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粮食战略

人才方面的考量只把眼光盯着台湾内部是没什么用的,要引进人才只能将目光投向大陆,这个时候中华军已经取得了完全的制海权,这给从沿海一带移民创造了条件,没有了清军水师的干扰,人口战略将迎来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些人之中提高一些可用之才的数量,就成为了中华军在沿海一带的情报组织们要做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实际上福建一带的移民已经差不多都被吸引过来了,因此后劲不是很足,但是随着中华军将控制范围的扩大,人口的引进范围也扩到了整个沿海地带,北起直隶,难道海南岛,都是可选之地,加上在之前的行动之中中华军扣押和收缴了大量的船只,这个时候拥有充足的船只来运输这些百姓,因此台湾马上就将引来新一批的移民潮。

而第一个月也就是新年的首月,报上来的数字显示战后第一个月中华军一共从各地吸纳了超过五万人,这个数字已经是非常高了,远超出项玉的估计,这些人大部分被安置在台南和台中,剩余的人被安置在基隆。

台南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人口流失的十分严重,这个时候其总人口还不到基隆的一半,这对于台南一带的开发来说是远远不足的。

台南一带拥有众多的河流和降水,土地也比较肥沃,一直都是台湾的主要粮仓,这一局面知道后世依然如此,固然有台南最先开发起来的原因,但是其地利上面的优势确实是十分的明显。

中华军目前比较大的制约就是粮食的问题,台湾北部的空地面积不是很多,加上山地众多,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农业,但是中华军这个时候还在进行扩军备战,加上大量的移民的涌入,这都需要大量的粮食的储备,因此发展农业便成为了这个时候的首要事情了。

台南以东一直到台东的这一大片地区都十分适合种植农作物。从北部山脉留下来的溪水和土壤使得水稻的种植十分的方便,加上其全年的温度都比较高,所以一年可以种植两到三季的水稻,如果施肥和管理得当。亩产量能够达到四百斤左右,这个产量当然无法和后世的那种杂交水稻的动辄上千公斤相比,但是在没有化肥和优质种子之前,这样的产量也是十分可观了。

台南目前一共开发出来了两百万亩的土地,城中只有十余万的百姓。还不到两万户,实际上一户人家拥有一百亩以上的水田,他们当然种不了这么多了,在全人力劳作的情况之下一户人家最多种植三十亩田地就已经是累的够呛了,所以剩下的还有很多的土地开垦出来之后变的荒芜了起来,这个时候随着首批移民的迁入,一直困扰着邓明的劳动力不足的局面终于能够得到改观了。

要将台南所有的已开恳的田地利用起来,项玉估算至少还需要向台南移民三十万人,最终使台南的人口达到五十万人以上,这个人口其实不多。中国目前的大城市比如广州、南京、北京等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达到这个标准。

实际上如果是按照目前的这个吸纳人口的速度,只需要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台南的农业人口数量补足,这些人能够赶在今年的水稻晚稻种植之前分到土地,然后至少可以收获一季的粮食,两百万亩土地一年的产量至少有能够满足一百五十万人口的消耗,再加上基隆和吕宋岛上的其他粮食的收获,中华军的粮食问题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但是项玉考虑到日后还会跟清廷作战,战火的迁延势必会造成很多的难民,这些人想要妥善的安置,都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而最主要的就是粮食了。

因此粮食永远都不会嫌多,家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而台南可供开发的土地至少有四千到五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差不多六百万亩左右。还加上很多的山地可以种植红薯,这也能提供一些粮食的补充。

基隆和台南目前的粮食的价格比较便宜,斗米也才不过十文钱左右,一石米只卖一百文钱,这在康乾盛世也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而自从明朝中后期海外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米价就居高不下,这固然有天灾和各地出现农民起义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粮食的产量确实是下降了。

按照这个时候的粮食的产量和土地的土质来看,粮食的产量会在新田地开垦过后的几年出现下降的局面,这主要是土壤里面的肥料的消耗,中国农村里面很早的时候就有将人畜的粪便收集起来,当做肥料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人畜的粪便之中含有无机肥,主要是氮和磷,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元素。

而后世的高产量便主要是归功于后世的工业体系,在将石油和煤炭经过处理之后得到的产物,这使得粮食的产量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大大的提高,比如印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了新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化肥的制造和使用,使得粮食的产量大为提高,这才能够养活上十亿的人口。

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朝鲜粮食危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朝鲜没有石油,因此生产不出来足够数量的化肥,特别是氮肥,这才使得拥有更多土地和更少人口的朝鲜还一直面临着粮食的危机,据说每年还因此饿死数万人。当然了,韩国其实也是缺粮的,不过缺口很小,加上可以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所以危机不大,甚至还能支援朝鲜的金家兄弟。

化肥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就和农药是一样的重要,甚至比起农药来说还要重要一些,因为土地里面的这些元素补充起来是非常的缓慢的,这也就是田地会出现板结的情况的原因。

这个时候中华军手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石油,但是完全不具备后世的那种生产工艺,也缺乏那方面的人才,就算是项玉是理工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也不可能凭空的变出那么多的设备来,工艺的发展是一步步逐渐积累而来的。。

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39章 海澄攻防战(二)第141章 扩建军工厂第408章 后宫琐事第48章 骑兵战术第419章 对抗沙俄第55章 金门海战第371章 破局第19章 涂岭大战(二)第14章 索要枪械第68章 意外来兵第83章 抓获细作第75章 日本公主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55章 金门海战第400章 进军朝鲜第41章 郑成功的心思第166章 组建情报部门第410章 战局不顺第63章 台中对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133章 三面夹击第70章 战前准备第223章 拔掉澎湖岛第430章 对日作战(二)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398章 罗刹国犯境第145章 岛津久光的犹豫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36章 围困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366章 莫卧儿人买炮!第253章 肃清原住民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44章 倒霉的岛津肆光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140章 新枪实验第150章 炸懵了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333章 焦灼第34章 海上激战第333章 焦灼第329章 出城谈判第152章 十万联军第248章 谣言四起第53章 拜访渔村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260章 定海和镇海第84章 战前布局第175章 邀请加入第360章 浓雾偷袭(三)第27章 新的危机第270章 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第244章 台南海战(三)第263章 夜袭镇海(三)第371章 破局第129章 分头行动第346章 海澄攻防战(九)第八十五 湖边郊游第395章 插翅难逃第11章 整顿乱军(一)第223章 拔掉澎湖岛第213章 战争威胁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第144章 倒霉的岛津肆光第190章 马尼拉攻防战第133章 三面夹击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5章 弃守安溪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132章 火烧连营第374章 大水拦路第126章 云聪献计第72章 海上大火第222章 价格争议第383章 兵临广州第421章 西伯利亚对峙第193章 对土着人的政策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43章 厦门风云(二)第165章 俘获蒂亚戈号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86章 筹备货币第111章 拜访老农第119章 粮价风云第319章 通商条例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战舰第384章 广州激战第139章 中华帝国第274章 难题第181章 搅乱队形第179章 海战,拉开序幕!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343章 海澄攻防战(六)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