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兵贵神速(四)

长也火了,大喊一声:“给刘志文烧他狗娘养的器立刻就把暗堡烧成一片火海。

火焰喷射器的历史要远早于火枪和火炮,早在公元七世纪,拜占庭人就在与阿拉伯人的海战中,使用了一种叫做“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这种燃烧剂平时封装在木桶里,使用时用手摇泵从通过一根喉管将之喷向敌战船。“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配方特殊,遇空气便自燃,阿拉伯人的木质战舰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计划也告失败。

现代意义上的火焰喷射器,其发明者被公认为德国人理查德.勒,他于一九一年造出了一个火焰喷射器样品供德军评估。费德勒的装置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代火焰喷射器的一切特征,该装置为人力携带,配有一个周长为1.下半部为压缩空气瓶,上半部为燃烧剂瓶。当射手压下燃料筒上的节流阀手柄时,压缩空气将液体燃烧剂经一个橡皮管从钢质的发射管口喷出,发射管口有一个简单的点火装置,液体燃烧剂被点燃后,形成一束状的火球喷向目标。这个装备的射程是十八米,能够持续喷射两分钟,但点火信管是一次性使用的,每次发射都必须换用新的。费德勒的装置直到十年后,也就是一九零一年才被德**方采纳,德军组建了一个有十二个连的特别团。装备了现代历史上第一种火焰喷射器。不过又过了四年,火焰喷射器才在战场上显示了它骇人地威力。

一九零五年二月。法国人在凡尔登率先尝到了德国人的烈焰,两个月后,一九零五年七月三十日,英国人在弗兰德地区霍格〕地战壕里也尝到了这种混合着汽油、橡胶和硫磺的地域之火的味道,两天的战斗中,英军共损失了三十一名军官和七百五十一名士兵。霍格战斗结束后,火焰喷射器巨大的近距离杀伤力也第一次被写进了作战报告。

吃了苦头的法国人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火焰喷射器。法国人比较现实,他们地设计基本上仿造德国人的,并在一九零三~一九零四年间投入了使用。而英国人则过于异想天开,他们造的火焰喷射器是重达两吨的庞然大物。在索姆河地区,英国人部署了四门这种怪物,固定安装于距德军前沿五十五米的防御工事内,其前方就是双方对峙的无人区。这四台大型火焰喷射器为索姆河战役专用,射程八十米,用于在步兵冲锋前清扫德军的第一道防线。一九零四年七月一日。索姆河战役一打响,德军的反击炮火就摧毁了这四门火焰喷射器中的两门,另两门在拿下德军第一道防线后也失去了作用。

德军在霍格取得了成功之后,更加重视火焰喷射器地作用。他们将火焰喷射器兵编成六人小组。每组三具火焰喷射器,分散配置在整个前沿,主要任务是当德军发动攻势时清扫协约**队的前沿防线。一九零七年,德军对装备的火焰喷射器进行了改良。减轻了重量,并使用可多次点火的信管,使得火焰喷射器地机动性和射击频率大大增高。尽管如此,由于法**队对德军火焰喷射器已有了警觉,当德军的火焰喷射器手设计时,法**队便集中火力向其射击,一旦俘虏德军火焰喷射器手。立刻就地枪决。再加上这种武器无法提供远距离宽正面的持续火力,这种优秀的战壕战武器再也没有发挥象在霍格战役中那样地决定性作用。整个一战中,德军一共进行了超过六百五十次的火焰喷射器进攻,而法**队的同类攻势几乎为零。

的确,火焰喷射器在这次战争中给双方带来的伤亡远比不上机关枪和重炮,但在近乎肉搏的战壕战中,德国人的火焰喷射器无疑给在泥水中瑟瑟发抖地协约国士兵的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种兵器被中国兵器制造所看重,经过10年的发展,最新的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准。

一六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外号“火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五百毫米,直径七十毫米,壁厚一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剂。燃剂罐前部

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一个喷射剂腔。“火拳”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全重3.公斤,射程为三十米,喷射时间为0.

作为近战武器,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二战战场上与一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还是用于对建筑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坚以及对残敌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战时,步兵的火焰喷射器还经常被用作近距离反装甲武器。火焰喷射器喷射的火焰并不能烧穿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尤其是后期苏军的坦克,但火焰喷射器喷出的流态火焰射流却能从装甲目标表面的一些开口处,比如坦克发动机舱的顶盖,流入车体内部,引燃其燃油或弹药,从而使装甲目标失能或完全被摧毁。部队的作战报告显示,火焰喷射器对使用汽油机的车辆以及美军4坦克的破坏效果明显,但对使用柴油机的苏联坦克的破坏效果却有限。

下面的场面,刘志文一辈子忘不了:火海里一片绝望的惨叫,印度兵一个接一个从暗堡冲出来,个个身上冒着烟带着火,嚎叫着,一边开枪,一边不顾一切地向刘志文们冲过来。闹半天暗堡很大,里面藏着上百印军。刘志文端起枪,不停地扣扳机,身边身后几百支手也在不停地扣扳机。好像一眨眼的工夫,所有印度兵都被打倒在地上。

事后回忆,发现人在战火中,恐怕什么都来不及想,来不及想对错,来不及同情,甚至也来不及害怕,脑子里只有仇恨,仇恨都集中在枪口上……

第四天清晨,天还没亮,刘志文翻过一座山,终于看到山脚下般登的***。一路上,除了那座暗堡,没有再遭遇印军,可见印方对这条小路并不重视。就在这时,先头部队报告:向导不见了

门巴族老乡八成是看到暗堡那一幕,吓坏了,不知到达般登后又会是什么情景,所以钱也不要了。他地形熟,别说找条岔路跑掉,就是随便躲进山沟山洞甚至树丛里,刘志文们上哪去找?

离开向导,刘志文们才发现小道找不到了。脚下处处是悬崖峭壁,般登近在咫尺,部队却没法下去。

早上6点钟,般登方向枪炮声响成一片。显然是正面部队准时发起总攻。可刘志文们师这两万人还在山腰上打转转。这时,不知谁想起从独立旅缴来的尼龙绳,赶紧命令战士们交出来,集中到一起,点火烧,接长,几股细绳纽成粗绳,找崖矮些坡缓些的地方,一根根垂下去,战士们抓着绳子往下滑。大约8种,刘志文们师总算在般登后面打响了。

说实话,般登战役究竟多么激烈,刘志文并未亲眼看见。在半山腰只听见雨点般密集的枪声和震天动地的炮声,看见刘志文们的迫击炮弹带着硝烟飞向城中。等刘志文们滑下山坡随着部队进城,炮声已经停止,枪声也变得零零星星。显然,战斗已经结束,印军很快被打垮了。

刘志文是翻译,参加审问俘虏,这才知道,印军研究过刘志文军的战术战例,知道刘志文们在大规模进攻前通常会派小股部队穿插渗透,搞“奇袭白虎团”,所以预先做了准备,可惜他们过于迷信喜马拉雅山天险不可逾越,设想刘志文军可能会事先派小股部队渗透潜伏,人数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携带重武器,所以只留一个营随时待命。刘志文们的部队刚从后面打响,那个营就扑了过来。他们万万料不到,从后面包抄过来的竟是一支两万人的整师。

前面说过,那次反击战,军委制定的指导思想是:斩头断尾,中心开花。般登正好是印军防线的中心。这里被切断,印军全线首尾不能相顾,防线立时崩溃。更重要的是:刘志文军实施大规模长途迂回穿插,部队仿佛“从天而降”,把印军的“胆”吓破了。他们不知道中**队是从哪出现的,更不知中**队还将从哪出现,于是就出现了人们广为传说的那种场面:枪声一响,印度军队撒腿就跑,追都追不上。

第14节 绝处逢生(下)第23节 樱花凋零第20节 大海战前夜第17节 会猎木兰第14节 乱局第3节 北京条约第67章 激战掌骨峰第38节 特战雄兵(五)第15节 兵贵神速(一)第8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三)第15节 兵贵神速(一)第53节 设想俄罗斯公国第33节 洪水无情人有情第17节 小猪快跑第2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下)第3节 变生肘掖(上)第1节 立国第一战(上)第14节 第一次参谋会议(上)第15节 霸王别姬(下)第29节 针尖对麦芒第17节 强取第33节 三战(下)第90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十一)第58节 经济危机(三)第55节 克拉运河(三)第26节 侦缉营的未来(下)第16节 辩论大赛(下)第46节 宿命对决(四)第31节 盘古计划第46节 血战(十三)第84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五)第3节 吏治难清第71节 中南行省第13节 美国陆军-无能的代名词第33节 拼力一掷定乾坤第51节 血战(十九)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5节 美西战争导火索第52节 授勋凌烟阁第59节 进退两难(三)第3节 诱饵第25节 轻巡舰队的力量第24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第7节 刘锦棠千里下甘州第44章 螳螂捕蝉第45节 特战雄兵(十二)第1节 劈日第一刀第5节 海兰泡之战(中)第65节 铁流(四)第6节 因祸得福(上)第77节 初战(上)第44节 血战(十一)第32节 抗美第14节 绝处逢生(下)第6节 海兰泡之战(下)第50章 火线 帕劳岛!第12节 出口雇佣兵到美国第3节 北京条约第13章 种族清洗第28节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7节 因祸得福(下)第30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第14节 日本vs东北 纺织品之战第29节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第4节 烈日要塞(下)第29章 弓逃第15节 辩论大赛(中)第22节 北定中原第58章 潜龙第15节 独立宣言的作用第19节 潜艇奇袭(下)第60节 进退两难(四)第6节 男儿心如铁第27节 台湾会议第18节 破交(上)第5节 太白楼上试金甲第2节 平地起风雷第23节 奇袭印度第11节 欲擒故纵第10节 美西古巴之战第94节 抢滩登陆战(中)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6节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第23节 奇袭印度第33节 巨舰(上)第14节 辩论大赛第30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第7节 论势第9节 夜袭第60节 潜伏第14节 激战定西第25节 慰安妇与战争第46节 赤字搞教育安(下)第9节 血战拉法第7节 四川造反第34节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50节 血战(十八)第23节 小问题大后果第26节 侦缉营的未来(下)第1节 布尔战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