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百零二章台中攻城战

带一百零二章 台中攻城战

去掉外围的三处驻军,冯信在承天府内还能调动的军队人数在两万余人,此时的承天府已经比之前荷兰人时代的赤嵌城要扩大了好几倍,冯信依照原来的赤嵌城的旧址将旧城改建为皇城,承天府此时已经改名叫做东都,他本意欲叫做东京的,但是由于东京是明朝时期南京城的旧名,冯信害怕这个称谓会触怒清廷,因此才改了名字。

东都经过近一年半的扩建,此时已经已经形成了一个周长为三十里的大城,冯信此时手中的兵力自认为防守东都是没有问题的,他经过多方打探知道了基隆的明军总数不过五千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在东都面前将显得过于单薄,尽管因为军队士兵的参差不齐,他不敢派军出去跟明军进行正面决战,但是依托着东都高大的城墙和城中的粮草储备,冯信自认为坚持大半年到清军跨海来援问题不大。

如果说将时间向前提前三百年,以两万人的兵力守城,攻方要是没有五万人以上的部队是很难攻下来这么一座坚城的,但是当时间步入了火器时代之后,作为防御的屏障的城墙已经渐渐失去了它之前的作用,尽管城墙目前依然是攻城一方的巨大障碍,但是随着火器的进步,要跨过这倒障碍慢慢变得简单了许多。

明军科技院子在制造和设计第一种钢炮的同时,设计了一种口径非常巨大的短管青铜炮,这就是臼炮,明军的这种臼炮的设计目的就是用来对付敌方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个时候交战双方并不修建地堡掩体等防御工事,战场上的唯一防御工事那就是坚固的城墙了。明军的臼炮取名威远大将军炮,正是1690年清朝的臼炮的名称,不过这个时候被项玉率先拿来用了再说。

这种臼炮的口径比为十五,口径达到了令人瞠目的550毫米,发射开花弹的重量都达到了九十五公斤,实心弹更是超过了一百二十公斤。

臼炮由于炮管较短,所以射程很近,经过试验威远大将军的射程只能达到350米,这个距离在攻城的时候虽然远于大部分的远程武器,但是仍然能够被城墙上面的火炮攻击到,所以明军赋予臼炮的使命就是在最后时刻给予城中守军的致命一击。

四月底的时候明军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弹药武器和粮食物资的准备,此次作战一共调动陆军三千三百余人,海军两千五百人,这些多亏了明军一直实行的民兵政策,这就相当于为明军储备了足够数量的二线部队,平时进行简单的训练一维持基本的战斗力,一旦遇到战争需要则能够很快的转化成正规士兵,再加以必要的训练就能够具备较高的战斗力。

民兵的身份去还是平民,平时大约半个月会训练一次,或者采用轮训制度,在尽量不影响生产建设的情况下面,使之既能够了解和熟悉明军军中的制度和训练保准,也能够使用明军军中的一些武器装备,到了战时所需要的训练时间会大大缩减。

这一次出征,项玉在民兵中间征兵了大约一千三百余人,这些人将被编入明军的正规编制里面,民兵将在百姓中再行扩编。基隆城中只留下了大约三百名士兵守卫,这些士兵主要守卫在城中,一旦发现敌情则派人通知前线的明军,然后依托基隆城外面的炮台进行防御。

不过目前来看实际上基隆城并不会受到威胁,眼下并没有什么人有实力而又能在这个时间段对基隆发动进攻。

战争并不是只有军队就足够了,为了解决后勤供应的问题,项玉从城中征集了三千名民夫,将他们编在后军专门为明军运输各种军需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和后勤粮饷。

五月初,明军在基隆城外誓师之后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了,海军已经先行一步,带着大约一千名陆军士兵向南驶去。

台中一称谓并不是指的今天的台中一带,而是在台湾的西部海面的一处要塞,梁军在北征基隆失败之后,在这里修筑了一个要塞,实际上就是一个兵城,城内没有居民,台中城并不大,周长不过十里,但是城墙修建的格外高大,城墙高达五丈,四面皆有马面,城墙四角修建了四处烽堡,士兵可以在上面居高临下向地方攻城士兵射击而不用担心被地方远程武器击中。

加上这个时代的火炮大多不能仰角射击,因此四座烽堡几乎不会被炮火击中,但是明军此时已经有了大仰角射击的火炮了,因此这座坚城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将要是悲剧。

五月七号,明军已经抵达了台中城下,城中梁军士兵分外紧张,因为从明军扎下去的大营上面来看,明军的人数并不是想之前的情报上面显示的只有不到三千人,从城墙上望去,明军大营内至少可以容纳六千人以上,这使得郑豹十分紧张,他手底下只有不到六百名老兵,剩余的两千多人全都是今年年初才招募的新兵,不仅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而且这时候训练不足,很有可能战争一打响就发生了溃乱。

不过好在他脚下还有这一道高大的城墙可以驻守,因此他一边积极的准备迎接明军的攻城,一面想东都发去求援信,要求朝廷派遣援军前来支援,他在信中将明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他怀疑的六千人直接写成了一万人。

其实这个时候台中和东都的联系实际上已经被明军的海军给切断了,海军士兵和随船的一千名陆军已经埋伏在两地之间,这封信自然也被明军截获了下来,李权见信中只是普通的求援,甚至还在人数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偏差,他们的目的就是切断和阻止东都的梁军援军,但是由于台中城是一座坚城,只有北面一座城门,因此实际上他们也没有机会参与到攻城的战斗中去,所以根据之前项玉的安排,海军可以便宜行事,不用拘于一格。

李权思考再三还是派人将这封信送去了东都,一方面是为了将东都的守军引出城来,以减轻日后对东都作战的攻城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路上伏击东都的援军,进一步打击台中城的守军的士气。

谁知道李权派人假装送信士兵送到东都的这封信不仅没能引出东都的援军,反而使得冯信心中更加惶恐,他之前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明军这么少点人还敢主动进攻梁军,这时接到郑豹的求援信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基隆方面是隐藏了自身的实力,明明拥有一万人的部队却装出只有三千人的样子,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将自己的军队主力引出城去。

南边的东都不肯派军来援,城外的明军也是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虎视眈眈,台中的郑豹是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明军在休整了三天之后终于开始了攻城作战,攻城战一开始就让城中的守军一片混乱,项玉让士兵们在城外两公里出集结待命,组成了一个巨大黑色方阵,他的目的并不是让士兵们立即攻城,而是试探城中的火力配置情况,这个时候的射程最远的火炮就是西班牙人的红衣大炮,这种威力巨大的前装填滑膛跑的最远射程可达两点六公里,但是郑成功的军中似乎并没有这种火炮,至少陆军中并没有装备,项玉之前在郑军中就没有见到过,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种火炮虽然是明朝时期引进来的,但是主要都用于边关城池的防御中去,比如宁远城墙上面就有二十多门红衣大炮,更别提锦州山海关这些坚固的堡垒的火炮数量了。

红衣大炮引进初期明朝并没有能力进行仿制,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这才大规模的改进仿制,一直到了**战争期间,清军的火炮大多还是红衣大炮。

明军的阵型布置下来之后城上的梁军一点反应都没有,很显然城中并没有这种火炮,项玉于是下令大军前移,其实就算是大军不上前去,明军的火炮也能够打到城墙上的梁军目标,但是为了抵近射击,增大火炮的命中率,所以明军向前前进了一公里,在这个距离上面城墙上面的火炮勉勉强强能够够得着明军的阵型,但是也很难对明军造成杀伤。

郑豹虽然清楚这一点,但是随着明军的一步步靠近,城中的士兵开始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一些新兵甚至已经畏惧的大哭起来,郑豹知道他的军队的士气需要一点提振,因此下令城墙上的火炮开始射击。

梁军的火炮并没有击中明军的任何一名士兵,但是也使得明军的阵型停止了前进,因为再向前走就会步入敌军的火力范围了。成功的阻止了明军的前进,梁军城中的士兵发出一阵欢呼,那阵势就像是他们已经打赢了这场战争一般,而回击他们的则是明军轰鸣的炮火。

第101章 梁军的布局第214章 备战第122章 两军遭遇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38章 爆破城墙第408章 后宫琐事第191章 马尼拉的土着人第268章 经略南洋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296章 意外收获第105章 惊天动地的爆炸第143章 派人和谈第122章 两军遭遇第55章 金门海战第49章 成功突围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424章 征服中亚第30章 游说董江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07章 突围第294章 骚乱第218章 施琅的计较第157章 炎黄村暴露了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328章 问计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426章 决战沙俄(二)第213章 战争威胁第18章 涂岭大战(一)第301章 移民问题第398章 罗刹国犯境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64章 抵达基隆第56章 军械所第119章 粮价风云第104章 两面合围第211章 清廷的警觉第96章 项玉回府第44章 厦门风云(三)第247章 巩固海权第122章 两军遭遇第35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423章 远征舰队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59章 浓雾偷袭(二)第237章 城外交战第304章 新型战舰第355章 国之隐患第418章 灭清第169章 部落的战争(上)第331章 江户大火第47章 各自突围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327章 重创第154章 阵地危急第132章 火烧连营第68章 意外来兵第42章 厦门风云(一)第15章 送上门来的葡萄牙人第37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第189章 圣地亚哥堡第351章 击败清军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215章 清军的困扰第58章 风云突变第125章 北琉球国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04章 新型战舰第27章 新的危机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186章 海湾炮战(下)第382章 三水议兵第198章 对付海盗第39章 激战台湾城第234章 破城第40章 下一步计划第八十五 湖边郊游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95章 百年海军第200章 搜寻海盗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387章 统一南方第398章 罗刹国犯境第84章 战前布局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270章 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第225章 决战沙俄(一)第242章 台南海战(一)第344章 海澄攻防战(七)第133章 三面夹击第118章 狙击大队第12章 整顿乱军(二)第390章 远洋舰队第98章 发展战略第155章 联军内讧第315章 价格争议第378章 战局糜烂第267章 占领马六甲第320章 互相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