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邓允衡毕业,仕途的起点

第309章 邓允衡毕业,仕途的起点

从南宁回来,邓世荣就一直在穗丰饭店坐镇。

在穗丰饭店二楼和三楼开始装修的时候,邓世荣就已经把超市的概念跟儿女儿媳讲清楚了。

这段时间,邓允泰一直忙着跟各大厂家联系进货的事,幸好这些厂家基本都有电话,直接打电话过去商谈就行,不用一个个厂家的跑,要不然鞋子就不知道要跑烂多少双。

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邓允泰把各种商品的进货价格都谈好了,只等二楼的超市装修好就可以直接去进货了。

做好这些准备后,邓允泰就和老婆一起找父亲商量这个超市到底要请多少个员工。

“爸,你说这超市,咱们请多少员工比较合适?”邓允泰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邓世荣早就想过了,不过他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反问道:“你们觉得需要请多少员工合适?”

邓允泰和张秀萍对视了一眼,说道:“我觉得负责收钱要几个人,还有负责摆放货物的,负责看守货物不让人偷窃的,负责维持秩序的,加起来我估计要请十五六个员工才行。”

邓世荣摇头道:“不够!”

张秀萍接话问道:“爸爸,你觉得哪方面的人手还不够?”

邓世荣道:“哪方面都不够,负责收钱的起码要十个人以上,还有负责理货的、维持秩序的、打扫卫生的、秤重的等等,总人数至少要四十个人才勉强够用。”

邓允泰与张秀萍闻言都是大吃一惊,这十五六个员工,对于他们来说感觉都已经非常多了,毕竟他们饭店才多少个员工啊?没想到父亲一开口就是四十人,实在是不可思议。

邓允泰忍不住问道:“爸,请四十个员工的话,光工资一个月恐怕就要一千多了,这成本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邓世荣道:“超市只要经营得当,那是比饭店还要更加赚钱的,这一千多的员工工资自然不算什么,如果经营不善,那就算员工工资只有一百,也赚不到什么钱。”

后世的超市自然不用这么多员工,但现在这个年代跟后世是不能比的。

别的不说,光收银速度就有极大的差距,后世一个收银员拿着收银枪往物品条形码上一一扫过去就OK,最后结账也是顾客出示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搞定,速度快得一批。

但现在,就连计算机都还没普及,很多商家用的还是原始的算盘,这里速度就差了很多,再加上现在用的是现金,收钱找钱也需要不少时间,速度自然跟后世没得比。

还有就是防偷窃方面,不管是哪个年代,都有害群之马,指望顾客个个都有良好的素质那是不现实的,后世有监控视频都没办法杜绝这种事情,现在就只能靠人盯着,尽量减少偷窃的事情发生。

还有秤重,后世的中型超市有一两处秤重的地方就足够了,但现在这个年代没有设备封口,需要秤重的东西就只能拿到收银台来现秤现算。

如此算下来,员工数量比后世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这也是邓世荣把超市的时间拖到今天才开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要雇佣这么多员工,要是早两年把超市开起来,一个不慎就要进去吃牢饭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现在就不用担心了,因为邓公他老人家在去年的某次重要会议上,针对用工的问题发表了至关重要的讲话,他老人家的建议是先放一放,等过几年再看。

这番讲话出来后,雇佣工人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如履薄冰了。

邓允泰和张秀萍都知道父亲考虑问题比他们夫妻俩要全面,既然说超市需要这么多人,那肯定就有他的道理,他们现在不懂等超市开业之后就会懂了,因此他们也不纠结这个问题。

“爸,那这些员工,是打算在我们族里招,还是直接面向外界招好呢?”

“直接在族里招吧!”

邓世荣说道:“今年咱们那耶邓氏小区就能建起来了,到时族人要是想搬到城里住,那肯定是要有事做的,光住不做事那可不行,我是想带领族人致富,但不想带出一帮混吃等死的懒虫。”

邓允泰点头道:“行,那我琢磨一下,招一批能够踏踏实实做事的族人进来。”

邓世荣嗯了一声,随即向儿子儿媳透露口风道:“等这超市开起来了,饭店就留给阿珍来经营,等她明年嫁人了,这家饭店就是她的嫁妆了!”

邓允泰七兄妹的感情都很好,他这个当大哥的已经得到父亲最大的照顾了,现在父亲要把饭店留给阿珍当嫁妆,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直接附和道:“爸你这个安排挺好的,阿珍有了这个嫁妆,在婆家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张秀萍跟邓允珍这个姑子处得别提有多好,她女儿小冬儿和儿子冬子,她带的都没有邓允珍这个当姑姑的多,听公公说要把饭店留给姑子当嫁妆,她也是举双手赞成的:“确实是这样,阿珍有了这个饭店,在婆家的地位肯定很高,而且她只需要管理好饭店就行,不用在婆家做其他事情,这也挺好的。”

邓世荣笑道:“你们先别跟她说,等她嫁人了我再给她一个惊喜。”

等大女儿嫁人了,这饭店可以给她当嫁妆,但京城的四合院就先瞒着,反正在四合院没有真正值钱之前,他不打算跟任何一个儿女说,这是他留着给全家当底牌用的。

张秀萍笑吟吟的说道:“行,那我们就先保密。”

邓允泰笑着说道:“爸,你给阿珍准备了这么好的嫁妆,那阿珠怎么办啊?她今年也十九岁了,没几年估计也要嫁人了。”

邓世荣胸有成竹的说道:“这个不用担心,阿珠的嫁妆我也已经准备好了。”

南宁朝阳广场那座大楼建起来了,就有一层是留给小女儿的。

至于大女儿这里,邓世荣同样不会亏待她,等十年后网吧时代来临了,穗丰饭店的三楼便留给大女儿经营网吧,这样饭店跟网吧一起,也不见得就比南宁差。

邓允泰原本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父亲居然连小妹的嫁妆都准备好了,他惊讶的问道:“爸,你给阿珠准备了什么嫁妆啊?”

张秀萍心中同样好奇得很,她对自家公公还是挺了解的,七个儿女基本是一视同仁,既然他给阿珍这个姑子准备了穗丰饭店这份嫁妆,那阿珠姑子的嫁妆,肯定就不会比这个差。

这样的嫁妆,公公竟然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张秀萍想不好奇都难。

“这个暂时保密,再过两年你们就知道了。”

……

邓昌元四人足足在广州待了三天,然后才一人扛着一袋衣服回到了博白。

回来之后,四人就学人家广州那边的服装店,把样版衣裤用衣架给挂起来,服装店便算是正式开业了。

由于四人挑的服装款式,很多都是博白县城没有的,很快就吸引到了一些顾客,再加上他们的销售价格相对来说也不算贵,在酝酿了几天之后,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服装便销售一空,生意好到让欧家姐妹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第一批服装算是试水,只进了几百块钱的货,除去进货成本以及四人来回广州的费用,这批货一共给他们带来了五百多块钱的利润,如此高的收入,这姐妹俩能不高兴嘛!

在货卖得还剩下一部分的时候,姐妹俩就把两男人赶去广州进货了。

等第一批货卖完,第二批货正好又能接上。

如此一个月下来,欧家姐妹的服装店利润直接高达一千二百多,这还是第一个月她们销售手段还比较稚嫩的情况下,随着这一个月的锻炼,现在姐妹俩已经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了。

接下来的收入越来越高是可以预见的。

这一天,姐妹俩提前关门,然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萍姐。

见小姐妹是真的挣到了钱,张秀萍也非常开心,笑道:“那就恭喜伱们两个了,接下来再接再厉,不光要抓县城的顾客,还要想办法抓乡镇的顾客,就按照我公公所说的,可以给乡镇的服装店或服装摊供货,在零售的同时也搞批发,到时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欧国花点头笑道:“萍姐,这个得慢慢来,等我们把县城这里的顾客稳住了再考虑发展乡镇的顾客。”

张秀萍嗯了一声,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这个还得你们自己把握。”

“几年前我们还待在娘家的时候,哪能想到会有今天啊!”

欧国芳满脸感慨,看向张秀萍道:“萍姐,我跟阿花都是托了你的福了,要不是你嫁得好,然后拉了我们一把,我们都不知道嫁到哪个山沟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欧国花闻言附和道:“是啊,幸好有萍姐你拉了我们一把,要不然我都不敢想我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提起这个,张秀萍也忍不住感慨道:“这也算是我们姐妹三人命好,在五年前的那个圩日选择了在那家粉摊吃粉,然后遇到了我的公公,要不是有那一次的相遇,我们姐妹三人的命运,或许就真的不一样了。”

欧国芳与欧国花听得连连点头,正是那次粉摊的不经意相遇,彻底改变了她们三姐妹的命运。

而且,也幸好她们三人姐妹情深,在萍姐嫁到那耶村后,她们也挖空心思往那里嫁,就想着姐妹三人能够永远在一起。

如果不是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相隔得远了,然后久不联系的话,再好的感情也会慢慢变淡。

等萍姐一飞冲天之后,还愿不愿意像现在这样拉她们,就难说了!

……

转眼,时间又来到了农历五月。

在博白乡下,家家户户都有芋头地,而芋头地也被农民称为“百宝园”。

因为大家都会在芋头地里间杂着种上黄瓜、蒲瓜、石瓜、豆角、大黄豆、大乌豆、苋菜、韭菜、脉菜、芹菜、蓟菜、芥兰菜、南豆、大薯、甜薯、木薯、凉草、狗儿豆、葱、蒜等等。

总之,农民吃用的杂粮瓜菜几乎都可以在芋头地生产出来。

而在博白,芋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在众多杂粮中仅次于红薯的。 每年的农历五月,全县的农民就会开始割芋头苗,用来制作博白县最有名的咸菜之一。

这芋头苗在博白有两种腌制方法,一种是去皮,另一种是不去皮。

去皮的芋头苗比较常见,这玩意用来跟豆豉和辣椒煮,那也是一道非常好吃的咸菜,如下图:

这图随便找的,大家看个感觉就好。

除了跟辣椒和豆豉煮,还可以用来煮那种从河里捞起来的那种小鱼,这个弄得好的话,味道也是非常赞的。

而没有去皮的芋苗,在博白一般会做成酸甜或者酸甜辣口味,如下图:

不管是哪种芋苗,只要做得好都非常爽口,用来送粥那是一绝,是可以跟酸菜相提并论的两大咸菜。

以前邓世荣也是会制作这些东西的,不过自从他重生回来后,是田也不耕,地也不种了。

不过,邓世荣虽然不耕田种地了,但每年他家的杂粮和各种咸菜,比以前耕田种地的时候还要多得多,因为亲戚朋友以及族人都上赶着要把各种杂粮与咸菜送给他。

等大家把芋苗都腌上了,荔枝和西瓜也陆续开始成熟了。

如今,那耶邓氏大部分人家都种上了荔枝,但也就那耶村开始有收获,其他村的族人因为种植得比较晚,今年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他们的山岭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西瓜。

目前的荔枝跟西瓜,仍然是供销社在收购,现在随着个体户经济崛起,供销社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在八十年代供销社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它的销售渠道就连百货公司都比不了,更别说是其他的了。

因此,整个邦杰种植西瓜,产量虽然大,但供销社把它消化还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随着荔枝与西瓜开卖,水田里种的红薯也丰收了,整个那耶邓氏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而跟那耶邓氏相比,其他地方的农民,一个个眉头皱得都能夹死苍蝇了。

因为他们今年种植的早稻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往年的这个时候,田里的稻谷看过去都是金灿灿的,看了心里就踏实,可今年他们看着田里那光秃秃的景象,心情都变得无比的沉重。

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根本。

现在是1985年,除了那耶邓氏因为邓世荣这个族头的带动跟前世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其他离邦杰村稍微远一点的农民仍然和前世没有什么区别,日子过得都比较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早稻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那真的是雪上加霜。

可遇到病虫害这种天灾,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耶邓氏三千多族人,那是跟全县各个乡镇都有联姻的,这种严重的天灾,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只是局部现象,所以倒没有过多的去议论,毕竟这样的事情以往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那耶邓氏媳妇跟娘家人交流,才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今年不知道什么情况,我娘家那边的水稻全都被虫给啃光了!”

“啊?你娘家那边也是这样吗?我娘家那边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村里的早稻全都得了病,而且虫也多,我这次回娘家,全村人都是唉声叹气的,都愁得不行。”

“我的天啊,我娘家那边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我还以为这是特殊情况,可听你们这么一说,情况好像有点严重啊!”

“……”

随着那耶邓氏的一众媳妇在闲聊的时候提到这事,才发现她们各自娘家那边的村子都遭遇了严重的病虫害,水稻全面减产,严重的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

如果只是一两条村子是这样还没什么,可经过交流才发现是所有村子都出现这种情况,那她们就可以确定今年早稻的病虫害已经是遍及全县了。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那耶邓氏。

“我的妈啊,幸好我们听族头的建议,今年没种水稻,而是种上了红薯,要不然肯定也是白干了!”

“是啊,我们那耶邓氏出了九公这样的族头,真的是祖宗保佑啊!”

“这种遍及全县的天灾都能躲开,看来我们那耶邓氏真的开始行大运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个好族头啊,之前族头根据老祖宗传下来的话,知道那一年很有可能会有极低温天气出现,便提前给大家预警,让我们整个邦杰没有冻死一头牛。

如今,因为族头的建议,我们又顺利躲过了这场天灾。

可以说,我们能过上现在的生活,那都是族头的功劳。”

“是啊,其他姓氏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多羡慕我们拥有九公这样的族头呢!”

“……”

那耶邓氏族人在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又提到了邓世荣这个族头,让他原本就极高的威望,又往上窜了窜。

在荔枝与西瓜收获的时候,邓世荣也前往菱角境域,开始从丁强那里接收木菠萝。

木菠萝的果期比较长,从五月开始成熟,一直持续几个月的时间。

反正,邓世荣每年都是七月龙眼收获后才出发京城,所以这木菠萝也是打算一直收购到七月。

从农历五月一直到七月,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邓世荣一共收购了836吨的木菠萝,1209吨的地菠萝,274吨的石硖龙眼。

木菠萝的收购价格是0.16元/斤,836吨的成本是267520元。

地菠萝的收购价是0.1元/斤,1209吨的成本是241800元。

龙眼的收购价是0.3元/斤,274吨的成本是164400元。

总共支出673720元。

这一波,直接把邓世荣的现金干得只剩下108万多了。

……

京城。

已经大学毕业的邓允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央某个部门报到。

这个部门,是由国家计划、经济、劳动、物资、统计等8个单位合组成的一个部门,在后世有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发改委。

经过跟父亲的一番谈话,又请教了导师以及李海波(1981—1984北大学生会主席)等比较有背景的校友,最终选择了这一个部门,这里就是他仕途的起点了,未来他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的能力以及运气了。

……

从南宁开往京城的列车上,邓世荣正在想二儿子工作的事情。

邓世荣的七个儿女中,大儿子有他安排好的连锁超市经营路线,以大儿子比较成熟稳重的性格,只要他不冒进,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经营,那未来不说有多成功,但身家十亿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大女儿未来有穗丰饭店,有网吧,他还会根据情况继续为大女儿提供帮助,以后肯定也是能过上富裕生活的。

小女儿邓世荣也做好了安排,她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差。

三儿子,前世走的就是从政之路,只有中专毕业的他,在没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能在退休后享受正处级待遇,那政治智慧绝对是不用愁的。

这一世,三儿子的学习成绩受到家庭以及二儿子的影响,比前世要好得多,到时他会以更高的学历进入仕途,正常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比前世混得差的。

也就是说,三儿子保底都是正处,要是能抓住机遇,未来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四儿子和小儿子也一样,邓世荣都给他们安排好了路子,未来都有非常好的发展。

可以说,这几个儿女,都不用邓世荣操心。

唯独选择从政的二儿子,邓世荣是想不操心都难。

毕竟,前世的二儿子,那是真真正正的职业赌徒。

好在,唯一让邓世荣有些安慰的,是二儿子虽然走上了赌博这条不归路,但他这种职业赌徒跟邓昌奇(砍手指那个赌鬼邻居)这种烂赌鬼还是有区别的。

具体的在这里就不详述了,总之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章完)

关于新章节的删除问题89.第89章 官永英有喜(求追读)第382章 那耶邓氏集团,给顾家送人情第345章 邓允衡担任副县长202.第199章 变化第391章 洞房花烛夜第505章 无巧不成书第71章 重生后的第一个生日第367章 顾父:我手上的资源,要用在自家女第535章 小说发布,全网爆火第246章 目瞪口呆第37章 谢媒礼第15章 媒人登门第526章 新生报到,全场瞩目!第67章 博白全县是宝地,种植百果都适宜第310章 暴赚383万【7400字求订阅】第375章 把邦杰村打造成旅游胜地第340章 指点江山,独一无二第50章 只要她还没说婆家,你这个媳妇就稳了第31章 水果皇后第234章 心潮澎湃第398章 千万富翁所带来的震撼第358章 这波操作真6第367章 顾父:我手上的资源,要用在自家女第405章 身家百万的大老板就是不一样第64章 生活充满了希望193.第190章 您就添了个孙女,这么高兴干嘛第82章 吃撑了第243章 那耶村的轰动第444章 在小吃街这一亩三分地,我说话还是管用的182.第180章 寄予厚望第410章 坡心村的轰动101.第101章 爸爸,您喝茶!135.第134章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第51章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184.第182章 买房第26章 领证了第82章 吃撑了第323章 朱局长:卧槽,我吃上软饭了?143.第142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第369章 邓允衡,代县长!96.第96章 邓家有女初长成226.第222章 厉害了第480章 我大哥是卧底?第258章 1983年,分家!【6000字】第500章 老九,你也该为自己找个老伴了!174.第172章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第12章 隔村煮肉放豉油,我行十里也闻香第329章 这脑洞牛批第292章 封神的国庆大阅兵第40章 独一无二第17章 好吃到停不下来第521章 吓尿了第391章 洞房花烛夜第528章 解决族里的剩男剩女问题第414章 十年弹指一挥间,再聚首你我芳华依第252章 九叔的威望【6000字】第423章 小女儿大婚99.第99章 最后一次回应工资与物价,有疑虑第56章 果园的种植计划96.第96章 邓家有女初长成209.第206章 隔代亲157.第156章 每天都在享福第304章 那耶邓氏小区第60章 预定1000株果苗第455章 打断腿第483章 老九的威望第485章 邓允衡,晋升一把手!第401章 周家的震惊第324章 震撼,这祠堂太牛逼了!第58章 震撼第540章 打脸第398章 千万富翁所带来的震撼208.第205章 这工作就算没有工钱我都愿意干第285章 朱局长惊呆了【求订阅】第331章 朱俊杰升官第13章 人的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第522章 我还是喜欢你刚才桀敖不驯的样子第508章 女方:我们有83人呢,安排我们住家里?打地铺吗?130.向各位大佬汇报一下订阅情况!第530章 非典来了第269章 关系网,乐不思蜀【6000字】138.第137章 有九叔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第291章 邓允珠:二哥的面子真大121.第121章 凤凰牌单车,全村人围观169.第167章 席间一试青龙味,半夜醒来嘴犹第298章 牛逼他妈给牛逼开门【求追订】第508章 女方:我们有83人呢,安排我们住家里?打地铺吗?第330章 邓允恒:卧槽,受刺激了!第388章 宾客的震撼,牛逼的婚车第253章 县领导示好,厂领导震惊(6100字)119.第119章 国库券第239章 大生意(4000字)第407章 我不是父亲最大的骄傲,我二哥才是223.第219章 发生什么大事了?第60章 预定1000株果苗第48章 眼中一亮107.第107章 幸福第301章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192.第189章 九叔你这是给我送人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