅)…………十五年……

前4566(乙卯)…………十六年……

前4565(丙辰)…………十七年……

前4564(丁巳)…………十八年……

前4563(戊午)…………十九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八章 佘 蓄(柏皇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启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章 姒 槐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八章 归 纹(赫胥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六章 赤 禅(祝融氏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三章 炎帝节并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八章 节 芒(伏羲氏24)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盘庚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四章 随 秦(中央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盘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伏羲女娲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喾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己畅楑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将肃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章 姒 槐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三章 鹏 烁(混沌氏3)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神农(一)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穷王后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三章 炎帝节并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三章 节 曲(无怀氏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章 黄帝姬常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喾美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骊连氏4)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章 八任帝美勾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七章 起 望(栗陆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发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穷王后羿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三章 炎帝节并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四章 周康王姬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栗陆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二章 团 良(骊连氏3)远古历史到底有多远(卷首语)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四章 夏王姒扃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盘庚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美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四章 黄帝江阳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六章 商王子沃甲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仓颉氏政权_第一章 史皇仓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栗陆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七章 郁 莟(柏皇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八章 节 芒(伏羲氏24)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八章 佘 蓄(柏皇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五章 商王子祖辛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九章 黄帝转茸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诵(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亲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五章 伏 显(柏皇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简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