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僵局

人想要继续前进的时候,法国人的毒气弹也发挥了作备的德国人损失惨重,超过二十万德军受伤不能继续战斗。不过恐慌之后,德国人发现,法国人的毒气弹数量好像并不多,经过一轮战斗之后已经消耗殆尽。

于是德国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将法国军队压缩到了巴黎,顺便救出了被困半个月第九集团军,在历史上,德国人第二次包围了巴黎,看起来巴黎的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马恩河战役终于结束了,这次德国人取得了胜利,在人数上占很大优势(135对75)的德国人成功地迂回到了巴黎,经过连番血战之后,法国人虽然杀伤了很多德军,但是自己的环选育地被大大的压缩了,局势开始对法国人不利。

不过法国人也并不是没有希望,法国人的主力正在通向柏林的路上,而且算算时间的话,也快要到达了。所以只要巴黎坚持下来的话,在柏林的法德对比(25万对65万)是很

果然,在巴黎围城之后不到1个月,柏林守军也被迫退进首都,历史上重来没有出现的“双都互围”开始了序幕。不过在经过了战争的残酷洗礼之后,法德双方都学得十分聪明,利用战壕加上机枪大炮来进行防守。

对于防守方而言,机枪此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些埋伏在防御工事后面的机枪手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将进攻士兵地生命轻易地夺走。

在一战爆发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地只有中国,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是1897式机枪,数量超C0挺。1897机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自动武器,它在一战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以至于后来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1897机枪的战争。

快速射发子弹的特点,使得1897式:模。同时它的链式供弹系统,也为士兵们节省了很多装弹时间。

由于1897式机枪这种自动武器的出+..力。而且也彻底改变了当时的作战方法。

机枪的强大威力,使得每一方想发动进攻时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许多士兵就这样在它的扫射下没有任何意义地死去,而那些据壕防守的士兵,伤亡率却微乎其微。为了更有效地杀伤堑壕内地守军,一些新型武器开始出现,中国产52毫米无声迫击炮被越来越多::L攻前的打击。

与此同时,手榴弹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德军首次向法军掷出了中国造手榴弹,从那之后。手榴弹就成为了步兵的常用武器。而在早期地时候,空罐头盒或者瓶子常被用来制作手榴弹。

虽然武器有了创新,但是却仍然不能有效攻克堑壕网的防御体系,随着僵持与对峙局面的继续。既然地面上的进攻没有成效,于是双方又把目光转入到了地下。不管是德军还是联军,都开始试图挖掘隧道通向对方。

一旦隧道挖好了,隧道工就在里面放置大量地高强度炸葯。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活儿。隧道工们必须一直监听着外面的动静。听听是否有敌军也在挖隧道。有时一方会找到另一方埋下的炸葯,还有时,挖隧道的敌对双方也可能因挖通隧道而相会,这时,双方就会展开殊死搏斗,直到一方完全倒下。

炸葯埋放好以后,必须将它和电子引火装置相连。整个系统必须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其能有效工作,隧道随后就被封死。9月晨,法军埋放在一个叫墨西尼斯高地的所有炸葯被同时引爆,响声震耳欲聋,那些被惊吓住地守卫德军,很快被制服。

随同武器的创新发展,一些新的作战技术也开始在堑壕战中出现,巡逻和狙击成为主要的战术。

前进中的弹幕射击将会对敌军的堑壕予以重创。

这种作战方式是用来摧毁铁丝网和被其掩护的工事,并且削弱守军的士气。

进攻者然后就可以冲破无人区。一旦进攻者冲到对方的战壕边,他们就会卷入一场近身肉搏,用刺刀、枪托拳头搏杀敌军。

幸存的进攻者需要巩固战果。如果他们不能迅速反应的话,就有可能被再次逐出。而且会在敌人的反攻中死伤更多。

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军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克服堑壕的渗透战术,当时德国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古特尔在战场中积极运用了此战术,所以这种战术后来又被称为了“古特尔战术。”

德军在运用此战术时,先派出一支经特殊训练的冲锋队为作战开道,这些冲锋队员懂得如何绕过敌人的火力中心,他们能迅速到达敌军防御体系的纵深,切断敌军通讯,从而给随后担负正面进攻的大部队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

这种战术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是要顺利并成功地运用它却并非易事。

但是在一战后期的几次作战中,由于德军的后勤保障支援能力减弱,古特尔战术也因此没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战场的信息沟通是通过通讯兵完成的,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能穿过无人区。这就意味着心急如焚的指挥官们弄不清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结果常常是,那些少数幸存下来的进攻者不得不独自杀出血路,所剩人数越来越少。

由于通讯的不畅,剩下来的人还会继续攻击同一地点。这种状态会不断地反复下去。战死和受伤的人数总是不断上升,直到进攻者被迫停下为止。大批大批的士兵就这样在堑壕战中无谓地死去。

陷入僵局的法德两国,开始积极的寻找外援,来缓解自己目前的窘困局面。

第84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五)第27章 宋兵策失踪第53章 元宵夜庆核平第20节 大海战第85节 短视第31节 黄雀会议第102章 原子弹(上)第39节 特战雄兵(六)第1节 大流感第57节 经济危机(二)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内战第45章 射小鸟第107章 分赃第16节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舰第5节 京城流血夜(下)第29节 朕受命于天第35节 蝴蝶效应(上)第3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65节 犹太人复国(中)第14节 霸王别姬(中)第69节 半瘫山姆斗野鹤(一)第48章 刺马(上)第51章 陆沉比基尼五十节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第50节 北极熊的哀鸣第22节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55章 第一次经济危机第26节 翘家大小姐(中)第14节 乱局第1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上)第47节 北京奥运会第35节 美国战败第32节 黄雀会议下第6节 因祸得福(上)第21节 美国卖我蒙汗药第19节 兵贵神速(五)第11节 筑巢引凤第26节 北洋阅兵(下)第39节 特战雄兵(六)第38节 特战雄兵(五)第3节 塔拉纳山之战第28节 升龙计划-突破东线第19节 热血贯长虹第34节 痛定思痛引听证第63章 罗斯柴尔德财阀的末日(下)第34节 光复故土第49节 大白舰队(上)第9章 直谏(上)第12节 俄东密约第5节 醒狮第40节 血战(七)第30节 出院第49节 特战雄兵(十六)第78节 圈套(下)第71节 中南行省第33节 巨舰(上)第8节 变数第26节 侦缉营的未来(下)第3节 北京条约第8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上)第98节 伦敦上空的鹰(下)第62节 铁流一第81节 围剿阿肯色号(下)第24节 鹬蚌联合 血拼渔翁第15节 空袭(中)第92节 560毫米主炮下的临时后方第34节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第6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一)第35节 禁烟(一)第1节 大流感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21节 巡检做天子(五)第3节 密谋?第43章 杯弓蛇影第30节 杨度第35节 血战(一)第19节 中国与日本第5节 昔日国宝今何在第7节 论势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9节 血战拉法第29节 美法同盟第57节 经济危机(二)第24节 香港论策(中)第40节 血战(七)第58节 进退两难(二)第39章 拖刀第19节 中国与日本第10节 断粮(下)第26节 台湾风云起第3节 塔拉纳山之战第7节 千骑卷平冈第24节 香港论策(中)第36节 水库三日谈第61节 进退两难(五)第44节 赤字搞教育(上)第22节 闪电战(中)第25节 北洋阅兵(中)第36节 困兽犹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