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热血贯长虹

征军第五军第十六师作为最前头部队,受到了十倍以攻,然而,这支老牌禁旅,当年平寇军第一营扩编而成的虎贲之军,在危急关头显示了超强的实力,将十倍于己敌人硬生生的挡在身前,避免了前头部队的大溃败。

在一条小溪边上,十六师的一个班奉命驻守此地一天,不过时间只过了4小时,这个班就只剩下了张大牛一个人,还有一挺行者通用机枪。这款机枪是皇帝陛下的三夫人萧小燕亲自设计并监制的,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对于一挺行者通用机枪的出现,皇帝笔下用了三个‘最‘对它做出评价: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萧小燕在一挺行者通用机枪上大量采用冲压件,这在机械制造史上尚属首创。

因此,当行者通用机枪一出笼,盟军谍报人员的‘急件‘就如雪片般飞来,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中国人不行了,竟然让一个非专业的女子射击机枪,这个古老的王国总是陷入后宫的影响中,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愚蠢举动

但实际上,行者通用机枪大量采用冲压件并非由于后宫政治的体现,而恰恰是枪械生产制造方面的一次崭新突破。

行者通用机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枪口助退器兼具消焰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发射。

行者通用机枪地供弹机构设计得非常成功。金属弹链50发一节,可连成250的整弹链使用。能够平滑输弹,避免了射手使用帆布弹带时地猛烈拉扯。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快速,由盖环和卡笋组成,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将枪管托出。

现在张大牛只希望,自己可以再打退敌人一次冲锋。或者多消灭几个敌人。在他的机枪视界里面,到处都是俄国骑兵的尸体,作为一个未开化的国家,在大多数国家都抛弃骑兵的情况下,竟然还保留了这么多的骑兵,真是令张大牛感到惊奇。

天色渐渐亮了,张大牛地视线也清晰起来,对面的俄军显然也做好了准备,几百米外那些俄国人开始冲锋。几乎与此同时,张大牛的机枪也开始响了起来

“嗒……嗒……”机枪的声音不紧不慢,跟俄国人的骑兵保持找相同的步调,不过这些子弹大部分都能打中目标。俄国人的骑兵在两百米外,就损失了五六个骑兵。

一旦距离不到200,那些俄国骑兵开始加速,这样的话。在达到张大牛所在地的时候,正好是马速最快地时候,锋利的马刀应该可以很轻松的砍掉哪个士兵的头颅吧。

与其同时,机枪地声音也开始变得快了起来,欢快的嗒嗒声形成了一道死神的邀请线,在这道邀请线面前,无论勇敢还是懦弱。强壮还是虚弱,都不会对最后的结果有什么影响,接到者只有立刻死亡。

在张大牛地机枪扫射下,俄国骑兵纷纷到地,但是俄国骑兵与张大牛的距离仍然在不断的缩短,俄国的骑兵太多了!

张大牛的机枪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快,子弹泼水般的撒向那些俄国骑兵,那些俄国骑兵虽然奋力前冲,可是在张大牛地机枪弹幕面前,竟然无法越雷池一步,前仆后继的倒在了距离张大牛六十米处。

这就是张大牛的绝对防御圈,在这个距离内,如果不能将所有的敌人射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张大牛被射杀。前几次俄军骑兵的冲击,都是在这最后的六十米功亏一篑,不得不逃回去。

双方僵持了几分钟,越来越多的死亡让俄国骑兵胆寒,有些骑兵开始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速度,有些甚至想要逃回去。而这边的张大牛也不好受,经过长时间的射击,虎口已经被震得麻木裂开,鲜红的血涂红了双手,锥心刺骨的疼痛不断袭来。

可是张大牛的手仍然坚定,机枪的声音还是那样的铿锵有力,张大牛知道,这一次,俄国人还将无功而返。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向后逃跑了。

机枪的射击声嘎然而止,子弹用光了,张大牛没有时间叹息,拿起了冲锋枪,这是自己弟弟张小牛的,五十发一个弹夹,一共只有三个弹夹。

第一个弹夹打完,俄国骑兵开始溃败,张大牛面不改色换了一个弹夹

第二个弹夹打完,俄国骑兵意识到火力的明显减弱,开始调转马头,重新杀过来。

第三个弹夹打完,俄国骑兵逼近到了100,冲锋枪的活力不足以压制敌人。

扔掉冲锋枪,张大牛拿起了手枪,本来还应该有两支步枪,可是没有子弹,现在只剩下这支班长的手枪,里面还有五发子弹。

第一发,没有人落地,

第二发,没有人落地,

第三发,一个俄国骑兵发出一阵惨叫,跌落马下

第四发,还是没中。

第五发,仍然没中。

张大牛丢掉手枪,拿起了步枪,跳出了战壕,大声喊道:

“老毛子,俄国杂种,你们全过来吧,老子不怕你!”

张大牛的喊声,在小溪上空回荡,在这一刻,压倒了俄国人的枪声,久久不息。

第二天,当中**队收复这里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墓碑,上面用俄文写着

“公元19年1026日,哥萨克骑兵第十五师**团**营,于此地遇到一中国士兵的猛烈阻击,血战竟日,终克。这名中国士兵,凭借一人一枪,死战不退,竟然连毙我忠勇将士七十三名,机枪打至弹尽,换用冲锋,冲锋弹尽,换用手枪,手枪弹尽,上刺刀执步枪面对我百余骁骑,仍然面不改色,大呼悍斗。此诚中用无双之烈士。虽与我敌对,然此人武勇感动天地,成为军人楷模。特立碑于此,纪念此人,事迹记于碑上,不使该勇士事迹随风飘逝!

营长

第2节 京师风云第5节 太白楼上试金甲第81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少将(二)第8节 天水易手第42节 特战雄兵(九)第52节 巴拿马运河(下)第4节 将军初建功第8节 上树抽梯(下)第19节 鏖兵山海关第40节 水库三日谈(四)第54节 克拉运河(二)第2节 酒楼英雄会第49节 血战(十六)第47节 特战雄兵(十四)第43节 血战(十)第36节 水库三日谈第16章 美国的悲哀第18节 狂澜俄国中亚革命第1章 手谈(上)第19节 新“无畏舰”第16节 兵贵神速(二)五十节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第10节 真理在那里第11节 筑巢引凤第36节 禁烟(三)第53节 设想俄罗斯公国第34节 法国舰队与巡洋舰队的混战第8节 变数第20节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5节 变生肘掖(下)第14节 霸王别姬(中)第10节 真理在那里第11章 贸易利润第21节 巡检做天子(五)第41章 赵括第21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46节 宿命对决(四)第13节 绝处逢生(上)第94节 抢滩登陆战(中)第77节 初战(上)第10节 僵局第35节 蝴蝶效应(上)第94节 抢滩登陆战(中)第28节 北疆鏖战(九)第34节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34节 特战雄兵(一)第8节 屈打成招第24节 三江口第30节 北疆鏖战(十)第14节 第一次参谋会议(上)第17节 满载而归第50节 血战(十八)第59节 进退两难(三)第3节 立国第一战(下)第30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第39节 血战(六)第14节 乱局第40节 特战雄兵(七)第46节 特战雄兵(十三)第9节 明大势总统放权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第84节 鬼子需要什么第2节 平地起风雷第24节 三江口第20节 焦土第27节 科技的威力第61节 爬雪山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31节 慕尼黑会议第3节 诱饵第12节 唐绍仪舍命说俄酋第54节 克拉运河(二)第26节 绝望之战第1节 运筹千里(一)第17节 陆军不行海军上第49章 刺马(下)第20章 帝国惊梦第8节 四海华人皆兄弟第8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上)第80节 亮剑第27节 翘家大小姐(下)第48节 上海世博会第8节 四海华人皆兄弟第11节 筑巢引凤第48节 宿命对决(六)第2节 京城之夜第74节 我们都是神枪手(下)第51节 摇摇欲坠的沙皇宝座第17节 小猪快跑第25节 轻巡舰队的力量第35节 禁烟(一)第13节 归燕回翔(下)第9节 血战拉法第74节 驼峰航线(上)第20节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23节 风雨飘摇大清国第27节 台湾会议第6节 海兰泡之战(下)第6节 官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