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血战(六)

久之后,英国人又一次受到了打击,“勇敢“号战列毫米炮弹击中,不得不退出战斗,不过仍然没有逃脱沉没的命运,在撤退过程中与前来救援的“忠诚”号战列舰相撞,随后两舰在摆脱过程中动作缓慢,双双被击中,两舰上一4276,543名获救。

一般来说,战斗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部队崩溃

敌人伤亡不大,我军伤亡惨重,而且这种交换必会继续下去。

敌人无伤亡,我军伤亡较大,而且即便拼光全军,也不能给与敌人有效的伤害。

敌人伤亡较大,而我军即将全军覆没。

在英国人看来,他们面对的就是第二种情况,开战到现在,已经失去了五艘战列舰,而德国人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损伤。英国舰队司令,坎宁上将开始考虑,是否将这场无望的战争进行下去。

难道让这两艘德国巨舰带着击沉五艘英国战列舰的荣誉,得意洋洋的回到德国吗,如果那样的话,以后大西洋将成为德国人的天下,想象一下,如果今天自己面对的是六艘““威廉三世”号”级战列舰,后果将是怎么样的呢?

想到这里,坎宁上将下了决心,战斗到底,一定要把这两艘德国巨舰击沉!

下达了决死一战的命令后,看起来命运女神似乎没有眷顾更加勇敢的英国人,英国人第四艘、第五艘战列舰地相继被击沉。一片绝望的气氛在英**舰中散布。

就在英国人时期崩溃地前一刻,突然在远方。原本一直漆黑的那个地方,出现了一丝火苗,在被反复打击了上千次之后,终于有一发炮弹或者炸弹,幸运的穿透了德**舰的装甲,击中了装甲下面薄弱的舰体。

被击中的是德国的““威廉三世”号”,作为先导舰。他已经接受了几百发大口径炮弹地攻击。好多部位的装甲已经破损,这一次,一发炮弹或者炸弹找到了上一次(或者几次同时)攻击留下的弱点,终于敲开了威廉三是坚硬的外壳。这枚炮弹/炸弹直接将A炮塔报销,而且随之而来的大火让英国人看到了进攻的方向。

不过围绕着到这枚到底是底是空军的炸弹还是海军的炮弹这个问题,英国海军和空军开始了漫长的马拉松辩论,在当时地环境下,英国首相支持了海军,在某种程度上。海军提出的论据更加充分,而且海军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支持海军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过在几十年后,当第一个深海潜艇前去““威廉三世”号“残骸进行探险拍照之后。迷底揭开了,第一枚命中德舰地应该是航空炸弹,这枚炸弹直接进入了炮塔左侧的甲板,然后将这4200重的炮塔掀了起来。

英国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德国人地巨舰也受到了重伤,看起来英国人可以在下一刻将这艘巨舰送进海底。不过“菲特列二世“号及时地前出,挡在”威廉三世”号前面,而”威廉三世”号号的大火,也在损管人员的努力下,奇迹般的被扑灭了。

虽然损失了一个炮塔,可是在经过紧急抢修之后。”威廉三世”号竟然神奇的恢复了战斗力,不过b炮塔的转动机构受到极大震荡,无法自由转动,只能沿着舰艘做左15度,右70的转动,实际上失去了一半地火力。

对于威廉三世这么令人惊奇的防护能力,后世很多专家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结论是

在纵向俯视图上,”威廉三世”号的舰体为纺锤形,中间最粗,向首尾两端以抛物线形逐渐变细,这种形态的舰体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构造强度。在横向上,由于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侧装甲和上装甲甲板,该舰在上甲板下方就布置了第一主构造梁,并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构造梁,使该舰拥有双层舰体上部主构造梁,而不是象其它多数国家战舰那样在主水平装甲下方布置单一的主构造梁,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了15米高36米宽的全部舰体横截面的.=.的增加了承力结构的几何力矩从而提高了强度。

各国的军舰上都有把一部分装甲融入构造的做法,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广泛,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意志级装甲舰。借助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成功设计经验,”威廉三世”号同样把大量的装甲融入了它的舰体构造中。其中独立充当构造构件的有110-120mm的主水平装甲倾斜部分,80-100mm的主水平装甲水平部分,20-60mm的横向内部装甲和30mm的纵向内部装甲。

德意志级装甲舰是在保持舰体构造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省舰体结构重量的典范,而”威廉三世”号在舰体结构重量保持17691吨不变的前提下,把装甲融入构造则大幅的增强了舰体强度。巧妙的构造设计加上优质的造船材料,为”威廉三世”号战舰打造了一个强度极为可靠的舰体,这一点明显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多数军舰。

“威廉三世”号全舰分为28个主水密隔舱段,从第3第24舱段为主装甲堡区域,舰体主全部装甲防护,保护了98%的水线长度%C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这是任何同时期战舰也无法做到的大手笔。

在巨大的舰体主装甲堡内,德国人又在纵向和横向上安装了多重装甲和水密隔板。以锅炉舱段下部舰体为例,除了两舷各拥有宽度为5.5米的防雷隔离舱外,内部又被分成三个并排布置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内安放着两台高压重油锅炉。”威廉三世”号拥有两个这样的舱段,它们中间被一个副炮弹药库舱段隔开。在这样的布置下,一个锅炉舱进水,战舰只会损失六分之一的动力,来自一个舷侧方向的攻击最多只能让战舰的两个锅炉舱进水,损失三分之一的动力。

此外,与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不同,依托大量的横向、纵向和水平装甲,该舰在主水平装甲以上的上部舰体内也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加上下部舰体,”威廉三世”号全舰被细分成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独立水密隔舱,就像锅炉一样,该舰每个重要的子系统都被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原理分隔放置在这些隔舱内,从实战情况来看,英国人很难用单一的常规攻击方式毁灭该级战舰。

第10节 色情拷问法第38节 特战雄兵(五)第7节 经济会议论发展第15节 唇枪舌剑换美援第79节 初战(下)第32节 抗美第58节 进退两难(二)第40章 运筹第93节 抢滩登陆战(上)第80节 亮剑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25节 侦缉营的未来(中)第42章 夺帅第34节 法国舰队与巡洋舰队的混战第23节 香港论策(上)第38节 血战(五)第69节 半瘫山姆斗野鹤(一)第4节 海兰泡之战(上)第10节 第八大工业奇迹第75节 筹粮第64章 危险的前兆第36节 水库三日谈第14节 辩论大赛第40节 奇袭?(上)第5节 清鹿谁得(上)第57章 历史转折点第19节 中亚自治同盟第9节 突袭(四)第64章 危险的前兆第47节 北京奥运会第11节 筑巢引凤第40章 运筹第32章 谭嗣同(下)第17节 俄国-泥足巨人!第8节 突袭(三)第56节 空战伐心第14节 第一次参谋会议(上)第58节 甘地第92节 560毫米主炮下的临时后方第38节 血战(五)第19节 新“无畏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章 铁幕(上)第3节 密谋?第86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七)第10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下)第76节 驼峰航线(下)第17节 会猎木兰第49节 血战(十六)第1节 施利芬计划第48节 胜第28节 对日的最后一战第5章 你和平,我演变第65节 犹太人复国(中)第49章 刺马(下)第12节 铸犁修剑备凶顽第13节 霸王别姬(上)第31节 三战(上)第4章 铁幕(下)第一 卷结束语第2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下 未完第22节 装甲对装甲第14节 霸王别姬(中)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20节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18节 兵贵神速(四)第26节 北洋阅兵(下)第6节 清鹿谁得(下)第29节 朕受命于天第48节 胜第11节 突袭(六)第42节 水库三日谈(六)第49节 特战雄兵(十六)第74节 新年新石油第83节 多送几路鬼子走好第18节 钱财滚滚来第1节 立国第一战(上)第78节 圈套(下)第89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十)第2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中)第33节 三貂岭大捷(上)第72节 夺取皇冠明珠第71节 中南行省第8节 屈打成招第16节 辩论大赛(下)第3章 铁幕(上)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第34节 特战雄兵(一)第12节 真理不辩不明(中)第1节 运筹千里(一)第23节 香港论策(上)第79节 技术决定成败第90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十一)第82节 护航制度的胜利第7节 千骑卷平冈第3节 霸王别姬第34节 法国舰队与巡洋舰队的混战第7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二)第7节 千骑卷平冈第61节 经济危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