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在婆家显圣

次日。

邓世荣一家以及亲戚朋友们便一起乘坐班车回家过年。

邓允珍如今已经嫁为人妇,自然是跟着朱家人一起回松旺乡山心村过年了。

过年各种各样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要打扫卫生,要做甜籺、灰水籺、饭心籺等过年必备的籺,还要供各路神仙。

在双旺乡,香火最多的一般是观音菩萨、华光大帝以及土地伯公,这是家家户户都要供的。

除此之外,还要供契爷。

每年年初,双旺乡的村民,都会起福,等到年底了再还福,周而复始。

从小到大带小冬儿最多的,不是她的爸爸妈妈,也不是爷爷或者外公外婆,而是她的大姑姑,因此小冬儿跟大姑姑的感情也是最深的,会这样问也不奇怪。

“不管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镇摆摊其实都不用抢,县城的客流量是最高的,这个不用多说,但乡镇也有乡镇的优势。”

朱老太太脸色也是微微一变,她当然也希望她的那些孙子孙女们有出息,不用留在村里耕田种地,但她这大儿媳实在是没眼力劲,这事就不能再等一等,或者先跟阿杰商量一下吗?

“我这是实话实说,妈才没有这么小气呢!”

可没想到这个妯娌竟然给她带来了一个大消息,去广东那边的工厂打工,工资竟然这么高,真是让她心动不已,毕竟有机会赚一百多块钱一个月,谁愿意去做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的工作啊?

然而,就在她心动的时候,这妯娌又说那边龙蛇混杂,安全没有保障,一下子就让她左右为难了。

朱大哥也是狠狠的瞪了自家这婆娘一眼,他原本的打算是等吃完团圆饭,一会再找机会私下里跟自家的兄弟商量一下这事,没想到这婆娘这点时间都等不了,而且直接向刚嫁过来的弟妹开口,这实在是太操蛋了。

而在双旺乡,认契却大不一样,除了认人为契爷以外,还有认神以及认物的。

朱旺继续说道:“满婶,虾公籺的制作材料我们知道了,但这东西怎么做,我们见都没见过,也不懂啊!”

每年的年底,就是村民们还福的时候。

朱老头子和朱老太太一直倾听不出声。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而认神与认物的,那每年都是需要拿祭品去供奉的,一般要等孩子长大结婚以后,才会脱契。

契爷在南方两广、港澳一带,是对干爹的一种称呼。

在吃饭的时候,邓允珍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娘家的亲人,往年的这个时候,她都是陪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可从今年开始,她陪的家人不再姓邓,而是姓朱了!

朱俊杰的为人还是很细心的,跟大哥二哥还有侄子们一起喝酒的同时,还时刻关注着自家老婆,看见她神色间的细微变化,就猜到她是想娘家亲人了。

朱家人听得面面相觑,朱旺出声问道:“满婶,这虾公籺是什么东西啊?”

如果还有余力的话,那双旺初中的建设他们那耶邓氏自然也要贡献一份力量。

邓允珍只是一时的情绪变化而已,丈夫的贴心让她很快就高兴起来,跟婆家的亲人边吃边喝,好不热闹。

然而,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虾公籺对于大部分博白人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东西。

这话一出,朱家人都是心中一震,就连朱俊杰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饭菜还是那么丰盛,在开吃的时候,小冬儿疑惑的问道:“爷爷,大姑姑她去哪里了,都吃团圆饭了,她怎么还不回来啊?”

朱俊杰看向他那几个侄子侄女,说道:“你们满婶已经给你们说得很清楚了,打工是没有出息的,想要赚大钱,就努力把这小生意做好,等赚够了本钱,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了。”

在忙碌中,转眼就到了除夕。

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代后期了,就算还有很多农村人的生活条件不怎么好,但博白这里的乡下人对于圩日是非常重视的,平时都留在村里不出来,每逢圩日就一窝蜂的往乡镇圩市涌去。

正如邓允珍所说的,这东西的制作成本确实不高,而且卖的价格也不算贵。

邓允珍笑道:“你们不懂,我懂啊,你们先想清楚,要是愿意自己去做小生意的,那我就抽个时间把这虾公籺的制作方法教给你们,这东西做起来不复杂,基本看一遍就懂了。”

甚至就是已经结婚了的,只要没有孩子的拖累,也都会去广东打工。

这一波集资建校的风潮一旦到来,他们那耶邓氏作为双旺乡最有名的宗族,那肯定是要出一波血的。

……

认神的就是认各路神仙,比如作者认的契就是华光大帝,而认物的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认石头、认树等等。

认契爷或契娘,俗称入“契”。

邓允珍道:“现在广东那边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家新工厂成立,都是要招工的,只要有这个心,进厂应该不是难事,不过那边龙蛇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这么多事凑到一起,每年年底想不忙都难。

“谢谢满婶!”

因此,家有小孩的都喜欢找算命先生算一算,金木水火土是否有缺陷,有的话及时找个契爷或契娘,弥补这一缺憾。

邓允珍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我说的这门生意,就是炸虾公籺卖。”

这话听得儿女儿媳都一阵叹气,女人一旦嫁人,很多东西确实是不一样了。

这话,朱家其他人都表示认可。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朱大哥一家和朱二哥一家,都把家里的鸡鸭鱼肉带到老宅这边,和年迈的父母一起过年。

小冬儿哦了一声,乖乖的吃饭。

至于“没心没肺”的冬子,两只小手正抓着一只卤猪蹄啃得正香呢!

……

与此同时。

邓允珍把虾公籺的制作原料简单说了一下,然后才总结道:“制作虾公籺,除了那一口锅,也就油值钱一点,总投资有个几十块钱就绰绰有余了。”

不过,由于不少去广东打工的人,对于收入都“藏着掖着”,没有公布出来,因此这个年代也不是谁都知道去广东打工的工资会有这么高。

邓允珍倒也不谦虚,她微微一笑,说道:“我这里还真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小生意,不仅投资小,而且见效快,保守估计一个月赚个两三百块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邓允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不管是在县城工作,还是去广东打工,都只是拿死工资而已,想要发家致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还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等做出经验了再慢慢扩大,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当个大老板,这可比打工要有出息多了。”

现在已经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了,博白县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夸张到每条村都有人去广东打工,但每个乡镇都有人去广东打工那是肯定的。

朱大嫂不放心的问道:“阿珍,炸虾公籺卖,真有这么赚钱吗?”

今年的团圆饭,是邓允珍这个新媳妇掌厨做出来的,朱大嫂、朱二嫂以及那些小辈女性一起帮忙打下手,整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而大米、红薯以及葱花的这些东西也要不了多少。

一直到九十年代后,广东那边的高工资才在博白传扬开来,然后引发了大规模去广东打工的潮流。

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那耶邓氏的发展步伐。

这就是县城赶圩人数能够破40000,沙河镇赶圩人数破30000,龙潭镇赶圩人数破27000的主要原因。

邓允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大嫂,我先给你算笔账,这虾公籺的制作材料中,最贵的就是油了,然后是大米、红薯以及葱花,至于小虾河里多的是,自己花点时间去抓就行,还有那一点柴火就不说了。

说到这里,朱俊杰拉着她的手道:“走,咱吃饭去,等会菜都凉了!”

油是可以重复用的,一锅油至少能够用上好几天。

酒过三巡,看到气氛正好,朱大嫂就借着酒意问道:“阿珍啊,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家耕田种地,日子过得挺苦的,伱是见过世面有大本事的人,你看能不能帮孩子们在县城安排一份工作啊?

当然,以上是广东以及其他地方的认契方式。

朱大嫂听得满脸纠结,原本她只是想着让邓允珍这个妯娌帮忙把她的儿女安排到县城工作,哪怕只是在饭店当个服务员,那也是有工资拿的人,当然比在家耕田种地强。

此时朱大嫂的眼睛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不断的放射着光芒,她迫不及待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什么生意啊?一个月真能赚到这么多钱?”

本来,今年的族会,邓世荣想提议重修那耶小学的,但想到族人们在重建祠堂上刚出了一大波血,确实应该让族人们先缓一缓,等春运结束客运公司的分红发下来了再说。

“满叔,我们知道了!”

毫无疑问,等开吃的时候,邓允珍的手艺受到了所有朱家人的好评。

还有修路、建桥、修河坝等等,这些项目都要提上日程了。

邓允珍摇头道:“不辛苦,洗菜切菜都有大嫂二嫂她们帮忙,我就简单炒一下菜而已。”

自从分家之后,朱家在过年的时候,也都是各过各的,从来没有集合起来过年。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出手到桌底下握着她的手。

邓允珍微笑道:“不用谢,你们几兄妹要是都想做的话,那就先商量好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比如说谁到县城去摆摊,谁在乡镇摆摊,都提前划分好,这样就不用兄妹之间抢生意了。”

现在距离大规模前往广东打工还有几年时间,而山心村这边很显然就不知道去广东打工会这么赚钱。

“……”

甚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邓世荣还想在村里建风格统一的别墅。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后面这些大项目,目前还不用这么急着上,至少得给村民们一点发育的时间,不能手头上刚有点钱了又上一个项目把大家榨干了。

见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大哥也抛开顾虑,问道:“阿珍,说到做生意,咱家没人比得上你,你觉得他们几个适合做什么小生意?”

不管做什么都行,总好过在家里跟着我们过苦日子。”

因此,现在别说是乡镇的圩市没有虾公籺卖,就连县城也同样没有虾公籺卖。

所以,一个月赚个两三百块钱,确实是有希望的。”

朱二哥有着和大嫂同样的想法,现在见大嫂愿意打头阵,他也就不急了。朱二嫂看了大嫂一眼,她没有大嫂这么厚的脸皮,人家才刚嫁过来几天呢,就开这样的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小冬儿有些闷闷不乐的问道:“那大姑姑什么时候回来啊?”

论做生意,别说是他们朱家了,就是整个松旺乡,恐怕都找不出做生意比邓允珍娘家厉害的。

这话一出,朱俊杰不由得眉头一皱,他觉得大嫂实在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说出这样的话,阿珍才刚嫁过来呢,给她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是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不好,这不是为难人吗?

这话听得几个小辈连连点头,一个个都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因此,听到邓允珍这么一说,朱大哥朱大嫂、朱二哥朱二嫂以及朱家的一众小辈,都是大吃一惊。

邓允珍虽然觉得大嫂提出的要求有点突兀,但她刚嫁过来几天,对于朱大嫂的性格与为人并不了解,反正到目前为止,朱大嫂在她面前表现得还是挺热情的。

可以这么说,九十年代的博白农村,只要不读书了,又还没结婚的,不管男女,有没有满18岁,百分之九十九都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广东打工了。

这倒不是邓世荣着急,而是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1987年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全县一下子就掀起了集资建校的热潮,集资总额超过了千万,在县城以及各个乡镇建成了不少的教学楼与宿舍楼。

而集资建校,首要的目标自然是那耶小学,邓世荣打算把那耶小学这所村小建成全县硬件设施最好的小学之一。

简单来说,你信哪位神仙,你就找哪位神仙起福,让衪保佑你。

这脱契也挺讲究的,需要请这方面的先生过来主持,有些人脱契需要准备三牲(鸡、鱼、肉),有些人脱契需要四爪齐全(猪身上各个部位都要有),总之是挺麻烦的一件事情。

一只虾公籺卖个两分钱,在县城一天卖个一千只应该不难,那就有二十块钱了,而这东西的成本,绝对不会超过十块钱的,所以一天赚个十块钱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直接就朝刚嫁过来几天的小儿媳开口,这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邓允珍微笑道:“这当然是真的,我们那耶邓氏在县城成立了一家客运公司,有几十辆大客车跑广东,对于广东那边的发展情况我们都是知道的,现在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因为那边给的工资确实够高。“

按照迷信的说法,五行不足的人须吃契爷或契娘饭补回来,才会健康成长,才能长命百岁。

认人为契的,这个跟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区别,不过总体来说差不多。

朱二哥接话道:“那边的工厂工资高,但想进厂工作也很难吧?如果进不了厂,那工资再高也没用啊!”

虾公籺,在后世只要是博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的圩市都有卖,这玩意可以说是很多80后和90后年少时吃得最多的一种小吃,是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永远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朱俊杰见自家老婆轻轻松松的就化解了大嫂这个有些“强人所难”的要求,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邓世荣伸手摸了摸孙女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小冬儿,你大姑姑她已经嫁人喽,以后她要跟婆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不回我们家吃团圆饭了!”

一般来说,出去赶圩就没有不花钱的,就看花多花少的问题了。

张秀萍安慰道:“你好好吃饭吧,大姑姑后天就回来了!”

朱老太太、朱大嫂、朱二嫂她们的厨艺跟邓允珍比,那真的是差远了,朱家人确实是平生第一次吃到味道这么好的团圆饭。

松山乡,山心村。

其他人也都以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眼光看着邓允珍。

把菜全部做好,邓允珍正在洗手盆那里洗手的时候,朱俊杰屁颠屁颠的凑过来,一边帮忙解围裙,一边嘿嘿笑道:“老婆,今天辛苦了哈!”

与其到县城工作,还不如到广东那边打工呢,那边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能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除了供契爷以外,还要还福。

朱旺和朱盛兄弟是既期待又不好意思,他们也觉得母亲的做法有点急了,而且问的对象应该是满叔而不是满婶。

所以,邓允珍闻言也没有多想,回答道:“大嫂,给侄子侄女们安排一份工作,对于我来说确实不难,但我其实不建议他们到县城工作,因为县城的工作工资都不高,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块钱。

如果在乡镇的话,平时的生意可能不怎么好,但到圩日的时候,卖个一两千只应该也不难。

朱俊杰把解下的围裙放到一边,嘴上抹了蜜似的夸赞道:“你这可不是简单炒一下菜,你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些配菜烹饪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今年可算是有口福了,长这么大过了二十几个年了,恐怕就今年的团圆饭能吃上最好吃的饭菜。”

朱大嫂满脸惊讶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真的?去广东打工,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在后世,哪怕是处于最低层的农民工,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天赚个两三百块钱都不是难事,但在如今这个年代,一个月能赚两三百块钱,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真正的大生意了。

邓允珍瞥了他一眼,笑道:“你小声一点,等会妈听到了可就不高兴了。”

“谢谢满婶!”

吃契爷或契娘饭还有个讲究:是男孩须认契娘,是女孩则要找契爷。先找人物色好“命相”相属的成年男女,然后买礼物上门求米,如果同意的话,今后就有了契爷契娘契儿契女的名份,一生一世都必须经常走动。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虾公籺毕竟是油炸的东西,而这个年代的农村除了少数人家以外,大部分人家都还极其缺油,谁会吃饱了撑的拿油去炸虾公籺啊?

朱俊杰补充道:“比如说我们松旺乡的圩日是三、六、九,而隔壁龙潭镇的圩日是一、四、七,东平镇的圩日是二、五、八,在乡镇摆摊就可以每天赶一个圩日,这样做虽然辛苦了一点,但客流量也是最大的,赚得肯定比在县城摆摊还要多。”

而起福也不是统一的,有些人在阿祖公厅起福,有些人在土地伯公那里起福,有些人在华光大帝那里起福,甚至还有些人在那些“大师”面前起福。

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话,听得朱家人心中都是激荡不已。

除了做这些事情以外,还有每年年底的助学会兼族会,也是要开的。

而且,除了购买家里用的必须品以外,做父母的肯定还要给孩子们带点小零嘴,比如买点水果或者糖果饼干之类的回去,让他们花个一块几毛钱去给孩子们买零嘴或者会不舍得,但只是花个一毛几分钱的话,大部分父母都是舍得的。

此时,见大儿媳提出的问题被小儿媳完美解决了,朱老太太心中松了口气,笑吟吟的说道:“阿珍,先别说了,快点吃饭吧,等会菜都凉了。”

邓允珍应了一声,然后便继续享用起她亲手做的各种菜肴。

第394章 轰动朋友圈178.第176章 咱们有爸这个坚强的后盾在,怕223.第219章 发生什么大事了?第435章 绝美的画卷,别墅群竣工194.第191章 懵逼的欧家姐妹第418章 现在有多风光,以后就有多凄惨207.第204章 前世修来的福气215.第212章 利用系统空间赚点小钱钱115.第115章 1981年133.第132章 心中冒酸水的江大嫂第499章 小恒,听你二姐说,你有喜欢的姑娘了?第491章 大开眼界,在学校还能住得这么舒服?第250章 三姐买房第405章 身家百万的大老板就是不一样158.第157章 婆婆给儿媳接生第296章 二外甥的缘分第323章 朱局长:卧槽,我吃上软饭了?第398章 千万富翁所带来的震撼第262章 众望所归【6000字】第239章 大生意(4000字)第356章 无巧不成书,清华大学的含金量【八第457章 怕上火,喝康师傅凉茶第15章 媒人登门第352章 卧槽,太安逸了第337章 新娘的嫁妆第501章 阿秋妹,这样的人家,你愿意嫁吗?第321章 大女儿的嫁妆第429章 卧槽,三进四合院!164.第162章 十年之约第70章 不知道她未来的夫家,到底有多漂亮?第326章 邓允嵩,广西理科状元205.第202章 四合院到手,儿女保底亿万富豪第474章 六十大寿第511章 噩耗,天崩了!第50章 只要她还没说婆家,你这个媳妇就稳了第81章 女方的震撼第78章 你就偷着乐吧!第294章 儿女的事业规划,昂贵的摩托车第335章 亲戚们惊呆了第81章 女方的震撼第490章 高中开学,小冬儿住校第10章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63.第161章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449章 邓允华:今天,我站C位!第8章 媒人奖励系统,真香!225.第221章 营业额第58章 震撼第87章 便宜的海鲜130.向各位大佬汇报一下订阅情况!209.第206章 隔代亲第520章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哪个娘们敢这样给我甩脸子第246章 目瞪口呆第263章 影响深远的讲话【6000字】114.第114章 指点138.第137章 有九叔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第11章 目标(求追读)第498章 允恒叔都还没找对象,我当侄子的急什么啊?158.第157章 婆婆给儿媳接生第11章 目标(求追读)关于新章节的删除问题第305章 牛逼的那耶邓氏第461章 知道夫家底细后,范月梅彻底麻了!180.第178章 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人脉关系第416章 有了这个得意门生,谁敢不给我面子第434章 全县轰动,那耶邓氏真是太霸气了第87章 便宜的海鲜第425章 高瞻远瞩,格局宏大,具有龙腾之象第253章 县领导示好,厂领导震惊(6100字)162.第160章 明确人生道路第78章 你就偷着乐吧!第51章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第46章 九叔,你真是太厚道了163.第161章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67章 博白全县是宝地,种植百果都适宜第317章 搬新家,装逼150.第149章 训斥第420章 出来吧,四合院第493章 老邓,你该不会真看上我堂妹了吧?第88章 美味的炸鱿鱼第433章 姑姐们的激动第246章 目瞪口呆226.第222章 厉害了209.第206章 隔代亲第413章 我爸是这里的掌门人93.第93章 就看他们有没有那个缘分了213.第210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16.第213章 喜悦第426章 邓允恒:我才大二,家里就给我铺好路了第317章 搬新家,装逼第435章 绝美的画卷,别墅群竣工第388章 宾客的震撼,牛逼的婚车第395章 三儿子的仕途之路,小儿子的高考成209.第206章 隔代亲174.第172章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第326章 邓允嵩,广西理科状元第241章 赚大了第465章 全族分红,医护人员惊呆了(下)第451章 邓将军卧槽,我没看错吧,这是我老家?第473章 谢导的震撼第355章 广告播出,销量爆炸,当外公了【八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