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索要枪械

项玉听后笑了笑,说道:“面对骑兵的时候阵型的厚度很重要,这一点你应该知道的吧。”

张聪点了点头:“一般军队在应付骑兵的时候都会在大军的两边布置一定数量的骑兵护住两翼,中军的前面站满长枪、长矛军,之后立上道盾墙,这才能稍稍延缓一下骑兵的冲力,以免一开始就被骑兵冲动阵脚。”

“不错,但是你刚刚所说的显然火器营没有这样做,说不定还没有两翼的保护,直接就要面对清军骑兵的冲击,加上阵型厚度太薄,这才一触即溃,不过我若训练出一支火器营来的话,我肯定不会这样跟清军作战。”

张聪不解的问道:“那不知统制大人你要如何操练这支军队?”

项玉笑道:“你自己用过火绳枪吗?”

张聪点了点头。

项玉继续道:“那你说说看,这火绳枪的射击速度如何?缺点又有哪些?”

张聪连连摇头,说道:“着火绳枪用起来十分麻烦,不仅操作麻烦,射速缓慢,而且碰上大风和阴雨天气就毫无用处了。”

火绳枪要靠扣动扳机带动火绳点火击发,遇上有风的天气确实是大受影响,下雨天就完全不能用了。

“不错,你说的这些都不错,所以我才说火器营还有可以改进之处!”

“哦,不知大人所说的改进之处是哪一处需要改进的,又是如何改进的?”张聪见项玉说的轻描淡写,微微有些生气,明军几十年的火器使用经验被他随口说出有缺陷,好像不值一钱一般,他又是个正统军户出身,自然心有不平。

项玉自然听出了他言语间的不耐,不过他并没有放下心上,说道:“既然火绳枪射速慢,为何火器营的将领让士兵排成一个方阵或者一长排,这种阵型火枪兵发挥不出来火力的连续压制性,大大影响了射速,如果是对付步兵还好,这种程度的火力压制足以让步兵的推进变得困难起来,但是一旦碰上了骑兵,而且是清军的精锐骑兵,这个时间就会变得十分致命,往往一名火枪兵只开上了两三枪,骑兵便已经席卷而来,而火枪兵一旦被骑兵冲乱了阵型,就失去了他的优势,变得毫无还手之力。”

张聪点了点头,承认了项玉的观点确实不错,只是这缺点要怎么解决?他倒是想听他说一说:“既然统制知道了火器营的弊病所在,不知大人有何革除弊病之法?”

项玉自然知道,说道:“我们可将士兵们排成三排,第一排射击完后第二排射击,第二排射击时则第一排和第三排交换位置,到后方装添火药等,第二射击完后再第三排射击,第二排同开始的第一排交换位置,补充弹药,第三排射击完后再由第一排射击这样来会循环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火枪兵的火力输出也会连续起来,不至于间隔的太开形成不了火力压制。”

张聪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大人你这个办法不错是不错,但是就是不知道战场上的效果怎么样,要是还是不能够有效阻止清军的骑兵前进,那也没用。”

项玉同意他的看法,清军骑兵骑射技艺高超,这种火绳枪暂时还不是他们的对手,他手中已经有了两杆更加先进的鲁密铳,等到什么时候找到技艺高超的工匠,将这鲁密铳交给工匠,让工匠试着赶制一批新的鲁密铳出来就好一些了。

第二天,项玉又一次进了城,这一次估计兵部哪里不会轻易的同意自己的要求,所以军司监他也懒得去,直接去找郑成功了。

郑成功这两天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一来是各地再无战事传来,江北的清军虽然蠢蠢欲动,但是毕竟还没有真的打到头上来,二是大部分的转移工作已经完成了,一些重要的物资和将士的家眷都已经转移到了金门岛上了,郑成功经营金门、厦门多年,水军也一直是他手中的王牌,一旦陆上战局不利,至少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他的父亲本来就是广东乃至南洋一带的海上霸主,若是时局实在不利,他也可以退往此处。

这时项玉跑来求见,他心情不错于是便接见了项玉。

郑成功的王府并不是特意修建的,只是城中原来州府大宅,这时候当做了王府,项玉被一名士兵带去了大堂,他等了片刻,郑成功才出来。

项玉连忙跪下行礼,他今天还是穿了一身绵甲,身上披甲,见礼的时候便只用单膝下跪,不用行大礼,这是他一直所反感的。

郑成功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平身,说道:“说吧,你今天找我所谓何事?”

“回王爷,末将营中先有一千四百余人,末将想要向王爷要一些火器。”

“哦?火器,我记得军械所还存了许多火器,你自己去取便是了,又何必跑我这里来开口。”郑成功心里微微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个项玉要火器干什么,好像自己麾下诸将对火器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恰好这次北伐,部队碰上阴雨天气,许多装备火枪的部队都全无用处,因此被人诟病,想不到今天竟然有人想要火器。

项玉当然不知道这么多:“王爷,末将要的数量可能有点大,兵部那边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才先向王爷禀报,想请王爷恩准。”

这下郑成功心里更加奇怪了,心想他这是要了多少火器啊,还担心兵部不批,他淡淡的说道:“你想要多少火器,竟然连兵部都不敢直接批给你,你说出来我听听,不太过分我就答应你也就是了。”

军械所确实留下了一大批火器,这些火器有些是明朝的,有些是西洋人的,还有些是从日本得来的(郑成功的生母是日本人,他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郑家早年跟日本的商业往来十分密切。)

项玉见他语气似乎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希望很大,于是说道:“王爷,末将想要两千杆火枪,二十门火炮,末将要佛郎机炮,火枪也要能用的好枪!”

郑成功笑道:“你的要求本王准了,你自己带人去军械所取吧,我这就让人给军械所传个话。”

项玉那知道事情竟然会这么顺利,连忙拜谢。

其实这件事是郑成功记错了,之前调运物资前往金门的时候,兵部曾清点一番,给了他一个报告,报告中似乎说火器有两万余件的库存,其实这个报告并不是写的火器,而是防御火器的绵甲数量,由于清廷开始使用火器,因此防御火器能力出众的绵甲也渐渐得到了重视。

项玉哪会知道这些,这会高高兴兴的去了军械所,这么多武器自然不可能都放在军械所里,于是又跟着军械所的人到了兵部的仓库,项玉掏出一张单子递给管理仓库的仓曹,这人一看单子微微有点吃惊,连忙带着项玉他们来到这装着火器的仓库,项玉看了一眼,周围有很多军士都在往外搬着东西,看来是要将这里的东西转运出去了,这情况仓曹肯定知道,可是若是问他,估计他是不会说的,不过项玉能够猜出这是郑成功准备转移到海上去了。

仓曹带着众人来到一间不大的仓库外面,这里并没有什么人来往,看来搬东西的人应该还没有搬到这里来,一名管理仓库的小吏连忙上前去打开了仓库的大门,项玉跟着仓曹进了仓库,仓库内放着大量的火铳,项玉之前跟郑成功说好的是两千杆火枪,这仓曹见他们挑选,也不阻拦,带着手底下的人出啦仓库,到外面去指挥那些正在搬运的士兵去了。

项玉拿起一杆火铳看了看,这枪看上去有点旧了,应该是生产时间比较久远了,也是,距离清军入关都已经过了十五年了,这些年来虽然还有几个南明政权,但是这些政权都没有财力和物力去大规模制造武器,因此这些枪只怕是明亡之前留下的。

这时,跟来的一名工匠上前说道:“统制大人,这些火铳有些年久失修,如若使用恐有炸膛的危险!”项玉接过他手中的那杆鸟铳一看,果然发现枪管之间过于松懈,枪管之间甚至都有错动。

这工匠是军中的一名老匠,修理过很多火枪,所以很容易就看出了这杆鸟铳的问题。这时仓库内的大多是普通的士兵,他们哪里识得枪械的好坏,这可不能随便拿,坏的拿回去也没用。

于是项玉便让这名老匠守在外面,士兵们每杆枪都经过他的大致鉴定之后再行装运,虽然看不了那么仔细,但是至少能够剔除那些损坏的特别厉害的枪械,拿回去至少也可以修理。

项玉在仓库里面转着,仓库的前面放着枪械,后面摆放着的是一些火药,和铁丸,火绳枪用的还是普通的铅丸,重量足够,但是硬度一般,因此穿透能力不强,一层铁甲可以在五十步的距离上面击穿,但是换上防护能力更强的绵甲就不行了。

第258章 欧洲震动第367章 项玉登基第193章 对土着人的政策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42章 厦门风云(一)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53章 拜访渔村第187章 进攻马尼拉第105章 惊天动地的爆炸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34章 海上激战第229章 台东舰的使命第218章 施琅的计较第142章 准备和谈第388章 划江而治第332章 巨额赔偿第20章 涂岭大战(三)第19章 涂岭大战(二)第90章 发现行踪第182章 落日黄昏第356章 对峙第341章 海澄攻防战(四)第422章 沙俄退军第127章 尚令的阴谋第328章 问计第128章 偷袭开始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155章 联军内讧第321章 对清计划第73章 日军投降第205章 海盗的主力第73章 日军投降第55章 金门海战第388章 划江而治第414章 破城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332章 巨额赔偿第61章 激战荷兰人(二)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371章 破局第192章 议和第367章 项玉登基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50章 金门危局第41章 郑成功的心思第128章 偷袭开始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374章 大水拦路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362章 印度来客第269章 吕宋军第406章 朝鲜战局第98章 发展战略第110章 目标城门第107章 惨烈厮杀第329章 出城谈判第53章 拜访渔村第268章 经略南洋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261章 夜袭镇海(一)第127章 尚令的阴谋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战舰第6章 三桂定策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298章 猛攻第238章 铁模铸炮第223章 拔掉澎湖岛第71章 引蛇出洞第90章 发现行踪第395章 插翅难逃第424章 征服中亚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318章 欧洲局势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04章 两面合围第430章 对日作战(二)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59章 明军内乱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05章 雨后春笋般的清廷水军第12章 整顿乱军(二)第187章 进攻马尼拉第61章 激战荷兰人(二)第108章 炮击皇城第257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二)第45章 厦门风云(四)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279章 百万劳力第64章 抵达基隆第321章 对清计划第383章 兵临广州第152章 十万联军第84章 战前布局第306章 皇家海军远征队第257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