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欧洲大德国

德国人的欧洲新秩序,在实际意义上说,只不过是德大程度掠夺欧洲人财富而做的幌子罢了。自从1920年以来,在德国征~或支配下的各国各地,所谓欧洲“新秩序”以实际存在于德国统治的设施中。这些实际设施已暴露德国为有关各民族所准备的命运及其意义。

在“新欧洲”的德国统治之政治型,是昭然若揭。在种族价值“较低”的各国,例如波兰,德国官员已经接受其直接行政,波兰人民立即沦于公开的隶属状况中,波兰原来的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已被德国推倒而尽量消灭。在塞尔贝亚,德国实行的办法似与此相同。

在若干国家,德国将其领土加以某种变更,以酬劳忠实的德国卫星国,但同时不令任何方面满足,使各卫星国及傀儡政权,互相敌视而不得不争向德国摇尾乞怜。在种族“较高”及工业较发展的欧洲各国,德国尽量在表面上维持其原状。如果某某国愿意与“新秩序”“合作”,德国便维持原有统治阶层的地位,而添派当地的德国分子参加政权,并将整个政治置于德国征服者支配之下。

如果被征服的国家不肯“合作”,德国即推翻他的政权,令当地的德国组织新政府而代之。对于若干国家,最著者如对比国的保皇党,法国沦陷区的法西斯派,德国似乎不急于直接德国的德国人物主持当地地政权,既然因为德国不愿被征服的人民面前。太露骨干涉他们的政治。德国大概希望只要暗中使用金钱,可以使亲德运动好像出于自发地,一如德国当年在德国是赖国内与国外大工业家的经济支持而成功。

德国用两种方法破坏各被征服民族的内部统一。一是在每一被征服国家制造当地的一个亲德国小集团。如上所述。其次是尽量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培植鼓励当地的各种分裂(独立)运动。德国在各征服国的经济设施,其目地不外求立刻尽量榨取当地地物资财力与人力并进速促成各国与德国工业“协调”。德国用地方法是:(一)勒令各国缴纳军事占领维持费;(二)组织各该国与德国合股公司;(三)设立德国银行;(四)支配各国的银行等办法。所谓“占领费”数额是在大得可观。据英国政府调查所得地统计,德国像各占领国强迫招收的“占领费”,包括德国驻军维持费及各种实物负担在内,依那些国家未被占领前的外汇率计算。每年总数为十万万五千万英镑。

1921年38日Anotonescu)透露一点消息。他说直至当时为止。“被邀请到”罗马尼亚。或“行军经过”罗马尼亚地德**队已经费去罗国十亿罗元。不过他又掩饰道:德国驻在罗国,使它能够复员而节省了十亿罗元。

安东尼斯库这个数字也许会令人误会。以为德国向各国勒索而得的“占领费”只等于各国原来的本**事费用负担。事实并非如此,即安东尼斯库所举的数字可靠,一兆兆罗元是代表罗国动员到顶点时地军费。无论如何。安东尼斯库地话足以证明:即是对德国“亲善”的各占领国亦须向德国纳贡,以买得德国的“保护”。

德国在各占领国征收的占领费,超过德国驻军的实际费用甚大。例如,德国每年向法国征收地占领费六亿比国法郎。约等于比国未战败时非常军事预算所规定的军费。除征收占领费外。德国在各占领国又掠取军用物资,以公开或欺诈的方式,没收铁路车辆,将在各国发现地原料存货,加以侵占而运往德国。

德国这种掠夺政策的一个结果。是1921年21日,法兰西银行报告德国驻军当局在该银行尚有五亿存款未用。322,维琪政府向法兰西银行借得1000亿法郎地无息贷款。交给德国当局作一部分占领费,在此次战前。法兰西银行地发行总额不过1300亿法郎。德国人用一部分这样取得的资金。大量购进法国工业的股票及法国支配地外国工业的股票,因而支配法国的各种企业。例如,德国人已经收购法国各大银行的百分之四五或百分之四九的股票。那个几乎垄断法国广告事业的哈瓦斯公司(Havasblicity)的遭遇亦如此。

1921年3。德国又组织了一个德法合股公司,支配法国许多工业部门,这大公司的法国股东股票只略占多数。中立观察家相信法国的其他外国的“多数股东”既是分散的,德国人不难实行支配(见39美联社维琪讯)。如果德国将在法国实施的办法,推行于他处,——事实上,德国已经在那样做——战后欧洲的结构将受很大的影响(除非德国战败),德国用其掠夺政策,不仅获得当前的利益,并在把握将来欧洲生产的成果。德国名义上“付出”当地的通货,购买工业,但这些代价实际是挂账。

所以,被占领的各国人民向德国人纳过数十年的捐税后,他们才可以从德国人那里收到他们“卖给”德国人的工业之“代价”。(意味德国由各国人民身上榨取金钱以付偿从他们手中夺去的工业。德国实未偿出一文。)

在各占领国内,德国的横征暴敛造成当地的通货膨胀,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人及支薪过活的大众。股票被德国人收买的各股东欲从公款里获得补偿。德国除掠夺各国的经济资源外,又设法扩大其在欧洲的货币统治及金融统治。他们已在努力将欧洲大陆立刻一举而变为一个“德国马克集团”。在各被征服区,马克与当地通货同时法币。至于当地通货与马克的兑换率则由德国政府规定。德国又发行各种“占领马克”,在各占领区通用,其价值亦随德国马克而定。

“占领马克”最先行使于波兰。当波兰被德军侵占后。全部信用机构随即崩溃。德国于是在波兰设立德国信托局,

通货流通,供给信用贷款。这些办法后来又推广至区,但在西欧各占领区地德国信托局,任务较简单。主要只限于以一种货币供给各地的德国占领军。让他藉此招购军需及其他物资。“占领马克”随各占领区而异。德意志银行不予承兑。

在各占领区,德国的货币办法不完全一致。在德国已经正式吞并的各区域,马克是唯一的法币。除法国外,所有其他占领国内,德国会将当地通货对马克的兑汇率略加提高,使超过占领前德国官价之上。德国行这政策,一半是为政治理由。一半是为经济理由:他们要藉此使各占领区内的工资与物价结构更配合德国的工资与物价结构。

德国政府在荷兰与比利时地措置可以作例,证明德国如何操纵汇率,以图自私,而损害当地人民地利益。德国人侵入荷比两国时,即大量收购肉类,牛油,牲畜,及家禽。他们付给比荷当地农人地价格。表面上似乎不低。反正,比荷的农人非将其物产卖给德国人不可,因为德国已将他们海外禾粮来源切断。使他们无法继续养活其牲畜,大体上,德国方面是用清算协定的办法,收购比荷两国的农产品。

结果,被占领他的本国政府用当地通货付价给农人,而德国方面付给各被占领地政府的却用占领马克信用款的记账。后者地清算账上,于是积存巨额的占领马克或马克信用。1920年7月22日德国政府突然将比国法郎的汇率贬低为每一比国法郎只值百分之八的德国马克。同时又将荷兰的通货贬值,只等于占领前对德国马克汇率的百分之一点三三。关于比国法郎贬低汇率事,德国官方的解释是说:占领开始时期规定的十个比国法郎等于一个马克是临时汇兑率,现在已经不符合德国马克与比国法郎地“内部关系”。

柏林官方这一解释也有它地道理,但它并未说明造成比国法郎贬值的实际情形。上述的德国办法无异强迫比国膨胀通货,因为比国政府不得不增加钞票发行,对比国人民,为德国购货付款。在理论上,德国在比国有马克信用作清算存款,又有占领马克预支比国各银行,足以作比国通货增加之基础。

但在实际上,德国或是不将德国商品运交比国,以维持两国间清算账目地平衡,或是延期交货,而占领马克又在德国不能通用。因这些原因,比国通货便真正膨胀了。德国于是对这种情形加以法律的承认,改变比国法郎与德国马克的兑换率,使马克的汇价增高。这不过是德国剥削整个外国民族之时髦方式的最后一着。德国所谓各国通货间的“内部关系”,听起来好像是个公正无私的科学名词,实际只是上述剥削异国的巧妙饰辩。

在所有依赖德国市场的欧洲各国,德国政策的共同趋势是设法将马克最后变成欧洲的领导通货。例如,在占领保加利亚,征服南斯拉夫之前,德国已经在执行清算协定时,将德国马克对保南两国通货的兑换价值提高。对其他各国,例如匈牙利亦是如此。1920年11月以后,南,保,匈等国,依清算协定办法与德国方面抵账时,不得不增加他们通货对德国马克的贴水。

除上述各种操纵别国的通货办法外,德国已完全统治各占领区的一切外汇。德国在每一占领区,设立一所“外汇保护局”,所有各银行及信用机构必须向外汇保护局详细呈报其一切外国资产,值钱的东西,珍珠宝石等。它的保险箱只有当外汇保护局代表到场时,方许开启。

各国这类资财,究竟有多少被德国劫掠而运往德国,现时尚不知道。除对波兰与比利时外,德国对其他被征服国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尚未有根本的改变。就大体而言,德国维持原有的银行与金融机构,但在德国设立一个“领导银行”(Bandirigent)将那些银行与机构,置于它的支配之下,并修改他们的规章法令,使其适合他们的体系。

这些改变的重要特点为:(一)给德国政府以几乎无限制的借款权;(二)将现有黄金准备运往德国,而由德意志银行发给“黄金证书”执存。这一切德国措施的总结果是将那些国家的金融完全隶属于德国金融体系。它使德国征服者可以为政治或经济理由,任意操纵各国的金融。德国的私家银行与半私人银行,在各被征服国又大大扩展其营业,这更加重德国操纵各国金融的趋势。

19214,德国劳工银行——劳工阵线设立并经营的——宣布在荷兰与比国设立分行,并准备在华沙与克拉考,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设立分行。劳工银行荷兰分行的资本定为300基尔顿(荷兰银币,平时约值美金一元)。其中三分之一由德国劳工银行负担。比国分行的资本定为1000万比国法郎。

同时,德国的德瑞士德纳银行(Dresdner名为大陆银行,资本亦为1000万比国法.+4月20,纽约时报柏林电讯)。德国与各被征服国及各附庸国订立的清算协定,实与德国的通货政策,金融政策“占领费”有相当效果。在1921年已有12欧洲国家是通过柏林,而与挪威,荷兰,比利时,及波兰的“总政府”作经济往来。这12包括中立国如瑞士瑞典,及巴尔干小国如保加利亚,希腊,洛克谢,甚至轴心伙伴意大利。德国政策是使各附属国通过柏林而实行清算。这政策使德国能吸取各国的商业精华,加强马克做欧洲基本通货的地位,并加强有关各国对德国经济与德国友谊之依赖。

经过了这些无耻的剥削之后,德国人的实力像吹气泡般的增强了。

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内战第54节 火炮之内皆我国土第106章 氢弹第42节 血战(九)第87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八)第33节 巨舰(中)第59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第68节 泰坦尼克号下第89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十)第1节 风起萍末第10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下)第18节 狂澜俄国中亚革命第24节 战争中的男女第30节 螳螂捕蚕第1节 破空而至第32节 四个火枪手第15节 兵贵神速(一)第51节 摇摇欲坠的沙皇宝座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52节 授勋凌烟阁第14节 日本vs东北 纺织品之战第5节 美西战争导火索第25节 北疆鏖战(六)第62章 罗斯柴尔德财阀的末日(上)第76节 困境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内战第12节 归燕回翔(中)第22节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4节 血染金伯利第15节 危机第26节 海参崴大海战(中)第4节 京城流血夜(上)第30节 升龙战争---血染要塞群第101章 轰炸芝加哥(下)第2节 酒楼英雄会第49节 特战雄兵(十六)第33节 巨舰对决第8节 三气日酋(下)第87节 余波未止第49章 刺马(下)第40节 特战雄兵(七)第53节 血战(二十一)第1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上)第21节 北大荒(上)第45节 赤字搞教育(中)第13节 以假乱真第35节 禁烟(一)第19章 导弹显威力第35节 特战雄兵(二)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内战第69节 铁流(八)第74节 驼峰航线(上)第31节 升龙战争---雄关如铁第64节 铁流(三)第87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八)第63节 过草地(下)第72节 夺取皇冠明珠第1节 四川风云第30节 杨度第50章 火线 帕劳岛!第24节 战争中的男女第8节 天水易手第29节 白人间的信任(中)第21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15节 兵贵神速(一)第4章 铁幕(下)第34节 巨舰(下)第10章 直谏(下)第42节 特战雄兵(九)第4节 股市狂澜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11章 贸易利润第6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一)第104章 原子弹(下)第1节 西北偏北第104章 原子弹(下)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48节 血战(十五)第66章 火在烧第83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四)第43节 水库三日谈(七)第28节 血战 精锐对精锐第25节 北疆鏖战(六)第101章 轰炸芝加哥(下)第91节 武神驾到第5节 醒狮第27节 北疆鏖战(八)第98节 伦敦上空的鹰(下)第3节 霸王别姬第19节 新“无畏舰”第13节 真理不辩不明(下)第43节 宿命对决(一)第21节 雄关如铁难阻英雄第44节 赤字搞教育(上)第13章 种族清洗第31章 谭嗣同(上)第20节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17节 会猎木兰第90节 逆鳞(下)第6节 租借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