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出来吧,四合院

京城。

来福饭店某包厢。

裴母之所以提嫁女儿希望在京城举办婚礼的要求,倒不是想为难男方家,也不是嫌弃男方家是乡下人,而是他们裴家这样的家庭嫁女儿,那请的都是一些身份尊贵的客人,让人家千里迢迢的赶到广西那种乡下地方参加婚礼,确实有些不太妥当。

主要是隔得这么远,来回一趟再加上参加婚礼,最少也得三天时间,这还是建立在飞机来回的时间都合适的基础上,如果来回的飞机时间对不上,恐怕日子还得继续往上加。

人家领导哪有那么闲啊,花那么多时间来参加你一个婚礼。

可如果把婚礼定在京城那就不一样了,来参加婚礼只需要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行,这样的话只要关系还不错,相信裴家邀请的客人都会给面子来参加的。

在把这个要求提出来后,裴父裴母就看向邓世荣,主要也是怕他不乐意。

毕竟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虽然裴母不觉得自己提的这个要求过分,但也要考虑人家男方那边的意愿,要是男方这边愿意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愿意那也就算了,不强求。

大不了到时女儿出嫁,就自家人去参加女儿婚礼就是了。

也就是现在这个年代,裴母才会纠结在哪里举行婚礼,像后世很多夫妻结婚,一般都会举办两场乃到三场婚礼的,男方家以及女方家各举办一场,然后工作地再举办一场,每场请的客人都不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方便了大部分客人,让客人可以就近参加婚礼,没必要长途跋涉的赶几百上千里路去参加婚礼。

而不好的地方,就是太累人了,三场婚礼下来,新郎新娘都累得半死。

邓世荣原本以为女方家长会提出什么难办的要求,结果就这?

他当即毫不犹豫的应道:“没问题的,那就让他们在京城举办婚礼吧!”

裴父裴母见状都露出了笑容,看来他们这个未来亲家还是挺通情达理的,没有拿风俗习惯出来说事。

邓世荣答应下来后,继续问道:“亲戚,不知道在彩礼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求?”

裴母微笑道:“彩礼方面,我们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家什么都不缺,按照常规礼数走就行了。”

邓世荣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要在京城举办婚礼,那我就得找人把京城的房子装修一下,这需要不少时间,现在已经快8月份了,如果选择今年结婚的话,时间就太紧张了,我建议把婚期定在明年,亲戚你们觉得怎么样?”

裴母闻言愕然道:“亲戚,你在京城还有房子?”

这话一出,不仅裴家人好奇,就连邓允嵩都感到好奇,他真不知道自家在京城也有房子。

邓世荣笑道:“是的,我前些年在京城买有房子,等我把房子装修好了,就把这房子留给小嵩和小裴他们小两口。”

裴母跟裴父对视了一眼,原本他们夫妻俩已经商量好了,如果男方家长答应在京城举办婚礼的话,那就把举办婚礼的地方定在他们裴家老宅,到时请大厨过来做上几桌菜,请上几桌重要客人就行了。

可没想到人家男方家在京城也有房,那这婚礼的举办地就不好弄到他们裴家老宅去了。

虽说他们裴家老宅是二进的四合院,面积比较大,用来举办婚礼挺合适的,但他们也得照顾男方家的面子。自古婚嫁除非是入赘,否则办酒都是以男方家为主,他们自然不能仗着家境比男方家好就无视这个规矩。

实在不行,就把女儿的婚礼举办地定在饭店吧!

心里这样想着,裴母嘴上却说道:“亲戚,既然你在京城有房子,那这婚礼就由你来主办。”

邓世荣微笑道:“这些我们接下来可以慢慢商量,亲戚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提出来,反正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给他们小两口办好这场婚礼。”

裴父裴母听得心中非常舒服,对方这个态度确实没得说。

最终经过商议,邓允嵩和裴青花的婚期暂定在明年5月份,具体的要找大师择个吉日。

等吉日定下来后,双方再商量请客的事。

这一顿饭吃完,双方也商量得差不多了。

邓世荣让儿子去结账,他则把烟酒茶以及自己做的三种罐头递给裴父裴母,笑道:“亲戚,这烟酒茶都是我们博白县的特产,还有这些罐头都是我自己做的,你们拿回去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裴父裴母推辞了几次,才把东西收下。

接下来又客套了一番,两家人才各自离去。

这来福饭店,距离裴家所住的家属院并不远,走路也就几分钟就到。

裴家三口把礼品提回家后,裴母就忍不住说道:“看来,我们之前都低估了小嵩的爸爸了。”

裴父接话道:“那眼界与见识的确不是一般人啊!”

裴母看向女儿道:“青花,小嵩有没有跟伱说过,他爸爸是做什么的?”

裴青花摇头说道:“我只知道邓叔叔是做生意的,具体做什么生意,我没有问过。”

裴母瞅了她一眼:“为什么不问问呢?”

裴青花眨了眨眼睛:“这有什么好问的啊,反正知道邓叔叔是做生意的,家里不缺钱就行了,问那么详细干嘛,我跟允嵩相处了那么久,甚至都确定要处对象了,他也没问过你们是做什么的。

如果不是你们请他到家里来吃饭,他都不知道我爸是这里的掌门呢!”

“看来咱家青花是要做新时代的女性,自由恋爱的代表啊!”

裴父先是调侃了一句,随即才夸赞道:“不过,感情纯粹一点,也挺好的。”

……

另一边,邓允嵩问道:“爸,你什么时候在京城买了房子?”

邓世荣笑道:“你二哥在京城读书的时候我就买了,当时见房子的价格不贵,也不知道你二哥以后会不会在京城生活,遇到合适的房子就先买了下来,现在你不就用上了吗?”

邓允嵩瞪大眼睛道:“爸你还真能藏事,房子买了那么多年了,你居然能忍住一直没跟我们说。”

邓世荣说道:“你跟你二哥参加工作后,都有单位分配的房子,既然用不上这房子,那跟你们说了也没用。”

邓允嵩点头道:“这倒也是,爸你买的是什么房子啊?”

邓世荣微笑道:“买的是四合院,要不我先带你去看看吧,以后这房子就是你的了,你想要装修成什么样子,回头跟青花商量一下,然后我再请人装修。”

邓允嵩惊讶道:“四合院?几进的?”

邓世荣道:“三进的。”

“三进的四合院?”

邓允嵩闻言真的大吃一惊,虽说这个年代,四合院的舒适度根本比不上他们单位分的楼房,但四合院也有四合院的好处,尤其是这种三进的四合院,那面积都是非常大的。

这搁在古代,能住三进四合院的,那都是妥妥的豪门大户了。

没想到父亲早在好几年前,就在京城置办了三进的四合院,这目光真是够长远的。

看到儿子吃惊的表情,邓世荣笑道:“就一个三进四合院而已,我买的时候根本不值多少钱,不过随着国家的发展,房子肯定会越来越值钱,这里毕竟是首都,以后这四合院或许值个几千万甚至上亿都不一定。”

“值几千万甚至上亿?”

邓允嵩倒抽了一口冷气,他被父亲的这个判断给吓到了。

这个年代,就是再有眼光的人,也绝对不敢说出这么离谱的判断,要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就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那咱们国家得发展到什么地步啊?

想起重生前祖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邓世荣脸上挂着笑容道:“我也只是大胆猜测,这是基于我们祖国崛起做出来的判断,只要咱们国家能够再次强盛起来,那这房子的价值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要是真能见到那一天,该多好啊!”

“肯定会见到的,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大部分时间都屹立在世界之巅,处于低谷的时间那都是短暂的,相信很快咱们就能再次崛起了。”

……

四合院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院式建筑,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完整的四合院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旁还可加耳房,第三进房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东侧耳房开一道门,联通第二和第三进院。在整个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邓允嵩随着父亲从宅门走了进去,迎面就是影壁。

影壁有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的气势。

在宅门内呈一字形的影壁叫做一字影壁,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开关,称为座山影壁。

《夸住宅》说“对过儿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是一种立于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之为雁翅影壁。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别人:我家是土豪,有钱、任性!

邓世荣父子眼前的影壁,就是雁翅影壁。

邓允嵩在京城读了四年书,又留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对于四合院自然不陌生,但他以前见到的四合院,要么是故宫这种超级四合院,要么是王府那样的超豪华四合院,要么就是一进的四合院。

像这种完整的三进四合院,邓允嵩也是第一次见。

打量了一下这个牛逼的雁翅影壁,父子俩便走向垂花门,这是一进院与二进院之间的一道门,也是整个四合院最漂亮最有门面的一扇门。

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是这样写的“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因为结构的原因,垂花门的两个前檐柱可以不用落地而悬在半空,两个倒垂下来的柱头雕饰出莲瓣、串珠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对短柱称为“垂莲柱”,垂花门也因此而得名。

大部分垂花门采用的是“一殿一卷”式的屋顶,即门外部分是起清水脊的悬山顶,门内部分是卷棚顶,二者勾连相搭接。屋顶下的空间像个小房子,前后有门,左右连通抄手游廊。

一座垂花门几乎浓缩了中国建筑所有的元素。

“真是太漂亮了!”邓允嵩看得赞叹不已。

垂花门向着院里的门,一般是四扇,平时关着,漆以绿色,这就是四扇绿屏风啦。这个“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过去形容大户人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从来不迈出垂花门到外面去。

过了垂花门就是二进院子,遇到雨雪天气或无重要活动无需开放垂花门,进入正院就要经过抄手游廊。这一圈连廊沿着内院外围连通垂花门与东西厢房,直达正房,因形似人揣手形成的形状而得名。

四合院除了内宅、外宅的主要院落之外,还会形成一些小的院子,如正房两旁耳房前的小院,以及外院两侧被屏门隔开的小院。内宅的院落中有正南北十字形的甬道,以前的住户大多会在院子里栽上树,除了松树、柏树和杨树等因为多种在坟地而不能栽种外,其他各种树木都有种植。

过去京城有民谚:“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说的就是在庭院种树的禁忌。

比较常见的树木有枣树、柿树等,花木主要有牡丹、芍药、玉兰、丁香、海棠、紫藤、石榴等。枣树、石榴树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柿树代表事事如意,种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一定的文化修养。

把整座四合院游览了一遍后,邓允嵩感慨道:“不愧是豪门大户的住宅,真是够气派的。”

邓世荣道:“现在这四合院居住不太方便,我准备请人在不改变建筑格局和风格的前提下尽量配上现代化设备,至少要把地暖、自来水、卫生间、照明等必备的东西都解决了,这样住起来才舒服。

还有该修缮的地方,也要修缮一下,回头你也跟小裴商量一下,有什么想法的就提出来。”

邓允嵩摇头道:“爸,你考虑得已经很周到了。”

……

确定要给四合院装修后,邓世荣便通过南宁建筑设计院黄院长的关系,联系了技艺精湛的装修团队,请他们修缮以及根据他的要求来装修京城这七座四合院。

是的,既然要装修,那自然不能只装修一座四合院,索性七座四合院都装修出来。

因为三儿子这套四合院结婚要用,所以率先装修这一套。

在交待清楚后,邓世荣跟三儿子打了个招呼,便坐上了后世臭名昭著的K3国际列车。

这辆K3列车是我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涉外列车,于1960年开始运行,从京城出发,穿过蒙古境内,最后到达目的地莫斯科。整趟列车全程7826公里,运行130小时41分,是我国运行路线最长的一趟列车,有“中华第一车”之称。

之所以说这辆列车在后世臭名昭著,是因为这辆列车于1993年5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案,列车上的乘客先后被三伙劫匪轮流抢劫,还有多名妇女被那什么,多人被打伤刺伤,甚至还有被杀死的。

其实,在这案件发生之前,各种抢劫和那什么的案件就时有发生,这趟列车的名声已经很差了。

很多往返于京城和莫斯科之间的中国旅客用铁链将包间的门锁起来,吃喝拉撒睡全在里边,六天六夜不敢开一下门。

尽管这辆列车极其危险,但还是有难以计数的倒爷坐着这辆列车前往莫斯科,实在是这个年代在两地倒卖货物太赚钱了,这高额的回报让那些倒爷们甘愿冒一切风险。

此时老大哥濒临解体,已经有很多倒爷往返两地倒腾物资了。

列车上到处都是倒爷们携带的货物,像邓世荣这样仅提着一个箱包的乘客那是少之又少。

邓世荣上车后,就开始思忖此次的莫斯科之旅,到底掠夺什么东西既能发财,又能不露痕迹呢?

思忖了半响,邓世荣确定了一些目标,分别是黄金、珠宝、美元、石油、粮食、美酒、家禽、家畜、食用油、水产、钢铁、水泥、稀土等等。

这些都是难以追寻踪迹的东西,他可以放心的收进空间,只要数量够多,自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还有工业设备,也可以少量的收取一些。

想到这里,邓世荣心中就有谱了,到时可以见机行事,专门掠夺那些国有资产以及达官贵人的资产,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以及小商人的资产就算了。

……

一路平安无事,六天后邓世荣顺利的抵达莫斯科。

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邓世荣化身为全世界最牛逼的大盗,不断的收割着老大哥的财富。

他收取财富也不是胡乱收取,而是先收取那些隐秘难以被人发现的财富,比如存放在金库、保险柜里的黄金珠宝以及美元等值钱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算丢失了,除非刚好有人打开来看,否则很长时间都不会被发现。

还有存放在仓库里的粮食、美酒、食用油、钢铁、水泥、稀土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要用到的时候,才会被发现。

等这些财富都收取完了,才开始收取那些容易被发现的东西。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随着这些容易发现的财富被收取,很快就造成了巨大的动乱,让原本就动荡不安的老大哥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莫斯科开始“地震”的时候,邓世荣已经心满意足的坐上了返回的列车。

这次的莫斯科之旅,收获真是太大了,实现了一波暴富的目标。

别的不说,光是黄金邓世荣就足足弄到了50多吨,其他珠宝也收取了好几吨,具体值多少钱他也不清楚,美元一千多万,石油一万多吨,钢铁100多万吨,水泥80多万吨。

还有其他东西,收取的数量也都极为惊人。

总之,这次收割到的财富,要是转换成人民币的话,绝对是天文数字。

当然了,短时间内,邓世荣肯定不会动用这笔横财。

虽说这个年代没有监控视频,再加上他的手段神秘莫测,谁也抓不住把柄,但如果急着把这些东西出手的话,那肯定会惹火上身的,毕竟动静太大了。

不过,只要把时间线拉长,悄无声息的出售部分物资的话,那就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了。

回到京城,邓世荣先去看了一下四合院的装修情况,发现进度还是非常喜人的,估摸着再过一个月左右,三儿子这套四合院的装修就能够完工了。

至于其他四合院的装修倒是一点都不着急,毕竟其他儿女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在京城居住的,装修出来也只是空置着。

这么长时间没有跟儿女们联系,为了不让儿女们担心,邓世荣便一一给儿女们打电话。

其他儿女都没什么事,不过在跟小女儿通话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

邓允珠说道:“爸,周伯伯想过来拜访你,跟你商量周海东跟我的婚事。”

邓世荣问道:“阿珠,你跟海东交往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

邓允珠道:“目前看来还行。”

邓世荣道:“行,我明白了,等我回南宁再说。”

……

第225章 九公就是我们的榜样第283章 九叔,我想给你女儿做个媒【求追订第528章 解决族里的剩男剩女问题第378章 再次相逢,族人被打【求月票】第464章 全族分红,医护人员惊呆了(上)第453章 这钱拿得亏心第343章 赌狗没人性,连亲妹妹都卖148.第147章 全村都轰动了第379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300章 秦家三兄弟的恐惧【7000字】第74章 期中考试第493章 老邓,你该不会真看上我堂妹了吧?第251章 雨落八月头,冬天冻死牛第394章 轰动朋友圈第532章 晋升的资本第38章 烧窑第415章 卧槽,副厅?老师同学都惊呆了!第369章 邓允衡,代县长!第313章 超高的营业额第419章 我就一个女儿,希望她出嫁的时候能第477章 爸,是市长给我做的媒第369章 邓允衡,代县长!第292章 封神的国庆大阅兵第422章 建家族藏宝库,天马行空的想法第428章 再次赴京,为三儿子定婚期第321章 大女儿的嫁妆第259章 年终奖【6000字】第9章 娶老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451章 邓将军卧槽,我没看错吧,这是我老家?第331章 朱俊杰升官157.第156章 每天都在享福第439章 三儿媳怀孕第458章 全市第一第500章 老九,你也该为自己找个老伴了!第350章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第381章 王老吉凉茶,三十年租期227.第223章 一家团聚第467章 马老师的激动94.第94章 撮合(求月票)第425章 高瞻远瞩,格局宏大,具有龙腾之象第481章 离家五十几年,我终于回来了!第507章 祖坟冒烟?不,这是祖坟冒火了!第271章 暴赚,龙眼再次引爆京城【6000字】第71章 重生后的第一个生日第537章 冬子的女朋友第479章 时隔百年,兄弟重逢第9章 娶老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315章 小区分房,全族沸腾第503章 冯父冯母的震撼,未来女婿的家境太牛逼了!第288章 身家破百万【中】求订阅第228章 在亲戚朋友面前挣足了面子第456章 邓允嵩 裴青花,正处级!第71章 重生后的第一个生日第536章207.第204章 前世修来的福气第16章 嫁上嫁下,都无比那耶共那巴第383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172.第170章 大新闻第499章 小恒,听你二姐说,你有喜欢的姑娘了?第426章 邓允恒:我才大二,家里就给我铺好路了第415章 卧槽,副厅?老师同学都惊呆了!第468章 邓允衡,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第301章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第272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6000字】第527章 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第71章 重生后的第一个生日第457章 怕上火,喝康师傅凉茶第275章 致富之路,一见钟情【6000字】第11章 目标(求追读)第376章 朱俊杰,专职副书记第483章 老九的威望219.第216章 轩然大波189.又阳了第66章 瞠目结舌第362章 感谢饭吃成了相亲饭第512章 香港回归103.第103章 客人都吃撑了166.第164章 好样的,不愧是我邓家子孙第483章 老九的威望第325章 巨额捐款,震撼所有人第251章 雨落八月头,冬天冻死牛第254章 那耶村的巨大轰动【6000字】第277章 九叔添孙,普天同庆【祝各位大佬龙第367章 顾父:我手上的资源,要用在自家女第35章 农村的婚嫁习俗(求追读)第26章 领证了第364章 食品公司分红,全族暴富第520章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哪个娘们敢这样给我甩脸子第8章 媒人奖励系统,真香!第31章 水果皇后第255章 霸气的九叔【6000字】第507章 祖坟冒烟?不,这是祖坟冒火了!第348章 大女婿担任副县长160.求订阅!求月票!第536章第51章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第360章 那耶邓氏不是在修村路,他们是在修第362章 感谢饭吃成了相亲饭第520章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哪个娘们敢这样给我甩脸子第270章 震撼全场【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